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唐懿宗李漼:内忧外患的“亡国伏笔”-《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父业炳千秋,国泰民安,

  偏偏嫡子堕风流。

  酒色笙歌迷昼夜,万事皆休。

  藩镇又生忧,灾疫横流。金樽满饮忘民愁。

  三十九年如一梦,遗臭唐周。

  大中十三年八月,长安城的秋意刚漫过大明宫的宫墙,宫里就炸开了锅——唐宣宗李忱,那个被称作“小太宗”的勤政皇帝,驾崩了。

  消息传出来时,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躲在十六宅的偏院里,抱着酒坛啃卤味。听到太监来传旨,他打了个酒嗝,满手油光地问:“传我干啥?父皇不是还好好的吗?”

  这就是李漼,宣宗的长子,后来的唐懿宗。

  按说长子继承皇位,天经地义。可李漼这太子之位,来得一点都不“硬气”。

  宣宗活着的时候,根本没把这个大儿子放在眼里。为啥?因为李漼太不争气了。别的皇子忙着读《贞观政要》、练骑射,他倒好,整天扎在声色犬马堆里:要么拉着宫女太监玩投壶,要么偷偷溜出宫去逛平康坊的酒楼,要么把乐师召到府里,从早到晚奏乐喝酒,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

  《旧唐书·懿宗纪》里明明白白写着:“帝少无令誉,长亦骄奢。”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懿宗小时候就没好名声,长大了更是骄横奢侈。宣宗看着这个大儿子,心里直犯堵,好几次想立其他儿子为太子,可架不住宦官们“搅局”。

  宣宗一驾崩,宦官头子王宗实就跳了出来。他心里打着小算盘:李漼这小子又傻又能玩,要是把他扶上皇位,自己不就能攥着实权,想干啥干啥?于是,王宗实带着一群宦官,拿着伪造的遗诏,硬是把还在啃卤味的李漼拽到了龙椅旁,宣布立他为皇太子,主持朝政。

  大臣们一听,都懵了:立这么个“纨绔子弟”当太子?这不是把大唐的江山往火坑里推吗?可宦官们手握兵权,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大中十三年八月十三日,李漼正式登基,改元“咸通”,史称唐懿宗。

  登基那天,长安城里的百姓挤在大街上看热闹,有人小声议论:“听说新皇帝以前天天逛酒楼,真的假的?”可当他们看到李漼穿着龙袍,却时不时地走神,甚至差点踩错礼仪步伐时,心里都凉了半截——这哪是能治国的皇帝,分明是个“甩手掌柜”!

  懿宗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飞自我”——把朝政扔给宦官,自己专心吃喝玩乐。

  唐朝中后期的宦官本就嚣张,到了懿宗这儿,更是无法无天。王宗实因为“拥立有功”,被封为骠骑大将军,不仅掌管禁军,还能随便干预朝政。他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想贬谁就贬谁,大臣们要是敢反对,轻则被骂,重则丢官。

  有次,宰相白敏中想提拔一个有才干的官员当刺史,王宗实不同意,说:“这小子没给我送礼,凭啥当官?”白敏中据理力争,说:“选拔官员要看才干,不是看送礼多少!”王宗实当场就火了,指着白敏中的鼻子骂:“你个老东西,是不是活腻了?”白敏中气得浑身发抖,可也没办法,最后只能放弃。

  《资治通鉴》里记载:“懿宗即位,宦官益横,帝昏庸,不能制。”这话一点都不假。懿宗对宦官的胡作非为视而不见,甚至还觉得他们“贴心”——毕竟宦官们从不拦着他玩,还会帮他找乐子。

  除了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也死灰复燃。

  宣宗在位时,好不容易压下了党争,可懿宗一上台,牛党和李党的人又开始互相掐架。牛党说李党是“奸臣后代”,李党说牛党是“只会拍马的小人”,朝堂上天天吵得跟菜市场似的,正事一件没干。

  有次,河南发生水灾,百姓们颗粒无收,大臣们联名上奏,请求懿宗下令赈灾。可牛党和李党却在朝堂上吵了起来:牛党说要派牛党成员去赈灾,李党说要派李党成员去,吵了半天,愣是没吵出个结果。懿宗坐在龙椅上,听着他们吵架,不耐烦地说:“吵啥吵?随便派个人去不就行了?朕还等着去听戏呢!”

  最后,赈灾的事不了了之,河南的百姓们只能卖儿卖女,逃荒要饭。有百姓在皇宫外哭着喊:“宣宗皇帝在的时候,哪会让我们受这苦啊!”可懿宗听到了,只当没听见,转身就去了后宫的戏台子。

  懿宗不仅不管朝政,还特别“大方”——对自己人大方,对百姓抠门。

  他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时,懿宗把皇宫里的奇珍异宝都搬了过去:用金线织成的地毯,铺了整整一院子;用珍珠串成的帘子,挂了几十扇;就连公主的嫁妆里,都有两斛“夜明珠”,晚上能把屋子照得跟白天一样亮。

  《新唐书·诸帝公主传》里写:“同昌公主出降,倾宫中珍玩以为资送,赐第于广化里,窗户皆饰以杂宝,井栏、药臼、槽匮亦以金银为之,编金缕以为箕筐,赐钱五百万缗,他物称是。”这嫁妆的奢华程度,简直刷新了唐朝的纪录。

  可对百姓呢?懿宗却抠得不行。咸通元年,江南发生旱灾,百姓们连水都喝不上,地方官上奏请求朝廷拨款赈灾,懿宗却批了一句:“百姓自己不会找水喝吗?朝廷的钱是用来办宴会的,不是用来救穷鬼的!”

  大臣们见懿宗如此昏庸,都急得不行。有个叫刘瞻的大臣,实在忍不住了,上书劝谏懿宗:“陛下,现在百姓们生活困苦,藩镇也蠢蠢欲动,您要是再沉迷于酒色,大唐的江山就危险了!”

  懿宗看完奏折,气得把奏折扔在地上,骂道:“你个老东西,敢管朕的闲事!”当场就把刘瞻贬为康州刺史,还下令不许其他人再劝谏。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说懿宗的坏话了。朝堂上,宦官们胡作非为,党争不断;地方上,百姓们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大唐的江山,在懿宗的“折腾”下,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要是论吃喝玩乐,懿宗绝对是唐朝皇帝里的“天花板”。

  他登基后,就把大明宫改成了“娱乐中心”:宫里的戏台子建了一座又一座,乐师、舞女招了一批又一批,每天从早到晚,宫里都歌舞升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懿宗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想喝酒,就立马摆宴。有时候一天要办好几场宴会,一场宴会就要花掉几万缗钱——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百姓一年的生活费,也不过几缗钱。

  有次,懿宗在宫里办宴会,喝到兴头上,让乐师们演奏新曲子。乐师们一时没准备好,懿宗就发了火,把乐师们骂了一顿,还说:“要是明天还弹不出新曲子,你们都别想活了!”乐师们吓得连夜赶制新曲,直到天亮才勉强交差。

  《旧唐书·懿宗纪》里说他:“游宴无节,左藏库空竭,乃赐两军内库钱,动以万计,国用益窘。”意思是懿宗游宴没有节制,国库都被他花空了,还把禁军的钱拿来赏赐,一次就是几万,国家的财政越来越困难。

  除了喝酒听戏,懿宗还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