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气血不通的原因,百病生于气-《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今晚就让我们一同来畅谈气血不通的症状以及其产生的缘由。

  难道只要每天酒足饭饱,就必定能够气血充盈吗?实则不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以及生活工作中多方面的压力,犹如一把把利刃,无情地损伤着我们的气血,进而引发疾病。

  瞧瞧如今是什么时代,又是什么生活水平,吃穿早已无需担忧,想吃什么便能购买什么,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水果蔬菜任君挑选,营养可谓是极其充足,怎会出现气血不调的情况呢?

  现代人出现气血不调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营养过剩。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鸡鸭鱼肉蛋奶等油脂丰富的食物可供选择,这不正应了中医所言的“恣食肥甘,久必伤身”吗?过多地摄入美味佳肴,会加重肠胃的分解吸收负担,肝的消化、肾的排泄也不得不超负荷运转,长此以往,五脏六腑的元气逐渐下降,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导致“食伤”,吃出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脑中风等现代文明病。

  现代人气血不调的第二个原因是体育锻炼的缺失。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而运动恰似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开启人体毒素排出的大门,促进新血的再生,保持健康的体魄。现代人吃得好了,运动却少了,如此一来,体内的毒素便如堆积如山的垃圾,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造成气血瘀堵阻。

  第三个原因,乃是现代人承受的压力如同泰山压卵般巨大。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如同一座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人整日不停地思虑,而思虑宛如一个贪婪的吸血鬼,会吞噬掉大量的血,同时思又如同一个无情的刽子手,伤害着脾,脾主运化,脾伤则会影响血的生成,进而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减弱,久而久之,气血便会逐渐匮乏。

  此外,日益污浊的生活环境,犹如恶魔般侵蚀着我们的身体;不规律的作息习惯,恰似那脱缰的野马,肆意破坏着我们的气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宛如毒瘤,不断损耗着我们的气血,阻碍其再生,致使身体气血不足、气血不畅。

  而气血不足、不畅,就像那被堵塞的河道,反过来又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犹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最终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比如,累得腰酸腿疼,头晕眼花,茶饭不思,甚至可能会大病一场。

  气不通的危害:百病生于气也

  人乃自然界之产物,气为构成生命之基本物质。人之形体与精神,皆源于气,中医有言:“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其意为,气乃决定人生死之基本物质,人体内之气机唯有有条不紊地积聚、发挥作用,人方可生存。

  故,体内气旺则健康,一旦气散,则人失其生命。气于人体中运行,仿若那驱动万物之引擎,发挥着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和气化之作用。

  我们身体之新陈代谢,恰似那川流不息之江河,通过气之升降出入形式展现出来。体内之气有升有降,有出有入,身体维持着一种平衡之状态,如此,机体新陈代谢活动方能正常进行。人体之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皆为气之升降出入之场所。气之升降出入运动,乃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譬如肝气之升发,肺气之肃降,肾水之上升,心火之下降,脾气之升清,胃气之降浊等,皆为气机升降出入运动有序作用之结果。人之气机活动正常,各种生命活动之运转方能保持平衡,机体方不生病。

  气的活动宛如乱了节拍的舞者,该升的舞步不再轻盈,该降的身姿不再婀娜,该出的旋律不再悠扬,该入的节奏不再和谐,身体的气机平衡恰似被打破的琴弦,身体必然会出现异常,疾病也如影随形,于是便有了“百病于气”的说法。

  “百病生于气也”这一观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闪耀在《素问·举痛论》的医典之中。“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如火山喷发;喜则气缓,似春风拂面;悲则气消,若秋叶飘零;恐则气下,像坠崖之石;寒则气收,如冰封大地;炅则气泄,若决堤之水;惊则气乱,似惊弓之鸟;劳则气耗,如燃尽的蜡烛;思则气结,如缠绕的丝线。”此篇以九种致病因素即九气所导致的气机失调,详尽阐述了百病生于气的观点。这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思想,犹如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疾病发生的奥秘之门,指出了疾病的发生皆是各种致病因素所引发的气机失调。

