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我就说这么做味道好些。”玛格丽特用勺子挖了一勺青豆炒玉米粒塞进嘴里,模模糊糊地说着,“嗯~甜。”
“好好好,咱们主席大人做菜就是有方法~”艾蕾在一旁打趣。
玛格丽特听了,随即说道:“欸!我不是说了不要这么叫我嘛!哼,看你是特殊人群的份上,不跟你计较了。”
“那就感谢主席大人的大恩大德咯?”艾蕾笑嘻嘻地继续打趣,似乎完全没有把玛格丽特的话放在心上。
“喂!!!”玛格丽特有些生气地喊道,但看到艾蕾那副顽皮的样子,她又觉得有些无奈。
此时,在场的另外五人也都被艾蕾的话逗乐了,大家开始肆无忌惮地笑起来。玛格丽特看着他们,心中虽然有些不满,但也不好再发作,毕竟大家都是朋友,而且这样的场合也不适合过于严肃。于是,她只能又哼了一声,然后埋头继续吃饭。
“别生气啦~不就是逗逗你嘛?”艾蕾似乎察觉到了玛格丽特的不快,连忙笑着说道,并递过去一勺芝士焗红薯,想要缓和一下气氛。
玛格丽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艾蕾的好意。她接过勺子,毫不犹豫地咬了一口,然而,由于红薯太烫,她又被烫着了。
“哈哈哈哈……”不出所料,在场的各位看到这一幕,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笑声此起彼伏,仿佛要把屋顶都掀翻了。
就在大家笑得正开心的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突然传来,将大家的笑声打断。那是波旁宫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看起来有些匆忙,甚至有些气喘吁吁。
“卡隆主席!”工作人员喊道。
玛格丽特听到声音,立刻放下手中的勺子,抬起头来,原本还带着些许笑意的脸上瞬间恢复了严肃。
“怎么了?”她问道,语气平静而沉稳。
工作人员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呼吸平稳下来,然后说道:“有……有好事!”
“啥事?”玛格丽特追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
“阿希尔·利埃纳尔同志……他……他……他选上了!”
“啊?!”玛格丽特惊叫一声,她当然知道阿希尔·利埃纳尔是谁,那是法兰西枢机主教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圣米歇尔山修道院的负责人,不过当初她和路易去时,利埃纳尔正好跑去阿基坦大区指导当地教会发展了,这才没碰上。
而如今,前任教宗庇护十一世于五天前逝世,当时玛格丽特却是完全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原因很简单——劳民联正领着反战群众游行呢。
而现在,“利埃纳尔被选上”这个消息传过来,玛格丽特不用想也知道他选上什么了,不就是天主教会最高领袖,耶稣基督的俗世代表——罗马教宗吗?!
“什么时候的事???”薇薇安也发问道。
“就刚才,他亲自打回来的电话!”工作人员说着,“宣传部已经开始赶稿了,意社那边也发过电报过去了,等回复呢。”
“意社那边不用担心,葛兰西同志会同意的。”玛格丽特沉吟一会,然后说道,她想起了OTL里意共确定的决议:1947年,意共议员在议会投票同意宪法承认1929年确认天主教是意大利国教的《拉特兰协定》。
对于天主教在当地的根深蒂固,玛格丽特感到十分无奈。尽管公社表面上倡导国家无神论,但实际上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来削弱天主教的影响力。修道院和教堂依然正常运营,神职人员也未被遣散,只是禁止了公开传教这种可能对国家意识形态造成实际危害的行为。
而亚平宁半岛作为教宗国的所在地,天主教的势力在这里更为强大,甚至比法兰西南部还要厉害得多。在这样的背景下,玛格丽特深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并非易事。
