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金石为媒,神交古人-《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宣和元年的夏末,江南建康府依旧是一派繁华景象。

  秦淮河畔,画舫如织,靡靡之音不绝于耳。

  长街之上,商贾云集,叫卖之声此起彼伏。

  此地不似汴梁那般自有天家威严,却也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独有的温婉富庶。

  城中最好的酒楼“长干楼”顶楼。

  一处临窗的雅间内,三人对坐,烹茶言笑。

  虽然相别未有多时。

  可本以为往后许多年再无相见之机的故人于此重逢,李清照夫妻自是感慨万千。

  “说来惭愧,为兄本以为此番外放,终能得一展抱负之机。”

  赵明诚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脸上却不见有多少快意,反倒满是疲倦与无奈。

  “可谁曾能想到,这建康官场当中处处都是掣肘。”

  “地方乡绅豪族盘根错节,阳奉阴违之事屡见不鲜,我这堂堂知府居然政令出不得府邸。”

  长叹一口气,神情愤懑。

  “纵使我有满腹经纶,却也只能日日耗于这迎来送往的俗务内里,与那些蠹虫虚与委蛇。”

  “不耐之下,便也重操起了旧业。”

  一旁的李清照见状,讶然失笑。

  相伴多年,自家夫婿如何能不得知?

  做学问是一把好手。

  可若说他在做官上的本事能有多好,那绝对是在恭维人。

  可偏生却又是个不自知的,一门心思想往官场里闯。

  眼下啊,却是得了教训。

  不过若能借此事打消了其做官的念头,倒也是好事一桩。

  比起这繁华建康城,她还是更喜欢安竹山庄的清幽。

  “处玄此番南下,不为功名,不求利禄,何以至此?”

  “莫非当真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寻仙访道’之事?”。

  陈安闻言,淡然一笑。

  将杯中清茶饮尽,坦然颔首,并不隐瞒此行缘由。

  “居士所言不差。”

  抬眸望向窗外那片繁华景象,语气平静如水。

  “我却是在汴梁日久,静极思动。”

  “恰巧又从曹真人口中得知一处位于南方的仙家福地的消息,便顺道前来一探。”

  “仙家福地?”

  李清照眼神亮了亮。

  常年与金石之物打交道,对于佛道之事自然不陌生。

  可听到眼下这般词语,却也不禁感到有几分荒谬,只觉与自己所知的世界,相差甚远。

  “正是。”

  陈安缓缓道来。

  “晋时五柳先生陶渊明所着【桃花源记】兴许并非虚妄,而是确有其事。”

  “那处避世桃源,便藏于这江南的山水之间。”

  “桃花源?陶渊明?”

  听闻此事,赵明诚顿时一亮。

  脸上那份官场俗务带来的倦意一扫而空,涌出几分兴致来。

  他抚掌赞道:

  “妙哉!妙哉!”

  “我夫妻钻研金石学多年,亦曾于诸多古籍碑文之中,见过不少神异之事的记载。”

  “世人多以为是前人牵强附会,可在我看来,其中未必就真是空穴来风!”

  李清照亦是微微颔首,赞同自家夫君所言。

  旋而便也不假思索的邀请道:

  “处玄,你若不嫌弃,不若随我夫妻二人往临时居所一行?”

  “我二人虽到此地不久,却也搜集了不少金石残片拓本,其中便有一物,似是与你所说相关。”

  “哦?”

  陈安生了几分兴趣,欣然应允。

  ......

  赵明诚夫妇二人在建康府的临时居所,是一座极为雅致的三进院落。

  虽然比不得青州归来堂,以及安竹居所中的住处。

  但也算符合身份,并不怠慢。

  陈安一路随二人行至书房。

  不过短短月余时间,这空手而来夫妻二人便又搜集了好些东西。

  琳琅满目,叫人叹为观止。

  “让处玄见笑了。”

  赵明诚脸上带着几分狭促。

  官场失意,便要在别处找补回来。

  一不小心,回过头来才发现,居然又多了这么多。

  说着,他自一排书架上取出一卷以锦缎包裹的拓片,于书案前缓缓展开。

  “处玄请看。”

  陈安凝神望去,观其应是这夫妇二人新近得来的一块残破碑文拓片。

  其上字迹古拙,介于隶楷之间,确是魏晋之物无疑。

  “此物乃是我不久前于一游商手中偶然购得,观其字迹神韵,有些不简单。”

  赵明诚指着拓片,简短解释着。

  “只是其上内容语焉不详,多有残缺,我与清照参详多日,亦是难以完全解读。”

  陈安闻言,缓缓点头,将视线落在那拓片之上。

  若是寻常人见了,怕也只会如赵明诚一般,将其当做一卷有些价值残碑罢了。

  可陈安身负种种玄奇天赋,心神与这方天地自然相合。

  此刻定睛看去时,那一片片残缺的墨迹在他眼中,竟好似活了过来。

  他的视线,仿佛穿透了这千百年的时光。

  亲眼看到了一位魏晋名士,于酒后兴起,持刀握笔。

  进而将这一段亲身经历的奇闻异事,刻于石碑之上。

  那笔锋间的快意、惊异,以及感慨之情。

  纵使历经近千年风雨,依旧清晰可辨。

  陈安心神沉浸其中,将其上内容缓缓诵念而出。

  “元熙二年,余与友人慧远,自庐山南游......”

  “行至武陵,闻有奇香自山涧出,寻之,乃入一洞,豁然开朗......”

  他的声音平淡而悠远,仿佛是在讲述着一段与自己无关的古老故事。

  可这声音落在赵明城与李清照耳中,却直叫人心头一震。

  二人对视一眼,满是新奇。

  这碑文他们夫妻二人细细研读了不下数十遍。

  却也只能勉强辨认出“庐山”、“武陵”等几个模糊地名。

  却不曾想,眼下的陈处玄。

  不过初一照面,就能全然辨认而出。

  果真非是凡人也!

  陈安自也不知这二人心头惊奇,兀自诵念。

  “......其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一段段与【桃花源记】当中描述既相似,却又互为补充的隐秘记述,自陈安口中缓缓道出。

  直到最后一字吐出,似也回过神来。

  望着眼前这卷残破的拓片,陈安眼中神光湛然,轻声说道:

  “五柳先生所言不虚,曹真人亦未曾诓我。”

  “这世间,果真有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