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王政君:六帝更迭皆经目,玉玺掷地西汉衰!-《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王政君出生在一个看似普通却又暗藏波澜的家庭。她的父亲王禁,官职不高,只是个廷尉史,但家中妻妾众多,子女成群。王政君的母亲李氏,怀着她的时候,做了一个奇特的梦,梦到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在那个迷信天象命理的时代,这个梦被视为极不平凡的预兆,仿佛预示着这个即将出生的女孩,将会拥有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

  随着王政君渐渐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性情也温顺可人。然而,她的感情之路却一开始就充满坎坷。先是许配给一户人家,可还没等过门,男方就突然死了。后来东平王看上了她,要纳她为妾,结果同样离奇,还没入门,东平王也一命呜呼。这接二连三的变故,让王政君背上了“克夫”的名声,一时间,她成了大家眼中的不祥之人。

  王禁心里又疑惑又着急,好好的女儿,怎么就这么坎坷呢?于是,他找来了江湖术士为女儿占卜。这术士端详一番后,却突然面露惊喜之色,大声说道:“恭喜大人啊,您这女儿可不是一般人,她是梦月入怀而生,贵不可言呐!日后必定会让王家飞黄腾达。”王禁一听,心中大喜,原本阴霾密布的心情瞬间豁然开朗。既然女儿命格如此尊贵,那自然不能随意对待。于是,他开始重金聘请名师,教王政君读书识字、弹琴作画,悉心培养,就等着女儿有一天能鲤鱼跃龙门。

  公元前54年,十八岁的王政君,在父亲的运作下,被送入宫中,成为了一名“家人子”。这“家人子”说白了,就是后宫中无品级的备选女子,在这深宫里,那是一抓一大把,想要出头,简直比登天还难。王政君入宫后,每天就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默默地等待着命运的垂青。

  可命运这东西,有时候就是充满戏剧性。当时的太子刘奭,正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最宠爱的司马良娣,突然暴病身亡。这司马良娣临死前,还哭哭啼啼地说自己是被后宫其他姬妾诅咒而死。这话可把刘奭刺激得不轻,他从此对其他姬妾恨之入骨,整天把自己关在寝殿里,谁也不见,更别说宠幸她们了。

  汉宣帝刘询一看,这可不行啊。太子可是“国本”,以后是要继承大汉江山的,现在整天这样消沉下去,连个子嗣都没有,这怎么能行呢?于是,他就让皇后在后宫挑选一些合适的女子,送给太子,希望能让太子开心起来,顺便解决子嗣问题。皇后接到命令,不敢怠慢,精心挑选了五个女子,其中就有王政君。

  这一天,皇后带着这五个女子来到东宫。刘奭心里其实一点兴趣都没有,但又不好违背皇后的心意,就随口说了一句:“其中有一个人可以。”巧就巧在,王政君当时坐得离太子最近,而且她着装素雅,在这五个人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大家都以为太子说的就是她,于是,王政君就这样被稀里糊涂地送入了太子宫。

  更神奇的是,之前太子的姬妾有十多人,可这么多年来,愣是没有一个人能怀孕。而王政君呢,就这么一次被临幸,居然就怀上了孩子。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她顺利诞下一个儿子。汉宣帝高兴得不得了,亲自为皇孙取名刘骜,字太孙,还常常把这小皇孙带在身边,疼爱有加。母凭子贵,王政君在东宫的地位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家人子”,摇身一变,成了太子妃,开启了她在后宫的传奇之路。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王政君的儿子刘骜被立为太子,而她也顺理成章地被封为婕妤。可这还没完,仅仅三天之后,她又被册立为皇后。这晋升速度,简直比坐火箭还快。

  然而,这皇后的宝座,可不是那么好坐的。汉元帝对王政君,本就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当初宠幸她,也只是个意外。现在她成了皇后,汉元帝却对她越来越冷淡。这后宫之中,从来不缺年轻貌美的女子。很快,傅氏和冯媛这两位妃子,就成了汉元帝的新宠。

  傅氏聪明伶俐,能歌善舞,特别会讨汉元帝欢心。她还给汉元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刘康,这刘康从小就聪明过人,多才多艺,深得汉元帝的喜爱,早早地就被封为定陶王,还常常和汉元帝“坐则侧席,行则同辇”,那待遇,简直比太子刘骜还要好。冯媛呢,也毫不逊色,同样为汉元帝生下了皇子,在后宫中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再看看王政君这边,儿子刘骜虽然被立为太子,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却越来越不成器。他整天沉迷于玩乐,花天酒地,完全没有一点太子该有的样子。有一次,刘骜的小叔叔中山哀王刘竟去世,他去吊唁的时候,居然一滴眼泪都没流。这可把汉元帝气得不轻,心想这太子如此薄情寡义,以后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再看看定陶王刘康,越看越觉得满意,于是,汉元帝就动了废太子,改立刘康的念头。

