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宇宙梦123长渎惊波9-《神幻宇宙梦王橹窗着》

  9.

  午餐前,一行人缓步下至半山腰的襟云山庄前。好在海拔较高,气温低于山下好几度,要不然这样的大热天,他们早就承受不了了。

  几只毛色洁白的大白鹅和几只黑白杀竹熊,正站在陡峭悬崖的山道上,满怀热情与期待地守候着他们归来,一个个迎了上去。可大家都太累了,和他们稍稍打了个招呼,抚摸几下,都没有与他们太久亲热。

  大家纷纷聚在悬崖边的池台旁,用清凉的山泉净手洗脸,甚至有人掬起一捧清泉畅饮,感受山间的纯净与甘甜。随后,众人才陆续回到山庄内,被引至雅致的茶室休息,一边等待品茶,一边享受宁静。茶室的窗户敞开着,山风自窗外自由穿入,带着松涛与野花的清新气息,轻抚着每个人的面颊。

  偃洋桓珪的妻子、演员亚冰诗推说有些疲倦,便没有随大家进入茶室休息。在山庄女主人金绾弦的周到安排下,她独自进入一间清静的房间歇息。

  然而,偃洋桓珪并没有去房间探问妻子的情况,也没有急于进入茶室与众人会合,而是意犹未尽地与年轻貌美的女诗人间丫弞容一同踱步至后花园,站在茶室窗户不易看到的一角,继续“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致。仿佛这半夜半天的登山行程并未使他们感到疲惫,他们的步伐依旧轻盈,心情依然飞扬。

  然而此时此刻,他们的眼中并无山川草木、飞鸟流云,只有彼此的存在,仿佛整个世界都浓缩为对方的身影。

  间丫弞容柔声说道:“感谢你为我写歌!我们仅仅相识半天,你就为我创作并演唱了一首歌曲,我是何等荣幸,又骄傲,又自豪。”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动,像是被这份突如其来的馈赠深深打动。

  偃洋桓珪注视着她,目光温柔而热烈,回答道:“这只因为你带给了我巨大的创作冲动,赐予我无限的灵感。你就如同艺术女神降临人间,让我无法不为之歌唱。”

  听到这样的话,间丫弞容情不自禁,一下子扑入他的怀中,低声说道:“我不要到人间,我只要到你怀里。”两人的身影在花园的绿意中紧紧相拥,仿佛这一刻,世间万物皆黯然失色。

  花墙中,几只松鼠跑来跑去,天空中,几只燕子飞去飞来。

  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由内而外传来,越来越近,声音清晰可辨。偃洋桓珪和间丫弞容原本紧挨着的身影立即分开,各自慌忙抬手擦了一下嘴巴,又迅速调整呼吸,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从屋内走出来的正是茶艺师银小姂,她步履轻盈地踏入后花园,准备取进早上放在这里的几套精致茶具。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在她身上,她一眼便瞥见了站在园中的偃洋桓珪和间丫弞容,脸上顿时浮现出温和的笑意,声音清脆地说道:“两位老师,茶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正准备为大家沏茶呢。”

  偃洋桓珪立即转过身,假装好奇地打量着一角不易被注意到的两根中间紧紧绑在一起的木棒,语气中带着刻意的惊讶:“小姂,这么精致漂亮的花园,怎么会在这儿放着两根这样的大棒子?看起来和周围的景致实在不太协调,感觉它们对于花园的装饰或者功能都没什么实际用处啊。”

  银小姂微微一笑,目光扫过那两根木头,轻声解释道:“现在确实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但它们曾经派上过大用场。”说着,她向两根木头走近几步,接着说:“之所以一直放在这儿,是因为它们承载着一段特别的回忆,很有纪念意义。”

  偃洋桓珪和间丫弞容立刻装出十分吃惊的样子,双双睁大了眼睛,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这么两根看似粗糙的木头居然还有纪念意义?”

  银小姂点了点头,眼中泛起回忆的神色,娓娓道来:“是啊,十几年前,那时还没有大旱。有一天下着倾盆大雨,庄园的屋顶突然开始漏雨,急需有人上去修补。可当时发现唯一的长梯子借给山民家里了,雨势太大,一时半会儿根本没法去取回来。情急之下,大家就从柴火房里随手拖出两根木头,绑成了一个简单的十字架。粗壮的一根牢牢固定在地面,另一根横着作平衡——要上房顶的人坐在一头,另一头的人用力按下木尾,就这样把人跷跷板一样轻松‘翘’上了房顶。”

  偃洋桓珪和间丫弞容听闻此言,不由夸张地笑了起来,连连赞叹道:“哈哈,真是巧思!这么简单的物件,竟能想出如此巧妙又实用的方法,既解了燃眉之急,又充满了智慧!”

