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传法-《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一场佛道两家的斗法过后。

  满城风雨,终究还是落下了帷幕。

  而那日斗法的结果,便也随着往来宾客的口口相传。

  不出三日的功夫,就已经传遍了整个汴梁。

  神霄教主林灵素神通广大,于法坛之上召神将、驱雷火,大胜佛门高僧。

  此事一出,本就甚嚣尘上的修道之风,更是愈演愈烈。

  在此助力之下,官家那道“改佛为道”的旨意,推行起来便也再无半分阻碍。

  佛门僧众虽是极力抗争,可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况且,斗法之事也是他们主动挑起。

  眼下技不如人,又有什么脸面再纠缠不休?

  于是不过短短三五日的时间不到,佛该道的风潮便从汴梁开始向四周等地不断扩散。

  数州之地,不知多少寺庙被改作道宫。

  同时内里的僧人被逼蓄发,改换道袍。

  自然了,这事也不强求。

  若是往后不愿意做道士,也可以就此还俗,做一乡野寻常人。

  可若是既不愿意做道士,也不愿意还俗的。

  如此,那些奉命督促此事的道人便也不会手下留情。

  凡是此类存在,通通都会被冠以“妖僧”之名,统一发配边疆。

  而那位在斗法当中落败的天竺高僧金总持,首当其冲。

  在斗法落败的当日,就被林灵素随意寻了个由头,流放到了三千里外的儋州所在。

  至于说南方战乱,一时去不得。

  这不是问题,先定了罪,把人关在大牢里。

  这样,其人就再也不能在外搅弄风雨。

  ......

  只是这外界种种喧嚣的风儿,却也吹不进安竹山庄分毫。

  庄内深处,清幽书房。

  陈安缓缓放下手中的狼毫笔。

  面前纸张之上,文字逐行排列而下,内里韵味不凡。

  自江南归来之后,他便是在闲暇时分不断的梳理整合此行所得。

  尤其是那得自葛仙师的“取性炼丹”之法,更是日夜参悟,获益良多。

  眼下将其上所言说之意与自身感悟相结合,最终落于纸上。

  便也就有了现在这篇全新问世的丹道精要。

  陈安略一思忖片刻,提笔在书封上写下几个大字——

  《万物性合归真篇》。

  此法根基虽是源自葛仙师,可其中亦也融入了陈安自身对于修行的诸多感悟,以及神通天赋加持下的独到见解。

  说是自成一脉,亦也不为过。

  只是此法初创,里面内容终究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

  陈安缓缓摇头,作为书写之人对于其中缺陷自然了然于胸。

  可修行之路,非是以一人之力便能走到尽头。

  闭门造车,终究难得大道。

  “此世修行凋零于此,如果还像现在的一些宗门那般固步自封,抱着些许法门便当做传家宝般秘而不宣,不过是自取灭亡之道。”

  微微抬头,看着窗外一片朗朗青天白日。

  他心头升起几多想法。

  “若是可以群策群力,一同查漏补缺。”

  “或可能在这末法降临的世道里,再开一道修行坦途。”

  一念至此,陈安便也不再犹豫。

  当夜,他便是再度来到许久不曾光临的白玉京当中。

  只是这一次他没有用悟空所化身的太乙道人身份,而是以神秘的元始之名,步入其中。

  将有一年半左右的光景不见,比起以往这里又有了些变化。

  往来之人虽然依旧是戴着各式面具,不曾展露真实面貌。

  可在行走坐卧之间,却也多了几分规矩,少了许多往日里的江湖草莽气。

  街市之上,商铺林立。

  往来人士络绎不绝,一派兴隆景象。

  就连寻常不怎么容易见到的,身负真修行之辈居然也是不少见。

  陈安一路行至白玉京顶楼,却并未见到公孙胜的身影,许是有事外出。

  反倒是看到有三位头戴神君面具,各自气度不凡的道人,正于楼中静坐。

  见他到来,三人齐齐起身,稽首一礼。

  “元始道友?”

  为首一人声音平和,带着些许疑问。

  显然,公孙胜在离开之前同他们交代过陈安所化身的这个极其神秘的元始身份。

  “便是贫道了。”

  陈安也向他们稽首回礼。

  “那便没错了,我等见过道友。”

  “楼主近来有要事外出,特嘱托我等三人暂代其职,轮番坐镇此地,以维持秩序。”

  陈安心头了然的同时。

  心里对于那位虽然相识多年但也少有交流的公孙道长,更多了几分欣赏。

  别的不说,光是这份执行力便不知胜过多少人。

  如此一来,倒也是省了他不少事。

  也不问这三人具体身份如何,同其略作寒暄一阵,陈安便道出来意。

  “贫道今日叨扰,是有一桩事要和三位知会一声。”

  “在下云游四海,不久前偶然得入一洞天福地,得了一篇修行经文,只是其内里含义深奥,且多有残缺。”

  “光靠一人之力怕是此生难以补全,故而贫道欲将其公开,供天下道友一同参悟。”

  说罢,也不待三人反应,便转身踱步而出。

  一路行至那鬼市入口的巨大青石碑前。

  此处本是指引到来此地之人,昭示其名目所在。

  凡是来往出入者都会路过此处,故而陈安便选择在此地留书。

  立于碑前,并指为笔。

  体内法力随之流转,化作无形刻刀。

  继而便是在坚硬青石上,游走龙蛇。

  石屑纷飞,烟尘弥漫。

  周遭往来之人无不驻足观望,不明所以。

  一炷香的功夫后,陈安收手而立。

  一篇修行之说,洋洋洒洒几千字。

  尽书于此,广传天下有缘人。

  做完了眼前这桩事,陈安也不多留,起身潇洒而去。

  今日所做终究不过是播下一颗种子。

  至于剩下的,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

  身后不远处,那三位代楼主事的道人怔在原地。

  一个个望着石碑上那些如似仙鹤流云,且蕴含着玄奥道韵文字。

  心神摇曳,久久不能自已。

  良久之后,方才回过神来。

  三人相互对视一眼,皆是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难以掩饰的敬畏。

  旋而齐齐对着那道早已消失在黑暗当中的身影,躬身一拜。

  “我等代天下同道,谢过‘元始’道友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