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最理想的情况-《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我来帮你算笔账。

  林朝羽拿来纸笔开始演算:假设每台电视机有二十位观众,每小时收费两元,那么单台每小时收益就是四十元。

  晚上八点到十一点三个小时,收入可达一百二十元。

  二十台电视机一晚上能赚多少?

  乔洪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两千四百元?

  照这个速度,十天就能回本两万四,不出两百天就能收回全部电视机成本?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

  林朝羽补充道,实际收益可能会打些折扣。

  不过以你的商业头脑,应该能看出其中的盈利空间。

  乔洪暗自盘算着,确实有利可图。

  关键在于是否真能吸引这么多观众。

  但转念想到酒馆里那些围观足球赛的狂热市民,他又觉得这事可行。

  毕竟五十年代的香港夜间娱乐匮乏,两块钱看场电视完全在市民承受范围内。

  你还可以兼营酒水饮料、零食瓜果,这些都能带来额外收入。

  林朝羽微笑着建议,我相信总体利润会相当可观。

  乔洪彻底心动了。

  沉思片刻后,他谨慎地说:林先生,能否容我考虑几天?毕竟四十万不是小数目,我需要时间筹措。

  当然。

  林朝羽爽快地点头,机会就摆在眼前,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一定一定!乔洪连连应声。

  对于林朝羽的建议,他向来深信不疑——这位贵人从未让他们家失望过。

  如今已是百万富翁的他,对待林朝羽的态度从未改变。

  若非林朝羽,他那断腿的儿子哪有机会逆天改命?

  没有林朝羽,自己还能当上百万富翁?

  简直痴人说梦!

  除了乔洪,林朝羽还筹划在香江社区开设电视馆。

  这年头,家里有电视机的人寥寥无几。

  只要收费合理,肯定有人愿意花钱来看电视。

  不过,仍有几个难题待解。

  其一是电视节目内容,其二是电视机本身的质量。

  第一个倒好办,林朝羽已安排人拍摄电视剧,电影、体育等节目也不缺,不愁没观众。

  第二个问题一时半会儿难有良策,自家电视机的质量比不上日本货,只能加强售后,排查问题,尝试改进。

  无论如何,这批电视机必须卖出去,否则生产出来毫无意义。

  对于林朝羽的提议,乔洪犹豫了很久。

  四十万,几乎是他大半家当。

  但最终,他还是决定买下。

  想想从前和现在的境遇,就算赔光这四十万,不还剩六十万吗?

  买!

  再见林朝羽时,对方笑着与他握手:“老乔,赚钱这事有时候得看命,我看你就有这个命!”

  “林先生!”乔洪点头,“我能有今天,全仰仗您的提携,岂能不识抬举?”

  林朝羽拍拍他的肩:“放手去干,我相信你一定能赚到钱!”

  这个乔洪,必须成为重点宣传对象,要让全港人都知道他赚了钱。

  光他一个人买电视机可不够,得哄更多人入局。

  真正着手操作时,乔洪猛然发现,开销远不止四十万。

  首先,电视机不能随便乱放,得租场地安置。

  其次,得雇人看管、收费,还得批发零食香烟售卖。

  最后,还得想办法宣传——如何把市民忽悠进来看电视,又是个头疼的问题。

  经过一番考虑,乔洪想着既然已经投入四十万购买电视机,也不在乎再多花些钱。

  他最终花费近五万元租下场地,备齐烟酒,成功从一名普通打工者转型为初级经营者。

  为他工作的都是身边的亲戚朋友。

  至于宣传问题,这完全是由林朝羽帮乔洪解决的。

  乔洪自己确实无力推广。

  林朝羽的策略很直接: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宣传乔洪的电视馆,宣称只需花费两元,就能观看一小时的电视节目,包括体育赛事、电影以及足球比赛。

  观众需付费入场。

  但仅有宣传还不够。

  在李小龙最新一部电影放映结束时,林朝羽还插入了一段预告片,内容是《大侠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

