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会后-《从窑洞到省府》

  政府工作会结束后,李泽岚没有回办公室,而是径直走向县委办公楼。县委书记陈卫国的办公室在三楼东侧,门上挂着“书记办公室”的木牌,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翻动文件的沙沙声。

  李泽岚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陈卫国的声音:“进。”

  推开门,陈卫国正坐在办公桌后批阅文件,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看到李泽岚进来,他放下笔,摘下眼镜揉了揉太阳穴,笑着起身:“泽岚啊,刚开完会就过来了?坐,周明刚才跟我说,你在会上把各乡镇和几位副县长都‘敲打’了一番,现在楼道里还能听到议论声呢。”

  李泽岚在沙发上坐下,接过陈卫国递来的茶杯,温热的茶香漫开来,他笑了笑:“不是敲打,是确实得把问题摆到明面上。小江镇的事就是个教训,再捂着盖着,迟早要出更大的乱子。今天来,是想跟您汇报下我接下来一个月的工作安排。”

  “哦?说说看。”陈卫国重新坐下,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带着期许。他对这个刚到任就沉稳处置矿场冲突的代县长,心里多了几分认可——基层需要敢做事、能做事的干部,而李泽岚身上的“闯劲”和“实劲”,正是阳山目前缺少的。

  “接下来一个月,我打算把主要精力放在乡镇调研上。”李泽岚挺直腰板,语气认真,“全县12个乡镇,我计划逐个走访,重点看三件事:一是矿山、工厂这些涉及民生利益的企业,核查补偿款发放、环保措施落实、用工承诺履行情况,避免再出现联采矿业这样的违约问题;二是刚推进的‘民情议事室’,我要去现场看实际运作情况,听村民说心里话,不能让它变成‘摆样子’的空架子;三是田间地头的实际困难,比如农户的销路问题、灌溉设施老化问题,这些民生小事,往往是引发矛盾的根源。”

  他顿了顿,补充道:“调研的时候,我不搞提前踩点,不安排‘示范路线’,每个乡镇留半天时间开村民座谈会,让村民自由发言,想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乡镇干部不用‘筛选’参会人员,我要听最真实的声音,这样才能发现真问题。”

  陈卫国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赞赏:“你这个思路好啊!现在有些干部下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