  银小姂微微笑道:“确实非常实用呢。后来天放晴后,我们继续更换房顶的瓦片,它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可以说比梯子还要有用多了。”

  间丫弞容好奇地追问:“怎么比梯子更有用呢?”

  银小姂解释道:“带瓦片上梯子其实挺不方便的,每次都得小心翼翼地,生怕摔了。而这个装置呢,坐在棒子一头的人,只要另一头的操控者把他放低,他就能随时轻松接住地面上的人递上的瓦片。既省力又灵活,操作起来非常顺手。”

  偃洋桓珪恍然大悟,说道:“我懂了,这其实就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吧。”

  银小姂佩服地点头:“还是大歌星有知识有文化,我就是形容不出来这个词,你一说就点到要害了。”

  间丫弞容自然不会放过任何夸赞偃洋桓珪的机会,立刻接话道:“是啊,他总是这么厉害,什么都懂!”

  偃洋桓珪笑了笑,又问道:“小姂,你之前说的那个纪念意义,就是指这个吗?”

  银小姂先是点点头,随即又轻轻摇头,语气带着些许深意说道:“是,但又不全是,主要其实还不止是这个。”

  偃洋桓珪和间丫弞容几乎同时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异口同声道:“哦?”

  银小姂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几分怀旧与感慨,说道:“这个小物件,别看它现在不起眼,当年在旱灾之后,对襟云山的引水上山工程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呢!”

  偃洋桓珪略带好奇,向前倾了倾身子,问道:“这话从何说起?愿闻其详。”

  银小姂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您想啊,最早的引水上山,靠的不都是人力和畜力嘛。那时候,大家肩担背扛,马驮驴驮,一天下来也运不了多少水,效率实在是太低了。后来,有人在山庄休息与西雪老师聊天时从这个小小的物件中得到启发,开始尝试运用杠杆原理,借助简单的机械结构将水往高处输送。再往后,大家又改进了方法,采用水兜一层一层地往山上送水,虽然过程依然烦琐,但比之前已经进步了不少。经过多次实践与改良,最终才演变成了用钢丝滑轮直接吊运大型的锑桶和铝桶,大大提高了引水的效率。”

  偃洋桓珪和间丫弞容听后,连连点头,脸上露出豁然开朗的表情,齐声说道:“原来如此!明白了!明白了!”偃洋桓珪还补充道:“说起来,杠杆送水的方式虽然在早期只发挥了一点作用,但它却是整个技术进步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我理解了。”

  “对!对!”银小姂深表赞同,热情地抬手向里示意,说道:“两位老师,上山又累又渴,到茶室歇歇脚,喝杯茶再慢慢聊吧?”

  偃洋桓珪和间丫弞容这时彼此对视一眼,欣然应允,笑着点头道:“好的,好的,那就辛苦小姂妹妹了。”

  此时,茶室里虽然茶香尚未飘散,但众人或站或坐在一起,享用着新鲜的水果和精致的点心,同时欣赏着墙上悬挂的西雪盈嵇本人及其他名家的书画作品,还有人翻看着近日的报纸,氛围宁静而雅致。虽然山庄上的报纸不是每天能够及时看到,可送报员每过三天便不辞辛苦集中送一次上来。毕竟六百米的高度啊!

  六百米的高度,偶尔登山固然能锻炼身体,但持续如此频繁地送报送杂志,确实对毅力是一种考验。西雪盈嵇曾向邮递部门反映,除了特别紧急的新闻,其实不必送得如此频繁;再者,庄里人下山购物时,也能顺便带回一部分报刊。然而,邮递部门解释道,由于大旱,山庄的居民已寥寥无几,下山购物的情况也极为罕见。作为国宝级艺术家,他们深感有责任尽快送达报刊信件,并表示未能每日及时送达,深感歉意。对此,西雪盈嵇更是过意不去,因此他常常在邮递员到来的日子,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前往山腰的悬崖下散步,走上个一两百米,这样也能让邮递员少爬一小半的山路。

  恰在此时,一位医生从门外经过,西雪盈嵇眼尖瞧见,便热情地招呼道:“小渡医生,快请进来,喝杯茶歇歇脚吧。”

  小渡医生闻言,笑着迈步入内,回应道:“这几天真是天天都有幸品尝大师家的好茶啊!”

