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的清远,初冬的风还带着岭南特有的温润,没染上北方的凛冽。清远高铁站出口处,人流裹挟着行李箱的滚轮声缓缓散开,苏晴拖着两个印着报社logo的行李箱,站在台阶上踮脚张望——左边的箱子装着四季衣物,右边的箱子塞满了她的采访本、相机和省报同事送的阳山调研资料,每一页纸都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那是她为“扎根清远”做的准备。
“苏晴!”
熟悉的声音从人群里传来,苏晴转头,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栏杆旁的李泽岚。他穿着一件深灰色夹克,袖口沾着点不易察觉的泥土,头发比上次视频时短了些,显得更精神,手里举着个用硬纸板写的“苏晴”牌子,字是用马克笔写的,笔画刚劲,带着点笨拙的认真。
“你怎么还举牌子啊?”苏晴笑着走过去,把沉重的行李箱往他面前一推,鼻尖不经意蹭到他衣领,闻到一股淡淡的泥土混着稻香的味道,“又去乡镇了?”
“刚从江英镇回来,秋收互助队收尾,最后几户的稻谷得盯着运完。”李泽岚接过行李箱,手指自然地扣住她的手腕,掌心的温度透过毛衣传过来,“融媒体中心那边都顺吗?报道方向定了没?”
“上周报的到,主任让我先跑民生线,说‘跟紧李县长的调研脚步,准能出好稿’。”苏晴晃了晃手里的采访本,封面上已经写了“阳山民生记录”五个字,“我还把省报那本阳山资料带来了,以后写报道,可得靠你这个‘活字典’给我补细节。”
两人说说笑笑地往停车场走,银色商务车就停在不远处,车身上还沾着点山路的泥点。李泽岚把行李箱放进后备箱时,苏晴绕到车旁,伸手摸了摸车门上的泥印:“这一个月,你就是开着它跑遍12个乡镇的?”
“嗯,它可比我辛苦,最多一天跑了三个镇,晚上还在山路上堵了俩小时。”李泽岚拉开车门,让她坐进副驾,“以后它也是你的‘采访车’,想去哪个乡镇,随时跟我说。”
车子驶离高铁站,往阳山县方向开。苏晴打开车窗,风带着田野的气息涌进来,路边的稻田已经收割完毕,金黄的稻茬整齐地铺在田里,偶尔能看到农户在田里翻土,远处的群山被薄雾裹着,像一幅淡墨画。她拿出相机,对着窗外不停按快门,嘴里念叨着:“难怪你总说阳山空气好,比广州的雾霾天舒服多了。”
李泽岚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心里泛起一阵愧疚。之前两人异地,他在阳山忙调研,苏晴在省报跑时政,最长的时候三个月没见,每次视频都只能匆匆说几句“注意身体”。现在终于能在一个城市生活,他提前一周就去家属院收拾房子,连她爱吃的绿萝都买好了,就怕她来了不适应。
“咱们住的地方在县政府家属院,三楼,两室一厅,采光挺好。”李泽岚一边开车,一边跟她介绍,“楼下就是菜市场,早上有新鲜的蔬菜和本地猪肉,你要是想做饭,下楼就能买。对了,我还在阳台装了个花架,你带的那几盆多肉能放那儿。”
苏晴侧头看着他,听他絮絮叨叨地说房子的细节,眼眶忽然有点发热。她知道李泽岚是个不擅长表达的人,这些琐碎的准备,藏着他最实在的心意。
半个多小时后,车子停在家属院楼下。家属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楼,墙面上爬着绿色的藤蔓,楼道里贴着“文明家庭”的宣传栏。李泽岚打开房门,苏晴走进去,第一眼就看到客厅窗台上摆着的绿萝,叶片翠绿,花盆还是她之前在广州用的那个。沙发上放着两个新换的浅灰色靠垫,是她
“苏晴!”
熟悉的声音从人群里传来,苏晴转头,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栏杆旁的李泽岚。他穿着一件深灰色夹克,袖口沾着点不易察觉的泥土,头发比上次视频时短了些,显得更精神,手里举着个用硬纸板写的“苏晴”牌子,字是用马克笔写的,笔画刚劲,带着点笨拙的认真。
“你怎么还举牌子啊?”苏晴笑着走过去,把沉重的行李箱往他面前一推,鼻尖不经意蹭到他衣领,闻到一股淡淡的泥土混着稻香的味道,“又去乡镇了?”
“刚从江英镇回来,秋收互助队收尾,最后几户的稻谷得盯着运完。”李泽岚接过行李箱,手指自然地扣住她的手腕,掌心的温度透过毛衣传过来,“融媒体中心那边都顺吗?报道方向定了没?”
“上周报的到,主任让我先跑民生线,说‘跟紧李县长的调研脚步,准能出好稿’。”苏晴晃了晃手里的采访本,封面上已经写了“阳山民生记录”五个字,“我还把省报那本阳山资料带来了,以后写报道,可得靠你这个‘活字典’给我补细节。”
两人说说笑笑地往停车场走,银色商务车就停在不远处,车身上还沾着点山路的泥点。李泽岚把行李箱放进后备箱时,苏晴绕到车旁,伸手摸了摸车门上的泥印:“这一个月,你就是开着它跑遍12个乡镇的?”
“嗯,它可比我辛苦,最多一天跑了三个镇,晚上还在山路上堵了俩小时。”李泽岚拉开车门,让她坐进副驾,“以后它也是你的‘采访车’,想去哪个乡镇,随时跟我说。”
车子驶离高铁站,往阳山县方向开。苏晴打开车窗,风带着田野的气息涌进来,路边的稻田已经收割完毕,金黄的稻茬整齐地铺在田里,偶尔能看到农户在田里翻土,远处的群山被薄雾裹着,像一幅淡墨画。她拿出相机,对着窗外不停按快门,嘴里念叨着:“难怪你总说阳山空气好,比广州的雾霾天舒服多了。”
李泽岚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心里泛起一阵愧疚。之前两人异地,他在阳山忙调研,苏晴在省报跑时政,最长的时候三个月没见,每次视频都只能匆匆说几句“注意身体”。现在终于能在一个城市生活,他提前一周就去家属院收拾房子,连她爱吃的绿萝都买好了,就怕她来了不适应。
“咱们住的地方在县政府家属院,三楼,两室一厅,采光挺好。”李泽岚一边开车,一边跟她介绍,“楼下就是菜市场,早上有新鲜的蔬菜和本地猪肉,你要是想做饭,下楼就能买。对了,我还在阳台装了个花架,你带的那几盆多肉能放那儿。”
苏晴侧头看着他,听他絮絮叨叨地说房子的细节,眼眶忽然有点发热。她知道李泽岚是个不擅长表达的人,这些琐碎的准备,藏着他最实在的心意。
半个多小时后,车子停在家属院楼下。家属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楼,墙面上爬着绿色的藤蔓,楼道里贴着“文明家庭”的宣传栏。李泽岚打开房门,苏晴走进去,第一眼就看到客厅窗台上摆着的绿萝,叶片翠绿,花盆还是她之前在广州用的那个。沙发上放着两个新换的浅灰色靠垫,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