吴王府议事厅内,几人看着情报,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朱元璋端坐于上首,常服下的身躯绷得笔直,脸色铁青。
案几上摊着一份墨迹未干的文书,正是大元使团刚刚送来的“通牒”
——字里行间满是傲慢,不仅要求朱元璋退出滁州三府,还要献上十万石粮草,否则便让镇江府的两万精骑,踏平应天!
这是锦衣卫刚刚传回来了消息!
如今大元使团近在咫尺,又如此心高气傲!
如果不是朱元璋有城府,恐怕早就将那些家伙砍了。
可是,不能,这支使团重量级,一旦有失,整个元庭不会善罢甘休。
各路元兵汇聚,应天就完了!
“放肆!”
朱元璋猛地一拍案几,茶盏震得哐当作响,眼中怒火熊熊。
“妥懽帖睦尔自身难保,还敢派使团来我这里耀武扬威!真当我朱元璋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不成?”
马昕站在一旁,眉头紧锁,手中捏着那份文书,沉声道:“主公息怒。
这元使团如此蛮横,分明是仗着王保保的两万精骑屯在镇江府,想在谈判前先压咱们一头。
他们料定咱们不敢轻易动兵,才敢这般嚣张。”
“父亲说的是。”
一旁的朱标躬身说道,他虽年幼,却已显沉稳,
“儿臣方才看过舆图,镇江府离应天不过三百里,王保保的骑兵若是全力奔袭,一日便可抵达城下。
元使团正是摸清了这层顾虑,才敢狮子大开口。”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目光扫过案几上的镇江府舆图,沉声道:“顾虑?他们越是觉得我不敢动,我偏要动!
不把王保保这两万精骑打垮,这谈判桌前,咱们就永远抬不起头!
今日我便要让那元使团看看,我朱元璋的地盘,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拿捏就能拿捏的!”
马昕眼中闪过一丝赞同,上前一步,指着舆图说道:“主公所言极是!
眼下唯有先破镇江府的骑兵,才能彻底打掉元廷的嚣张气焰,为后续谈判争取主动权。
只是……派谁去,还需仔细斟酌。”
朱标也凑到舆图前,指着上面的山川河流说道:“父亲,您看镇江府的地形
——北临长江,南接茅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沿江平原,地势平坦,无险可依。
这种地形,最是适合骑兵冲锋,王保保的蒙古精骑在这里,简直如鱼得水。”
朱元璋点头,手指在舆图上的平原区域划过,语气凝重:“没错,这平原就是骑兵的天然战场。
王保保的两万精骑,都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健儿,马术精湛,冲击力极强,
一旦铺开阵型冲锋,寻常步兵根本挡不住。”
“而且眼下已是深秋,镇江府一带连日阴雨。”
马昕补充道,“雨水把道路泡得泥泞不堪,步兵行军速度会大大减慢,盔甲兵器也容易受潮;
水军虽能沿长江逆流而上,可镇江府的骑兵屯在陆路腹地,水军只能在外围牵制,打不到要害。”
朱标皱眉道:“如此说来,地形和气候都对咱们不利?那王保保的优势岂不是太大了?”
“优势虽大,却也并非无懈可击。”
马昕指着舆图上的河渠支流,
“镇江府周边河网密布,虽不利于步兵行军,却能用来截断骑兵的退路。
王保保的骑兵虽快,却不擅水战,只要咱们卡住几个关键渡口,他的骑兵就成了孤军。”
朱元璋接过话头,语气笃定:“再者,王保保虽是名将,却有个致命弱点
——孤军深入,后援不足。
他这两万精骑看似精锐,实则是轻兵了,粮草全靠镇江府本地筹措,一旦粮道被断,用不了几日便会不战自乱。
而且他的骑兵虽耐严寒,
却不习惯江南的潮湿,连日阴雨下来,士兵战马都会疲敝,这正是咱们的机会。”
朱标闻言,眼中一亮:“父亲和舅舅分析得有理!那依二位之见,派谁去最合适?”
马昕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眼下麾下将领中,徐达将军稳重,擅长稳扎稳打,若是打持久战,他是最佳人选。
可咱们要的是速战速决,越快打垮王保保,越能震慑元使团,
徐将军的打法怕是慢了些。”
“李文忠将军擅长奔袭,麾下也有不少骑兵。”
朱标接着说道,
“只是他的骑兵多是新招的汉人子弟,论马术和冲击力,怕是比不上蒙古精骑,在平原上硬碰硬,胜算不大。”
马昕点头:“邓愈将军勇猛过人,可性子略显鲁莽,王保保心思缜密,恐会中了他的诱敌之计。
汤和将军擅长水战,可正如方才所说,水军只能牵制,打不了主力……”
几人沉默片刻,
朱元璋突然开口,语气斩钉截铁:“派常遇春去!”
