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进书院-《女尊之不小心成了千古明君》

  第二日

  一大早,周翎宁就写好了信,让人送去严家。

  虞仆在书房外禀报。

  “女君,南湖书院的山长求见。”

  南湖书院山长?

  差点忘了。

  按理来说,她到达南山县的当晚,就应该来拜见的。

  “先请去前厅!”

  “是。”

  周翎宁换掉常服,让映景找了件正式点的衣服。

  “草民祝英拜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

  “谢殿下。”

  祝英看着有三十多岁,长的很英气,一袭青衫,给人很儒雅的感觉。

  虞仆给祝英端了茶。

  “草民前些日子受邀参加友人的宴会,不曾想回程途中,遇到了几个讨要过路费的流氓。还好遇到了原将军的女儿(原襄)。因此耽搁了时间,请殿下恕罪!”

  流氓?

  周翎宁关心道:“山长可曾受伤?”

  “不曾,谢殿下关心。”

  “也是草民疏忽。因为下雨导致了滑坡,堵住了路。草民便绕路,谁知却遇到了几个地痞流氓,给了过路费又耍赖。”祝英道。

  若不是遇到原襄,就她和虞仆两人,可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送官府了吗?”

  “原女君绑了她们,送去了!”

  “如今天下安定,她们都敢拦路抢劫,该重判才是,以儆效尤。”

  周翎宁喝了口水,看向祝英。

  “殿下说的是。”祝英附和道。

  周翎宁给映景了一个眼神,映景低头出去吩咐了。

  祝英今日给她提这个事情,难免没有这个意思。

  虽然祝英是白身,手中没有权利,但身为南湖书院的山长,遇到这种事情,也是极气愤的。

  既然说了,她又要在南湖书院求学,自然要有所表示。

  祝英比钟云会说话,聊了好一会儿,才说到此行的目的。

  “殿下在书院的住处,草民已经安排好了。环境清幽,远离喧嚣,又离学舍,食舍和斋舍都不远。”

  “麻烦山长了。”

  “殿下以后若有事,可派人去后山找被草民,或者传信。”

  “好。”

  又客气了几句,祝英说要告辞。

  周翎宁让人把见面礼拿来。

  “孤第一次见山长,也不知道山长喜欢什么。”

  虞仆依次进来,把准备好的东西呈给祝英看。

  是一些孤本典籍,还有一些瓷器和茶叶。

  “这些太贵重了。”

  “收下吧。”

  “谢殿下恩赏。”

  …………

  祝英走后,周翎宁问映景:“原将军?是原平北吧。”

  “是,女君。”

  周翎宁笑了一声。

  笑是因为原平北的母亲,原茵,她被人称为古往今来第一“痴情”,负面意义的。

  原茵年轻的时候也是京中有名的女君。

  她成婚早,在正夫生下原平北后,就进入军营了。

  家世好,又得太宗皇帝信任,传闻是太宗差点收她当义女。

  在周翎宁外祖母(严寒清)还是个都尉的时候,原茵就当上校尉了。

  在严寒清当上校尉的时候,她就要封将军了。

  回京受封将军的时候,她干了一件大事情。

  她在大殿中,说愿用她所有的军功,求太宗皇帝给她和前朝申家的一个嫡哥儿赐婚,让他为平夫。

  当时此举震惊了整个朝堂。

  前朝申家在太祖皇帝入京后,就被贬为奴,全族流放了。

  原茵这个行为,相当于在打皇室的脸,让太宗皇帝对她失望透顶。

  但太宗皇帝还是爱惜她的,没有在朝堂上发作,反而把她叫到御书房,给她一个机会,收回这句话。

  没人知道原茵怎么想的,她在雪地里跪了一天一夜,求太宗皇帝求全她。

  这对她的正夫,原平北的父亲,也是奇耻大辱。当即进宫,求太宗皇帝准他和离,带着原平北分府别居。

  太宗皇帝问原茵同不同意,原茵说,若陛下答应她的请求,她就同意。

  原茵变为白身,娶了心心念念的人。

  她闲赋在家,还期待着太宗能重用她的时候。

  太宗皇帝驾崩了。

  先帝登基。

  那时候国内战乱四起,除了严寒清,年轻一代有本事的就是原茵。

  她们两个人当时齐名。

  原茵又变得自信飞扬。

  变故发生在,旧世家一起叛变,严寒清手持圣旨去灭族的时候。

  在世家的暗阁中,发现了原茵的手书。

  先帝震怒,剥夺了原茵的官职,押原茵进京。

  原茵那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等有人告诉她的时候,原家已经被抄家了。

  她那位心尖上的人,模仿她的字迹,联系了世家;偷了她的兵符,调动了她的军队,所以被打压了数年的世家,才成了气候,能和朝廷对抗。

  原茵自裁谢罪,血书求情。

  先帝有所动容,因原家当初并不同意原茵娶平夫,后来甚至把她赶出府。

  所以先帝只剥夺了原家的爵位。

  原平北因为父亲当初带走了她,并没有受到牵连。

  她继承了她母亲的军事天赋,很快在军队中就崭露头角,后来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今驻守在北境。

  因为她母亲的原因,很多人不同意皇帝给她封将军,但皇帝力排众议,称她母亲的罪过不应该牵连她。

  原平北确实和她母亲不一样,她只娶了一个夫郎,后院一个小侍都没有,只有一女一子。

  女儿原襄,儿子原初晨。

  ………………

  南湖书院出成绩后,给三天的时间报到,整理斋舍。

  映景在清点东西,去看成绩的虞仆回来了。

  周翎宁强行淡定,坐在躺椅上拿着书籍,当做没看见有人进来了。

  映景看了一眼周翎宁,微微一笑,才看向虞仆:“怎么样?”

  虞仆从进府,就跑着来禀报了,此时气喘吁吁,又兴高采烈地说:“女君,女君是榜首。”

  映景道:“真的?”

  “千真万确,小的确认了好几遍呢。”

  映景赶紧回头:“女君,你听到了吗?”

  “听到了,赏,都赏一个月月银。她赏三个月的。”周翎宁指了一下来禀报的虞仆。

  “谢女君!”虞仆激动道。

  “女君真厉害!”映景夸赞。

  周翎宁很受用,微微仰起头:“那是当然。”

  得知了这件大喜事,周翎宁开心了两天。

  为什么是两天呢?

  因为第三天,她不得不去书院了。

  ????。

  开学真是令人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