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轩轩力挺璃璃言-《特工世子妃:战神黑化宠翻天》

  且说南宫璃走出殿门与赵承泽分别后,今日朝堂之上,围绕昨日她所提之事,又掀起了新的波澜。

  今日再议,气氛比昨日更显凝重。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神色如常,却掩不住眉宇间的思索。李文远等人依旧站在左列最前头,面色阴沉,似有怒火未消。

  赫连轩身披红披风,立于阶下,目光沉稳地扫过众臣。他知今日乃关键一役,若不能力挺南宫璃的主张,改革之火恐怕还未燃起便被扑灭。

  “陛下。”他忽然迈步而出,声音朗如洪钟,“臣有一言,愿为陛下与诸位大人进谏。”

  众人皆是一怔。赫连轩素来少言寡语,即便在朝堂上亦不轻易发言,如今竟主动请奏,实属罕见。

  皇帝微微抬眼,淡淡道:“讲。”

  赫连轩拱手行礼,随后抬头直视群臣,语气坚定:“昨夜臣辗转难眠,反复思量南宫姑娘所言,心有所感,特来进言。”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哗然。有人低声议论:“赫家世子竟也支持女子参政?”

  “莫非是受了南宫璃蛊惑?”另一人冷笑道。

  赫连轩不为所动,继续道:“诸位大人可曾亲历战场?可曾亲眼见过女子在战场上所展现的力量?”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我军中曾有一位女情报员,年仅十七,孤身潜入敌后,三日三夜未曾合眼,终将敌军布防图送至我手中。那一战,我军以少胜多,斩敌三千,她功不可没。”

  “还有那些随军医护,她们虽不持刀剑,却救死扶伤,让无数将士得以重返战场。更有后勤女子营,日夜奔忙,运送粮草、修补战甲,保障前线所需。她们并非柔弱无能,而是坚韧果敢,忠勇可嘉!”

  他话音刚落,便听得一声冷笑:“哼,不过是些杂役罢了,岂能与男子并肩而立?”

  赫连轩冷冷一笑,反问道:“那请问这位大人,若无这些‘杂役’,你可敢上前线杀敌?若无她们运送粮草,你的军队又能撑几日?”

  那人顿时语塞,脸色涨红。

  赫连轩转身面向皇帝,语气诚恳:“陛下,臣自幼习武,深知战场残酷,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强者,不分男女。只要有能力、有担当,便可为国效力。”

  “臣曾在北疆驻守多年,亲眼见过女子操练兵法、指挥调度,其冷静果断,丝毫不逊于男子。若因性别而弃之不用,岂非对国家大才的浪费?”

  皇帝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赫连轩,你说得固然有理,但女子参政,恐惹天下非议,动摇纲常。”

  “陛下所虑极是。”赫连轩点头称是,“但改革之道,本就需循序渐进,而非骤然变革。臣建议先从江南试点,设立女子学堂,教授政务、律法、医术等课程,待培养出第一批女子官员后再逐步推广。”

  “此举既能观察成效,又可安抚人心,不至于引发动荡。若成效不佳,亦可随时调整,绝不会动摇根本。”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既不失锐意,又留有余地。不少原本反对的大臣,神色开始有所松动。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沉吟良久,终于开口:“赫连轩,你愿意亲自督办此事?”

  赫连轩毫不犹豫地上前一步,抱拳道:“臣愿倾尽全力,为陛下分忧,为王朝开新局。”

  此言一出,殿内再度哗然。赫家权势滔天,若由赫连轩亲自督办,改革之事便有了强大力量支撑,谁还敢轻易反对?

  “陛下!”李文远急声道,“此事关乎祖制,岂能轻率决定?若真要试行,也应由礼部与户部共同商议,岂能交由一人独断?”

  “李大人。”赫连轩淡然一笑,“若您愿意亲自去江南督办,臣自然乐见其成。只是不知,您可会授课?可懂医术?可识政务?”

  李文远一时语塞,脸色铁青。

  “臣虽粗通政务,但论及具体实务,还是交给真正精通之人更为妥当。”赫连轩语气不疾不徐,“臣愿调动赫家资源,协助朝廷选拔人才,建立学堂,确保改革稳妥推行。”

  皇帝沉思良久,最终缓缓点头:“好。”

  只这一字,殿内众人皆屏住呼吸。

  “朕准你所请。”皇帝目光深邃,缓缓道,“江南试点一事,暂由你与南宫璃共同督办。若三年内成效显着,朕再考虑全面推行。”

  “谢陛下信任!”赫连轩躬身行礼,神情郑重。

  “不过……”皇帝忽然抬眸,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赫连轩,你可知,此举一旦开启,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赫连轩迎上皇帝的目光,眼神坚定无比:“臣早已准备妥当。改革之路虽艰,但臣愿与南宫璃一同承担,纵使风雨飘摇,亦不退半步。”

  皇帝轻轻点头,袖袍微动,似有笑意掠过唇角。

  朝会散罢,阳光洒落在殿前广场,照得石砖泛着金光。赫连轩缓步走出宫殿,远远望见南宫璃正立于廊下,目光清亮如星。

  他快步走上前,嘴角含笑:“今日,我替你说话了。”

  南宫璃轻笑一声,抬眸看他:“我知道。”

  “你怎么知道?”他挑眉。

  “因为你向来不说废话。”她轻轻一笑,“但今天,你说了很多。”

  赫连轩看着她,眼中光芒闪动:“因为我想让你知道,我不是口头上的支持,而是行动上的同行者。”

  南宫璃微微一怔,随即笑意更深:“谢谢你,赫连轩。”

  两人并肩而行,春风拂面,吹动衣袂,仿佛下一刻便会乘风而去。

  而在远处,赵承泽站在回廊尽头,望着他们的背影,神情复杂。

  “看来,他们是真的携手共进了。”他喃喃低语。

  身后,传来脚步声,一位年轻官员走来,低声问道:“赵大人,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赵承泽沉吟片刻,缓缓道:“静观其变。若他们真能做出成绩,或许……盛元朝,真的该变了。”

  他抬头望向天空,云卷云舒,春意盎然。一场风暴,正在酝酿,而这场风暴的名字,叫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