“常将军?”马昕和朱标同时一愣。
马昕连忙说道:“主公,常将军固然勇猛无双,可此时,他麾下多是步兵,而且他打仗素来猛冲猛打,不留后路。
王保保的骑兵,在平原上机动性极强,
若是常将军一味猛冲,怕是会被骑兵缠住,陷入被动啊!”
朱标也有些担忧:“父亲,军师说得对。
常叔叔的步兵虽精锐,可在开阔平原上面对骑兵冲锋,实在太吃亏了。
万一有个闪失,不仅打不垮王保保,反而会让元使团更嚣张。”
朱元璋却摆了摆手,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点在镇江府的营寨标记上:“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常遇春的‘猛’,不是蛮干,是精准的猛,是快到极致的猛!
王保保的骑兵快,可常遇春的部队,是咱们麾下行军最快的!
他能带着步兵,一日奔袭百里,这速度,比王保保的骑兵慢不了多少!”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常遇春最擅长的,就是以快打快,以猛破猛!
去年在滁州,他就是带着一千步兵,硬撼元军三千骑兵,靠着一股一往无前的狠劲,
直冲元军中军,打乱了骑兵阵型,最后大获全胜。你们忘了?”
马昕眼中渐渐亮了起来,喃喃道:“滁州之战……
是啊,那一战常将军就是靠着速度和猛劲,破了骑兵的优势!”
“还有眼下的气候!”朱元璋语气更加坚定,
“连日阴雨,道路泥泞,你们觉得是咱们的步兵吃亏?
错了!蒙古骑兵的马蹄子在泥地里跑不快,盔甲受潮后更重,反而会拖慢他们的速度。
可常遇春的步兵,都是从江淮一带招来的子弟,最能吃苦,别说泥泞路,就算是水里趟,也能跟上速度!”
他指着舆图上的营寨:“王保保的骑兵屯在镇江府城外的平原营寨,看似易守难攻,实则是个死地!
常遇春带一万精锐步兵,昼夜兼程,趁着雨夜突袭营寨!
骑兵在营寨里施展不开,只能跟咱们近身搏杀,论近身格斗,谁能比得上常遇春的弟兄?”
朱标仔细琢磨着父亲的话,眉头渐渐舒展:“父亲的意思是,不跟王保保的骑兵在平原上拼冲锋,而是趁夜突袭,打他个措手不及?”
“正是!”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王保保自以为有两万精骑,便高枕无忧,必定放松警惕。
常遇春最擅长的就是这种突袭战,只要他能摸到营寨,一把火点燃帐篷,再直冲中军,王保保的骑兵必定大乱!
到时候,咱们再派一支小队,截断他的粮道和退路,这两万精骑,便是囊中之物!”
马昕彻底放下了顾虑,躬身道:“主公高见!
常将军确实是最佳人选!他的勇猛和速度,正好克制王保保的骑兵,这场突袭战,定能大获全胜!”
朱元璋回到座位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沉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眼下的局势,容不得咱们犹豫。
元使团就在应天城里等着看咱们的笑话,陈友谅和张士诚也在一旁虎视眈眈。
只有打赢这一战,才能让元廷知道,我朱元璋不是好惹的;
才能让陈友谅和张士诚不敢轻举妄动;
才能在接下来的谈判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他看向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你要记住,谈判桌上的底气,从来都是打出来的。
没有足够的实力,再好听的话也没人信;没有实打实的胜利,再有理的要求也没人理。”
朱标躬身应道:“儿臣谨记父亲教诲!”
朱元璋站起身,目光扫过两人,沉声道:“马昕,即刻去传我命令,
让常遇春立刻点齐一万精锐步兵,备好干粮、火油和攻城器械,连夜出发!
告诉他,我要的不是小胜,是大胜!要让王保保的两万精骑有来无回,要让整个元廷都知道,
江南,是我朱元璋的地盘!”
“遵令!”
马昕躬身领命,转身快步走出议事厅,脚步声在寂静的王府中,显得格外急促。
朱标看着父亲坚毅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佩。
朱元璋重新看向案几上的舆图,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元使团……”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容,“等着吧,过不了几日,我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不敢惹!”