  大多数人都将这里的气简单地理解为生气,认为人总是生气,身体就像被暴风雨摧残的花朵,肯定会受到影响,疾病自然也会随之而生。其实,这样的理解犹如盲人摸象,是比较片面的。确切地说,这里的气,并非仅仅是生气,而是我们体内一切气的统称,宛如一个庞大的家族,成员众多,包括经络之气、脏腑之气、天地之气、疫疠之气、六淫邪气、水谷之气、元气、清气、宗气、寒热温凉四气、水气、正气等等。

  元代名医朱丹溪曾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人身上的气血,犹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当它们达到一种平衡、和谐、通畅、有序的冲和平衡状态时,人就如同沐浴在春日暖阳中的花朵,能保持精力充沛,身心舒畅,体魄强健,益寿延年。反之,气血瘀滞,就如同被堵塞的河道,水流不畅,身体便会生病。

  在中医学的广袤天地中,“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宛如人体内的一台强大引擎,被视为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运转、体内物质运输、传递和排泄的基本推动能源。气不畅,主要表现为四种情况,恰似四季的变换:

  “气滞”——气的运动不畅,就如同被束缚的飞鸟,最典型的症状便是胀痛,如月经引起的小腹胀痛,又如被压抑的情绪,在身体里四处冲撞,寻找出口。

  “气郁”,宛如被囚困的飞鸟,气结聚于内,无法自由通行周身,致使人体脏腑的运转、物质的运输和排泄都如被束缚的舞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女性胸闷憋气,恰似被重压的花朵,难以舒展;冬天手脚冰冷,仿若被严寒冰封的溪流,失去了活力。

  “气逆”,恰似那脱缰的野马,体内气上升太过、下降不及,给人体带来了疾病的困扰。上升作用过强,头部便如那充血的气球,头昏脑涨,面红目赤;下降作用过弱,饮食传递则如那失控的列车,出现恶心、呕吐等状况。

  “气陷”,与“气逆”背道而驰,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上升不足,头部如那缺水的沙漠,缺血缺氧,脏腑也如那漂泊的浮萍,无法固定在原来的位置,崩漏、头晕、健忘、眼前发黑等症状接踵而至;下降太过,食物的传递则如那疾驰的闪电,过快而无法控制,代谢物的排出也如那决堤的洪水,过度而失去平衡,腹泻、小便频数等症随之而来。

  总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石,如同那闪耀的星辰,维系着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张景岳在《类经》中曾言:“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的主要生理功能犹如那紧密咬合的齿轮,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作用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共同奏响了生命的旋律。

  百病生于气,气滞如那拥堵的交通,会引起血瘀,血瘀则如那肆虐的洪水,容易形成脏腑气血不通、肿块、肿瘤。所以,那些情绪不佳的人,仿佛那被风雨摧残的花朵,容易出现全身或者局部胀痛、周身酸软、腰腹疼痛、失眠健忘、目眩耳鸣,五脏六腑功能下降、面黄肌瘦等症状。

  当这些症状出现时,身体已如那亮起红灯的警报器,明确地告诉我们,它已处于气滞的状态。此时,就如同那及时雨,医生需帮您疏肝理气,将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

  毋庸置疑,情绪的波动犹如那汹涌的波涛,难以避免,偶尔会情绪暴躁,生点闷气。然而,您可千万不要让这些闷气在体内留宿,它们恰似那潜藏的毒瘤,不仅会破坏家庭的和睦,更会对身体造成无尽的伤害。不论男女老幼,都应拥有如大海般宽广的胸怀,保持心情的舒畅,如此便可增强肝经的解郁能力,让您乐得逍遥在人间。

  气不足则如那残阳西下,逐渐走向衰落。气,乃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中明确指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这就好比位于中焦的脾胃,犹如那勤劳的农夫,接纳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经过人体的气化作用,将其转化为红色的液体,此乃血也。气推动着血液在人体内如那奔腾的河流般循行不息,当一身的气不足时,血液就无法如那甘霖般滋养、濡润人的脏腑、形体、感官,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也会随之如那凋零的花朵般逐渐下降。

