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蛛丝马迹与“保安部”成立-《大唐第一物流供应商》

  夜袭事件的阴影笼罩在林府上空,虽然开业盛况的余温尚未散尽,但一种紧张的气氛已然弥漫开来。遇袭的次日,林凡便以“整顿内务,清查损失”为由,暂时闭店一日。此举既是为了避免恐慌蔓延影响生意,也是为了争取时间,处理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程咬金和尉迟宝琳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派人加强了林府内外的明哨暗岗。程咬金更是气得哇哇大叫,扬言要带兵把长安城翻个底朝天,被林凡好说歹说才劝住——无凭无据,大规模搜捕只会打草惊蛇,徒惹非议。

  林凡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面前摊放着那缕极其细微的靛蓝色布料纤维,以及从现场收集到的、残留着刺鼻气味的泥土样本。他眉头紧锁,试图从这些微不足道的线索中,拼凑出幕后黑手的轮廓。

  “专业的死士,诡异的烟雾,还有这布料……”林凡喃喃自语,“崔明若有这等能量和手段,之前又何须用‘妖法’那种上不得台面的伎俩?”

  王伟端着一碗泡面溜达进来,把面放在桌上:“兄弟,先吃点东西。查案也得有力气啊。”他瞅了瞅那布料,“这颜色……挺少见啊,靛蓝染得这么深,还带点光泽,一般百姓可穿不起。这质地,摸着不像丝绸,也不像普通麻布,倒有点像……胡商带来的那种‘卡丹绒’?但好像又不太一样。”

  “卡丹绒?”林凡抬头。

  “嗯,就是一种比较厚实耐磨的羊毛织物,胡商偶尔会带些过来,价格不菲。”王伟解释道,“但这纤维似乎更细密一些。”

  林凡将布料小心收好:“这是个方向。程伯伯已经派人去查了,军中对此类物资或许有记录。”他又看向那泥土样本,刺鼻的硫磺味混杂着一种难以形容的腥气。“这烟雾,绝非寻常之物。”

  他取来一些清水和简易的滤纸(用多层细麻布和木炭粉代替),尝试分离土壤中的成分。作为一名现代人,他虽然不是化学专家,但基本的实验思路还是有的。经过反复冲洗、沉淀、观察,他发现除了明显的硫磺颗粒外,土壤中还残留着一些亮黄色的微小结晶,以及一种使水微微变浑的白色粉末。

  “硫磺、雄黄(As2S2,亮黄色)、还有……硝石(KNO3)?”林凡根据颜色和性质大致推断,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这烟雾弹的成分,竟然已经接近黑火药的基础配比!只是似乎比例不当,或者缺少了关键的木炭成分,才只产生了浓烟而非爆炸。

  这个发现让林凡背脊发凉。如果幕后之人已经掌握了接近火药的配方,那威胁等级将呈指数级上升!

  线索的追查需要时间,但自身的防卫刻不容缓。林凡深知,不能永远依赖程咬金和尉迟宝琳的保护,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可靠的安全力量。

  他将王伟、苏婉儿,以及程咬金派来的两名经验丰富的老兵——赵铁柱和钱老三召集到一起,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正式成立“林氏安保部”。

  “以往我们只注重商业扩张,忽视了自身安全,昨夜之事,便是教训。”林凡神色严肃,“从今日起,‘安保部’将与商业运营并重。铁柱叔,老三叔,您二位经验丰富,这安保部的日常训练和防卫调度,就拜托二位了。”

  赵铁柱和钱老三抱拳领命:“东家放心!我等必竭尽全力!”

  林凡又看向王伟:“王伟,你心思活络,擅长与人打交道。安保部对外的情报搜集、与各方势力的‘沟通’,由你负责。我们需要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不能总是被动等待消息。”

  王伟立刻挺起胸膛,脸上露出一种“终于轮到老子大展拳脚”的兴奋:“没问题!兄弟,搞情报我在行啊!不就是请客吃饭、喝酒套话、发展线人那套嘛!保证把长安城犄角旮旯的消息都给你挖出来!”他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该从哪些三教九流的人物入手了。

  苏婉儿则主动承担起后勤保障和内部人员核查的工作,确保安保部的物资供应,同时再次梳理所有伙计、仆役的底细,防止再有内奸混入。

  林凡亲自制定了安保部的初步架构和训练计划。他将护卫分为明暗两班,明哨负责日常巡逻和门禁,暗哨则潜伏在关键位置。训练内容除了常规的武艺、军阵配合,林凡还加入了一些现代理念,如紧急情况下的信号传递、简易陷阱的布设与识别、以及针对那种诡异烟雾的防护措施(用湿布掩住口鼻等)。

