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悄然离去后,殿内气氛看似和谐,实则暗流涌动。
长九被一众大能围在中央,看似论道交流,实则每句问答、每次气机牵引,都隐含着试探。
他虽凭借陆压道祖的底蕴和远超当前境界的见识,总能于微妙处点拨一二,或提出些迥异于玉虚正统却直指大道的见解,令燃灯、玉鼎等人时而蹙眉沉思,时而目露惊异,但这份“交流”于他而言,不啻于一场心神上的酷刑。
他必须时刻谨守心神,既要展现些许不凡以免被轻视,又绝不能泄露半分根脚,每一句话都需在脑海中千回百转。
几日下来,长九深感疲惫。
他冷眼旁观,发现玉虚宫门下弟子,经封神一役后,心性理念已悄然分化。
以燃灯道人为首,包括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惧留孙等,似乎对于仙门道义杀劫不断、因果纠缠的修行之路产生了疑虑,言谈间偶尔会流露出对西方教那套“寂灭超脱”、“因果业报”理论的兴趣。
私下里与西方教的接引道人似有往来,意在忏悔罪业,寻求解脱法门而让自己提高层次,心生圆满后彻底解脱!
而另一派,则以太乙真人、广成子等为首,他们坚信玉清正统,追求的是以力证道、斩破虚空的无上法力,对所谓“旁门”的慈悲渡世之说颇不以为然,一心只想突破自身瓶颈,追求更强的力量,对于长九这个“关系户”,他们表面客气,骨子里却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意识。
长九发现自己与这两派皆有些格格不入。
他本性不喜拘束,陆压的本性在天地初开之时就让他对条条框框的教义缺乏敬畏,同时也对纯粹的力量追求感到空洞。
反倒是那位手持净瓶、气质慈祥悲悯的慈航真人,其言行中流露出的“慈悲渡世”、“闻声救苦”的理念,与他内心深处某种模糊的、源于洪博客时代乃至更早的,对世间生灵的怜悯悄然契合。
而且,他敏锐地察觉到,慈航道场所在的普陀岩,氛围相对清净,少了许多玉虚宫主殿的肃杀与算计。
于是,长九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清虚等人的“热情论道”和太乙等人的“法力切磋”,寻着机会便往南海普陀山珞珈洞跑。
这一日,长九再次来到珞珈洞。
但见紫竹林中烟霞散彩,潮音洞内日月摇光。慈航真人坐于九品莲台之上,身旁龙女捧珠,善财侍立。见长九到来,慈航真人微微一笑,柳枝轻拂,便有清泉化茶,仙果自呈。
“长九道友今日前来,可是心中仍有困惑?”
慈航声音柔和,令人心安。
长九饮了一口清茶,只觉灵台清明,连日来的疲惫消散不少。
他沉吟片刻,决定不再拐弯抹角,起身郑重一礼:
“不瞒真人,长九确有一事相求,此事关乎两位故人性命,亦是长九心中一大憾事。”
“哦?道友请讲。”
慈航真人眸光清净,似能照见人心。
“我曾有两位故人,于一场大劫中,为护我而肉身崩毁,仅余一丝残魂存于这白玉净光瓶中温养。”
长九取出那得自苏婉、后又经他精心温养的白玉净光瓶,瓶身流光,隐约可见两个光团实体里各有一魂光沉浮。
“她们一位秉性至阳,一位本源至阴,皆曾是天地间有数的真神。我欲救她们,听闻真人玉净瓶中的甘露,有起死回生、重塑肉身之无上妙用,故冒昧恳请真人慈悲,施以援手!”
长九言辞恳切,深深拜下。
慈航真人闻言,目光落在白玉净光瓶上,静默片刻,缓声道:
“道友可知,逆转生死,重塑真神之躯,乃干犯天条,逆乱阴阳之举。所需代价非同小可,非仅法力损耗而已,更牵扯莫大因果。”
长九心中一紧,却毫不退缩:
“无论何种代价,长九一力承担!只求真人大发慈悲!”
慈航真人看着长九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然与深藏的痛楚,轻轻一叹:
“罢了。观你心诚,念在故人情深,此事,贫道或可一试。”
长九大喜过望:
“多谢真人!真人但有所命,长九万死不辞!”
慈航真人微微颔首,手中杨柳枝蘸取瓶中甘露,神情变得无比庄严肃穆:
“不过,在施法之前,贫道需知这两位故人真名,以便牵引其散落于天地间的本源气息,重聚神魂,再塑肉身。”
长九心中猛地一凛!
说出羲和、常曦之名?
万万不可!
此二名牵扯太古秘辛,尤其是会泄露自己的来历,一旦泄露,元始天尊立刻便能猜出他的真实身份乃是偷跑至此界的陆压道君!