  就如同那电量即将耗尽的手机,当电的电力只剩下一格时,如果不及时充电,电耗尽后手机很快就会如那失去生命的鸟儿般关机,不能再通话。人的身体亦是如此,如果总是对身体内气不足的状况视而不见,一旦发展成为“气衰竭”,人的生命也就如同那风中残烛,随之熄灭。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体内的气是否充足呢?若是没有干重活却经常感觉疲惫不堪,仿若那被抽走了精气神的木偶;每天哈欠连连,犹如那永远睡不醒的懒猫,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健忘失眠,白天如那被霜打过的茄子般无精打采,晚上却又如那被惊扰的飞鸟般难以入眠;身体还经常出现如那被千万只蚂蚁啃噬般的痛症,这些都是气不足的表现。还有些人手脚冬天如那冰冷的冰块,夏天却又如那炽热的火焰,这同样是因为体内气不足而引起的。

  倘若人体的躯干是“中央”,四肢是“地方”,那么当体内气不足时,身体便会如同一个精明的管理者,自动遵循“先中央后地方”的原则,优先确保躯干中重要脏器的气血供应,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如此一来,能分配到四肢的气自然就少了。倘若你的手脚呈现出这种冬凉夏暖的状况,那你就需要补气了。

  现代人大多都存在气不足的问题,这究竟是为何呢?现代生活节奏犹如脱缰的野马,日益加快,人们过度劳累,无法及时让身体得到休憩,气就这样被消耗殆尽。我这里所说的过度劳累,不仅涵盖身体的疲惫,还包括精神的困顿。悲伤、沮丧或者恐惧等情绪,恰似一把无情的利剑,直刺身体,导致气不足。这便是为何心中有不快之事的人,总是特别容易消瘦的缘由。

  全身之气不足,犹如风中残烛,气息微弱,脏腑功能也如那迟暮的老人,变得低下,适应能力更是差强人意,宛如那弱不禁风的花朵,不耐风邪、寒邪、暑邪的侵袭,极易患上感冒和内脏下垂等疾病。而且一旦感冒或生病,就如同那缠绵不绝的细雨,持续时间较长,恢复也如那蜗牛爬行般缓慢。由于气息微弱、呼吸短促,气虚体质者往往“懒”得开口说话,仿佛那沉默的羔羊。

  气虚体质者在了解自身症状之后,应当以培补元气为基石,再根据自身的状况,通过饮食来滋养相应的脏腑。

  不足则需补,补气的方法多种多样,平日里多食用土豆、山药、香菇等补气的食物,犹如为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常常按摩足三里穴、气海穴、关元穴等补气的穴位,恰似为身体点燃一盏盏明灯,都能有效地改善气不足的状态。

  气有余便是火

  有的人会说,既然气如此重要,那是否只要补气,就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就能抵御疾病的侵袭呢?于是,许多人便开始盲目进补。听闻补气的佳品非人参莫属,他们便日日食之,天天补之。然而,事与愿违,健康并未如期而至,身体却“补”出了一堆毛病:头痛如裂、烦躁似火、手足心灼热难耐、胸闷如堵、腹胀如鼓等等。

  实际上,这种盲目补气的做法实乃大错特错。气虽为生命之根本,然气亦不可过盛,过犹不及,此乃吾国哲学与医学之智慧所在。着名中医大师朱丹溪曾言:“气有余便是火。”恰似给气球吹气,一旦气充过甚,气球必将爆裂。

  或许有人会说,气有余之恶果无非上火而已,顶多长些青春痘,出现口腔溃疡、牙齿疼痛等症状,并非什么大病,吃些泻火之药便可痊愈。实则不然,古人云“气有余便是火”,其所指并非仅仅是阴液不足、阳气偏盛所致之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虚火上炎之症候,亦包括因五志过极、色欲无度、相火妄动、饮食厚味等引发之阴虚阳亢,气郁化火而产生之肝火、胆火、胃火、心火等症候。现今之人常患之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诸多疾病,皆因气有余而起。若平素不注重调养自身之气,待到酿成大祸,悔之晚矣。

  那么,气有余之缘由究竟为何呢?现代人生活富足,想吃之物皆可购得。诸多人士不注重饮食健康,终日大鱼大肉、茅台琼浆,对辛辣甜腻之食物情有独钟,致使身体吸收大量能量,却无处消耗,体内遂产生气有余之现象。尤其是那些上班族,整日如坐针毡般坐在办公桌前,回家后便如饿虎扑食般饱餐一顿,然后便如懒虫般躺着看电视。身体里犹如被堵塞的河道,囤积了大量多余的能量,却无处流淌,久而久之,气有余便会如决堤的洪水般喷涌而出。还有那些脾气暴躁、容易动怒的人,体内的气也如熊熊燃烧的火焰般过盛,三国的周瑜,就是被诸葛亮气得如狂风中的残烛,最终一命呜呼了。

