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李格非病危-《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

  “快去请大夫!”

  “快去找小姐!”

  师师来到李府后,看到的就是管家和仆役们的兵慌马乱。

  大王夫人揽着儿子苏迒呜呜直哭。

  小王夫人也瘪着嘴抹眼泪儿。

  “干娘!咋了?”

  师师扶住王夫人,大眼睛不自觉的就狠瞪大王夫人。

  这是打架了?

  大王夫人被她一瞪,哭的更厉害了。

  “呜呜呜——”

  似是看到了依靠,王夫人抱住李师师就是埋头痛哭,一发不可收拾。

  “咋了?咋了?”

  李师师手忙脚乱的安慰着。

  她一直都欢欢乐乐的,哪里会安慰人呀。

  不过木关系。

  她当个抱枕就行。

  没多长时间,王夫人就断断续续把发生了什么事情说了出来。

  李格非病倒了!

  在李清照出门没多久,李格非便一头栽倒在客厅里,奄奄一息,昏迷不醒。

  就他六十的岁数,这一病倒,那就相当于提前和人生说拜拜了。

  李家一家大小全指望着李格非呢。

  他这一倒。

  李家就相当于天塌了。

  大夫已经请了七八个了。

  个个来时精神抖擞,走时个个垂头丧气。

  派了去找李清照的人也出去好几波了,都没找到人。

  “我去请老爷过来!”

  李师师一听是病,转身就想去把金小山找过来。

  在她心中,就没有自家老爷做不成的事。

  她这话一出口。

  大王夫人就是眼神一亮,哭声都停止了。

  一直当小透明的李迒也露出期待的神色。

  尽管李清照天天莽夫笨蛋的叫着,可她家的人都觉得那个莽夫笨蛋无所不能。

  “你知道清照在哪儿吗?把清照叫回来也行。”

  “行!”

  李师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王夫人往椅子上一坐,接着抹眼泪儿。

  这命,真苦!

  才相聚,又要分离。

  大王夫人反倒是不哭了。

  金老爷的名号还是很能振奋人心的,尤其是天天能看到活蹦乱跳的王夫人,连死了十九年的人都能复活,自家老爷只是重病,又没死,岂不是更不在话下?

  她信心满满。

  李师师去的快,李清照回来的更快。

  才又走了一大夫,李娘子就嗖一下飞回来了。

  “我爹怎么了?”

  “什么病?”

  “开药了吗?”

  李娘子嘴角和手上还满是油绩,抓着又又一个大夫就是一连串的问。

  她比任何一个人都在乎她爹。

  “油尽灯枯!”

  “神不使也…”

  “人参,年份越久越好,辅以炮附子,隔水炖一个时辰,慢服。”

  “尽人事…”

  大夫的话像是重锤一样,每言说一句,李娘子的肩头就低下去一分,“尽人事”一出,她的肩膀就彻底垮了。

  油尽灯枯,这个好理解,差不多就是不行了的意思。

  神不使也,

  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意思是病人的神智已经不能对针灸药物做出反应了,药石难医。

  人参是吊命的。

  炮附子是回阳救逆的首选辅药。

  两样一起隔水炖,就是一剂吊命汤。

  这不是主要的。

  主要是炮附子有毒,稍有不慎就能直接把人送走。

  不到万不得以,大夫不会开这个方子。

  这是一剂尽人事听天命的方子。

  李清照都懂。

  所以,她失魂落魄的跪倒在了李格非的病床前。

  李格非躺在床上,呼息微弱,脸色暗淡,双眼紧闭,两颊塌陷。

  仅仅是半天的时间,已经与死人相差无几了。

  “爹——”

  李清照悲鸣一声,眼圈一红,眼泪吧嗒吧嗒如断线珍珠一般往下掉,更是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怎么会这样?

  早上明明还好好的!

  怎么会这样?

  苏家改走武将路线与您何干!

  怎么会这样?

  元佑党明明已经结束十来年了,您怎么还想不开呢?

  显然,她不知道,半行抑郁不得志的人,大多都是凭借信念支撑活着的。不仅需要信念支撑,还时不时的需要有同路人鼓励。

  看看李格非过的什么日子。

  前半生与苏轼一荣俱荣,后半生与之一损俱损。

  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收拾。

  元佑党的头子司马光,在李清照两岁的时候就死了,可在李清照十九岁的时候,革新派对元佑党的清剿还在进行着。

  他一直是抑郁的。

  李格非已经没有朋友了。

  支撑他的只有信念。

  可这个信念在老师苏轼的孙子苏箕出现后,彻底崩塌了。

  大文豪苏轼的孙子,怎么能考了武举呢?

  他接受不了。

  “清照…”

  王夫人扯了扯女儿的胳膊,俯身在她耳边道:“别哭了,家里还得靠你呢。”

  大王夫人有实无名。

  小王夫人有名无实。

  苏迒才九岁。

  李府能掌事的,也只有李清照了。

  李清照捂着鼻子芬儿了两声,这才止住悲伤,红着眼睛看向母亲。

  “怎么做?”

  “买药、找名医、买棺木、给老家写书信、呜呜呜……”

  没说两句话,王夫人又哭起来。

  两手准备,一句话一行泪。

  “找姐夫来,姐夫能救爹爹。”

  “对对对,小迒说的对,老爷还有救。”

  大王夫人边抹泪,边紧紧抱住了儿子,孤苦,无依,惧怕,都写在了脸上。

  大户人家的残酷狰狞就是在这种时候最易显露的。

  大王夫人在伤心,也在害怕。

  怕李清照把她扫地出门。

  怕她们母女苛待她们母子。

  强者可以决定弱者的命运,而这个时代的强者,对待他人的命运是非常随意的。

  李清照看着气息奄奄的父亲,伤心的母亲,懵懂的弟弟,畏惧的二娘,在门口转圈圈的管家,悲伤恐慌的家仆。

  没来由的,她肩头一沉。

  全家,都指望她了。

  吸了吸鼻子,她也没去管弟弟口中的姐夫是个什么玩意儿。

  当务之急,是要保住她爹的命。

  刷刷刷——

  她掏出文房四宝先写了一张拜贴。

  “请御医!”

  御医是皇帝的大夫。

  太医是皇家的大夫。

  安剂坊是普通百姓的大夫。

  医术最好的当然是御医。

  御医在翰林太医院。

  太医院不是医院,太医院是医官衙门,专门传授医学、编纂医书、应对瘟疫、管理医官的地方,分为翰林太医院和太医院。

  御医是官!

  正一品的官!

  人家不仅是大夫,还管理着太医院和尚药局。

  太医院里是遍布全国的医官。

  尚药局里是囊括天下的草药。

  太医院还制药,尚药局旗下有熟药所,是大宋的公立药店,遍布全国。

  这是一套完善的医疗官员体系。

  御医的品级比李格非的品级高多了。

  所以,

  李清照要写拜贴。

  用自己的名义递拜贴。

  就这,御医来不来,还是两可之间。

  毕竟,御医专门负责皇帝的身体,就算皇妃想看病,也只能找太医。

  御医,并不廉价。

  有了御医还不够,吊命的药也要买。

  医是医,药是药。

  民间的医药是一起的,官方的医药是分离的,大夫在太医院,药在熟药所。

  熟药所是商铺。

  “去买参,买上品党参!”

  她要给她爹用最好的药。

  不过,

  一个现实问题很快就摆在了她的面前。

  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