  他还让工匠加紧制作了一批改进型的强弓劲弩,以及一种他设计的、可以单手发射短小弩箭的“手弩”,装备给核心护卫,以增强瞬间压制力。

  就在林凡紧锣密鼓地组建“安保部”的同时,王伟那边的“情报网”铺设也初见成效。他充分发挥了“社牛”和“糖衣炮弹”的威力,几天功夫,就和东市几个消息灵通的掮客、码头管事的胥吏、甚至平康坊某个不太起眼的老鸨混熟了,酒桌上称兄道弟,银钱开路,倒也真听到些风声。

  这日,王伟神秘兮兮地找到林凡:“兄弟,有眉目了!我请西市那个专做胡商生意的牙人老胡喝酒,给他看了那布料的图样。你猜怎么着?他说这玩意儿不是大唐产的,也不是西域常见的卡丹绒,倒像是……东海之外,倭国那边过来的一种‘吴服’的料子,据说用了一种特殊的植物染料和织法,特别坚韧耐磨,颜色也能染得很深,只有倭国贵族或者高级武士才用得起!”

  “倭国?”林凡瞳孔微缩。这个答案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崔明怎么会和倭国人扯上关系?还是说,幕后黑手根本就不是崔明?

  “还有那烟雾,”王伟继续道,“我找了个炼丹的道士打听——当然,没说是干嘛用的,就说是好奇。那老道闻了残留的气味,说这里面除了硫磺、硝石、雄黄,可能还掺了某种海底怪鱼的鱼油,燃烧起来才会是那种黄绿色,而且腥臭刺鼻,可能还有点微毒,能让人眼睛难受,咳嗽不止。”

  倭国布料,掺杂海鱼油的毒烟……线索似乎指向了一个更遥远、更神秘的方向。

  就在这时,程咬金那边也传来了消息。他派去调查的亲卫回报,军中库房并无此类靛蓝色特殊布料的记录,但有几个老斥候认出,这很像几年前一次清剿沿海倭寇时,从几个负隅顽抗的倭寇头目身上见过的衣料!

  倭寇!林凡心中豁然开朗。难道袭击他的,是倭寇?可倭寇为何要袭击他一个长安商人?是受雇于人,还是……另有所图?

  多条线索交汇,都将矛头指向了海外倭国。这非但没有让林凡感到轻松,反而让他觉得眼前的迷雾更加浓重。如果敌人来自海外,其动机、其目的,都更加难以揣度。

  “倭寇……倭国……”林凡沉吟着,“他们为何要对我下手?是为了白糖配方?香水技术?还是……冲着我‘皇商’的身份,想破坏大唐的某种布局?”

  王伟也收起了平时的嬉皮笑脸,面色凝重:“兄弟,这事儿越来越邪乎了。要真是倭国人在背后搞鬼,那崔明说不定也只是一枚棋子,或者他们只是合作关系。这水太深了!”

  林凡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逐渐暗下来的天色。他想起匿名信中提到过的“漕运之上,波澜将起”,以及“崔明联结太原王氏旁支王锴”。如果倭国的势力已经渗透到漕运,甚至与朝中某些人勾结……

  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眼神变得无比坚定:“不管敌人是谁,来自哪里,我们都不能坐以待毙。安保部要加速建设,你的情报网要继续扩大,不仅要覆盖长安,还要想办法向沿海州县,甚至……向海外延伸。”

  王伟咂咂舌:“海外?哥们儿,这难度系数有点高啊……”

  “事在人为。”林凡打断他,“我们有白糖,有香水,有琉璃镜,这些都是海外稀缺的硬通货。用商业开路,总能找到愿意合作的人。”

  他心中已然有了一个模糊的计划。想要对抗隐藏在暗处的海外势力,光闭门造车是不够的,必须也要拥有自己的海外触角和信息渠道。

  就在林凡思索如何布局海外时,石柱匆匆送来一封信,是尉迟宝琳派人送来的。信上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查,王锴月前曾秘密接待一伙来自登州的海商,其中或有倭人相貌者。另,小心‘市舶司’。”

  市舶司!主管海外贸易、接待外国使臣商队的机构!王锴接触带有倭人相貌的海商?尉迟宝琳的警告,让林凡的视线瞬间聚焦到了这个掌管大唐海上门户的衙门。

  难道,敌人的渗透,比想象的还要深?

  (第4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