届时,恐引来无穷麻烦,甚至牵连二女残魂。
他心念电转,立刻躬身道:
“真人明鉴,此二位故人身份特殊,其名讳牵扯甚大,为免节外生枝,可否请真人允许,我为其另起化名,暂代其号?我愿以自身道心起誓,化名虽异,救人之心绝无虚假!”
慈航真人深深看了长九一眼,似乎看透了他的顾虑,却并未点破,只是淡淡道:
“名号不过是标签,重要的是魂魄本源与你的诚心。既如此,便依你。只不过,复活后便只能用此名行自身气运才可以!”
长九松了口气,略一思索,道:
“好!我记住了”
“我那位秉性至阳者,便唤作 ‘日光明’ ;那位本源至阴者,便唤作 ‘月光明’ 。以此象征其本源特性,恳请真人施法!”
“日光明,月光明……倒也贴切。”
慈航真人不再多言,示意长九将白玉净光瓶置于莲台前的玉案之上。
只见她宝相庄严,口诵玄奥经文,周身放出无量慈悲光。
手中杨柳枝轻挥,蘸着那三光神水(日光、月光、星光凝聚的甘露),朝着白玉净光瓶遥遥洒去。
第一滴甘露落下,瓶身光芒大放,内中两点残魂如同受到滋养的幼苗,开始微微颤动,散发出渴望的波动。
“魂归来兮,依本源而聚……”
慈航真人声音空灵,杨柳枝每一次挥洒,都带起漫天甘霖仙光,笼罩住净光瓶。
瓶中日光明(羲和)的残魂率先响应,引动冥冥中至阳法则,一丝丝灼热而纯净的太阳精华自虚空汇聚而来;
月光明(常曦)的残魂亦随之共鸣,牵引太阴星力,清冷皎洁的月华如涓涓细流般注入。
随着甘露不断洒落,两团魂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凝实、壮大。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慈航真人无上法力与三光神水的造化神效下,魂光周围,开始有点点光芒凝聚,逐渐勾勒出模糊的形体轮廓——先是骨骼经络,再是血肉肌肤……
整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七七四十九个时辰。
慈航真人额角已见微汗,显然消耗极大。
最后,她将杨柳枝插入玉净瓶,汲取了几乎小半瓶的三光神水,化作两道最为璀璨的七彩光柱,猛地灌注向那已具雏形的两具肉身!
“嗡——!”
强光闪过,道音轰鸣。
玉案之上,白玉净光瓶旁,赫然出现了两位沉睡的女子。
一位身披金红色霞帔,面容明媚炽烈,周身散发着温暖的光辉,正是日光明(羲和);
另一位身着月白色仙裙,容颜清冷圣洁,周身流淌着静谧的月华,正是月光明(常曦)。
她们的肉身完美无瑕,气息虽微弱却纯净无比,与她们原本的本源一般无二,只是生命之火尚需时间重新点燃,彻底苏醒。
慈航真人收回杨柳枝,气息略显微弱,但眼神依旧慈悲平和:
“幸不辱命。肉身已重塑,残魂亦已稳固并融入新躯。只是她们神魂受损太重,此番虽是重生,亦如同新生婴儿,过往记忆恐怕已十不存一,需漫长岁月慢慢恢复,或者永远无法忆起前尘。此后,便需你好生照看了。”
长九看着眼前两位故人熟悉又陌生的容颜,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失而复得的狂喜,又有对她们失去记忆的酸楚。
他再次深深拜下,声音哽咽:
“真人再造之恩,长九永世不忘!先前承诺依然有效,但凭真人差遣!”
慈航真人虚扶一下,温言道:
“道友不必多礼。救苦渡难,本是贫道份内之事。至于条件……”
她略一沉吟,目光望向远方云海,似有深意,
“他日若天地有变,众生泣血之时,望道友能秉持今日救人之善念,助世间有情众生得一解脱之门,便算是还了此番因果吧。”
此言看似平常,却隐隐指向未来某种大劫,以及长九(陆压)可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甚至暗合了其未来化身为偿还慈航道人今日救助之因而替慈航偿还普渡疾苦的宿命。
长九虽未完全明悟其中深意,但仍郑重应诺:“长九谨记真人教诲!”