  西雪盈嵇谦和地摆摆手,语气温和地说道:“哪里哪里,这些茶大多是大家前来探望时赠送的,我不过是借花献尊。快请坐下来歇息片刻,这些日子你们实在是辛苦,如今受伤的英雄们能够恢复得这么好,多亏了你们的精心照料。”

  小渡医生点头表示赞同,随后语气略带凝重,说道:“只是那个少年伤势实在太严重,恢复起来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时日。”

  西雪盈嵇关切地接话道:“但他烧伤的皮肤不是已经开始结痂了吗?这总归是个好迹象。”

  “是的是的,”小渡医生微微颔首,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这也让我稍感安心。要知道,烧伤的疼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正打算再去看看他的情况。”

  西雪盈嵇体贴地表示:“那好吧,我一会就让小姂把刚刚冲泡好的茶给你们送去,你们忙碌之余也能解解乏。”

  医生感激地答道:“多谢西雪大师,您总是这么周到!”

  在这间大气而又精致的茶室内,随处可见斑竹、菖蒲与荷花等自然元素的点缀,它们不仅带来绿意与生机,更与室内各式精美的茶具和雅致的陈设相得益彰。整个空间的布局既注重细节的雕琢,又兼顾整体的和谐统一,不同材质的隔断墙、隔断柜、漏雕屏风之类,典雅之中透出深厚的文化韵味。置身其中,仿佛能远离尘嚣,心灵也随之沉静下来,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和谐,让人不由沉浸在这片恬淡雅致的氛围之中。

  西雪盈嵇带着几分感慨的语气说道:“从前你们来山里做客的时候,山货山珍随手可得,满桌子都是山里的味道,管够管带,恨不得让你们把整座山都带回家。如今啊,干旱十来年,山里的宝贝实在太稀少了,好在还存着些多年前的干货,再加上亲友们偶尔相赠,总算还能略尽地主之谊。就像今天这饭食茶食,说实话,倒更像是吃你们自己从山下辛苦背上来的心意了!”

  文化学者洳漱归鸿闻言,连忙笑着摆手,声音里满是真诚:“哎呀!盈嵇兄真是太客气了!能来你这儿坐坐,听听山风,尝尝山味,蹭吃蹭喝,简直是我们八辈子修来的福分。更何况每次来访,不光肚子饱了,心里更是装满了新知与启发,这才是最难得的啊!而今天的意义与往日相比,更是不同!”

  大家连声道:“是啊是啊,听西雪老师一席话,那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洳漱归鸿哈哈大笑:“何止十年书,是胜读百年书呢!我都活了几百年了,还照样做西雪老师小学生。”

  西雪盈嵇连连摆手道:“洳漱兄这话可真是羞煞小弟了!在您这样博学多识的大学者面前,我哪敢妄谈什么新知识?不过是些山野之间的常识罢了,常识啊!”

  一旁的文化艺术家们纷纷笑着插话:“西雪老师实在太谦虚了!”

  科幻作家天荚接着说道:“西雪老师这儿的每一次茶话、每一段闲谈,可都藏着学问呢!”

  “我这足不出户的山野村夫、井底之蛙,更要感谢你们每次到来给我打开一个新的岁疆!”西雪盈嵇道,“我最多的也就是和你们讲这山上的事,什么襟云山有数百种蕨类植物呀,其中大多数蕨芽均可食用呀,什么金刚藤春夏时节采摘嫩梢作菜呀,什么绞股蓝被誉为‘南方人参’啊……”

  大家由衷地感叹:“西雪老师给我们讲这些多好呀!而且不仅给我们讲它们,还送它们。”

  “唉,那都是从前喽,干旱之前的事了,现在上哪去找到那么多蕨菜啊!”西雪盈嵇一边说着,一边细心地摆正了一把木椅,轻轻扶着洳漱归鸿的手臂,示意他坐下,并解释道:“洳漱大哥,您请上座。这把椅子,这个位置,几天前国王下山途中莅临庄子,探望受伤的英雄后,曾在此茶室此位置小憩品茗。”

  接着,他又转向童话女作家蜻蜓点水,眼中带着几分调皮,继续说道:“点水老师,您那椅子和座位,春天王后上山小住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