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不速之客”的邀约-《小镇炊烟米其林》

  “陈先生,打扰了,没影响你开会吧?”我尽量让语气听起来自然。

  电话那头是他一贯清冷的声音:“刚结束上午的议程。有事?”

  “呃,是这样,”我深吸一口气,“为了感谢你上次的...‘资料’,我做了点便当,正好有朋友去邻市,顺路给你带过去。都是家常菜,比你吃酒店强点。你看...方便接收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我心里有点打鼓,生怕他一句“不需要”直接怼回来。

  就在我准备说“不方便就算了”的时候,他的声音传了过来,似乎比刚才缓和了一丁点:“...好。地址我微信发你。谢谢。”

  “不客气!”我松了口气,心情瞬间雀跃起来。

  便当内容我可是花了心思的:一层是扎实的硬菜——小火慢炖、酥烂入味的红烧牛肋排,搭配解腻的酸辣蓑衣黄瓜;另一层是清爽的主食——用鸡汤煮的菜饭,里面拌了自家晒的干豆角和腊肠丁,旁边还配了一小份开胃的泡萝卜。没做花哨的,全是扎实、顶饱、能经得起路程考验的风味菜。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一条微信。来自陈默。

  没有文字,只有一张照片。照片里是那个洗得干干净净、摆放整齐的空便当盒。、

  这...算是...吃完了?而且...洗好了?还特意发个图?这操作太不符合他“毒舌孤岛”的人设了!我盯着手机屏幕,忍不住傻笑起来。

  “师姐,你对着手机笑啥呢?账算错啦?”小辉凑过来好奇地问。

  “去去去,扫你的地去!”我赶紧收起手机,脸上有点发烫。

  几天后,陈默回来了。他没提便当的事,仿佛那空饭盒照片只是我的幻觉。但他来店里的频率,似乎悄咪咪地高了一点点。有时只是点一碗最简单的阳春面,坐在角落里安静地吃完,偶尔会和我交流一两句关于食材火候的看法,毒舌依旧,但更像是一种专业的探讨。

  这天下午,他刚吃完面离开没多久,一辆漂亮的白色小轿车停在了店门口。车上下来一位穿着时尚、妆容精致的漂亮女孩儿。她打量了一下我们这略显朴素的店面,微微蹙了下眉,但还是走了进来。

  “您好,一位吗?”我上前招呼。

  她却没看菜单,目光在店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我身上,微微一笑,笑容得体却带着一种审视:“请问,陈默是经常来这里吗?”

  “您是?”我愣了一下。这架势...不像普通食客。

  “哦,我是《美食家》杂志的编辑,苏蔓。”她递过来一张名片 “我们杂志想邀请陈老师做一个专栏访谈,但他最近好像很忙,信息回得慢。听说他常来这边找灵感,所以我过来碰碰运气。”

  《美食家》杂志?那也是业内很有名的刊物。我接过名片,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原来是来找陈默的。

  “陈先生确实偶尔会来。”我保持礼貌,“今天他刚走没多久。”

  “啊,那太不巧了。”苏蔓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失望,随即又热情地看着我,“那方便给我一下您的联系方式吗?如果陈老师再来,或者您知道他大概什么时候会来,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一声?或者...下次他来的时候,您给我发个信息,我马上过来?不会让您白帮忙的。”

  我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好家伙,这是想让我当“眼线”?把我当什么了?

  “不好意思,苏编辑。”我后退半步,没接那个礼物,语气也冷淡了些,“陈先生是我们的客人,他的行踪是他的隐私,我们不方便透露。如果您有事找他,还是直接联系他本人比较好。”

  苏蔓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我会拒绝得这么干脆。她打量我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这样啊...那好吧。”她语气淡了些,“打扰了。”

  说完她就转身离开了,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疏远。

  我看着那辆白色小车开走,心里莫名有点堵。这女孩儿,一看就对陈默有意思。不过陈默那样的人,身边有这样的追求者,也不奇怪。

  只是...她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让我很不舒服。

  晚上打烊后,我鬼使神差地点开陈默的微信对话框。想跟他说今天有人来找他,但又觉得有点小题大做,像在打小报告。正犹豫着,他的消息却先弹了出来,言简意赅,一如既往:

  「明天中午留个位置。两个人。」

  两个人?我的心莫名往下一沉。

  「好的。」我回复,尽量不让情绪透过文字传递出去。

  「嗯。另外,」他又发来一条,「论坛的便当,谢谢。牛肋排的火候,比上次有进步。」

  我看着这条消息,刚才那点小郁闷瞬间烟消云散,嘴角忍不住扬了起来。

  哼,算你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