自此,长九与慈航真人关系愈发亲近。
他时常往来普陀山,一方面照料尚未苏醒的日光明与月光明,另一方面也与慈航探讨道法,其理念愈发倾向慈悲济世之道。
而那两位以“日光明”、“月光明”之名重生的故人,也在这片海外仙山,开始了她们懵懂的新生,等待着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记忆苏醒之日。
这一切,都为未来埋下了莫测的变数。
长九被一众大能围在中央,看似论道交流,实则每句问答、每次气机牵引,都隐含着试探。
他虽凭借陆压道祖的底蕴和远超当前境界的见识,总能于微妙处点拨一二,或提出些迥异于玉虚正统却直指大道的见解,令燃灯、玉鼎等人时而蹙眉沉思,时而目露惊异,但这份“交流”于他而言,不啻于一场心神上的酷刑。
他必须时刻谨守心神,既要展现些许不凡以免被轻视,又绝不能泄露半分根脚,每一句话都需在脑海中千回百转。
几日下来,长九深感疲惫。
他冷眼旁观,发现玉虚宫门下弟子,经封神一役后,心性理念已悄然分化。
以燃灯道人为首,包括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惧留孙等,似乎对于仙门道义杀劫不断、因果纠缠的修行之路产生了疑虑,言谈间偶尔会流露出对西方教那套“寂灭超脱”、“因果业报”理论的兴趣。
私下里与西方教的接引道人似有往来,意在忏悔罪业,寻求解脱法门而让自己提高层次,心生圆满后彻底解脱!
而另一派,则以太乙真人、广成子等为首,他们坚信玉清正统,追求的是以力证道、斩破虚空的无上法力,对所谓“旁门”的慈悲渡世之说颇不以为然,一心只想突破自身瓶颈,追求更强的力量,对于长九这个“关系户”,他们表面客气,骨子里却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意识。
长九发现自己与这两派皆有些格格不入。
他本性不喜拘束,陆压的本性在天地初开之时就让他对条条框框的教义缺乏敬畏,同时也对纯粹的力量追求感到空洞。
反倒是那位手持净瓶、气质慈祥悲悯的慈航真人,其言行中流露出的“慈悲渡世”、“闻声救苦”的理念,与他内心深处某种模糊的、源于洪博客时代乃至更早的,对世间生灵的怜悯悄然契合。
而且,他敏锐地察觉到,慈航道场所在的普陀岩,氛围相对清净,少了许多玉虚宫主殿的肃杀与算计。
于是,长九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清虚等人的“热情论道”和太乙等人的“法力切磋”,寻着机会便往南海普陀山珞珈洞跑。
这一日,长九再次来到珞珈洞。
但见紫竹林中烟霞散彩,潮音洞内日月摇光。慈航真人坐于九品莲台之上,身旁龙女捧珠,善财侍立。见长九到来,慈航真人微微一笑,柳枝轻拂,便有清泉化茶,仙果自呈。
“长九道友今日前来,可是心中仍有困惑?”
慈航声音柔和,令人心安。
长九饮了一口清茶,只觉灵台清明,连日来的疲惫消散不少。
他沉吟片刻,决定不再拐弯抹角,起身郑重一礼:
“不瞒真人,长九确有一事相求,此事关乎两位故人性命,亦是长九心中一大憾事。”
“哦?道友请讲。”
慈航真人眸光清净,似能照见人心。
“我曾有两位故人,于一场大劫中,为护我而肉身崩毁,仅余一丝残魂存于这白玉净光瓶中温养。”
长九取出那得自苏婉、后又经他精心温养的白玉净光瓶,瓶身流光,隐约可见两个光团实体里各有一魂光沉浮。
“她们一位秉性至阳,一位本源至阴,皆曾是天地间有数的真神。我欲救她们,听闻真人玉净瓶中的甘露,有起死回生、重塑肉身之无上妙用,故冒昧恳请真人慈悲,施以援手!”
长九言辞恳切,深深拜下。
慈航真人闻言,目光落在白玉净光瓶上,静默片刻,缓声道:
“道友可知,逆转生死,重塑真神之躯,乃干犯天条,逆乱阴阳之举。所需代价非同小可,非仅法力损耗而已,更牵扯莫大因果。”
长九心中一紧,却毫不退缩:
“无论何种代价,长九一力承担!只求真人大发慈悲!”
慈航真人看着长九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然与深藏的痛楚,轻轻一叹:
“罢了。观你心诚,念在故人情深,此事,贫道或可一试。”
长九大喜过望:
“多谢真人!真人但有所命,长九万死不辞!”
慈航真人微微颔首,手中杨柳枝蘸取瓶中甘露,神情变得无比庄严肃穆:
“不过,在施法之前,贫道需知这两位故人真名,以便牵引其散落于天地间的本源气息,重聚神魂,再塑肉身。”
长九心中猛地一凛!
说出羲和、常曦之名?
万万不可!
此二名牵扯太古秘辛,尤其是会泄露自己的来历,一旦泄露,元始天尊立刻便能猜出他的真实身份乃是偷跑至此界的陆压道君!
