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追光下的博弈-《白夜蚀痕》

  追光之下,那位着名的神经科学家——埃里希·冯·霍恩海姆教授,面带惯有的、充满智慧的微笑,调整了一下话筒。他的开场白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谈论着神经接口技术将如何“弥合人类意识与数字世界的最后鸿沟”。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媒体闪光灯此起彼伏。

  然而,在陆延昭的共情感知中,景象截然不同。一股冰冷、粘稠的意识波动,正以霍恩海姆教授为源头,伴随着他演讲的声波和会场特定的光影效果,如同无色无味的神经毒气,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他“看”到台下前排几位听众的眼神开始变得过于专注,甚至呆滞,细微的情感波动正被强行抚平、同化,如同水滴融入大海。

  腕带持续传来低频震动警示,显示环境中的特定频率场强正在稳步攀升,但尚未达到触发强烈干扰的阈值。对方极其狡猾,将攻击隐藏在看似正常的学术氛围之下,缓慢而隐蔽。

  “频率场正在建立,模式为渐进式同化,非爆发式冲击。”沈墨池的声音在耳麦中响起,冷静地分析着数据,“目标是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内化其隐含的‘秩序’指令。霍恩海姆……他可能是被深度操控的‘传声筒’,自身并未察觉。”

  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陆延昭对着微型麦克风低语:“干扰他。用相反频率的‘白噪音’,覆盖他的声音频段。”

  这是兵行险着。强行干扰可能会打草惊蛇,甚至引起现场混乱,但也可能打断这种缓慢的同化过程。

  “明白。正在计算霍恩海姆声波特征,生成反向频率。强度控制在仅能干扰特定频段,避免物理性不适。”沈墨池的回应迅速而专业。指挥车内,他双手在控制台上飞舞,调取霍恩海姆的实时音频流,快速构建数学模型。

  几秒后,一股人耳几乎无法察觉、但足以对那隐藏的“秩序”波动产生干扰的特定频率“白噪音”,通过预先布置在会场几个隐蔽位置的微型扬声器,被释放出来。这声音如同投入静水的小石子,瞬间打破了那冰冷意识流的平滑扩散。

  陆延昭清晰地“看”到,那股无形的波动出现了紊乱,如同信号不良的电视画面。台下部分听众的眼神恢复了瞬间的困惑和游离。霍恩海姆教授的演讲也出现了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细微的顿挫,但他立刻调整过来,继续了下去。

  干扰起了作用,但也暴露了己方的存在。陆延昭敏锐地察觉到,那个之前调整标识牌的工作人员,动作微微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按了按耳朵,似乎在接收指令,然后朝着会场后方控制室的方向快速移动。

  “目标b向控制室移动,意图接管或加强信号输出。”陆延昭立刻通报,同时打了个手势,两名便衣队员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

  他自己则依旧锁定着演讲台。霍恩海姆教授依旧在演讲,但内容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从技术展望,逐渐转向对“意识统一性”、“消除个体认知偏差”等更具倾向性的论述。他脑波的异常同步调制越发明显。

  “控制室传来异常能量读数!”沈墨池预警,“他们在尝试绕过干扰,提升输出功率!”

  就在这时,陆延昭的腕带震动陡然加剧!频率场强瞬间突破安全阈值,主动干扰模式被自动激发预备,指示灯转为刺目的黄色!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会场侧方一个不起眼的紧急电源接口箱旁,一个穿着电工制服、戴着鸭舌帽的男人,突然用一把特制的工具,猛地撬开了接口箱面板,动作迅捷地操作了几下!

  瞬间,整个A区核心区域的灯光,包括演讲台的追光,猛地闪烁了几下,随即恢复了正常。

  但就是这短暂的电力波动——

  “控制室信号中断!频率场强暴跌!”沈墨池的声音带着一丝惊讶,“有人……切断了他们的辅助能源?”

  陆延昭猛地看向那个“电工”。对方恰好抬起头,鸭舌帽檐下,露出一双冷静异常的眼睛,与他视线一触即分,随即迅速压低帽檐,混入因灯光闪烁而稍有骚动的人群,消失不见。

  在他刚才站立的位置,地上遗落了一个小小的、金属质地的物件——一个被踩扁的、刻着“荆棘齿轮”符号的烟盒。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断了“指挥家”的节奏。霍恩海姆教授的演讲戛然而止,他站在台上,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明显的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挣扎?台下的听众也从那微妙的意识影响中清醒过来,发出窃窃私语。

  安保人员迅速上台,以技术故障为由,礼貌地中断了演讲,并引导霍恩海姆教授离场。那名试图前往控制室的工作人员也被便衣队员在通道内成功控制。

  危机暂时解除,但真正的“指挥家”依旧隐藏在幕后。那个神秘的“荆棘齿轮”成员,再次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介入,留下了新的谜团。

  陆延昭走到那个被遗落的烟盒旁,弯腰捡起。金属的冰冷触感传来。他看向“电工”消失的方向,目光深沉。

  章末钩子: 沈墨池的声音在耳麦中响起,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延昭,对霍恩海姆教授的初步脑波扫描显示……他的意识深层,被植入了一个极其隐蔽的、非自主运行的‘频率信标’。它刚刚被激活过。‘指挥家’可能……已经通过他,获取了部分现场听众,甚至是我们内部人员的……潜意识信息片段。” 猎犬与狐狸的较量远未结束,而他们自身,也可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在了对方的视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