朱元璋端坐于上首,常服下的身躯绷得笔直,脸色铁青。
案几上摊着一份墨迹未干的文书,正是大元使团刚刚送来的“通牒”
——字里行间满是傲慢,不仅要求朱元璋退出滁州三府,还要献上十万石粮草,否则便让镇江府的两万精骑,踏平应天!
这是锦衣卫刚刚传回来了消息!
如今大元使团近在咫尺,又如此心高气傲!
如果不是朱元璋有城府,恐怕早就将那些家伙砍了。
可是,不能,这支使团重量级,一旦有失,整个元庭不会善罢甘休。
各路元兵汇聚,应天就完了!
“放肆!”
朱元璋猛地一拍案几,茶盏震得哐当作响,眼中怒火熊熊。
“妥懽帖睦尔自身难保,还敢派使团来我这里耀武扬威!真当我朱元璋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不成?”
马昕站在一旁,眉头紧锁,手中捏着那份文书,沉声道:“主公息怒。
这元使团如此蛮横,分明是仗着王保保的两万精骑屯在镇江府,想在谈判前先压咱们一头。
他们料定咱们不敢轻易动兵,才敢这般嚣张。”
“父亲说的是。”
一旁的朱标躬身说道,他虽年幼,却已显沉稳,
“儿臣方才看过舆图,镇江府离应天不过三百里,王保保的骑兵若是全力奔袭,一日便可抵达城下。
元使团正是摸清了这层顾虑,才敢狮子大开口。”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怒火,目光扫过案几上的镇江府舆图,沉声道:“顾虑?他们越是觉得我不敢动,我偏要动!
不把王保保这两万精骑打垮,这谈判桌前,咱们就永远抬不起头!
今日我便要让那元使团看看,我朱元璋的地盘,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拿捏就能拿捏的!”
马昕眼中闪过一丝赞同,上前一步,指着舆图说道:“主公所言极是!
眼下唯有先破镇江府的骑兵,才能彻底打掉元廷的嚣张气焰,为后续谈判争取主动权。
只是……派谁去,还需仔细斟酌。”
朱标也凑到舆图前,指着上面的山川河流说道:“父亲,您看镇江府的地形
——北临长江,南接茅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沿江平原,地势平坦,无险可依。
这种地形,最是适合骑兵冲锋,王保保的蒙古精骑在这里,简直如鱼得水。”
朱元璋点头,手指在舆图上的平原区域划过,语气凝重:“没错,这平原就是骑兵的天然战场。
王保保的两万精骑,都是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健儿,马术精湛,冲击力极强,
一旦铺开阵型冲锋,寻常步兵根本挡不住。”
“而且眼下已是深秋,镇江府一带连日阴雨。”
马昕补充道,“雨水把道路泡得泥泞不堪,步兵行军速度会大大减慢,盔甲兵器也容易受潮;
水军虽能沿长江逆流而上,可镇江府的骑兵屯在陆路腹地,水军只能在外围牵制,打不到要害。”
朱标皱眉道:“如此说来,地形和气候都对咱们不利?那王保保的优势岂不是太大了?”
“优势虽大,却也并非无懈可击。”
马昕指着舆图上的河渠支流,
“镇江府周边河网密布,虽不利于步兵行军,却能用来截断骑兵的退路。
王保保的骑兵虽快,却不擅水战,只要咱们卡住几个关键渡口,他的骑兵就成了孤军。”
朱元璋接过话头,语气笃定:“再者,王保保虽是名将,却有个致命弱点
——孤军深入,后援不足。
他这两万精骑看似精锐,实则是轻兵了,粮草全靠镇江府本地筹措,一旦粮道被断,用不了几日便会不战自乱。
而且他的骑兵虽耐严寒,
却不习惯江南的潮湿,连日阴雨下来,士兵战马都会疲敝,这正是咱们的机会。”
朱标闻言,眼中一亮:“父亲和舅舅分析得有理!那依二位之见,派谁去最合适?”
马昕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眼下麾下将领中,徐达将军稳重,擅长稳扎稳打,若是打持久战,他是最佳人选。
可咱们要的是速战速决,越快打垮王保保,越能震慑元使团,
徐将军的打法怕是慢了些。”
“李文忠将军擅长奔袭,麾下也有不少骑兵。”
朱标接着说道,
“只是他的骑兵多是新招的汉人子弟,论马术和冲击力,怕是比不上蒙古精骑,在平原上硬碰硬,胜算不大。”
马昕点头:“邓愈将军勇猛过人,可性子略显鲁莽,王保保心思缜密,恐会中了他的诱敌之计。
汤和将军擅长水战,可正如方才所说,水军只能牵制,打不了主力……”
几人沉默片刻,
朱元璋突然开口,语气斩钉截铁:“派常遇春去!”
