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又一年春-《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春分。

  大地回暖,积雪消融。

  安竹山庄后面的竹林早已返青,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林中小亭,溪流潺潺。

  几人围着一方石桌小聚,焚香煮茗,谈玄论道。

  “沧浪之水濯我缨,青山之侧洗我心......”

  清虚子姿容不雅的倚靠在亭柱上,手持一盏清茶,和着身旁的流水声随心而歌。

  神情轻松,不见了往日里那股积郁在眉宇间的愁苦,满是自在。

  正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便是他此刻最真实的写照。

  “清虚子道友,今日兴致颇高啊。”

  严华引着觉明和尚,从林中小路里缓缓走来,笑着打趣。

  闻声。

  清虚子停下悠悠唱声,朗然一笑,起身相迎。

  “多年块垒,一朝尽去,心中畅快之下,自然便也是兴致高昂!”

  “严道友还说我?你亦不是如此!”

  相互打趣一句。

  他的视线转而落在一旁正在为众人添茶的陈安,双手掐诀做礼。

  “不过说到底,还是要多谢陈道友之恩情。”

  “正是有了他不吝传授真法,方才得以让我等有幸能得窥大道门径。”

  严华与觉明和尚一前一后迈步入亭,同样也对陈安点头一礼。

  “正是如此,我等今日前来,却是要好生谢过陈道友才是。”

  正在给众人斟茶的陈安见状摆了摆手,招呼他们各自落座。

  “几位道友言重了。”

  笑的随和,不以为意。

  “如今这世道修行不昌,诸多法脉断绝。”

  “若是我等修士若还各自藏着掖着、敝帚自珍,只怕用不了多久,也不等旁人来做些什么......”

  陈安摇了摇头。

  “怕是这所谓的修行,便会自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几人闻言,皆是心有戚戚。

  点头赞同间,纷纷落座。

  觉明和尚接过陈安递来的茶水,双手合十,率先开口:

  “陈施主,贫僧此番前来,一为道谢,二为辞行。”

  “蒙施主赠予失散的《金刚经》上下本,贫僧忙碌日久,近来已将其整理成册。”

  “眼下贫僧来这汴梁时日已久又得了这般缘法,此行心愿已了,不日便将起程,回返洛阳白马寺。”

  “贫僧之前答应施主必有重谢,自也不会妄言,只是需要回返寺中,和诸位禅师商议一番,还望陈施主等待些时日。”

  觉明这便要走了?

  陈安心头一惊,旋而抬头看向清虚子以及严华两人。

  却见他们神色不变,显然早已知晓。

  不过转念想想,似乎倒也正常。

  觉明和尚前来汴梁真意是为了在大相国寺求取佛理,终是和其他人不同。

  眼下既得全本《金刚经》,自然也没了再留下去的理由。

  至于他所说的厚报,陈安没有放在心上。

  只是忽而想到前世看过的小说话本,好奇问道:

  “久闻天下武学出少林,不知禅师所在白马寺中可有什么有名武学?诸如拈花指、燃木刀法之类......”

  觉明和尚闻言一愣,随后摇了摇头。

  “贫僧不知是陈施主是从哪里听来的流言,白马寺不蓄武僧,寺中僧人皆以参悟佛理为己任。”

  “如此。”

  陈安点了点头,没再追问。

  看来寺庙和寺庙之间,也大有不同。

  他想要瞧瞧七十二绝技是真是假,怕是得到嵩山少林去。

  几人落座,又谈起了各自修行那门《太上一气混元法》的关窍与心得。

  “说来也是惭愧,我得了此法已有两月光阴。”

  “日夜苦修不辍之下,方才在不久前找寻到那点先天之气,合以内息炼做一点真气。”

  说及此处,清虚子脸上的那点喜色缓缓散去,化作一声蔚然长叹。

  “区区一缕真气,便是修来如此辛苦。”

  “而想要将这气海彻底充盈,又需要多少操磨,几多岁月?”

  “贫道眼下年岁已高、气血渐衰,怕是这辈子便要驻足于此,再无半分窥见化神之境的可能了。”

  严华却是没有他这般颓废。

  悠然饮了一口茶,缓缓说道:

  “道友何必如此悲观?”

  “比起世上那些连‘筑基’门槛都摸不着的芸芸众生,我等能得真法,并且小有所成,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

  “况且往后的时日还长,未来究竟如何,谁又能说的定呢?”

  清虚子闻言,也只是苦笑着点了点头。

  道理他都懂,可一想到渺茫的前路,便是不禁一阵心头发堵。

  果然人都是不知足的。

  困于筑基之时,渴望得寻一门真法,突破关隘。

  可真到了这个时候,便又得陇望蜀,想着更高的境界。

  “唉,贫道果然还是心性不坚啊!”

  嘀咕一句,场间气氛渐渐冷了下去。

  临近散场,陈安忽而想起一事:

  “几位道友,我近来在尝试炼制丹药,只是丹药初成还需寻个活物来试药。”

  “不知诸位道友可知这左近地界,那处山中有猿猴之属出没?”

  清虚子一听,当即便大包大揽起来,将方才的颓唐一扫而空。

  “哈哈哈,我还当是什么大事!”

  “此事便包在贫道身上!我早些年云游江湖,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也有一手调禽聚兽的绝活。”

  “莫说是猿猴了,便是山中的虎豹,贫道也有把握给陈道友你活捉了来!”

  说到自家长处,脸上满是掩不住的笑意。

  “况且,能被陈道友你看上也是它的缘法到了!”

  “你且在此安心等我消息便是,不出三五日必有所回!”

  众人闻言,皆是哈哈一笑。

  旋而起身,相互稽首作别。

  行至于山下,觉明和尚再次朝众人一躬身。

  “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方才能再见。”

  “贫僧便在此祝诸位施主,道途昌隆、修有所成......”

  ......

  【临摹《傲雪寒梅图》四十二遍,心性 1、气质 1】

  书房内,陈安打量桌上画卷。

  其上几枝寒梅于风雪中傲然挺立,神韵天成。

  临摹此图日久,他早已驾轻就熟。

  而在临摹第十遍之时,他获得了一个叫做【心若冰清】的特性。

  看似寻常,却能让他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物所扰。

  这对于陈安而言,无论是应对当下时事亦或是修行,都有不小帮助。

  同时得到神通日久,他也渐渐总结出了些许规律。

  将所能够抄写、临摹的经文画卷,大致分做了两个层次。

  按照自己的习惯命名为普通、传世。

  寻常的经文书画,便为普通之物。

  抄写、临摹次数达到五十遍,便是其上限。

  且通常在三十遍的时候,会获得第二项额外的属性加成。

  而如《黄庭内景经》这般传承悠久的道门经文,以及那些名留青史的传世画作则不然。

  陈安抄录《黄庭内景经》至今,已有一百五十遍有余,却也仍旧不曾见到其上限在那。

  至于说传世之上,是否还会有更高的层次,那便要留待日后去一一验证了。

  放下笔,陈安起身,推开小窗。

  一股夹杂着泥土芬芳的春风拂面而来。

  视线着落窗外,只见庭院角落里的几棵梅树,不知在何时悄然绽放。

  点点嫣红,点缀在早春的绿意当中。

  “梅花开了,又是一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