然而,她对葛兰西和陶里亚蒂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毕竟,他们都是有智慧和远见的人,应该能够权衡利弊,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但真正的难点在于利埃纳尔这个人。玛格丽特不禁思考,他是否真的有能力和心愿去实施并完成“改造教宗国”这一艰巨的任务呢?这不仅需要勇气和坚守社会主义的决心,更需要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天主教势力如此强大的亚平宁半岛上实现变革。
然而三天后,玛格丽特看着报纸头版上的“工牧运动兴起”,不禁哑然失笑,真是的,自己到底在怀疑什么啊!事实证明,新任教宗利奥十四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解放神学”支持者。
而意社方面也传来了消息:只要利奥十四世愿意放弃世俗权力,意社方面愿意立刻马上同教宗国和平合并,并不将首都变更为罗马。
而这时,在罗马城内。
圣彼得广场的铜钟声尚未散去,新任教宗利奥十四世便褪去丝绸长袍,披着沾有机油痕迹的粗布罩衫出现在台伯河畔的机械加工厂。
三日前当选的爆炸性新闻仍在全球报纸头条震荡,这位年轻的教宗已挥动铁锤,亲手将工人即圣殿的木质标语一锤一锤地钉在车间斑驳的砖墙上。
随着罗马教区枢机们惊愕的抽气声,三百名满手老茧的铸造工人在机床前完成了人类史上首次工人主教选举。
当选者卡洛·罗西摘下沾满金属碎屑的鸭舌帽,任由工友们将熔铸车间的安全盔改造成简易主教冠——那顶镶嵌齿轮与扳手纹样的铁灰色头冠,最终在机床轰鸣声中接受了利奥十四世以橄榄油施行的祝圣礼。
福音书不该锁在镀金讲坛里!新教宗的声音穿透车床切削钢件的尖啸,他弯腰拾起地上滚动的轴承,在掌心掂了掂笑道:每个铆钉都该听见天国的声音。午后阳光斜照进弥漫着铁锈味的车间,工人们簇拥着身披工装的主教们,在堆满零件的长条桌上举行露天弥撒。
当《国际歌》的旋律意外混入拉丁文圣咏时,远处教廷文书院的窗棂后,几位紫衣枢机正颤抖着划十字,而更多来自贫民窟的年轻教士已骑着自行车,载着便携祭坛奔赴全城的码头与炼钢厂。
“好好好,咱们主席大人做菜就是有方法~”艾蕾在一旁打趣。
玛格丽特听了,随即说道:“欸!我不是说了不要这么叫我嘛!哼,看你是特殊人群的份上,不跟你计较了。”
“那就感谢主席大人的大恩大德咯?”艾蕾笑嘻嘻地继续打趣,似乎完全没有把玛格丽特的话放在心上。
“喂!!!”玛格丽特有些生气地喊道,但看到艾蕾那副顽皮的样子,她又觉得有些无奈。
此时,在场的另外五人也都被艾蕾的话逗乐了,大家开始肆无忌惮地笑起来。玛格丽特看着他们,心中虽然有些不满,但也不好再发作,毕竟大家都是朋友,而且这样的场合也不适合过于严肃。于是,她只能又哼了一声,然后埋头继续吃饭。
“别生气啦~不就是逗逗你嘛?”艾蕾似乎察觉到了玛格丽特的不快,连忙笑着说道,并递过去一勺芝士焗红薯,想要缓和一下气氛。
玛格丽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接受艾蕾的好意。她接过勺子,毫不犹豫地咬了一口,然而,由于红薯太烫,她又被烫着了。
“哈哈哈哈……”不出所料,在场的各位看到这一幕,又是一阵哄堂大笑,笑声此起彼伏,仿佛要把屋顶都掀翻了。
就在大家笑得正开心的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突然传来,将大家的笑声打断。那是波旁宫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看起来有些匆忙,甚至有些气喘吁吁。
“卡隆主席!”工作人员喊道。
玛格丽特听到声音,立刻放下手中的勺子,抬起头来,原本还带着些许笑意的脸上瞬间恢复了严肃。
“怎么了?”她问道,语气平静而沉稳。
工作人员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呼吸平稳下来,然后说道:“有……有好事!”
“啥事?”玛格丽特追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
“阿希尔·利埃纳尔同志……他……他……他选上了!”
