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辽国将亡-《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夜幕低垂,月明星稀。

  天台山紫阳宫内,华灯初上,却难掩山间的清幽与宁静。

  陈安与白云道人师徒二人,正漫步于后山的一条石径之上。

  山风习习,竹影婆娑,将二人的身影拉得修长。

  “......便是这般,得益于葛仙师所遗留下来的总纲,弟子加以完善,方才侥幸得以开辟出这‘授箓’修行一途。”

  “虽说比不得过往修行法门在炼气化神之前便能延年益寿,但胜在修行便捷,不依靠外界灵机。”

  “若是能修道金箓之境,天下之大尽可去的,便是传说中长生久视的道果,亦未尝不可以摸上一摸。”

  陈安言语平静,将自己这数年来的修行感悟与开创新法的种种经过,尽数告知了白云道人。

  过程里,白云道人也不插嘴,只是静静听着。

  唯见那张似也年轻了几分的脸上,时而沉思,时而惊异。

  待陈安全部说完后,他方才长长的出了口气,再看向陈安的眼神里边满是难以言喻的感慨。

  “授箓...授箓......”

  白云道人口中喃喃自语,抬头望向天边那轮皎洁的明月。

  “处玄啊,你可知你这番成就,便是放眼古今都是首屈一指。”

  “若是此法得行,后世因此受益之人都要称你一声道祖!”

  作为一个老修行,他深知这末法世道里能够独辟蹊径,另开一道的事情,是何等逆天的壮举。

  这份功德,这份智慧......

  莫说是他这般庸碌的修行人了,便是他们这一脉的祖师陈抟当面。

  比起陈安来,怕也有几分相形见绌。

  “过了过了,你徒弟我可没想这么多,不过是想给大家找一条路罢了。”

  陈安连连摆手。

  道祖两字的因果太大,不是什么人都能担当的起。

  若是后世人说说也就算了,从自家师傅说出来,那就有些过了。

  “你小子,为师说的可都是大实话......”

  白云道人摇了摇头,也不同他争辩。

  话锋一转,随口谈及了世事。

  “处玄,为师先前三番两次问你心意,你都分说自己是无心俗物之人。”

  “可缘何这些年里,你那山庄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且还频频资助那林冲,你难道是要......?”

  说着,他微微皱起眉头,神色里似有几分惊疑。

  “师傅你多想了。”

  瞧他这副模样,陈安哪里还能不知道其人想歪了。

  “弟子如此做,一来是为了筹措自身修行资粮,修为越深,方越知财货之重。”

  “二来,我那二哥林冲是心怀大志之人,作为结义兄弟,我自然要帮上一帮。”

  他微微一顿,目光悠远。

  “况且这天下乱象不远,恐怕又要陷入纷争当中,若是无强人站出来,怕是又要生灵涂炭了。”

  白云道人听着他的话,脸上神色转动。

  片刻之后,终也是认同了他的说法。

  无它!

  他这弟子素来便是胸中自有丘壑,决定的事,谁也劝不回来。

  自己一个隐居深山的老头,还是不要多费功夫了。

  “也罢,为师便不多言了。”

  白云道人摇了摇头,也不再多说。

  随手从衣袖里取出一本泛黄的秘籍,递给了陈安。

  “这是为师近些年来和同道交流,得来的一门奇巧术法,叫做【奇门遁甲】,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说罢,也不再打扰陈安。

  转身缓步走入山林深处,只留下一道清瘦而洒脱的背影。

  陈安接过秘籍,打开一看,其上果然记载着诸多奇门遁甲之术。

  心头微动,升起几分好奇。

  他所得术法都是颇有实用性质之流,这些旁门之术,确实少见。

  奇异之下,当即便寻了一处僻静的亭台。

  盘膝而坐,仔细钻研。

  嗡——!

  月明星稀,古木参天。

  陈安豁然起身,对着身旁的一堵石壁。

  心念一动,向前大步迈出。

  身影如水般,融入墙壁当中。

  “奇哉!”

  片刻后,陈安在墙壁的另一侧现出身形,脸上含笑。

  随后,他又一一实验了秘籍中记载的其它术法。

  隐身、幻形、土遁......

  “此法甚妙!”

  难得一真法,陈安还是情不自禁的沉入其中,自娱自乐起来。

  ......

  此后数日,陈安暂时在天台山住了下来。

  白云道人并未再多过问他修行之事,只是闲谈。

  而薛道光更是带着弟子陈楠,与他论道切磋,互相交流。

  至于林朝英,则是和清风厮混在一团。

  这小子和古灵精怪的林朝英一见如故,整日里不是带着她在山中抓鱼摸鸟,就是上树掏窝,乐不思蜀。

  几多时日下来,修行之事,忘了个一干二净。

  而在天台山里一片安宁之时,外界风云跌宕,暗流涌动。

  耶律大石劝说天祚帝无果,眼见辽国复兴无望,便毅然决然地带领两百铁骑从夹山出走,一路往西北而去。

  金国方面,在不断消化对辽国战果的同时。

  亦也死死盯着西逃的天祚帝。

  派遣大军,对其穷追不舍,摆出一副誓要将其彻底剿灭的姿态。

  而耶律大石一行人,则是一路向西,抵达可敦城。

  此地乃是漠北草原上的重镇,内里交汇充斥着数不清的部族生活在此。

  耶律大石召集此地七州十八部的首领,于城中议事。

  其人凭借着前朝皇族的血脉,以及辽国元帅的赫赫威望。

  一番慷慨陈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拉拢了各部落首领。

  他向众人定下了“力竭仇敌,恢复疆域”的主张,得到了各部族的一致拥护。

  此后,耶律大石以可敦城为根基。

  不断休养生息,招兵买马。

  他深知金国势大,暂时难以抗衡。

  故而决意继续西出,前往更远的西方,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疆域。

  以待将来。

  ......

  天台山上。

  数日相伴,早已和林朝英混熟的清风正同其打闹。

  陈安则与师傅白云道人,在山门前道别。

  经过一番诚恳的央求,白云道人也终于松口,放清风下山。

  “师傅保重。”

  “我同您说的那个桃源冬天,有兴趣的话,可以前往一探。”

  “行了,知道了。”

  白云道人摆了摆手,脸上露出几分不耐。

  他都多大人了,还用一个小儿辈叮嘱?

  “对了,照看好你师弟,莫要让他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