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版、版权?-《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

  “这才是老爷的风格吧!”

  被加过水后,李师师愤愤的抓起了毛笔,捏着鼻子把这首魔改的《常记御街北路》写在了纸上。

  最贵的上品油烟墨自带一种独特的墨香,闻之能让人凝心静气,心平气和,最贵的上品宣纸也散发着竹木清香,同样有让人放松心情的作用,如今,这两样东西同时失去了效用,都平不掉师师心中的气愤。

  明明是一本上好的诗集,硬要加上这么一首,哎。

  “你懂个屁,这叫反差,有这么一首在里面,你再看前面九首,是不是感觉它们更好了,没有争议的东西,是卖不火的,老爷的策略是你能懂的?”

  凑够十首后,金小山就带着两个丫头前往印书局。

  各行有各行的门道,之前印书局的人来过,告诉他,印书还要去书局定版面,定大小,定结构,还有插图,不是说有书稿就行了。

  宋朝出版书是非常流行的,这可是文风鼎盛的时代,这个朝代是历朝历代中,女子读书率最高的朝代,封建社会中女子都能读书了,男子读书的会少吗?在宋朝,书局行业可以获得朝廷批地,还能得到朝廷的技术支持,大的书局都是雇佣职业的工人,生产与销售一体化,已经步入资本主义阶段了。

  金小山去的印书局是一个大型的私人企业,恩,国企只印皇家书籍和朝廷政令,他一个屁民,想都不要想了。

  “客官,你这个印不了。”

  书局的掌柜的拿着十来张稿子翻了一遍,给金小山泼了一盆冷水。

  “为啥印不了?”

  金小山不明所以,这又不是小黄文,哦,就算是小黄文,这个年头,还有人管?

  金老爷又不差钱,这被拒绝的有突然,自然是因为未知的习俗法令或者文化差异了。

  “客官,你说这是李待郎家的千金李清照的作品集,这当然要李待郎同意,或者李小姐同意,我们才能印,不然的话,开封府会抓人的。”

  掌柜的啰里吧嗦说了一大堆,最后就是一个意思,你没版权啊。

  是的,你没看错,是版权。

  宋朝印书是讲版权的,这一点之上和后世一模一样,人家不仅讲版权,还有图书出版的预审制度和追查制度。

  新书,要送到官府预审,看看你是不是盗版的,抄袭的,私改的,确定没问题后才会让你印刷,就算有了疏漏,或者你偷偷印的,人家也有追查制度,有人举报就会查你。

  这个版权制度一直都在完善,直到五年前朝廷明令禁止盗版的明文发出,算是定下来了。

  你想想看啊,写书的人都是什么人,九成以上都是官啊,你天天盗版他们的书,他们会干吗?

  被盗的最厉害的就是大文豪苏轼,他的作品集不仅被人盗版了卖,还有人把他的作品书名都改成了自己的,印制了好多本,准备流芳千古,也有把苏轼的作品改动一下放到自己的作品里的。

  古人纯朴,纯朴的人都直接,想要就拿,一点都不做作,直接就把苏轼玩坏了。

  苏轼是官啊,曾做过礼部尚书,礼部是做什么的?礼部是管科举考试的,管接待的,管书的.....

  当然,被盗版坑害的官又不是只有他一个。

  版权保护就这样诞生了。

  “我得把李清照叫过来才行?”

  金小山有点方,叫李清照过来问题不大,可她要是看了自己干这事儿,以她的性格,大抵是要分钱的。

  而且,看到那首《夜来风兼雨》和《常记御街北路》,她就算是暴露修为也会要揍自己的。

  “李府的管家过来,也是可以的。”

  掌柜的如实回答。

  这生意挺大,一万册啊,可这事儿不对,官啊,他可不敢得罪。

  李师师和豆娘都露出失望的神色,李清照动不动就和金小山吵架,怎么可能同意印刷这样的作品。

  “把李家的管家拿出来。”

  金老爷的大手伸到了李师师的面前。

  “啊?”

  李师师愣愣的看着老爷的手。

  李家的管官?拿出来?你说啥嘞?

  “钱啊,笨蛋!”

  金小山从李师师身上掏出两张银票,也没看面额,直接往掌柜手上一塞。

  “这个管官,可行?”

  掌柜的把手中的银票展开了一下,两张一千贯的就炫花了他的眼。

  这个管家行吗?

  行啊!

  非常行!

  这年头一本书才一百多文,这还是售价,不是印书的价格。

  印一万本书的费用也不过一千贯左右,就算用最好的纸和墨,价格也不会超过两千贯。

  这是什么?这是两千贯的私人管家啊!

  不就是坊刻改私刻嘛,大不了拿五百贯出来疏通关系,再找个顶罪的,问题不大!稳赚!

  “金老爷里面请!”

  在李师师若有思的目光中,掌柜的老脸笑成了菊花,再也不提版权的事情了。

  直接就进入了印书的下一个阶段。

  这时的书是单面印刷的,所以,书上每一页都会一面空白,而根据这个特点,书分成了两种结构,一种是背包装,一张纸印成两页,从中间对折一下,和其他的页面背对背。另一种是蝴蝶装,这个比较麻烦,恩,说了也不如有图,略过。

  这两种是比较流行的结构,当然还有特殊的卷抽装,龙麟装等等。

  “一样来五千本。”

  金小山又不是自己看的,也弄不准这年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