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押运虽有惊无险,但林凡深知,漕运商会的反击绝不会就此停止。果然,回到洛阳没过几天,一种新的、更为阴损的打压方式悄然浮现——山寨仿冒。
先是市面上开始出现包装、气味都极力模仿林氏“净衣皂”的劣质肥皂,价格低廉,但用料粗糙,洗感极差,甚至有人用了之后皮肤发痒。紧接着,一些打着“林氏同款”旗号的廉价香水也开始在夜市地摊上流通,气味刺鼻,留香短暂。
这些山寨货质量低劣,却凭借着“林氏”的名头和低廉的价格,迅速吸引了一批贪图便宜的顾客。更糟糕的是,许多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用了这些劣质品出现问题后,纷纷将矛头指向了正牌的林氏百货。
“东家,今天又有好几个客人拿着从外面买的破肥皂来店里闹,说咱们的东西不行,要求退货赔钱!”一个伙计苦着脸向林凡汇报。
王伟气得直拍桌子:“这帮王八蛋!打不过就玩阴的!用这种下三滥手段败坏咱们名声!”
苏婉儿看着账本上略微下滑的销售额和增多的投诉记录,秀眉微蹙:“夫君,长此以往,恐对我们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必须尽快想办法。”
林凡看着桌上收集来的几种山寨货,面色平静。这种手段,在他那个时代简直是商战入门级伎俩,没想到在唐朝也能遇到“祖师爷”。
“慌什么?”林凡拿起一块仿冒肥皂,在手里掂了掂,“他们这是在给我们送机会。”
“送机会?”王伟和苏婉儿都愣住了。
“没错。”林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们模仿得了外形,模仿不了内核。正好,借此机会,让所有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林氏品质’。”
他立刻召集核心人员,部署了一系列反击措施。
首先,是技术壁垒的巩固和升级。林凡亲自改进了肥皂和入门级香水的几个关键配方和工艺,比如在肥皂中加入少量特制的植物精油,使其气味更清雅持久,且难以被简单仿冒;在基础香水中调整了酒精和香精的比例,使其挥发性和留香度达到一个更佳的平衡点。这些改进看似细微,却需要精确的配比和工艺控制,绝非那些小作坊能够轻易破解。
“兄弟们,咱们的核心技术,就得像保护老婆一样保护起来!”王伟在给工坊工匠们开会时,挥舞着拳头,用他独特的方式强调保密的重要性,“谁要是敢泄露,我……我就扣他奖金!扣到他肉疼!”
工匠们被他逗得哄笑,但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其次,是舆论反击和品牌正名。林凡让王伟找来几个口齿伶俐、面相憨厚的伙计,进行集中培训,教他们如何向顾客清晰阐述林氏产品的特点、如何辨别真伪。同时,他在店铺最显眼的位置,设立了“真伪鉴别区”,摆放着正品和几种常见的仿冒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依然是林凡手绘的“作业指导图”风格)指出差异。
“各位客官请看,”培训合格的伙计拿着真假两块肥皂,向围观的顾客讲解,“咱们林氏正品的皂体细腻光滑,印字清晰,带有淡淡的草木清香。而仿品粗糙松散,印字模糊,味道要么刺鼻,要么寡淡……大家买的时候,一定要认准咱们‘林氏’的独门标记和这特有的质感!”
这一招直观有效,许多原本将信将疑的顾客,经过对比讲解,立刻明白了优劣。
然而,最绝的一招,来自于林凡的“现代营销思维”。
他让王伟去联络了一批洛阳城内颇有名气的说书先生和街头艺人。
几天后,在洛阳的各大小茶楼、酒肆和闹市口,开始流传起一个个新奇的故事和快板。
有的故事里,林东家为了研制一块不伤手的肥皂,如何呕心沥血,试验了上百种材料;有的快板里,唱着林氏香水采集天地精华,如何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才能制成;更有甚者,编出了有黑心商人仿冒林氏产品,最终不是赔得倾家荡产,就是用了劣质品自己遭了报应的滑稽段子。
这些故事和快板,情节夸张,语言诙谐,极富感染力,迅速在市井间传播开来。老百姓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不再是“林氏产品好像出了问题”,而是“林氏的东西原来这么好,制作这么不容易”,以及“那些仿冒的真是黑心活该”。
潜移默化中,“林氏”品牌不仅没有被山寨拖垮,反而因为这一波“话题营销”,知名度再次暴涨,而且被赋予了一层“匠心”、“靠谱”、“不容易”的光环。
王伟看着店铺里重新涌动的人潮,以及那些拿着钱指名要买“说书先生讲的那种肥皂”的顾客,对林凡佩服得五体投地:“兄弟,我服了!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波‘舆论引导’,简直绝了!化腐朽为神奇啊!”
