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心种-《小镇炊烟米其林》

  在素心庵又盘桓了一阵,饮尽最后一杯茶,我和苏琪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夕阳的余晖将庵堂和白石小径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

  静心师太将她们送到庵门外,并没有多言,只是从袖中取出两个小巧的、用深蓝色粗布缝制的口袋,递给我们。

  “这是……”我接过来,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雅的草木香气。

  “是庵里自制的安神香囊,里面放了些晒干的桂花和陈皮,气味还算宜人。”静心师太温和地说,“置于枕边,或有助安眠。二位施主心绪不宁时,或可一闻。”

  “多谢师太!”苏琪珍重地接过,紧紧攥在手里,又忍不住问道,“师太,那个……我们以后……还能再来吗?我……我还有好多问题想请教您!”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对刚才那惊鸿一瞥的功夫的向往,更有对师太这个人、以及她所代表的那种境界的深深好奇。

  静心师太看着我们,目光深邃而慈悲:“庵门虽小,却为有缘人开。二位若心有所向,随时可来。”

  这话如同一个郑重的承诺,让我和苏琪心中一定。

  回程的路,依旧是那条幽深的竹林小径,但我们两人的心境与来时已截然不同。来时是逃离的躁动与寻求解脱的渴望,此刻,心中却装满了一种沉甸甸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宁静。

  车子驶出竹林,重新回到盘山公路,城市的灯火在遥远的下方如同铺洒的星河。车内很安静,我们都沉浸在各自的思绪里。

  最终还是苏琪先开了口,她的声音带着一种罕见的、沉思般的认真:“薇姐,我以前觉得,厉害就是像雷震岳那样,拳头硬,嗓门大,或者像花想容那样,玩心眼,耍手段。要不就是像咱们,把手艺练到顶尖,让别人都服气。”

  她顿了顿,转过头,眼睛在昏暗的车厢里亮得惊人:“可今天见了师太……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的‘厉害’,是可以这样的。不说话,不争抢,就那么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扫着地,做着豆腐,可你看着她,就觉得心里特别踏实,特别安定。而且……她还有那么好的功夫!却一点都不显摆,好像那跟扫地、做豆腐一样,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专注地开着车,轻轻“嗯”了一声,表示在听。其实我心中的波澜并不比苏琪小。

  “师太说的对,做菜如修心。”苏琪继续说着,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绪,“火候不能一直太猛,得懂得收放。心乱了,菜的味道就跟着乱。咱们以前,是不是太执着于那个‘猛火’,那个‘江湖气’了?总想着要压人一头,要证明自己,反而把自己弄得很累。”

  “所以呢?”我问道,嘴角微微上扬。

  “所以!”苏琪的声音重新变得有力量起来,“咱们回去,也得学着‘收放自如’!该猛的时候猛,比如对付那些不开眼来找茬的;该静的时候也得静下来,好好琢磨食材的本味,像师太做豆腐那样。还有……”

  她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兴奋和神秘:“师太那功夫,你看见了吧?那不是花架子!那是真本事!你说……咱们要是能跟师太学个一招半式的,不为打架,就为了……嗯……强身健体,顺便……嘿嘿,防个身什么的,是不是也挺好?”

  我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她就知道苏琪会打这个主意。不过,这个念头,何尝没有在她心里萌芽呢?那不仅仅是对于强大力量的向往,更是对那种将高超技艺融入日常、化为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心驰神往。

  “师太说了,有缘再来。”我温和地提醒道,“学功夫的事,不能急,要看缘分。但师太教我们做菜、做人的道理,我们可以先琢磨起来。”

  “对对对!先琢磨这个!”苏琪连连点头,“我回去就要试试,不用那么多香料,能不能把咱们的卤味也做出点‘魂儿’来!”

  回到风华路,老林菜馆的灯光在夜色中温暖地亮着。推开门,熟悉的卤香和烟火气依旧扑面而来,但这一次,她们吸入肺中,感受到的不再是压抑,而是一种回归本位的踏实与亲切,仿佛远行的旅人终于归家。

  赵哥他们看到我们两人回来,气色明显比出去时好了很多,眉宇间的郁气也散去了,都松了口气,围上来问东问西。

  苏琪立刻眉飞色舞地讲起了今天的奇遇,尤其是那碗让她念念不忘的“山水豆腐”和静心师太那神乎其技的身手,当然,关于功夫的部分,她只是含糊地形容师太“动作特别轻特别稳”,细节并未多言。

  众人听得啧啧称奇。

  我没有多说什么,她走到柜台旁,看着眼前这熟悉的一切,忙碌的店员,飘香的食物,心中一片澄明。一次随心的出走,一场看似偶然的相遇,却在我们心里埋下了一颗名为“静心”的种子。这颗种子关乎技艺,更关乎心境。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老林菜馆的“江湖”依然会有风浪。但她们已经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种更宽广、更坚韧的活法。这颗种子能否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时间和历练。但至少此刻,我们带着被洗涤过的内心和新的方向,回来了。的方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