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连轩与南宫璃自栖云镇启程,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在第三日黄昏抵达京城。城门高耸如山,金甲卫士肃然而立,见得二人到来,立刻上前验明身份,随即放行。
“总算回来了。”南宫璃轻叹一声,抬手揉了揉眉心,袖中铜镜微光一闪,映出她略显疲惫的面容。
赫连轩侧目看她一眼,嘴角勾起:“你这‘幻影时空镜’虽好,但也别太劳神。”
她轻笑:“放心,我自有分寸。”
话音未落,前方忽有数骑飞驰而来,为首之人身披玄甲,手持令旗,正是兵部信使。
“赫大人、南宫姑娘,陛下已在勤政殿设朝,等候多时,请即刻入宫。”
赫连轩点头示意,翻身上马,南宫璃亦不迟疑,跃上另一匹骏马,一行人直奔皇宫而去。
勤政殿内,群臣已列席而坐,气氛凝重。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沉静,却掩不住眉宇间的忧虑。案头摆着一份刚刚呈上的密报,墨迹未干,字里行间透着几分急迫。
“西麓三国已然结盟,意图趁虚而入。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
话音刚落,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起身拱手:“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守边关,不宜轻举妄动。当年先帝曾遇此局势,以守为攻,最终逼退敌军。”
另一位中年大臣皱眉道:“可如今形势不同往昔,敌军若合兵一处,恐非一城一池可挡。若再迟疑,恐怕会陷入被动。”
殿中顿时议论纷纷,意见分歧极大。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通报声:“赫连轩、南宫璃到——!”
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殿门口,只见两人步入大殿,衣袍带风,气度不凡。
赫连轩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微臣赫连轩,参见陛下。”
南宫璃亦屈膝行礼:“南宫璃见过陛下。”
皇帝颔首:“二位来得正好。朕正与众卿商议如何应对西麓三国联军之事,不知赫卿可有见解?”
赫连轩神色一肃,朗声道:“回陛下,微臣以为,此次敌军联盟,并非仓促之举,而是早有预谋。其目的不在边境小城,而在动摇我盛元根基。若一味防守,只会落入敌方节奏。”
他顿了顿,继续道:“依微臣之见,应采取三线并进之策:第一线,命边关将领加强防御,拖住敌军主力;第二线,派遣精锐奇袭敌后粮道,断其补给;第三线,则由我亲率大军,绕道迂回,于敌军最意想不到之时发动总攻。”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有大臣惊呼:“此计太过冒险!万一奇袭失败,岂非两败俱损?”
赫连轩冷笑:“战场本无万全之策,唯有以变制变。敌军若知我军只守不攻,便会愈发猖狂。反之,若我军主动出击,反倒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沉吟片刻,转头看向南宫璃:“南宫姑娘,你以为如何?”
南宫璃微微一笑,上前一步:“赫大人所言极是。不过,微臣尚有一建议,或可为作战计划增添保障。”
她取出袖中铜镜,轻轻一照,镜面泛起微光,映出一幅地形图:“此图为微臣途中所绘,显示敌军可能藏匿粮草之地。若能提前派出密探潜入敌境,焚毁其储粮之所,敌军便难以持久作战。”
此言一出,殿中又是一阵骚动。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此图从何而来?”
南宫璃淡然一笑:“不过是些江湖手段,不足挂齿。”
皇帝沉思片刻,终是拍案而定:“好!朕便依赫卿之策行事。传旨下去,调集五万精兵,归赫连轩统辖,择日出征。”
众臣齐声应诺。
赫连轩抱拳领命,目光坚定如铁。
南宫璃站在一旁,唇角微扬,心中却隐隐浮现出酒楼中那名黑袍人的身影。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铜镜,镜面忽地一震,似乎感应到了什么……
“看来,这场仗,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总算回来了。”南宫璃轻叹一声,抬手揉了揉眉心,袖中铜镜微光一闪,映出她略显疲惫的面容。
赫连轩侧目看她一眼,嘴角勾起:“你这‘幻影时空镜’虽好,但也别太劳神。”
她轻笑:“放心,我自有分寸。”
话音未落,前方忽有数骑飞驰而来,为首之人身披玄甲,手持令旗,正是兵部信使。
“赫大人、南宫姑娘,陛下已在勤政殿设朝,等候多时,请即刻入宫。”
赫连轩点头示意,翻身上马,南宫璃亦不迟疑,跃上另一匹骏马,一行人直奔皇宫而去。
勤政殿内,群臣已列席而坐,气氛凝重。
皇帝端坐龙椅之上,面色沉静,却掩不住眉宇间的忧虑。案头摆着一份刚刚呈上的密报,墨迹未干,字里行间透着几分急迫。
“西麓三国已然结盟,意图趁虚而入。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
话音刚落,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起身拱手:“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守边关,不宜轻举妄动。当年先帝曾遇此局势,以守为攻,最终逼退敌军。”
另一位中年大臣皱眉道:“可如今形势不同往昔,敌军若合兵一处,恐非一城一池可挡。若再迟疑,恐怕会陷入被动。”
殿中顿时议论纷纷,意见分歧极大。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通报声:“赫连轩、南宫璃到——!”
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殿门口,只见两人步入大殿,衣袍带风,气度不凡。
赫连轩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微臣赫连轩,参见陛下。”
南宫璃亦屈膝行礼:“南宫璃见过陛下。”
皇帝颔首:“二位来得正好。朕正与众卿商议如何应对西麓三国联军之事,不知赫卿可有见解?”
赫连轩神色一肃,朗声道:“回陛下,微臣以为,此次敌军联盟,并非仓促之举,而是早有预谋。其目的不在边境小城,而在动摇我盛元根基。若一味防守,只会落入敌方节奏。”
他顿了顿,继续道:“依微臣之见,应采取三线并进之策:第一线,命边关将领加强防御,拖住敌军主力;第二线,派遣精锐奇袭敌后粮道,断其补给;第三线,则由我亲率大军,绕道迂回,于敌军最意想不到之时发动总攻。”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有大臣惊呼:“此计太过冒险!万一奇袭失败,岂非两败俱损?”
赫连轩冷笑:“战场本无万全之策,唯有以变制变。敌军若知我军只守不攻,便会愈发猖狂。反之,若我军主动出击,反倒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皇帝沉吟片刻,转头看向南宫璃:“南宫姑娘,你以为如何?”
南宫璃微微一笑,上前一步:“赫大人所言极是。不过,微臣尚有一建议,或可为作战计划增添保障。”
她取出袖中铜镜,轻轻一照,镜面泛起微光,映出一幅地形图:“此图为微臣途中所绘,显示敌军可能藏匿粮草之地。若能提前派出密探潜入敌境,焚毁其储粮之所,敌军便难以持久作战。”
此言一出,殿中又是一阵骚动。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此图从何而来?”
南宫璃淡然一笑:“不过是些江湖手段,不足挂齿。”
皇帝沉思片刻,终是拍案而定:“好!朕便依赫卿之策行事。传旨下去,调集五万精兵,归赫连轩统辖,择日出征。”
众臣齐声应诺。
赫连轩抱拳领命,目光坚定如铁。
南宫璃站在一旁,唇角微扬,心中却隐隐浮现出酒楼中那名黑袍人的身影。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铜镜,镜面忽地一震,似乎感应到了什么……
“看来,这场仗,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