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稳了!这次绝对稳了!-《亏成首富从继承一家电视台开始》

  这玩意儿要是能赚钱,他鲜时光当场就把电视台那栋新买的大楼,从顶楼开始一寸一寸地,给它啃下去!

  他甚至已经开始提前幻听,系统结算时那美妙绝伦如同天籁之音的提示声了:

  【叮——!】

  【项目《无名之辈》最终结算已完成。】

  【经系统综合核算……项目总投资2.8亿(含安吉拉宝贝八千万代言费),总收入为:负八元(因某观众要求退还电费)。】

  【最终判定:项目巨额亏损!造成了毁灭性的市场负面效应,成功拉低了全国电视台的平均收视率,为我国电视观众节省了宝贵的睡眠时间!亏损目标……达成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亏损转化财富。恭喜宿主获得个人可支配现金:280,000,008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鲜时光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幻想里,感觉人生的巅峰就在眼前。

  他优雅地掏出手机,当场就用公司的备用金给自己订了一张今晚飞往马尔代夫的头等舱机票。他决定了,要先去度个假,犒劳一下自己这位伟大的运筹帷幄的总设计师。

  然后,他给财务钱多多发去了一条充满了王霸之气的指示短信。

  “钱总监,贾科长导演那边,全力配合!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两个亿的预算,只是个开胃菜!务必让他感受到,我们鲜时光传媒对于艺术,是何等的尊重与豪迈!”

  做完这一切,他心满意足地站起身,潇洒地将一张百元大钞压在那个廉价的矿泉水瓶下,留给了那个从未露面的,正在晒太阳的咖啡馆老板。

  就当是,提前庆祝的彩头了!

  他推开门,沐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嘴角挂着自信而从容的微笑。

  王炸已在我手,优势尽归于我!

  这一次,我鲜时光,不可能再输!

  绝对,稳了!

  ……

  与此同时,京城。

  另一处截然不同,充满了烟火气和创作激情的空间里。

  这里是贾科长和他的老搭档老汪合租的一处工作室。房间里堆满了各类电影海报、书籍和杂乱的剧本草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着咖啡、香烟和梦想味道的浓郁酸腐气。

  贾科长刚回来,就把自己那个跟了他二十年的公文包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发出一声巨响。

  正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敲着什么的老汪,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头发乱得像鸟窝、神情有些萎靡的中年男人,被吓了一跳,扶了扶眼镜,没好气地问道:“怎么了老贾?又被哪个不开眼的投资人给气着了?这次是让你加床戏了,还是让你找小鲜肉了?”

  贾科长没有说话。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点燃了一根烟猛吸了一口,再缓缓吐出。那姿态,像极了他电影里的男主角。

  “老汪,”贾科长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情绪,“我们……可能都错了。”

  “什么错了?”

  “我们一直以为,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空间能容纳下我们想做的东西了。我们以为资本都是逐利的,观众都是肤浅的。我们以为,我们是孤独的……”

  “今天,我见到了一个人。他让我明白,是我们太狭隘了。”

  老汪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转过椅子,一脸愕然地看着自己这个突然开始说胡话的老伙计:“你……你被哪个搞传销的给洗脑了?”

  贾科长猛地转过身,将那根只抽了一口的烟狠狠地按死在烟灰缸里,他的眼中燃烧着仿佛要将整个工作室点燃的熊熊火焰!

  “是鲜时光电视台的鲜总!那个拍出了《人生一串》的年轻人!”

  他将自己和鲜时光的那场“顶级误解”对话,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和艺术滤镜,原原本本地对老汪复述了一遍。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越来越大,说到最后,竟像是在发表演讲。

  “老汪!你听到了吗!他说,他不要宏大叙事!不要励志故事!他要疏离感!要距离感!”

  “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鲜总那堪比大海般深邃的格局和用意!”

  老汪听得一愣一愣的,下意识地问道:“什么用意?”

  “他让我们去拍那些海外的‘无名之辈’,那些在底层挣扎的、最普通的人!他表面上说,不要宏大叙事。可这,恰恰是最高级的宏大叙事啊!”

  贾科长挥舞着手臂,唾沫横飞。

  “你想想!当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去关注那些漂泊在外的渺小的个体?这叫什么?这叫人文关怀!这叫大国胸襟!这是一种强大到,可以坦然面对自己历史和人民所有侧面的自信!”

  “他想通过这些最微观的、充满痛苦与挣扎的个体命运,来反向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宏大图景啊!这是何等的悲悯!何等的格局!”

  老汪被他这番慷慨激昂的解读说得也有些热血沸腾了。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没错!还有!鲜总说,让你多拍空镜头,用环境来表达情绪!”老汪也“顿悟”了,“他这是想让我们用后现代几近于解构主义的艺术手法,去表现那些海外华人,那种破碎的、撕裂的、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复杂的身份认同感!他们的根在中国,但身在异乡!他们就像那些空镜头一样,看似存在于那个环境中,却又永远无法真正融入!”

  “对!就是这样!”两个被“知己”的信任冲昏了头脑的中年艺术家,此刻达成了思想上的高度共鸣。

  贾科长重重地一拍汪海林的肩膀,眼神无比坚定,语气无比郑重。

  “所以,老汪!这个项目,我们绝不能辜负鲜总的信任!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怨自艾,拍一些只有我们自己能看懂的东西!”

  “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有艺术的深度,更要有国家的温度!要有民族的高度!”

  “我们,要拿出我们压箱底的毕生的功力!去拍一部……一部足以载入中国纪录片史册的,一部能够真正在国际上为我们当代华人发声的……”

  “伟大的作品!”

  这位在行业里被当成“冥灯”和“毒药”的男人,此刻,在他的“伯乐”兼“知己”鲜时光的感召与激励下,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使命感与责任感。

  一场全新的,声势浩大的,主角完全无法预料也绝不想看到的“背刺”,正在轰轰烈烈地,悄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