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一切疾病的罪魁祸首是瘀堵-《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啊!今天晚上呢,我想和大家好好聊一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瘀堵。你们知道吗?瘀堵可是一切疾病的罪魁祸首呢!

  着名的中医专家李世兴曾经说过,有些人认为,瘀就像是我们体内的垃圾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就算我们这次把瘀祛除了,用不了多久,身体还是会自己产生瘀的。所以呢,他们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多也就是引起一些小毛小病而已,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太大的破坏,也不需要太过在意。

  但是呢,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小小的瘀堵哦!正所谓“水滴石穿,聚沙成塔”,再小的瘀堵,如果我们不引起重视,不去及时处理它,那么它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酿成大的悲剧。

  那么,瘀堵最大的危害到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引发癌症!在这个谈癌色变的年代,癌症简直就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恶魔。因为我们看到了太多鲜活的生命因为癌症而逝去,也看到了太多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这些都让我们不得不对癌症心存恐惧。

  气在人体内的运行是遵循着经络的线路进行的,这就好比城市中的交通系统一样。经络就像是城市里四通八达的道路,而气则如同在这些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

  当道路畅通无阻时,汽车可以顺利地在各个路段行驶,城市的交通秩序也会井然有序。然而,如果道路出现拥堵甚至发生车祸,汽车的正常运行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和改善,这条路就可能会变成一条“死路”,无法再通行。

  同样的道理,如果人体的经络出现堵塞或不畅,气的运行也会受到阻碍。这种情况下,气就无法顺畅地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导致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肿块。如果这种情况较为严重,就有可能发展成肿瘤。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经络的堵塞呢?答案就是“瘀”。正如古人所说:“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这里的“瘀”指的是瘀血、浊气和痰滞等病理产物的积聚。

  当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不畅时,这些病理产物就会在经络中堆积,形成堵塞。久而久之,这些堵塞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要预防和治疗癌症,关键就在于保持经络的畅通,消除体内的“瘀”。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存在着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一系列的瘀堵情况。这些瘀堵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浊邪在体内积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瘀堵会逐渐积累,最终形成一种强烈的致病物质。

  这种致病物质就像一颗毒瘤,在我们的身体里慢慢生长。它会不断侵蚀我们的健康,让我们的身体逐渐变得虚弱。而当这种致病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各种癌症。

  比如肝癌,当肝脏受到瘀堵时,肝气的运行就会受到阻碍,瘀血会在肝脏内积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瘀血会逐渐恶化,最终形成肝癌。

  同样地,肺癌也是由于肺部的瘀堵引起的。当肺气受到损伤,肃降功能失常时,百脉就会失去滋养,代谢也会出现问题。这可能导致肺气上逆,引发咳嗽咯痰;或者导致肺阴虚损,出现干咳;又或者是肝火犯肺,引起气逆作咳。这些症状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逐渐发展成肺癌。

  除了肝癌和肺癌,胃癌、子宫癌等其他癌症的产生也都与体内的瘀堵有关。当胃部或子宫等器官受到瘀堵时,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就容易引发癌症。

  因此,要预防癌症的发生,我们需要保持身体的通畅,避免出现瘀堵的情况。这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也需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焦虑,因为情绪的波动也可能导致气血不畅,引发瘀堵。

  如果瘀堵停留在肾部,肾气运行就会受到阻碍,肾脉也会因此而受阻,这就很容易导致肾脏肿瘤的产生,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癌症。而一旦癌症产生,它又会反过来对脏腑功能造成危害,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水津无法正常布散。这样一来,脉络会进一步瘀阻,水湿也会凝聚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瘀滞痰湿。如此恶性循环,癌毒和瘀滞痰湿等病因相互滋生,使得癌症变得异常复杂且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对于那些癌症已经发展到晚期的患者来说,清除瘀堵的难度非常大,若清堵工作不能顺利进行,那就几乎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气血中的第一种“瘀”——黏滞重浊的痰湿。一提到痰,人们往往会立刻联想到咳嗽时堵在嗓子眼儿里的那种黏糊糊的物质,或者是我们日常吐出的口水。然而,在中医的概念里,痰被分为两种,即“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部,是由肺部和支气管分泌出来的黏液所构成,也就是我们日常咳嗽时吐出的痰涎,也被称为“外痰”。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痰液量非常少,仅仅是身体为了维持呼吸道的湿润而分泌的少量黏液而已。然而,一旦我们生病,尤其是当呼吸道出现炎症或者负责呼吸的肺部出现问题时,呼吸道就会分泌出更多的痰液,而且痰液的性质也会发生显着变化,例如由原本的黏痰转变为黄脓痰。

  这里所提到的痰湿,实际上指的是“无形之痰”。与“有形之痰”不同,“无形之痰”并非存在于肺部,而是遍布于人体的各个组织、脏器以及血液之中,是我们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痰湿的形成是由于身体内部的水液停滞不化,进而导致痰和湿相互凝聚在一起。这种痰湿具有黏滞、重浊等特点。当人体的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的运化失去平衡时,就很容易形成痰湿。

