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错过了滔天富贵-《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

  “她招了吗?”

  “没招。”

  “你拿出点威严啊!”

  “我哪管的住她......”

  “你是妇人,女人的事就归你管。”

  “那是你女儿,脾气跟你一样,死硬死硬的,我管不了,你再逼我,我就回娘家...”

  “算了算了,我找机会去套套那个混蛋的底儿,不识字!孽缘啊!”

  “睡觉吧。”

  “你先睡,我再看会书。”

  “哼——”

  ......

  汴梁城外城。

  一辆出租马车缓缓行驶在新门瓦子的路上,七转八拐后,在一个小巷口停了下来。

  出租马车、外卖、娱乐中心,演唱会、这类东西在宋朝是正常的事物。

  灰白的泥坯墙,窄小的木门,已然磨损凹陷的门槛,高低不平的黄土院面,一个个装满黄豆的大簸箕,一个背着娃挑拣豆子的女人。

  这就是豆娘的家。

  她不姓豆,也不叫豆娘,只不过家里做的是豆子的生意,她经常去瓦舍里卖炒豆子,豆娘就成了她的名字。

  她的本名,哪有什么本名,女人不值钱,名字都懒得起,大的就叫大娘,二的就叫二娘,三的就叫三娘。

  托豆娘这个名字的福,金老爷听到这个耳熟的名字后,直接就带她脱离了苦海。

  豆娘家里并没有穷到需要卖女儿的地步,做豆子生意的,卖炒豆、豆芽、豆腐,发不了财,却也饿不死人,就是日子越过越紧,嗯,没有套套的年代,一家五六个孩子是起步,日子可不越过越紧嘛。

  豆娘被卖,一是女娃子是赔钱货,这是人人认可的真理,二是金老爷给的太多了。

  总之,她被卖了。

  豆娘站在门口,看着她娘的身影,半天没动。

  她不怪她娘,她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吃都吃不饱,有什么可怪的,哦,现在,又多了一个弟弟或妹妹,又该到吃不饱的时候了吧?

  她记得,以前,一天吃两顿饭,中午别人家有辅食,她们家只能喝水,到了老爷家后,她才知道,原来,一天可以吃三顿饭。

  北宋已经引进占城稻了,粮食充足,一天三顿已经开始成型了,就算不是三顿,中午也有辅食,辅食一般情况下是糕点烧饼什么的。

  院内的女人转身时看到了门口的豆娘,她急忙拍打了一下自己的双手,迈着碎步来到了门口,弯腰抬头,期待的说道。

  “这位贵人,可是有事?”

  她没有认出自己的女儿。

  豆娘已经不是三年前的干瘦黄毛丫头了,身材苗条,头发乌黑发亮,脸蛋微微有点婴儿肥,皮肤吹弹可破。身上的衣服也是微微发着荧光,一看就是价值不菲。

  而且,读书多了有傲气,花钱多了有贵气,喝酒多了有豪气。

  豆娘花钱多了气自生,贵气逼人。

  “把东西搬进去。”

  豆娘回头吩咐赶车的车夫。

  车上是满满一车的腊肉,三四百斤的样子,还有一小匣子的铜钱。

  车夫恭恭敬敬的往里搬东西,没敢对这一车的东西露出一点其他的意思,他认识豆娘,他不想断腿。

  “这、这、贵人,这是?”

  女子更加慌张了,站在门口手足无措。

  “男娃女娃?”

  豆娘看着她背后的娃娃,轻声问道。

  “女娃子...”

  女子紧张的说着。

  “起名字了吗?”

  “叫四娘。”

  四娘?豆娘眼神不由一暗,还是没给起名字啊...

  这就是老爷说的人间凑数者了吧,没人关心,没人需要,能活就活,不能活就卖,一辈子平平无奇而不自知。

  抬头扫视了一圈,房屋内没有其他人的气息,二娘三娘小弟应该是都去卖炒豆子了。

  “给她起个名字吧,别再卖女儿了。”

  看到车夫卸完了东西,豆娘留下一句话就转身上了马车。

  “回。”

  车夫扬了扬鞭子,马车哒哒哒的离开了。

  名字?卖?

  “......豆娘?!”

  女子猛然之间醒悟过来,想起了那略微眼熟的感觉是什么了,那是自己的女儿呀!

  她猛然转身。

  扑向了院内的腊肉和钱匣......

  幡然悔悟、浪子回头、悔恨不已这类词汇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这是少数事件,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

  能浪子回头的人,能知错就改的人,能悔悟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普通人往往连自己错没错都不知道,女子不是有本事的人,也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她只想知道这钱匣里有多少钱。

  钱匣里没有多少钱,一百贯,相当于她家两年的纯收入,和当初卖豆娘时一样多。

  女子认为自己没有错,反而是做对了,你看,现在豆娘多贵气,贵气逼人,她都不敢盯着看,这多好...

  然而,晚上的时候,她就知道她错了。

  她男人回来后,按住她就是一顿打,因为,她居然没有问豆娘现在在哪里住,这不是放走了泼天的富贵吗?!

  生活就是这样子,智商不够的人,总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错误的决定,然后悔恨交加。

  外城到内城有好几里的路,再加上京城的人口密度,在不知道地址的情况下找一个人,就是大海捞针。

  豆娘进了内城后直接去了药铺,先买了一车的阿胶拉回了三味书屋,又去酒楼叫了外卖。

  她心思很纯粹,家,回过了,人,见过了,钱,给过了,下次再想家就在去,家里过成什么样,她不管。

  阿胶是补血的东西,是这四五十年才流行起来的的东西,小户人家根本不知道有这种补血的东西,大门大户才是它的主要客户。

  李清照告诉了她们,豆娘直接就买了,她也不懂这个要吃多少,就直接买了一车。

  金小山中午回家的时候,就看到了诡异的一幕。

  李师师坐在桌子前两眼发愣,桌子上硅胶一大盘子,人参乌鸡汤、红枣小米粥、猪肝炖枸杞、红豆糕、泡花生......

  这些东西,小部分是李清照说的,大部分是金小山说的。

  只是,这么多样,一下上齐,这是要坐月子吗?

  果然,一群没有生活常识的人,凑到一起也过不了正常日子。

  “老爷,我吃完就长胖了吧?”

  李师师对豆娘的关爱有点接受不了,哪有一顿全上的。

  “吃吧,修士很少有胖子,有胖子那就是大佬,你不是当大佬的料。”

  金小山抄了一口泡花生米,对一桌子菜也无从下手,不过买都买了,吃吧,咸菜还吃的下呢,这些,不算事儿。

  “胖是福气。”

  豆娘难得的争辩了一句。

  好吧,三个人的三观都是不一样的,李师师认为瘦了好,豆娘认为胖了好,金小山认为壮点好。

  我是不是该找个人进行一下家庭教育啊,这驳杂错乱的常识啊。

  金小山有点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