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让我们的无知推动大宋灭亡吧!-《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

  金小山给李清照的是五十年代大集体生产队的农场模式。

  统一劳动,统一分配。

  只要大食堂一起,锅炉房一盖,洗澡堂一建。

  百姓的生活习惯就会跟着改变。

  时间一长,习惯自然养成。

  当然,这主要是“抄作业”三个字给的灵感。

  集体大生产的好处有很多方面。

  “可以减少食物消耗,集体大锅饭的成本要比散户自己做饭要节省很多。而且吃的还好。我家里有厨娘,我问过这个问题,差距很大。”

  李清照一点点儿诉说这从英俊潇洒的官人那里问来的信息。

  她不解释不行。

  面前的三个人虽然头脑都比较好,想一下吃透这个还是不容易的。

  “再就是柴的问题。集中吃大锅饭的话,做饭用的柴火要少很多。”

  这是必然的,搞集体大生产就是为了整合资源,利用率要高很多。

  “百姓取暖的柴火本身就是不够用的,但是我们采用采用集中供暖的话,那么这些就可能是够用的了。”

  不止是够用,还很暖和。

  老百姓是非常狠的。

  夏天为了省电而关空调的见过没有?冬天只要睡着了就让暖气。降温休眠的见过没有?

  挂条咸鱼在房梁上,吃饭就看一眼,就当下菜了,谁多看一眼就要挨骂,听过没有?

  勤俭节约,无论是在落后的时期,还是发达的阶段,它都是一个要命的玩意儿。

  统一规划,统一生产。会在很大程度上把这种陋习屏蔽掉。

  “资源统一规划,统一使用。还能减少一些家庭问题。一家之中男女在饮食上是不平等的,男娃可以随便吃,女娃大多面黄肌瘦,这个就不用说为什么了吧。”

  大集体不只是生产资源的统合。也是对思想的一种增进改革。

  “普通百姓是脏的。因为洗澡要烧水,他们舍不得用柴禾,也怕生病。所以他们不洗,集体澡堂会慢慢改变这种情况,人干净了之后就会少生病。也会让整个村子显得焕然一新。”

  金水河畔李清照神采飞扬地为三个人讲解着。

  她觉得她说的是对的。

  赵佶蔡京种师道也觉得她说的是对的。

  这种生产模式,虽然他们没有接触过,但是通过她的讲解以及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看,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生产方式。

  然而,

  金小山不知道。

  李清照也不知道。

  面前三个人,一个皇帝,一个文臣,一个武将,他们也不知道。

  这也是灭亡宋朝的根本罪魁祸首之一。

  正常情况下,再过几年就会有人提出来这种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叫做稻田务。

  有一个团长领队,雇佣百姓种地。与原本把田地租赁给百姓相比,雇佣百姓才花几个钱?这成本远远比把土地租赁给百姓种节约了很多很多。

  这条建议一出,直接就上升到了朝廷层面。

  成为压死北宋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不是一个新的模式。

  这在宋朝多次启用这个模式。

  他们只是一时之间没想到。

  当官的一看,芜湖,原来种地的成本还可以减少。那是拼了命的进行土地兼并啊。

  原本租赁土地的,不租了,租给你你才给我一半粮食,我雇佣人种不行吗?

  宋朝是不禁止土地兼并的。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这说的就是大宋。

  也就是说你有钱的话,你可以随便买地。你的田地也可以随便卖。

  没有了土地,你就可以去当流民,也可以去卖身,当然,你也可以去作坊里做工,去给别人当短期仆役。

  宋朝也是一个仆役非常盛行的朝代。这些仆役从哪来的?仅靠犯官家属那点人口儿可撑不起来这么大的仆役市场,全部都是土地兼并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呀。

  在后世,集体大生产创造的财富进入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过程中。

  在金小山给李清照的讲解中,宴台村的资产会回到新宴台村,盖砖头房子啦、修下水道啦,普及火坑啦,修水塔通自来水啦,修路啦,总之是,都用来提高百姓生活。

  他们自己不会提,我就给他们硬提上去。

  李清照没看出问题来。

  赵佶也没觉得有问题。

  失去土地这种事情,从定下“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时,一百多年来就没断过,早就习以为常了。

  在他的认知中,这财富最后都流入国库了。

  蔡京就更没问题了,他家土地几十万亩,都雇佣人种的话,那也是一大笔钱呀。

  种师道就更没问题了。

  他是个脑子有问题的,他当官时不仅对治下百姓狠,对自己也狠。

  他的钱财俸禄,全都投进军营这个坑里了,这是一个为了朝廷不顾一切的家伙。

  佃户变流民,流民充军,他的手下就会更多一些。

  一心拯救大宋的金夫人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亲手推动宋朝往深渊入口又走进了一步。

  四人会谈很开心。

  赵佶觉得宴台村道路不通,可以修条路。

  蔡京觉得村后既然有水,也可以修个小码头。

  老种说,既然你觉得村里边的窑洞可以烧砖。我便宜点卖给你,那是我家的。

  在有心有权有钱又有脑子的人帮助下,宴台村轰轰烈烈的就开始变革了。

  赵佶给推荐了一个姓宗的县令,连任四五个县的县令了,脾气耿直,能力突出,绝对属于那种能和金老爷聊的来的型号。

  蔡京肯定是不可能留下来当村正的。种师道也是不可能的,还等着有战事起来让你去官复原职呢。

  蔡京留下了女儿蔡如简,说是赏桃花,借住些时日,顺便帮帮忙。

  李清照没有推辞。

  她在金府已经焦头烂额了。

  没有丫鬟意味着什么?

  笔墨纸砚没人整理,总不能她亲自去涮毛笔洗砚台吧?

  房间没人打扫,擦桌子,扫地,统统不会呀。

  铺床叠被换床单,只会一点点,还不愿意干。

  衣服没人洗,床单没人洗,就个洗衣机她还不太会用。

  她的别墅已经明显比其他人的邋遢了!

  想让蔡如简混进来?

  她双手都在欢迎呀!可以反正我手下正缺一个干活的。

  至于蔡如简以后会不会背叛金府,李清照觉得那就是个笑话。

  那个混蛋,别的本事不厉害,拐女人的天赋是点满了的。自己养了十几年的丫鬟都能背叛。蔡家一个不受关注的女儿,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