  痰湿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气郁生痰脾虚生痰,若肺失宣降,津失输布,就会液聚生痰;若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这三脏中,又以脾的功能最重要。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我们身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我们吃东西的时候,食物会经过口,然后运送到胃,还必须经过脾的运化,营养物质才能被运送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如果脾运健旺,则脏腑气血充和;若脾运失健,我们里积累的食物就不能变成营养物质运送到周身,体内没用的产物排不出去,就会与体内的水混合,腐烂发酵,就成了痰湿。体内痰湿过盛,就容易患冠心病、中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痰湿会造成瘀血,那么痰湿和瘀血一结合,就会产生如肿块、乳核、炎性包块等,让人苦不堪言,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演变成肿瘤,危害我们的生命安全。

  胖人之所以容易痰湿,是因为其体内的湿气和痰液过多。而体内痰湿过多的人,往往也会出现发胖的情况。这一观点在元代朱丹溪的理论中就有所提及,他曾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说法。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脂肪,其实就是痰湿的一种表现形式。脂肪是由聚积在体内的水湿中的污秽部分凝聚而成的,它具有“痰”的一些特性,如污秽、黏滞、稠厚等。当我们的身体原本苗条健康时,如果腰腹部出现了痰湿,就会感觉腰部像是被绑上了一个垃圾袋一样,身体会变得沉甸甸的,总是感到沉重不堪,非常难受,做任何事情都会觉得很费劲。

  不仅如此,痰湿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当痰湿沉积瘀堵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时,就会引起该部位的疼痛或不适,进而成为新的致病因子。例如,痰湿瘀堵在关节处,可能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瘀堵在肺部,可能会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因此,对于痰湿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理和治疗。

  比如说,当痰湿在血管里的时候,就好像是河流里的泥沙一样,会导致血液的运行变得瘀滞不畅。而那些附着在血管壁上的痰湿,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血脂、胆固醇等物质一样,它们会逐渐堆积在血管壁上,使得血管变得狭窄,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如果痰湿在心部聚集,就会像云雾遮住太阳一样,蒙蔽心窍,导致人的神志不清。这种情况下,人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慌、失眠等症状。

  而当脾胃中有痰湿时,就会像道路上的障碍物一样,阻滞中焦,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这时候,人就会感到恶心、厌食,甚至可能出现呕吐等症状。

  另外,如果关节中有痰湿,就会引起关节的疼痛和肿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痛风。痰湿会在关节处积聚,导致关节周围的组织发炎,从而引起疼痛和不适。

  对于体内痰湿过盛的人来说,他们很容易患上糖尿病。这是因为痰湿阻滞了中焦脾胃,时间一长,就会化热,从而耗伤脾胃之阴。接着,热邪会进一步向上蔓延,耗伤肺阴,最后还会伤及肾阴。当肾阴受损时,人体的尿液就会增多,这时候,糖尿病就产生了。

  不仅如此,痰湿还容易引起中风。当痰湿瘀堵在血管中时,会影响血液的运行,使血流变得缓慢。有些细小的血管甚至会被痰湿完全堵住,导致血液根本无法流通。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引起血管阻塞的脑血栓症,进而引发中风等严重疾病。

  痰湿是一种黏稠的物质,它就像一层厚厚的黏液,紧紧地附着在血管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层痰湿会越积越厚,越来越重,就像给血管穿上了一件厚重的铠甲。而这件铠甲,却让血管的弹性逐渐降低,变得脆弱不堪。

  当人突然受到意外的刺激时,比如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没有了弹性的血管就像失去了保护的战士,很容易破裂。一旦血管破裂,血液就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喷涌而出,引发脑出血等严重的脑中风症状。

  不仅如此,体内有痰湿的人,还总是容易犯困。即使没有进行多少体力劳动,也会觉得浑身疲惫不堪。这是因为体内的痰湿就像一堵墙,阻挡了气机的升降。脾作为人体的运化器官,无法将水谷精微顺利地布散到全身各处,五脏六腑得不到充足的滋养,气血自然就会变得两虚。

  气血两虚会带来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困倦、乏力、心悸、胸闷、气短、眩晕、腰酸、嗜睡等等。这些症状就像一群不速之客,让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折磨。

  那么,对于体内有痰湿的人来说,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尽量少吃那些容易助湿生痰的食物,比如猪肉、肥鸡、牛奶、甜食、茶饮、酒类等等。这些食物就像是痰湿的“帮凶”,会让体内的痰湿越来越多。

  相反,应该多吃一些能够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比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等。这些食物就像是痰湿的“克星”,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痰湿,让身体恢复健康。

  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导,尽量减少甜食、肥肉以及黏腻、油腻食物的摄取。同时,绝对不能暴饮暴食,也不可进食速度过快,每次吃到七分饱即可,酒类也不宜过量饮用。此外,还需留意忌口,例如大枣,其性温味甘,虽能补气养血,但容易助长痰湿,收敛外邪,故而痰湿之人应尽量少食;枇杷,性凉味甘酸,然而多食会助长湿气、滋生痰液,因此痰湿体质者也不适宜食用。除此之外,李子、柿子、甲鱼等食物,最好也少食或不食。