  王政君和刘骜得知这个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他们深知,如果太子之位被废,那他们母子俩以后的日子可就惨了。于是,他们赶紧四处寻求帮助。好在他们找到了汉元帝的近臣史丹。史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极力为刘骜说好话。他对汉元帝说:“太子仁厚孝顺,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之前的事情,可能只是一时疏忽,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否定他啊。而且,先帝(汉宣帝)生前对太子也是宠爱有加,您要是轻易废了太子,恐怕会违背先帝的意愿,引起朝臣的不满啊。”汉元帝听了史丹的话,心里也有些犹豫。毕竟,刘骜是先帝认可的继承人,轻易废立,确实会有很多麻烦。再加上其他一些朝臣也纷纷表示反对,汉元帝最终还是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王政君母子这才算是有惊无险,保住了太子之位和皇后之位。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王政君虽然还是皇后,但日子过得并不舒心。她知道汉元帝对她和太子不满,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后宫中生活,努力维持着自己和儿子的地位。而汉元帝呢,对她更是不闻不问,整天和傅氏、冯媛等宠妃在一起,尽情享受着后宫的奢靡生活。王政君就像一个被遗忘的人,在这深宫里,孤独地守着自己的皇后之位,等待着命运的下一次转折。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终于结束了他那充满风流韵事的一生,驾崩于长安未央宫。太子刘骜顺利即位,是为汉成帝。而王政君,也终于迎来了她人生的又一个高光时刻,从皇后升级为皇太后。这一下,她可算是熬出头了,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婆。

  王政君当上太后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报答自己的娘家人。她觉得自己之前在宫中不受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娘家势力太弱。看看那些受宠的妃子,哪个背后没有强大的家族支持呢?所以,她决定要让王氏家族崛起,成为朝堂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于是,她开始大肆分封自己的娘家。大哥王凤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统管朝政,一下子成了朝堂上最有权势的人。其他兄弟如王谭、王音、王崇、王商、王根等也都纷纷封侯,食邑万户。这还不够,她连家里的子侄都不放过,能封的都封了个遍。甚至连同母异父弟苟参,她也想封个侯。一时间,王氏家族在朝廷中势力滔天,“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职”,几乎把朝廷的重要职位都占了个遍。

  汉成帝刘骜对母亲的这些做法,心里其实是有些不满的。毕竟,王氏家族的势力太大,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皇权。但是,他又不敢轻易得罪母亲。一来,这些掌权的人都是他的舅舅、表兄弟,都是自己的亲人,牵一发而动全身;二来,王氏家族的“五将十侯”一个个气焰嚣张,势力庞大,他也没有那个能力去撼动他们。

  就拿王太后的弟弟成都侯王商来说吧。有一次,王商生病,居然伸手向汉成帝要来宫殿避暑,想享受皇帝待遇,这简直就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汉成帝心里当然不痛快,果断拒绝了他。可王商倒好,你皇帝不给,我自己想办法。他直接派人凿穿长安城,引渭水到自家庄园。这可不得了,不仅坏了长安城的风水,还严重僭越了规矩。汉成帝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决定要好好惩治一下这个舅舅。

  还有曲阳侯王根,那就更过分了。他直接在自己府邸里原样复刻了未央宫白虎殿,这不是公然谋反是什么?汉成帝实在忍无可忍,决定要给这俩舅舅一点颜色瞧瞧。可是,还没等他动手,这俩国舅就得到了消息,抢先跑到太后宫中去告状。王政君一听,这还了得,自己的弟弟怎么能被皇帝欺负呢?于是,她把汉成帝叫到宫中,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汉成帝面对母亲的威严,也只能无奈地低下头,这件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从这以后,汉成帝对朝政越来越失望,也越来越厌倦。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太窝囊,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主。既然不能好好当执政,那我就宠幸后宫,过过逍遥自在的日子吧。于是,他开始整天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把国家大事都扔给了王氏家族。而王政君呢,她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舅舅、老表们的帮衬下,处理好政务的。

  在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出现以前,汉成帝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