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县伯”的爵位和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如同在长安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阵阵。贺帖、礼物如雪片般飞向林凡在长安新购置的府邸,昔日略显冷清的“林府”一时间门庭若市。有真心结交的,如程咬金、尉迟宝琳等军方少壮派;有暗中观察的,如一些中等世家;自然也不乏冷眼旁观甚至隐含敌意的,尤其是以崔氏为代表的部分山东士族,林凡在扬州扳倒崔弘(虽未明旨,但已失势)一事,早已传回长安。
府内,朱黑胖指挥着新招募的仆役,忙得脚不沾地,胖脸上却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快快快!把那‘步步高升糕’再蒸一笼!门口那石狮子给俺擦亮堂点!这可是咱凡哥,不,咱伯爷的府邸,不能跌份儿!”他甚至给自己封了个“林府首席膳食兼门面总管”的自封头衔,颇为自得。
林凡却并未沉浸在升爵的喜悦中太久。他深知,爵位和官职只是护身符和敲门砖,真正的考验,是即将到来的与突厥的决战,以及如何在战后更为复杂的朝堂中立足。
他第一时间去了工部下属的军器监报到。那位胡子花白、神情古板的军器监少监,对这位“幸进”的县伯兼顶头上司(员外郎为各司副职,可协理本司事务)表面恭敬,眼底却带着浓浓的不信任和抵触。当林凡提出要视察弓弩作坊,并尝试推广“标准化零件”和“流水线作业法”时,老少监的脸皱得像颗核桃。
“伯爷,军器制造,自有法度。尺寸、用料,皆有祖制可循,岂能轻易更改?若零件互换,出了差池,谁担待得起?”老少监振振有词。
林凡也不着急,他知道观念的转变非一日之功。他直接找到几个年轻的、心思活络的工匠,拿出墨方改进的神机弩部分图纸,讲解标准化和分工协作的好处,并许诺若效率提升,必有重赏。几个年轻工匠看着那精巧的设计,听着那闻所未闻的理念,眼中逐渐燃起兴奋的光芒。
就在这时,朱黑胖奉林凡之命,给加班的工匠们送来“福利”——他特制的“能量棒”(其实是压缩干粮的改良美味版)。为了演示其坚固(或者说硌牙),他随手拿起一根,对着一个废弃的铸铁砧板就敲了下去!
“铛!”
一声脆响,能量棒完好无损,那铁砧板反而被敲掉了一个小角!
朱黑胖得意地举着能量棒:“瞧见没?咱这干粮,饿了能充饥,急了能防身!以后你们干活带着,饿了啃一口,有歹人来了,直接照脑袋上来一下!”
工匠们看得目瞪口呆,那老少监更是胡子直翘,指着朱黑胖手里的“凶器”,半天说不出话。林凡忍俊不禁,这场面虽然滑稽,但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技术展示”了。
然而,轻松的时刻总是短暂。北方的战报越来越紧急。颉利可汗率大军已抵达渭水北岸,斥候甚至能望见突厥狼旗在风中招展!长安城内,风声鹤唳,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终于,李世民下定决心,采纳了林凡献策中的核心部分,并结合李靖等人的方略,决定亲率六军,前往渭水与颉利对峙!
出征前夜,林凡被秘密召入宫中。这一次,不是在偏殿,而是在李世民的书房。只有君臣二人。
烛光摇曳,映照着李世民略显憔悴却坚毅无比的脸庞。
“林卿,”李世民的声音低沉,“明日,朕便要与颉利隔河相望了。你献的策,造的器,朕都已用上。此战,关乎国运,亦关乎你我君臣之名。”
“陛下洪福齐天,将士用命,必能克敌制胜!”林凡躬身道。
李世民走到窗前,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良久,才缓缓道:“林卿,你可知,朕为何如此重用你,甚至破格封你为伯?”
林凡心中一动,知道关键的问题来了:“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因为你不同。”李世民转过身,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人心,“你带来的东西,无论是肥皂、水泥,还是马具、强弩,皆非儒家经典所能涵盖。你行事不拘一格,往往能于绝境中另辟蹊径。如今之大唐,需要这股新鲜的风。”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如今爵位已显,又掌军器革新之权,可知已身处风口浪尖?”
林凡低头:“臣……略有感知。”
“不是略有,是必然!”李世民声音加重,“朝中诸公,军中宿将,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你献上的越多,功劳越大,忌惮你、欲除你而后快的人,也就越多!即便朕信你,又能护你到几时?”
林凡背后沁出冷汗:“臣……只想为陛下,为大唐尽忠,并无他念。”
“朕知道你现在没有。”李世民走近几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推心置腹,却又令人不寒而栗的意味,“但人心易变,权势惑人。林卿,朕今日与你言尽于此,是提醒,亦是告诫。他日,若你忘了初心,恃功而骄,甚至……起了不该起的心思,休怪朕,不讲情面!”
