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玥光”康复中心的运营逐渐步入正轨,口碑在特定的圈子里悄然传开。它不再是周家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项目,而是真正开始承载起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生命重量,以其专业、温暖和独特的“同伴支持”模式,润物无声地改变着来到这里的人们。这份变化,也悄然影响着周家更年轻一代的认知。
特殊的“老师”
这天,康复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入住者——十四岁的少年林晓。他因一场意外车祸导致双腿需要漫长而艰难的康复训练,原本活泼好动的年纪,却被困在轮椅和持续的疼痛中,性格变得阴郁易怒,对治疗极为抗拒,是医护人员眼中“难搞”的孩子。
周景珩亲自评估了他的情况后,没有急于制定强硬的训练计划,而是请来了周玥和李芸。
周玥没有以长辈或管理者的身份,而是如同一个经历过类似困境的朋友,坐在林晓旁边,分享了自己最初连手指都无法动弹时的绝望,以及后来如何在家人和战友的陪伴下,一点点找回对身体的掌控权,甚至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你看,我现在虽然坐着轮椅,但我可以帮助别人,我的人生并没有完蛋。”
李芸则以她飞行员特有的爽朗和坚韧,告诉林晓:“疼痛和困难就像飞行中遇到的气流,躲避只会更糟,稳住心神,找到节奏,穿过去,前面就是晴空。”
她们的话语,没有立竿见影地让林晓振作,但他眼中拒人千里的坚冰,似乎裂开了一道细缝。他开始愿意尝试进行一些基础的训练,虽然过程依旧伴随着抱怨和汗水。
予安的视角
周末,傅予安跟着妈妈苏念晴来康复中心“探班”。苏念晴需要处理一些技术问题,便将予安暂时托付给在艺术疗愈室的苏念杨。
予安好奇地看着姨母指导一位老爷爷用不太灵活的手捏陶土,看着色彩斑斓的画作挂满墙壁。然后,他注意到了坐在窗边,对着康复器械一脸不耐烦的林晓。
予安并不怕生,他拿着自己刚画好的一幅“超级火箭”涂鸦,蹬蹬蹬跑到林晓面前,仰着头问:“哥哥,你不
特殊的“老师”
这天,康复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入住者——十四岁的少年林晓。他因一场意外车祸导致双腿需要漫长而艰难的康复训练,原本活泼好动的年纪,却被困在轮椅和持续的疼痛中,性格变得阴郁易怒,对治疗极为抗拒,是医护人员眼中“难搞”的孩子。
周景珩亲自评估了他的情况后,没有急于制定强硬的训练计划,而是请来了周玥和李芸。
周玥没有以长辈或管理者的身份,而是如同一个经历过类似困境的朋友,坐在林晓旁边,分享了自己最初连手指都无法动弹时的绝望,以及后来如何在家人和战友的陪伴下,一点点找回对身体的掌控权,甚至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你看,我现在虽然坐着轮椅,但我可以帮助别人,我的人生并没有完蛋。”
李芸则以她飞行员特有的爽朗和坚韧,告诉林晓:“疼痛和困难就像飞行中遇到的气流,躲避只会更糟,稳住心神,找到节奏,穿过去,前面就是晴空。”
她们的话语,没有立竿见影地让林晓振作,但他眼中拒人千里的坚冰,似乎裂开了一道细缝。他开始愿意尝试进行一些基础的训练,虽然过程依旧伴随着抱怨和汗水。
予安的视角
周末,傅予安跟着妈妈苏念晴来康复中心“探班”。苏念晴需要处理一些技术问题,便将予安暂时托付给在艺术疗愈室的苏念杨。
予安好奇地看着姨母指导一位老爷爷用不太灵活的手捏陶土,看着色彩斑斓的画作挂满墙壁。然后,他注意到了坐在窗边,对着康复器械一脸不耐烦的林晓。
予安并不怕生,他拿着自己刚画好的一幅“超级火箭”涂鸦,蹬蹬蹬跑到林晓面前,仰着头问:“哥哥,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