林凡笑了笑,深藏功与名。这只是基本的公关和品牌营销手段而已。
山寨风波,在林氏一套“技术升级 舆论反制 话题营销”的组合拳下,不仅被成功化解,反而成了林氏品牌在洛阳扎根更深的一次契机。漕运商会企图用低价劣质品扰乱市场的阴谋彻底破产。
经此一役,林氏百货洛阳分号的生意更加红火,甚至带动了周边街市的客流。那些原本观望犹豫的散户车夫和小镖局,看到林氏如此强韧的生命力和手段,也纷纷坚定了信心,更加卖力地投入到“陆路联盟”的运营中。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石柱再次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东家,我们的人发现,之前那个佩戴鸟足饰物的胡商,最近与漕运商会那位钱执事接触异常频繁。而且,他们似乎在暗中大量收购硫磺和硝石。”
“硫磺和硝石?”林凡目光一凝。这两样东西,在这个时代,除了药用和部分手工业用途外,最大的用处就是……
“他们买这么多火药原料想干什么?”王伟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难不成……想炸桥炸路?还是想……”
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闪过一丝惊惧。
林凡走到窗边,看着洛阳城外隐约的山峦轮廓。对手在商业手段接连受挫后,似乎正在转向更极端、更危险的领域。硫磺、硝石、神秘的胡商、阴险的钱执事……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预示着下一轮的风暴,将不再是商业竞争那么简单。
他感觉到,一股更加浓重的血腥味,正在悄然弥漫。
**(第66章 完)**
先是市面上开始出现包装、气味都极力模仿林氏“净衣皂”的劣质肥皂,价格低廉,但用料粗糙,洗感极差,甚至有人用了之后皮肤发痒。紧接着,一些打着“林氏同款”旗号的廉价香水也开始在夜市地摊上流通,气味刺鼻,留香短暂。
这些山寨货质量低劣,却凭借着“林氏”的名头和低廉的价格,迅速吸引了一批贪图便宜的顾客。更糟糕的是,许多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用了这些劣质品出现问题后,纷纷将矛头指向了正牌的林氏百货。
“东家,今天又有好几个客人拿着从外面买的破肥皂来店里闹,说咱们的东西不行,要求退货赔钱!”一个伙计苦着脸向林凡汇报。
王伟气得直拍桌子:“这帮王八蛋!打不过就玩阴的!用这种下三滥手段败坏咱们名声!”
苏婉儿看着账本上略微下滑的销售额和增多的投诉记录,秀眉微蹙:“夫君,长此以往,恐对我们声誉造成极大损害。必须尽快想办法。”
林凡看着桌上收集来的几种山寨货,面色平静。这种手段,在他那个时代简直是商战入门级伎俩,没想到在唐朝也能遇到“祖师爷”。
“慌什么?”林凡拿起一块仿冒肥皂,在手里掂了掂,“他们这是在给我们送机会。”
“送机会?”王伟和苏婉儿都愣住了。
“没错。”林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们模仿得了外形,模仿不了内核。正好,借此机会,让所有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林氏品质’。”
他立刻召集核心人员,部署了一系列反击措施。
首先,是技术壁垒的巩固和升级。林凡亲自改进了肥皂和入门级香水的几个关键配方和工艺,比如在肥皂中加入少量特制的植物精油,使其气味更清雅持久,且难以被简单仿冒;在基础香水中调整了酒精和香精的比例,使其挥发性和留香度达到一个更佳的平衡点。这些改进看似细微,却需要精确的配比和工艺控制,绝非那些小作坊能够轻易破解。
“兄弟们,咱们的核心技术,就得像保护老婆一样保护起来!”王伟在给工坊工匠们开会时,挥舞着拳头,用他独特的方式强调保密的重要性,“谁要是敢泄露,我……我就扣他奖金!扣到他肉疼!”