届时,恐引来无穷麻烦,甚至牵连二女残魂。
他心念电转,立刻躬身道:
“真人明鉴,此二位故人身份特殊,其名讳牵扯甚大,为免节外生枝,可否请真人允许,我为其另起化名,暂代其号?我愿以自身道心起誓,化名虽异,救人之心绝无虚假!”
慈航真人深深看了长九一眼,似乎看透了他的顾虑,却并未点破,只是淡淡道:
“名号不过是标签,重要的是魂魄本源与你的诚心。既如此,便依你。只不过,复活后便只能用此名行自身气运才可以!”
长九松了口气,略一思索,道:
“好!我记住了”
“我那位秉性至阳者,便唤作 ‘日光明’ ;那位本源至阴者,便唤作 ‘月光明’ 。以此象征其本源特性,恳请真人施法!”
“日光明,月光明……倒也贴切。”
慈航真人不再多言,示意长九将白玉净光瓶置于莲台前的玉案之上。
只见她宝相庄严,口诵玄奥经文,周身放出无量慈悲光。
手中杨柳枝轻挥,蘸着那三光神水(日光、月光、星光凝聚的甘露),朝着白玉净光瓶遥遥洒去。
第一滴甘露落下,瓶身光芒大放,内中两点残魂如同受到滋养的幼苗,开始微微颤动,散发出渴望的波动。
“魂归来兮,依本源而聚……”
慈航真人声音空灵,杨柳枝每一次挥洒,都带起漫天甘霖仙光,笼罩住净光瓶。
瓶中日光明(羲和)的残魂率先响应,引动冥冥中至阳法则,一丝丝灼热而纯净的太阳精华自虚空汇聚而来;
月光明(常曦)的残魂亦随之共鸣,牵引太阴星力,清冷皎洁的月华如涓涓细流般注入。
随着甘露不断洒落,两团魂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凝实、壮大。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慈航真人无上法力与三光神水的造化神效下,魂光周围,开始有点点光芒凝聚,逐渐勾勒出模糊的形体轮廓——先是骨骼经络,再是血肉肌肤……
整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七七四十九个时辰。
慈航真人额角已见微汗,显然消耗极大。
最后,她将杨柳枝插入玉净瓶,汲取了几乎小半瓶的三光神水,化作两道最为璀璨的七彩光柱,猛地灌注向那已具雏形的两具肉身!
“嗡——!”
强光闪过,道音轰鸣。
玉案之上,白玉净光瓶旁,赫然出现了两位沉睡的女子。
一位身披金红色霞帔,面容明媚炽烈,周身散发着温暖的光辉,正是日光明(羲和);
另一位身着月白色仙裙,容颜清冷圣洁,周身流淌着静谧的月华,正是月光明(常曦)。
她们的肉身完美无瑕,气息虽微弱却纯净无比,与她们原本的本源一般无二,只是生命之火尚需时间重新点燃,彻底苏醒。
慈航真人收回杨柳枝,气息略显微弱,但眼神依旧慈悲平和:
“幸不辱命。肉身已重塑,残魂亦已稳固并融入新躯。只是她们神魂受损太重,此番虽是重生,亦如同新生婴儿,过往记忆恐怕已十不存一,需漫长岁月慢慢恢复,或者永远无法忆起前尘。此后,便需你好生照看了。”
长九看着眼前两位故人熟悉又陌生的容颜,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失而复得的狂喜,又有对她们失去记忆的酸楚。
他再次深深拜下,声音哽咽:
“真人再造之恩,长九永世不忘!先前承诺依然有效,但凭真人差遣!”
慈航真人虚扶一下,温言道:
“道友不必多礼。救苦渡难,本是贫道份内之事。至于条件……”
她略一沉吟,目光望向远方云海,似有深意,
“他日若天地有变,众生泣血之时,望道友能秉持今日救人之善念,助世间有情众生得一解脱之门,便算是还了此番因果吧。”
此言看似平常,却隐隐指向未来某种大劫,以及长九(陆压)可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甚至暗合了其未来化身为偿还慈航道人今日救助之因而替慈航偿还普渡疾苦的宿命。
长九虽未完全明悟其中深意,但仍郑重应诺:“长九谨记真人教诲!”
自此,长九与慈航真人关系愈发亲近。
他时常往来普陀山,一方面照料尚未苏醒的日光明与月光明,另一方面也与慈航探讨道法,其理念愈发倾向慈悲济世之道。
而那两位以“日光明”、“月光明”之名重生的故人,也在这片海外仙山,开始了她们懵懂的新生,等待着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记忆苏醒之日。
这一切,都为未来埋下了莫测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