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长沙危局-《封御三国:潜龙问鼎》

  洞庭湖的晨雾被战鼓声撕裂。吕岱站在楼船甲板上,望着远处长沙城头的烽火,脸上终于露出数月来第一个真切的笑容。他身后,五十艘战船在晨光中展开阵型,船首的江东旗帜猎猎作响。

  “报——!”哨船疾驰而归,“长沙守军已开北门迎候!”

  吕岱微微颔首,目光却投向更南方的水域。那里是交州水军的活动范围,今日却不见半片帆影。

  “丁奉那边有消息吗?”

  亲兵摇头:“自那日投江,再无线索。”

  吕岱冷哼一声。他始终不信丁奉会轻易丧命,但眼下攻取长沙要紧。只要拿下这个荆北门户,就能切断交州北上的通路。

  而此时的长沙太守府内,赵琰正对镜整理官袍。这位年轻的太守是赵范的侄子,三个月前刚接任长沙太守。镜中的他面色苍白,眼底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

  “叔父到哪了?”他问管家。

  “赵范大人的车队已过汨罗江,午后便能抵达。”

  赵琰深吸一口气。他明白叔父此时来访的含义——桂阳失守后,赵范在交州麾下任职,此行必是为刘封做说客。但城外的吕岱大军,让他别无选择。

  “备车,本官要亲自迎接吕将军。”

  长沙北门外,吕岱的军队正在列队入城。江东士卒步伐整齐,铁甲在晨光中闪着寒光。百姓们躲在门窗后窥视,脸上写满不安。

  赵琰在城门下迎接,强作镇定:“吕将军远道而来,长沙蓬荜生辉。”

  吕岱下马还礼,目光如刀:“听说交州的商队近日在长沙很活跃?”

  “不过些寻常商贾...”赵琰话音未落,城南突然传来喧哗。

  一队交州商队竟在此时入城,为首的甄若一袭素衣,仿佛只是路过。她看到城门口的阵仗,故作惊讶:“妾身不知今日长沙有贵客,打扰了。”

  吕岱眯起眼睛:“甄夫人好巧。”

  “确实巧。”甄若浅笑,“正好给吕将军带了个礼物。”

  她示意护卫抬上一个木箱。箱盖开启的瞬间,吕岱脸色骤变——里面整齐码放着江东制式的弩箭,箭杆上还带着沅水的泥沙。

  “这是今早在洞庭湖捞到的。”甄若语气平和,“听说吕将军在找丁校尉?或许这些箭能提供些线索。”

  赵琰冷汗涔涔。他认得这些弩箭的制式,正是吕岱亲卫所用。

  吕岱强压怒火:“夫人这是何意?”

  “只是物归原主。”甄若施礼告退,“妾身还要去拜访赵范大人,失陪了。”

  她转身时,腕间算盘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计算着什么。

  当赵琰带着吕岱来到太守府时,赵范已经在厅中等候。叔侄相见,气氛微妙。

  “吕将军。”赵范率先开口,“老朽奉交州牧之命,特来与将军商议洞庭湖通航事宜。”

  吕岱冷笑:“刘封的手伸得真长。”

  “将军误会了。”赵范取出一卷地图,“交州只求商船通航之权,愿以市价供应江东所需海盐。”

  这话让吕岱怔住了。江东一直缺盐,若能从交州获得稳定供应...

  “条件是?”他警惕地问。

  “很简单。”赵范指向地图,“江东战船不得越过洞庭湖南界。”

  这时,城外突然传来号角声。亲兵疾步来报:“将军!交州水军出现在南岸!”

  吕岱冲到窗前,只见洞庭湖南侧不知何时出现了十余艘交州战船。虽然数量不及江东水军,但船型奇特,显然是经过特殊改造。

  “他们在丈量水道!”哨船来报。

  赵范缓缓起身:“吕将军,做个选择吧。是要继续这场胜负难料的战争,还是要一个稳定的盐路?”

  吕岱死死盯着南方的船队。他认出其中一艘船上的将领——竟是失踪数月的凌操!

  “看来丁奉说得对。”他喃喃自语,“交州确实擅长釜底抽薪。”

  此时城南别院中,甄若正在查看沙盘。王平的无当飞军已控制长沙周边要道,而丁奉的旧部也在暗中集结。

  “夫人,赵琰送来密信。”护卫呈上信笺,“他愿献城,但求保全家小。”

  甄若将信笺凑近烛火:“告诉赵琰,交州从不出卖盟友。”

  她走到窗前,望着太守府的方向。这场博弈的关键,从来不在战场,而在人心。

  暮色降临时,吕岱终于做出决定。他下令水军后撤十里,同时派使者前往交州商船。

  “吕将军同意和谈。”使者对甄若道,“但要求面见刘交州。”

  甄若微笑:“会有机会的。”

  当夜,长沙城悄然易主。没有流血,没有战火,只有商贾往来如常。但所有人都明白,荆北的格局,从今夜开始改变了。

  而在洞庭湖的月色下,丁奉站在交州战船上,望着北岸的江东营火。他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校尉,龙编来信。”亲兵递上密信,“主公有新任务。”

  丁奉展开信笺,只有短短一行字:“琉球需要个水军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