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朝会风波与“要想富,先修路”-《大唐第一物流供应商》

  王伟带着一支精干的小队,揣着对功绩和KPI的无尽渴望,跟着波斯商人阿拉义的商队,踏上了西行考察之路。长安城内,“大唐速修”的日常运营由几位提拔起来的副手负责,林凡则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高层面的布局中。

  墨方改良的、适用于长途运输的“西域版标准马车”已经开始小批量试产,工坊里工匠们对新标准和辅助工具也逐渐适应,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清晨,天色未亮,林凡便被宫里的内侍唤醒,传他即刻入宫参加朔望大朝会。

  林凡心头微凛。他虽挂着个“安乐县男”的虚爵和“皇商”的名头,但并无实际官职,平日并无资格参与这种高级别的朝会。今日突然传召,必有缘由。

  他不敢怠慢,换上符合规制的服饰,随着内侍入了皇城,步入那庄严肃穆的太极殿。

  殿内文武百官分列左右,气氛凝重。李世民高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平静,不怒自威。林凡的位置被安排在靠近殿门处的勋贵末席,与一众胡子花白的老头站在一起,显得格外扎眼,引得不少官员侧目。

  朝会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各部官员依次出班奏事,多是些粮赋、边防、祭祀之类的常规议题。林凡垂首而立,眼观鼻,鼻观心,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但该来的终究会来。

  当户部一位郎中奏完今春各道税粮入库情况后,一位御史台的官员,林凡记得他姓周,出班高声奏道:“陛下,臣弹劾安乐县男林凡,借‘大唐速运’之名,行与民争利、垄断货运之实!更兼其人以奇技淫巧蛊惑人心,聚敛巨额钱财,如今更欲勾结胡商,染指西域商路,其心叵测,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请陛下明察!”

  来了!林凡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这周御史话音刚落,立刻又有几名言官附和,言辞激烈,将“大唐速运”的标准化斥为“苛政”,将林凡与波斯商人阿拉义的接触描绘成“里通外国”,甚至有人隐晦地提及之前的“昊天镜”风波,暗示林凡身怀“妖术”。

  程咬金站在武将班列里,听得吹胡子瞪眼,几次想开口骂娘,都被身旁的尉迟敬德用眼神按住。

  端坐龙椅的李世民,目光扫过下方,最后落在林凡身上,淡淡开口:“林凡,诸卿所言,你有何辩解?”

  林凡深吸一口气,从容出班,躬身行礼:“陛下,臣,有话要说。”

  他直起身,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弹劾他的言官,朗声道:“周御史言臣‘与民争利’,臣敢问,何为‘民’?是那些盘踞码头、欺行霸市、抬高运价、动辄以武力威胁客商的漕运商会吗?臣的‘大唐速运’,明码标价,保障时效,破损赔付,服务的是长安、洛阳乃至天下需要运送货物的百姓和商贾!臣挤压的是不法之徒的暴利,争的是天下行商之便利,此利,为何不能争?”

  他顿了顿,不给对方反驳的机会,继续道:“至于‘垄断’更是无稽之谈!‘大唐速运’欢迎天下所有遵守规矩的车马行加入合作,共同将货运行业做大、做好!反倒是某些人,见不得新的、好的模式出现,一味抱残守缺,阻挠革新,这才是真正的为私利而误国!”

  “巧言令色!”周御史气得脸色通红,“那你勾结胡商,又作何解释?”

  “合作共赢,何来勾结?”林凡反问,“丝绸之路,乃沟通东西、繁荣大唐之黄金商路!如今驼队效率低下,风险高昂,致使丝绸、瓷器等物在西域价格腾贵,而西域珍宝流入我大唐亦数量有限。若能与可信之胡商合作,建立高效、安全的标准化货运通道,降低贸易成本,增加货物往来,陛下,此举是利是弊?是为大唐敛财,还是为异族张目?”

  他转向李世民,声音铿锵:“陛下,臣以为,商业之繁荣,乃国家强盛之基石!货物其流,则赋税足;赋税足,则兵甲利;兵甲利,则国家安!‘大唐速运’所做之事,便是让货物其流!不仅要在国内流,更要流向西域,流向更远的地方,让万国财货,皆聚于大唐!”

  这一番宏论,结合林凡之前成功转运粮草、平抑物价的实际功绩,让不少中立官员暗暗点头。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但面上依旧平静:“依你之见,该如何更好地‘让货物其流’?”

  林凡知道,关键时刻到了。他抛出了酝酿已久的计划:“陛下,臣近日观长安城外道路,车马过后,尘土飞扬,雨雪之后,泥泞不堪,严重制约通行效率,损耗车马。臣听闻,先秦能修驰道,车同轨,书同文,方有大军迅捷,政令畅通。如今我大唐欲威加海内,恩泽四方,岂能困于区区道路?”

  他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臣恳请陛下,允臣主持修建一条,从长安至洛阳的,平整、坚固、雨雪无阻的——水泥官道!**”

  “水泥官道?”