  林朝羽接手tVb后,最先想到的就是这部剧。

  霍元甲一角,他直接选定了田俊。

  田俊是李小龙的同门师兄弟,师从叶问,早年与李小龙合作过多次,参演过《唐山大兄》《精武门》《死亡游戏》等影片。

  如今,他被林朝羽邀请担任男主角。

  田俊外形俊朗,饰演霍元甲毫无违和感。

  至于陈真一角,林朝羽选了尚未成年的梁小龙。

  当时的梁小龙还在为生计奔波,意外获得这一重要角色,对林朝羽感激不已。

  无论是出于公事还是私交,李小龙自然也会提携这位同门师弟。

  预告片一经播出,立刻吸引了众多香港市民的目光。

  当时,香港市民已养成观影习惯,但对电视剧仍不熟悉,毕竟电视机并非人人买得起。

  许多人好奇这部剧该去哪里观看。

  就在这时,乔洪的电视馆顺势推出,成功引起市民关注。

  对林朝羽来说,乔洪必须盈利,也只能盈利。

  只有乔洪赚到钱,才能吸引更多有条件的人购买电视机,开设电视馆,推动行业发展。

  因此,林朝羽对乔洪的生意格外关注——他必须成功!

  乔洪的电视馆刚开业时,最初吸引的是看足球的人群。

  其中不少人是买了博彩的,不愿去酒吧看球,便选择到乔洪的电视馆观赛,结束后直接回家。

  那段时间,看球的人不少,但看电视的并不多。

  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

  《大侠霍元甲》的预告片播出当晚,就有香江市民前来询问能否在电视馆观看。

  乔洪自然爽快答应。

  这部电视剧每晚播出两集,从八点开始,一口气看到十一点。

  每集四十五分钟,加上片头片尾、插播广告和下集预告,硬是把时间拉长到两个半小时。

  目的就是让观众花六块钱,看足三小时。

  林朝羽对电视剧的安排也花了不少心思。

  每集结尾留悬念,关键战斗拖到第二天,甚至让李小龙客串露脸。

  这种类似网络小说的掐点播出方式,吊足观众胃口,逼得他们第二天非看不可。

  这套操作精准挠中观众的痒处,效果极佳。

  当然,林朝羽敢这么做,还得益于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

  市民月收入从两三百涨到五六百,其中林朝羽功不可没。

  他推行的考评制度、晋升机制和年终奖金,带动了整个香江资本界的内卷,工资不涨就留不住人。

  再加上当时香江娱乐项目稀少,除了看报读小说,电视馆成了全新选择。

  《大侠霍元甲》情节精彩,观众边吃零食边追剧,广告时间上厕所讨论剧情,生活格外惬意。

  即便花两块钱,他们也心甘情愿。

  乔洪乐得合不拢嘴。

  林朝羽果然没说错,他一晚能赚两千四,有时一台电视机挤满三十人,加上啤酒饮料零食,单日收入甚至冲到四千块。

  面对这个数字,乔洪彻底惊呆了。

  这似乎和林朝羽之前说的不太一致。

  问题不是赚不赚钱,而是自己这次好像真的赚大了,甚至可能一夜暴富。

  青山集团,林朝羽的办公室内。

  林朝羽翻阅着乔洪送来的数据,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不错,看来香江看电视的人确实不少。”

  “都是林先生关照!”乔洪难掩兴奋,“我想再采购十台,在其他社区试试!”

  林朝羽点头同意:“这事不用找我,直接找经理办就行。”

  待乔洪离开,林朝羽叫来王志成:“把这份数据整理一下,随后登报宣传——香江市民的全新夜生活方式!”

  很快,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新报道。

  文章重点介绍了香江市民结束一天工作后,聚在一起看电视的生活新趋势。

  有人围坐观看tVb的《大侠霍元甲》,有人热烈讨论足球赛事,还有人一起欣赏电影。

  报道末尾简单提及了乔洪的成功案例。

  自从乔洪购入二十台电视机开设电视馆后,每位观众收费两元,一晚最多赚到四千块,迅速走上致富道路。

  尽管乔洪此前已是百万富翁,但仍引发不少市民的遐想。

  一晚赚四千,五天就能回本一台电视机,这简直是暴利!

  有人一笑置之,但也有人开始认真琢磨——既然乔洪能靠电视机赚钱,为什么自己不行?

  心动不如行动。

  很快,购买电视机的需求激增。

  当时香江电视机主要依赖进口,但林朝羽已在各大商场铺货,定价两万,并提供完善售后服务。

  手握积蓄的市民纷纷行动起来。

  乔洪的成功案例带动了一股风潮,越来越多人跟进。

  长江电视机销量迅速攀升,这场由林朝羽精心策划的商业运作,成功点燃了香江市民的电视消费热情——想看节目却买不起电视?那就花钱看别人的!