“常将军?”马昕和朱标同时一愣。
马昕连忙说道:“主公,常将军固然勇猛无双,可此时,他麾下多是步兵,而且他打仗素来猛冲猛打,不留后路。
王保保的骑兵,在平原上机动性极强,
若是常将军一味猛冲,怕是会被骑兵缠住,陷入被动啊!”
朱标也有些担忧:“父亲,军师说得对。
常叔叔的步兵虽精锐,可在开阔平原上面对骑兵冲锋,实在太吃亏了。
万一有个闪失,不仅打不垮王保保,反而会让元使团更嚣张。”
朱元璋却摆了摆手,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点在镇江府的营寨标记上:“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常遇春的‘猛’,不是蛮干,是精准的猛,是快到极致的猛!
王保保的骑兵快,可常遇春的部队,是咱们麾下行军最快的!
他能带着步兵,一日奔袭百里,这速度,比王保保的骑兵慢不了多少!”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常遇春最擅长的,就是以快打快,以猛破猛!
去年在滁州,他就是带着一千步兵,硬撼元军三千骑兵,靠着一股一往无前的狠劲,
直冲元军中军,打乱了骑兵阵型,最后大获全胜。你们忘了?”
马昕眼中渐渐亮了起来,喃喃道:“滁州之战……
是啊,那一战常将军就是靠着速度和猛劲,破了骑兵的优势!”
“还有眼下的气候!”朱元璋语气更加坚定,
“连日阴雨,道路泥泞,你们觉得是咱们的步兵吃亏?
错了!蒙古骑兵的马蹄子在泥地里跑不快,盔甲受潮后更重,反而会拖慢他们的速度。
可常遇春的步兵,都是从江淮一带招来的子弟,最能吃苦,别说泥泞路,就算是水里趟,也能跟上速度!”
他指着舆图上的营寨:“王保保的骑兵屯在镇江府城外的平原营寨,看似易守难攻,实则是个死地!
常遇春带一万精锐步兵,昼夜兼程,趁着雨夜突袭营寨!
骑兵在营寨里施展不开,只能跟咱们近身搏杀,论近身格斗,谁能比得上常遇春的弟兄?”
朱标仔细琢磨着父亲的话,眉头渐渐舒展:“父亲的意思是,不跟王保保的骑兵在平原上拼冲锋,而是趁夜突袭,打他个措手不及?”
“正是!”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王保保自以为有两万精骑,便高枕无忧,必定放松警惕。
常遇春最擅长的就是这种突袭战,只要他能摸到营寨,一把火点燃帐篷,再直冲中军,王保保的骑兵必定大乱!
到时候,咱们再派一支小队,截断他的粮道和退路,这两万精骑,便是囊中之物!”
马昕彻底放下了顾虑,躬身道:“主公高见!
常将军确实是最佳人选!他的勇猛和速度,正好克制王保保的骑兵,这场突袭战,定能大获全胜!”
朱元璋回到座位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沉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眼下的局势,容不得咱们犹豫。
元使团就在应天城里等着看咱们的笑话,陈友谅和张士诚也在一旁虎视眈眈。
只有打赢这一战,才能让元廷知道,我朱元璋不是好惹的;
才能让陈友谅和张士诚不敢轻举妄动;
才能在接下来的谈判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他看向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你要记住,谈判桌上的底气,从来都是打出来的。
没有足够的实力,再好听的话也没人信;没有实打实的胜利,再有理的要求也没人理。”
朱标躬身应道:“儿臣谨记父亲教诲!”
朱元璋站起身,目光扫过两人,沉声道:“马昕,即刻去传我命令,
让常遇春立刻点齐一万精锐步兵,备好干粮、火油和攻城器械,连夜出发!
告诉他,我要的不是小胜,是大胜!要让王保保的两万精骑有来无回,要让整个元廷都知道,
江南,是我朱元璋的地盘!”
“遵令!”
马昕躬身领命,转身快步走出议事厅,脚步声在寂静的王府中,显得格外急促。
朱标看着父亲坚毅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佩。
朱元璋重新看向案几上的舆图,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元使团……”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容,“等着吧,过不了几日,我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不敢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