  气大犹如一把双刃剑,既伤血又伤身。常有病人向我诉苦,上火了,口腔溃疡如火山喷发,牙齿疼痛如被千万只蚂蚁啃噬,咽喉干痛如被烈火灼烧,身体燥热如置身于蒸笼之中,大便干燥如被抽干了水分的沙漠。这个火,实际上就是我们身体内多余的气。气太过了,就如失控的野马,形成了火,火太大了,就会如脱缰的野马,催逼着血在身体内横冲直撞。人既不能如寒冰般冷酷,也不能如火焰般炽热。有人一吃人参补气,鼻血就如决堤的洪水般长流,就是因为他们的气本来就如饱满的气球,一补就如吹过头的气球般爆裂了。这样既伤了气又伤了血。因此,过犹不及,都不是长寿之道。

  气有余就要如及时雨般泻出,把身体里多余的气如排放污水般放出去,才能使气血如和谐的交响乐般冲和,百病不生。其实方法简单得如同一加一等于二,两个字:节制。大鱼大肉纵然如琼浆玉露般美味,但是带来的肥胖、脂肪肝等恶果也是如影随形,要克制我们如贪婪的饕餮般的欲望,适可而止,平常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甘霖般滋润我们的健康。再忙每天也得如挤牙膏般抽出点时间稍微做锻炼,散散步,爬爬楼梯,都可以如秋风扫落叶般消耗掉我们体内多余的气,总是用“工作忙没时间”来做挡箭牌,终究会如慢性毒药般害了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如同一股清泉,至关重要,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如春风化雨般和平解决的,不开心的事不要如闷在罐子里的气体般憋在心里,要想办法如阳光驱散乌云般化解掉,保持一个好心情,才能拥有一个如钢铁般坚固的好身体。

  气不畅则瘀滞

  气不畅,亦名气滞。气于体内运行受阻,阻滞于某一位置,恰似家中水管堵塞,水流不畅,溢出在外。人体之痛,痛则不痛,通则不痛。若气滞于脾脏,胃纳则减少,胀满疼痛;若气滞于肝,肝气则横逆,胁痛易怒;若气滞于肺,肺气则不清,痰多喘咳。总之,气滞于某处,相关部位皆会产生疼痛或其他不适。

  气滞严重者,更会造成血瘀,古人云:气滞血瘀,百病丛生。气血不通畅,致气血瘀滞,气血瘀滞易引发各种疾病,包括急性病与慢性病。尤需强调者,癌之形成,主要因气血瘀堵。

  癌症,此大众眼中之“绝症”,于中医而言,乃气血瘀堵之产物。癌之产生过程,即血与邪气缓缓积聚成有形物质之过程。

  医圣张仲景于《伤寒论》中提出正气与邪气之说。正气主要体现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之能力,邪气则为破坏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之能力。中医认为,若一人正气充足,则其抵御疾病侵袭之能力强,而邪气之入侵则会导致疾病之产生。所谓邪气,自然是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入体,正气之运行便会受阻,从而影响、扰乱甚至改变体内之正常环境。

  于中医观之,正气乃推动全身血液正常运行之动力。若其运行受阻,必致血流缓慢,恰似水泵与水,若无电之动力,水便无法泵出,水亦无向前流动之力,遂附着于血管壁上,一点一点,如瘀堵泥般,越聚越多。

  气血瘀堵,人体的全身脉络犹如被堵塞的河道,各处运行交而不通,癌症便如那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至。

  所以,预防和治疗癌症,必须要疏通瘀堵,让气血在体内如那奔腾的江河般自然畅行。

  引起气滞的原因多种多样,就像那漫天繁星,数也数不清。有些性格内向的人,宛如那封闭的花蕾,常常容易情绪抑郁、紧张,有不顺心的事都深埋在心底,日积月累,如同那郁积的乌云,影响着气血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