  林朝羽为乔洪的宣传投入了大量精力,甚至亲自操刀策划方案。

  他的目标是让乔洪盈利,因为乔洪赚得越多,越能吸引更多有存款的人购买电视机。

  一台电视机每晚就能带来一百多块的收入,短短七个月即可收回成本。

  香江,长城家电有限公司。

  秦向前盯着近期的订单数据,脸上写满了惊讶。

  他没想到林朝羽预判的销量如此准确,短时间内竟有这么多人下单采购。

  总经理刘山河将订单递到秦向前面前:“秦师傅,目前订单量约一千五百台,要求两个月内完成生产,有问题吗?”

  秦向前迅速扫了一眼,毫不犹豫地答道:“没问题!”

  刘山河笑道:“这段时间要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秦向前摆手道,“看到我们自己生产的电视这么受欢迎,高兴还来不及!”

  “林总说了,加班费和额外补贴都会到位。

  ”刘山河补充道,“毕竟任务确实繁重。”

  “放心,我们能搞定!”秦向前信心十足。

  目前,秦向前主要负责车间生产任务。

  虽然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但他深知实践才是关键。

  林朝羽一直强调技术人才要沉下心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尽管过程枯燥,但林朝羽从不吝啬报酬。

  像秦向前这样的骨干,一入职就享受五级职工待遇,晋升空间也很大。

  他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

  青山集团,林朝羽办公室。

  “一千五百台,开局不错。”

  林朝羽翻看着销售数据,露出满意的笑容。

  尽管数量不算庞大,但这是个良好的开端。

  只要品牌打响,未来香江市场的需求将远超数万台,甚至突破百万。

  香江的经济潜力毋庸置疑,未来还能拓展至大陆市场。

  他将资料递给王荣:“你看看。”

  “我已经看过了。

  ”王荣回答,“但我们的电视机仍存在一些技术短板。”

  “发现问题就解决它。

  ”林朝羽语气坚定,“关键是如何改进。

  ”

  林朝羽摊了摊手:“不出问题反倒令人担忧,那会让我们误以为已经做到极致。

  核心技术若掌握在海外,我们就得琢磨能否自主研发,在香江实现突破!”

  王荣对林朝羽的理念心知肚明。

  技术不足,便靠服务弥补。

  逐步完善!

  王荣随即提议:“眼下电视台的广告费也该上调了。

  电视机数量激增,覆盖范围扩大,影响力攀升,广告收费标准自然要水涨船高。”

  “这事交给朝武传媒自行定夺。

  ”林朝羽摆摆手,“不必请示我。”

  “明白。

  ”王荣点头。

  “还有,再和乔洪谈谈。

  ”林朝羽思索道,“让他备些电风扇。

  当初是他首创电视馆,如今竞争者蜂拥而至,他得提升配套设施。

  大热天的,推销我们的电风扇合情合理吧?”

  “再建议他添台冰箱,里头摆满我们的乳制品,比如雪糕冰棍,是不是也很合适?顺便告诉他,冰镇啤酒每瓶加价几毛钱,顾客难道会不买账?”

  “另外,让他开辟VIp包厢,装上空调,每小时收费从两块涨到五块以上。”

  王荣不由得咂舌。

  这分明是逼着同行内卷。

  乔洪一带头,其他人势必跟进。

  成本虽然攀升,但服务优质才能吸引观众。

  还没赚到多少利润,林朝羽就已经把竞争推向白热化。

  ---

  长城电视机销售火爆!

  电视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布香江街头。

  对市民而言,这无疑是新鲜的消遣方式。

  以往聚众闲谈,如今围坐观剧,热议剧情。

  这年头娱乐活动匮乏,即便在林朝羽眼中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众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九鼎》小说已被搬上荧屏。

  金镛的剧作梦彻底破碎——得罪林朝羽,还想合作?痴心妄想。

  至于“借鉴”来的作品,林朝羽拍得毫无心理负担。

  总之,定要让金镛浑身不自在,处处受制。

  随着电视馆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香江市民开始习惯聚众观看电视节目。

  这时候,哪家服务质量好,自然更容易吸引观众上门。

  对于购买电视机的人来说,并不需要像乔洪那样大规模经营。

  一台电视机能让观众收看节目就够了,甚至不需要太大场地,普通客厅就能容纳不少人。

  如今乔洪却感觉自己骑虎难下。

  虽然每日收入看似可观,但开支也在不断攀升。

  起初只是购置电视机,后来发现需要准备备用机,以防故障时能及时替换。

  接着他又添置电风扇,进而购置冰箱经营冷饮生意。

  收入增长的同时,经营成本也在同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