一股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了林凡。他明白,这是帝王心术,是胡萝卜加大棒。既要用他的才,也要防他的“异”。今日的封赏与信任,与此刻的警告与猜忌,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臣,谨记陛下教诲!必当恪尽职守,忠心不二!”林凡深深躬身,语气无比郑重。
李世民盯着他看了片刻,脸上的肃杀之气才缓缓散去,重新挂上一丝淡淡的笑容:“很好。明日,你随驾同行。朕要让你亲眼看看,你献上的策与器,如何在这渭水之畔,扬我大唐国威!”
“臣,遵旨!”
次日,李世民亲率大军,旌旗蔽日,甲胄鲜明,浩浩荡荡开赴渭水南岸。林凡穿着崭新的官袍,骑马跟随在御驾侧后方不远处的文官队伍中,心情复杂。他看到了阵列前沿那数十架已经紧急赶制出来的“墨家神机弩”,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也看到了部分精锐骑兵马鞍旁悬挂的马镫。
隔着一箭之地的渭水北岸,突厥骑兵漫山遍野,人马嘶鸣,狼旗猎猎,一股野蛮凶悍的气息扑面而来。
两军对圆,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按照既定策略,李世民单骑出阵,与颉利隔河对话,义正词严,斥其背盟。与此同时,李靖率领的奇兵已悄然出发。
而在南岸阵中,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数十架神机弩同时发出怒吼!特制的、带着尖啸声的弩箭划破长空,远超普通弩箭的射程,狠狠扎进北岸突厥军阵前的空地上,甚至有几支射中了靠前的突厥骑兵,引发一阵骚乱!
突厥人显然被这超远射程和巨大威力的弩箭惊住了!紧接着,装备了马具三件套的大唐斥候小队,在阵前做出各种高难度的马上劈砍、回身射箭动作,展示了远超以往的骑术,引得对岸传来阵阵惊呼!
疑兵之计,初见成效!
林凡在阵中,看着这一切,心中豪情与忧虑交织。豪情于自己带来的改变,忧虑于那隐藏在帝王赞赏目光深处的猜忌。
就在对峙的关键时刻,一匹快马从长安方向疾驰而来,一名内侍匆匆下马,穿过军阵,竟径直来到了林凡面前,低声禀报:
“伯爷,府上传来消息,朱黑胖师傅……他听闻前方可能要吃压缩干粮,非要亲自押送一车他刚研发的‘抗饿耐储存鲜肉饼’来劳军,此刻已出长安城,正往这边赶来!他还说……还说让陛下和将士们尝尝热乎的!”
林凡一听,眼前几乎一黑。
这活宝!两军阵前,剑拔弩张,他跑来送外卖?!
这要是被突厥人当成什么奇怪的进攻信号,或者冲撞了圣驾……
林凡几乎能预见到即将发生的、画风清奇的混乱场面。而高踞马上的李世民,似乎也注意到了这边的细微骚动,目光若有若无地扫了过来。
(第150章 完)
府内,朱黑胖指挥着新招募的仆役,忙得脚不沾地,胖脸上却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兴奋。“快快快!把那‘步步高升糕’再蒸一笼!门口那石狮子给俺擦亮堂点!这可是咱凡哥,不,咱伯爷的府邸,不能跌份儿!”他甚至给自己封了个“林府首席膳食兼门面总管”的自封头衔,颇为自得。
林凡却并未沉浸在升爵的喜悦中太久。他深知,爵位和官职只是护身符和敲门砖,真正的考验,是即将到来的与突厥的决战,以及如何在战后更为复杂的朝堂中立足。
他第一时间去了工部下属的军器监报到。那位胡子花白、神情古板的军器监少监,对这位“幸进”的县伯兼顶头上司(员外郎为各司副职,可协理本司事务)表面恭敬,眼底却带着浓浓的不信任和抵触。当林凡提出要视察弓弩作坊,并尝试推广“标准化零件”和“流水线作业法”时,老少监的脸皱得像颗核桃。
“伯爷,军器制造,自有法度。尺寸、用料,皆有祖制可循,岂能轻易更改?若零件互换,出了差池,谁担待得起?”老少监振振有词。
林凡也不着急,他知道观念的转变非一日之功。他直接找到几个年轻的、心思活络的工匠,拿出墨方改进的神机弩部分图纸,讲解标准化和分工协作的好处,并许诺若效率提升,必有重赏。几个年轻工匠看着那精巧的设计,听着那闻所未闻的理念,眼中逐渐燃起兴奋的光芒。
就在这时,朱黑胖奉林凡之命,给加班的工匠们送来“福利”——他特制的“能量棒”(其实是压缩干粮的改良美味版)。为了演示其坚固(或者说硌牙),他随手拿起一根,对着一个废弃的铸铁砧板就敲了下去!
“铛!”
一声脆响,能量棒完好无损,那铁砧板反而被敲掉了一个小角!
朱黑胖得意地举着能量棒:“瞧见没?咱这干粮,饿了能充饥,急了能防身!以后你们干活带着,饿了啃一口,有歹人来了,直接照脑袋上来一下!”
