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跨国交流-《穿成团宠小公主我用哲学怼翻全朝》

  新书院剪彩完,楚知夏站在玻璃穹顶下,看着各国学生,在走廊里打成一片,突然一拍脑门——这不就是现成的“文化交流天团”吗?

  楚知夏把威廉和楚墨拽进办公室,在黑板上画了个超大的世界地图,用粉笔画了无数条歪歪扭扭的箭头:“咱们搞个跨国交换生项目!让学生们带着技术出去,抱着知识回来!”

  楚墨眼睛亮得像装了灯泡,立刻掏出他的小发明:“用我的翻译罗盘!只要把磁石对准说话的人,铜片上就能显示文字!”

  威廉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再带上蒸汽机模型,这可比任何介绍信都管用。”

  说干就干,楚知夏连夜列了个“留学大礼包”清单:除了科技产品,还有大楚的宣纸、扶桑的和纸、西域的香料,活像伴手礼盲盒。

  第一批交换生出发那天,场面比送亲还热闹。

  二十多个少年,背着特制的“科技行囊”,腰上挂着翻译罗盘,活像古代版的特工队。

  最拉风的是,大楚工匠世家出身的阿元,他直接扛着台迷你蒸汽机,逢人就说:“这玩意儿能顶二十个壮劳力!”

  楚知夏站在书院门口的石阶上,看着整装待发的交换生们,清了清嗓子:“都围过来!出发前我再唠叨两句!”

  二十多个少年,立刻像归巢的麻雀般凑过来,阿元的迷你蒸汽机,还在“突突”冒着热气。

  “知道你们为啥要去吗?”

  楚知夏晃了晃手里的拿着的书,“可不是去游山玩水!打个比方,你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咱们大楚的科技、文化就是养分。

  出去了,要把这些好东西分享给别人,也要像海绵一样,把人家的好东西学回来!”

  她故意板起脸,“谁要是光想着吃异国美食,回来我可找你们算账!”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

  阿元举手提问:“老师,要是遇到文化冲突怎么办?”

  “问得好!”楚知夏竖起大拇指,“记住,尊重是交流的第一准则。

  就像你们爱吃辣,有些人却碰不得,这时候别硬劝,笑着说句‘各有滋味’就行。

  遇到和咱们观念不同的地方,先别急着反驳,多观察多思考。”

  她拍了拍楚墨递来的翻译罗盘,“有了这宝贝,沟通障碍少了,但真正的理解,还得靠你们用真心去搭建。”

  阿元挠挠头:“老师,要是有人觉得咱们的东西太超前,不信咋办?”

  “这蒸汽机就是最好的答案!”

  楚知夏走到阿元身边,拍了拍机器外壳,“实践出真知!

  当场演示给他们看!但记住,咱们不是去炫耀,是去交朋友。

  技术共享不是施舍,是为了大家一起进步。”

  她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语气变得郑重:“你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使者。出去了,要让世界知道,大楚不仅有精湛的工艺,更有开放包容的胸怀。

  遇到困难别怕,书院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等你们满载而归,咱们的世界,说不定真能因为这次交流,变得更美好!”

  “出发!”随着楚知夏一声令下,少年们背起行囊,腰上的翻译罗盘,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向着未知,却充满希望的远方大步走去。

  暹罗国的接待仪式上,阿元当场组装好蒸汽机,连上改良版的水车。

  随着齿轮开始转动,浑浊的河水被抽到水渠里,灌溉到干裂的稻田。

  围观的百姓激动得又唱又跳,国王当场拍板:“把图纸留下!我们全国推广!”

  而在大食国,几个研究天文的学生,用磁石望远镜观测星空,把当地学者,惊得胡子都翘起来了:“这简直是真主的馈赠!”

  这边大楚的学生,在外面大放异彩,另一边来大楚的交换生也没闲着。

  波斯来的玻璃匠哈立德,带着徒弟们在书院工坊支起熔炉。

  当第一块五彩斑斓的玻璃出炉时,整个书院都沸腾了。

  大楚的姑娘们,围着他请教染色秘方,结果第二天,就有人用蒸汽动力的吹管,做出了会变色的琉璃灯。

  最绝的是文化交流现场。

  一天傍晚,西域舞姬在广场跳起胡旋舞,裙摆飞扬间铃铛作响。

  正在散步的楚墨,突然眼睛一亮,拽着几个同学跑回实验室。

  半小时后,蒸汽装置启动,五颜六色的灯光随着舞蹈节奏闪烁,把夜空照得比烟花还绚烂。

  围观的老学究们一开始直摇头,结果跟着节奏晃起了脑袋,嘴里还念叨着:“这...这倒也合乎礼乐!”

  随着交换生项目越搞越大,书院里天天上演“文化混搭秀”。

  早餐时间,扶桑学生教大楚同学,用抹茶粉画花鸟;

  课间休息,西域商人的孩子在走廊摆起小摊,用算盘教大家计算汇率。

  最搞笑的是学术辩论会,大楚学生引经据典讨论“知行合一”,波斯学者却用几何公式,来论证哲学命题,争得面红耳赤却谁也不服谁。

  楚知夏经常躲在角落,当吃瓜群众,看着这些奇妙的碰撞。

  有次看到两个学生——一个是大楚的机关术天才,一个是大食的数学家——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着图纸争论不休。

  凑近一听,他们居然在研究,“用数学模型优化诸葛连弩的射程”。

  这种跨文化的思维碰撞,简直比楚知夏在现代课堂上,举的案例精彩一万倍。

  每当夜幕降临,书院的蒸汽灯塔准时亮起,光束穿透薄雾,为来往的船只指引方向。

  楚知夏常带着威廉和楚墨,爬上观星台,看远处工盟工坊的灯火连成星河。

  楚墨摆弄着他新发明的天文望远镜,威廉记录着实验数据,竹林间偶尔传来,熟悉的竹叶响动。

  望着星空,楚知夏总会想起在现代课堂上,反复讲的“全球化理论”。

  那时的学生对着ppt打瞌睡,现在她却亲眼见证了,文明交融的生命力。

  不是谁征服谁,而是像百川归海,各自带着独特的浪花,最终汇聚成更辽阔的海洋。

  楚知夏心想:“这场穿越之旅,与其说是自己改变了古代,不如说是这片土地,让她重新读懂了文明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