  “水泥是何物?”

  “前所未闻啊!”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林凡解释道:“此‘水泥’,乃臣与麾下工匠,以石灰石、黏土等物煅烧研磨而成,加水与沙石混合后,坚如磐石,遇水不化,平整如镜!若以此物筑路,车马行驶其上,可提速三成以上,车辆损耗大幅降低!此路若成,长安至洛阳,信使一日可达,大宗货物运输时间亦可缩短近半!”

  “荒谬!”工部一位官员忍不住出列反驳,“林县男可知修筑如此一条长路,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且不说你那‘水泥’是否真如所言,便是真的,如此巨资,从何而来?岂非劳民伤财!”

  林凡早已料到有此一问,从容应对:“大人所虑极是。故此路修建,不需朝廷拨付一钱一粮!”

  “什么?”

  “不需朝廷出钱?”

  这下连李世民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不错!”林凡朗声道,“修筑此路所需银钱,可由‘大唐速运’牵头,联合有意于此的商贾,共同出资成立‘唐驰道营造社’,以商养路!道路修成之后,可设立关卡,对通行之商旅车辆收取适量养护费用,以维护道路,并逐步收回成本。此所谓‘取之于商,用之于商,利之于国’!”

  他环视众人,说出了那句经典的论断:“**陛下,诸位大人,臣有一言,请诸位静听——要想富,先修路!**”

  “唯有道路通畅,物资方能快速流通,商业方能繁荣,百姓方能互通有无,朝廷政令与大军方能迅速抵达四方!一条水泥路,看似耗费巨大,实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不仅是一条商路,更是一条**帝国的血脉经络**!”

  “说得好!”程咬金终于忍不住了,大吼一声,震得殿内嗡嗡作响,“陛下!老臣觉得林凡这小子说得在理!那破路老子早就受够了!每次出征,光在路上颠簸就要去掉半条命!要是真有那么平整的路,俺老程第一个支持!”

  尉迟敬德也出列沉声道:“陛下,若此路真能提升粮草转运、大军调动之速,于国防大有裨益。”

  文官队列中,房玄龄抚须沉吟片刻,也开口道:“陛下,林县男所言‘以商养路’之法,前所未有,或可一试。若真能不成,亦可及时止损。”

  反对的声音依然存在,主要集中在“奇技不可轻信”、“与民争利(指收过路费)”、“恐引商人势大”等方面。

  但林凡提出的“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以及那套“商办官助”、“取之于商用之于商”的模式,确实打动了不少人,包括龙椅上的李世民。

  李世民沉默良久,目光深邃地看着林凡,终于开口:“林凡。”

  “臣在。”

  “你之所言,朕已知之。修建长安至洛阳之……水泥官道,事关重大,朕需斟酌。你且将你那‘水泥’制成样品,并详拟一份修筑章程与花费预算,呈报于朕。”

  “臣,遵旨!”林凡心中一定,知道事情成了大半。只要水泥样品过硬,章程合理,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绝不会放过这个强化帝国控制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

  朝会在一片议论纷纷中结束。林凡走出太极殿,长长舒了一口气,背后竟已惊出一身冷汗。这朝堂之上的交锋,丝毫不比商场上的搏杀轻松。

  程咬金大步追上来,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林凡肩膀上,哈哈笑道:“好小子!有种!在陛下和那群酸儒面前一点都不怵!‘要想富,先修路’,这话说得真他娘的对老子脾气!以后谁再敢哔哔,看老子不怼死他!”

  林凡被拍得龇牙咧嘴,连忙告饶。

  正当他与程咬金说话时,一个小内侍悄悄凑近,低声道:“林县男,陛下口谕,召您两仪殿偏殿见驾。”

  林凡心中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而与此同时,长安西市,一间不起眼的胡人酒肆内。

  昨日在朝堂上弹劾林凡最卖力的周御史,褪去了官袍,换上了一身寻常布衣,正与一个同样穿着唐装、但鼻梁高挺、眼窝深陷的男子对坐饮酒。

  那男子压低声音,用略带生硬的官话说道:“周大人,主人对您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很满意。这是另一半酬劳。”他悄悄推过去一个沉甸甸的小布袋。

  周御史接过,掂了掂,脸上露出一丝贪婪的笑意:“好说,好说。只是那林凡巧舌如簧,又有程知节等人支持,陛下似乎……并未动怒。”

  “无妨。”异域男子阴冷一笑,“主人本就未指望一次便能扳倒他。只是给他找点麻烦,让他无法顺利西进罢了。更何况……修路?呵呵,如此浩大工程,其中可做的文章,可就太多了……只要他敢开工,自有他焦头烂额之时!”

  周御史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异域男子饮尽杯中酒,起身离去,消失在熙攘的人群中。他腰间悬挂的一枚饰物,在转身时不经意地从衣袍下露出了一角——那似乎是一只造型古怪的……**鸟雀**。

  (第12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