工匠们看得目瞪口呆,那老少监更是胡子直翘,指着朱黑胖手里的“凶器”,半天说不出话。林凡忍俊不禁,这场面虽然滑稽,但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技术展示”了。
然而,轻松的时刻总是短暂。北方的战报越来越紧急。颉利可汗率大军已抵达渭水北岸,斥候甚至能望见突厥狼旗在风中招展!长安城内,风声鹤唳,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终于,李世民下定决心,采纳了林凡献策中的核心部分,并结合李靖等人的方略,决定亲率六军,前往渭水与颉利对峙!
出征前夜,林凡被秘密召入宫中。这一次,不是在偏殿,而是在李世民的书房。只有君臣二人。
烛光摇曳,映照着李世民略显憔悴却坚毅无比的脸庞。
“林卿,”李世民的声音低沉,“明日,朕便要与颉利隔河相望了。你献的策,造的器,朕都已用上。此战,关乎国运,亦关乎你我君臣之名。”
“陛下洪福齐天,将士用命,必能克敌制胜!”林凡躬身道。
李世民走到窗前,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良久,才缓缓道:“林卿,你可知,朕为何如此重用你,甚至破格封你为伯?”
林凡心中一动,知道关键的问题来了:“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因为你不同。”李世民转过身,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人心,“你带来的东西,无论是肥皂、水泥,还是马具、强弩,皆非儒家经典所能涵盖。你行事不拘一格,往往能于绝境中另辟蹊径。如今之大唐,需要这股新鲜的风。”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如今爵位已显,又掌军器革新之权,可知已身处风口浪尖?”
林凡低头:“臣……略有感知。”
“不是略有,是必然!”李世民声音加重,“朝中诸公,军中宿将,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你献上的越多,功劳越大,忌惮你、欲除你而后快的人,也就越多!即便朕信你,又能护你到几时?”
林凡背后沁出冷汗:“臣……只想为陛下,为大唐尽忠,并无他念。”
“朕知道你现在没有。”李世民走近几步,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推心置腹,却又令人不寒而栗的意味,“但人心易变,权势惑人。林卿,朕今日与你言尽于此,是提醒,亦是告诫。他日,若你忘了初心,恃功而骄,甚至……起了不该起的心思,休怪朕,不讲情面!”
一股无形的压力瞬间笼罩了林凡。他明白,这是帝王心术,是胡萝卜加大棒。既要用他的才,也要防他的“异”。今日的封赏与信任,与此刻的警告与猜忌,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臣,谨记陛下教诲!必当恪尽职守,忠心不二!”林凡深深躬身,语气无比郑重。
李世民盯着他看了片刻,脸上的肃杀之气才缓缓散去,重新挂上一丝淡淡的笑容:“很好。明日,你随驾同行。朕要让你亲眼看看,你献上的策与器,如何在这渭水之畔,扬我大唐国威!”
“臣,遵旨!”
次日,李世民亲率大军,旌旗蔽日,甲胄鲜明,浩浩荡荡开赴渭水南岸。林凡穿着崭新的官袍,骑马跟随在御驾侧后方不远处的文官队伍中,心情复杂。他看到了阵列前沿那数十架已经紧急赶制出来的“墨家神机弩”,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也看到了部分精锐骑兵马鞍旁悬挂的马镫。
隔着一箭之地的渭水北岸,突厥骑兵漫山遍野,人马嘶鸣,狼旗猎猎,一股野蛮凶悍的气息扑面而来。
两军对圆,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按照既定策略,李世民单骑出阵,与颉利隔河对话,义正词严,斥其背盟。与此同时,李靖率领的奇兵已悄然出发。
而在南岸阵中,随着李世民一声令下,数十架神机弩同时发出怒吼!特制的、带着尖啸声的弩箭划破长空,远超普通弩箭的射程,狠狠扎进北岸突厥军阵前的空地上,甚至有几支射中了靠前的突厥骑兵,引发一阵骚乱!
突厥人显然被这超远射程和巨大威力的弩箭惊住了!紧接着,装备了马具三件套的大唐斥候小队,在阵前做出各种高难度的马上劈砍、回身射箭动作,展示了远超以往的骑术,引得对岸传来阵阵惊呼!
疑兵之计,初见成效!
林凡在阵中,看着这一切,心中豪情与忧虑交织。豪情于自己带来的改变,忧虑于那隐藏在帝王赞赏目光深处的猜忌。
就在对峙的关键时刻,一匹快马从长安方向疾驰而来,一名内侍匆匆下马,穿过军阵,竟径直来到了林凡面前,低声禀报:
“伯爷,府上传来消息,朱黑胖师傅……他听闻前方可能要吃压缩干粮,非要亲自押送一车他刚研发的‘抗饿耐储存鲜肉饼’来劳军,此刻已出长安城,正往这边赶来!他还说……还说让陛下和将士们尝尝热乎的!”
林凡一听,眼前几乎一黑。
这活宝!两军阵前,剑拔弩张,他跑来送外卖?!
这要是被突厥人当成什么奇怪的进攻信号,或者冲撞了圣驾……
林凡几乎能预见到即将发生的、画风清奇的混乱场面。而高踞马上的李世民,似乎也注意到了这边的细微骚动,目光若有若无地扫了过来。
(第150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