工匠们被他逗得哄笑,但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其次,是舆论反击和品牌正名。林凡让王伟找来几个口齿伶俐、面相憨厚的伙计,进行集中培训,教他们如何向顾客清晰阐述林氏产品的特点、如何辨别真伪。同时,他在店铺最显眼的位置,设立了“真伪鉴别区”,摆放着正品和几种常见的仿冒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依然是林凡手绘的“作业指导图”风格)指出差异。
“各位客官请看,”培训合格的伙计拿着真假两块肥皂,向围观的顾客讲解,“咱们林氏正品的皂体细腻光滑,印字清晰,带有淡淡的草木清香。而仿品粗糙松散,印字模糊,味道要么刺鼻,要么寡淡……大家买的时候,一定要认准咱们‘林氏’的独门标记和这特有的质感!”
这一招直观有效,许多原本将信将疑的顾客,经过对比讲解,立刻明白了优劣。
然而,最绝的一招,来自于林凡的“现代营销思维”。
他让王伟去联络了一批洛阳城内颇有名气的说书先生和街头艺人。
几天后,在洛阳的各大小茶楼、酒肆和闹市口,开始流传起一个个新奇的故事和快板。
有的故事里,林东家为了研制一块不伤手的肥皂,如何呕心沥血,试验了上百种材料;有的快板里,唱着林氏香水采集天地精华,如何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才能制成;更有甚者,编出了有黑心商人仿冒林氏产品,最终不是赔得倾家荡产,就是用了劣质品自己遭了报应的滑稽段子。
这些故事和快板,情节夸张,语言诙谐,极富感染力,迅速在市井间传播开来。老百姓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不再是“林氏产品好像出了问题”,而是“林氏的东西原来这么好,制作这么不容易”,以及“那些仿冒的真是黑心活该”。
潜移默化中,“林氏”品牌不仅没有被山寨拖垮,反而因为这一波“话题营销”,知名度再次暴涨,而且被赋予了一层“匠心”、“靠谱”、“不容易”的光环。
王伟看着店铺里重新涌动的人潮,以及那些拿着钱指名要买“说书先生讲的那种肥皂”的顾客,对林凡佩服得五体投地:“兄弟,我服了!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波‘舆论引导’,简直绝了!化腐朽为神奇啊!”
林凡笑了笑,深藏功与名。这只是基本的公关和品牌营销手段而已。
山寨风波,在林氏一套“技术升级 舆论反制 话题营销”的组合拳下,不仅被成功化解,反而成了林氏品牌在洛阳扎根更深的一次契机。漕运商会企图用低价劣质品扰乱市场的阴谋彻底破产。
经此一役,林氏百货洛阳分号的生意更加红火,甚至带动了周边街市的客流。那些原本观望犹豫的散户车夫和小镖局,看到林氏如此强韧的生命力和手段,也纷纷坚定了信心,更加卖力地投入到“陆路联盟”的运营中。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石柱再次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东家,我们的人发现,之前那个佩戴鸟足饰物的胡商,最近与漕运商会那位钱执事接触异常频繁。而且,他们似乎在暗中大量收购硫磺和硝石。”
“硫磺和硝石?”林凡目光一凝。这两样东西,在这个时代,除了药用和部分手工业用途外,最大的用处就是……
“他们买这么多火药原料想干什么?”王伟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难不成……想炸桥炸路?还是想……”
他没有说下去,但眼中闪过一丝惊惧。
林凡走到窗边,看着洛阳城外隐约的山峦轮廓。对手在商业手段接连受挫后,似乎正在转向更极端、更危险的领域。硫磺、硝石、神秘的胡商、阴险的钱执事……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预示着下一轮的风暴,将不再是商业竞争那么简单。
他感觉到,一股更加浓重的血腥味,正在悄然弥漫。
**(第6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