“啊?!”玛格丽特惊叫一声,她当然知道阿希尔·利埃纳尔是谁,那是法兰西枢机主教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圣米歇尔山修道院的负责人,不过当初她和路易去时,利埃纳尔正好跑去阿基坦大区指导当地教会发展了,这才没碰上。
而如今,前任教宗庇护十一世于五天前逝世,当时玛格丽特却是完全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原因很简单——劳民联正领着反战群众游行呢。
而现在,“利埃纳尔被选上”这个消息传过来,玛格丽特不用想也知道他选上什么了,不就是天主教会最高领袖,耶稣基督的俗世代表——罗马教宗吗?!
“什么时候的事???”薇薇安也发问道。
“就刚才,他亲自打回来的电话!”工作人员说着,“宣传部已经开始赶稿了,意社那边也发过电报过去了,等回复呢。”
“意社那边不用担心,葛兰西同志会同意的。”玛格丽特沉吟一会,然后说道,她想起了OTL里意共确定的决议:1947年,意共议员在议会投票同意宪法承认1929年确认天主教是意大利国教的《拉特兰协定》。
对于天主教在当地的根深蒂固,玛格丽特感到十分无奈。尽管公社表面上倡导国家无神论,但实际上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来削弱天主教的影响力。修道院和教堂依然正常运营,神职人员也未被遣散,只是禁止了公开传教这种可能对国家意识形态造成实际危害的行为。
而亚平宁半岛作为教宗国的所在地,天主教的势力在这里更为强大,甚至比法兰西南部还要厉害得多。在这样的背景下,玛格丽特深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并非易事。
然而,她对葛兰西和陶里亚蒂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毕竟,他们都是有智慧和远见的人,应该能够权衡利弊,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但真正的难点在于利埃纳尔这个人。玛格丽特不禁思考,他是否真的有能力和心愿去实施并完成“改造教宗国”这一艰巨的任务呢?这不仅需要勇气和坚守社会主义的决心,更需要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天主教势力如此强大的亚平宁半岛上实现变革。
然而三天后,玛格丽特看着报纸头版上的“工牧运动兴起”,不禁哑然失笑,真是的,自己到底在怀疑什么啊!事实证明,新任教宗利奥十四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解放神学”支持者。
而意社方面也传来了消息:只要利奥十四世愿意放弃世俗权力,意社方面愿意立刻马上同教宗国和平合并,并不将首都变更为罗马。
而这时,在罗马城内。
圣彼得广场的铜钟声尚未散去,新任教宗利奥十四世便褪去丝绸长袍,披着沾有机油痕迹的粗布罩衫出现在台伯河畔的机械加工厂。
三日前当选的爆炸性新闻仍在全球报纸头条震荡,这位年轻的教宗已挥动铁锤,亲手将工人即圣殿的木质标语一锤一锤地钉在车间斑驳的砖墙上。
随着罗马教区枢机们惊愕的抽气声,三百名满手老茧的铸造工人在机床前完成了人类史上首次工人主教选举。
当选者卡洛·罗西摘下沾满金属碎屑的鸭舌帽,任由工友们将熔铸车间的安全盔改造成简易主教冠——那顶镶嵌齿轮与扳手纹样的铁灰色头冠,最终在机床轰鸣声中接受了利奥十四世以橄榄油施行的祝圣礼。
福音书不该锁在镀金讲坛里!新教宗的声音穿透车床切削钢件的尖啸,他弯腰拾起地上滚动的轴承,在掌心掂了掂笑道:每个铆钉都该听见天国的声音。午后阳光斜照进弥漫着铁锈味的车间,工人们簇拥着身披工装的主教们,在堆满零件的长条桌上举行露天弥撒。
当《国际歌》的旋律意外混入拉丁文圣咏时,远处教廷文书院的窗棂后,几位紫衣枢机正颤抖着划十字,而更多来自贫民窟的年轻教士已骑着自行车,载着便携祭坛奔赴全城的码头与炼钢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