  其次,气血方面存在第二种“瘀”——凝黑失氧的瘀血。在《说文》中,对“瘀”字的解释为“积血也”;而在《急救篇》中,则表述为“瘀,积血之病也”。中医理论认为,“瘀”即为瘀血。在这里,我们将“瘀”的范围进行了扩大,凡是瘀堵在体内的物质,都被称为“瘀”。而所有无论是痰湿、湿热,还是浊气,只要它们在体内瘀堵,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导致瘀血的产生。

  人体就如同一个庞大的国家,各个器官就像国家里的城市一样,相互协作、相互依存。而经络则宛如连接这些城市的高速公路,气血则是在这些高速公路上奔驰的车辆,它们源源不断地运送着营养物质,滋养着全身,维持着这个“国家”的正常运转。

  然而,如果某一段高速公路出现了堵塞,无论是因为车祸、泥石流,还是其他原因,最终的结局都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被阻断。就如同交通瘫痪一般,血液无法顺畅地循环,营养物质也无法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这样一来,这个“国家”的某个地方肯定会出现问题,就像城市中的某个区域会因为物资匮乏而陷入困境一样。

  正如《灵枢·脉度篇》所说:“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如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灌脏腑,外濡腠理。”这里形象地描述了气血的运行如同水流和日月的运行一样,永不停歇。阴脉滋养着五脏,阳脉滋养着六腑,它们相互循环,没有起始和终结,源源不断地为脏腑提供营养,同时也滋润着肌肤和腠理。

  而血液则在其中起着滋濡脏腑组织的重要作用,它就像滋养万物的雨露,为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必要的养分和滋润,使其能够正常发挥功能。血液循行在我们身体的脉络之中,在气的推动下,循环无端地滋润着五脏六腑、皮肉筋骨,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营养。

  血瘀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这是因为血液的正常运行对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都至关重要。当血液循行不畅,形成瘀血时,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首先,心血管系统可能受到影响。血瘀可能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此外,血瘀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问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消化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血瘀可能导致胃肠道血液循环不畅,引发胃痛、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长期的血瘀还可能导致胃肠道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

  另外,血瘀还可能影响呼吸系统。血液循行不畅可能导致肺部血液循环受阻,引发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血瘀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此外,血瘀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引发头痛、头晕、失眠、尿频、尿急、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各种疾病。

  总之,血瘀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病理状态,它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保持血液的正常运行,预防和治疗血瘀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健康的血液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这是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够为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养分。然而,当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异常变化时,就会形成瘀血。瘀血的颜色通常较深,呈现出黑色或暗红色,这是由于其中的红细胞聚集、凝固,失去了正常的流动性。

  瘀血一旦形成,就会像一滩死水一样停留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无法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它不仅会阻碍正常的血液流通,还会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产生压迫和刺激,导致各种不适和病症的出现。例如,瘀血可能会引起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器官的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可以说,瘀血是许多疾病产生的根源。如果不及时将瘀血排出体外,疾病就很难得到彻底的治愈。在人体进入老年后,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和新陈代谢的减缓,瘀血的形成更为常见。一些明显的瘀血表现包括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老年斑的出现以及巩膜混浊等。这些都是由于瘀血在体内积累,影响了皮肤和眼睛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此外,老年人常见的一些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中风、老年性痴呆、前列腺肥大和颈椎病等,也都与瘀血的深化密切相关。这些疾病不仅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可能成为导致衰老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及时发现和处理瘀血问题,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三,气血第三种“瘀”——浓浊厚重的浊气。

  浊气,顾名思义,就是体内浓浊、厚重的废气。人以五谷杂粮为食,而肚子内的浊气正是由五谷生化所产生的。因此,每个人体内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浊气。

  尤其是在当今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人们的食物种类变得极为多样化。然而,我们的肠胃却难以完全运化如此众多的食物。当多余的营养无法被充分吸收时,它们就会被当作残渣腐化酵解,进而产生大量的浊气。

  这些浊气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毒素,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像毒药一样融入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引发各种疾病。或者,这些浊气会停滞在身体的各个部位,给气血循环造成严重的瘀堵,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食物中的浊气外,我们的不良情绪也会转化为有形的浊气。例如,恐惧、悲伤、忧愁、愤怒等负面情绪,都会在体内积聚并形成浊气。这些由情绪产生的浊气同样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影响气血的流通和健康。一生气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说“生了一肚子气”,尤其是在生闷气的时候,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此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头晕、头疼,肚子也会发胀,仿佛有一股气被堵在了身体里,让人十分难受。然而,当我们将这股气发泄出来之后,这种不适的情况往往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从根源上来说,浊气是由情志所诱发的。不良的情绪虽然看似无形,但它们最终都会转化为有形的浊气,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有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