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九那高大伟岸、头戴奇异金色凸目面具、手持金光璀璨人面杖的身影,迈着沉稳而仿佛与大地脉搏同步的步伐,踏入颛顼帝议事大殿的那一刻,原本庄严肃穆的殿堂,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惊骇与死寂所笼罩。
殿内侍立的武士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青铜戟,指节发白;
文臣重卿们则瞪大了眼睛,呼吸几乎停滞。
那耀眼的金色面具上凸出的双瞳,仿佛两道实质的目光,扫过之处,无人不感到灵魂深处的战栗。
这形象,与他们祭祀时描绘的祖神、与古老图腾上那沟通天地的使者,几乎一模一样!
难道真的是神迹降临?!
端坐于大殿尽头、宝座之上的颛顼帝,身为人族共主,此刻也难以维持平日的威严。
他看着那一步步走近的“神使”,感受到那股源自古老、浩瀚、非人的威压,心脏不由自主地剧烈跳动。
当“蚕丛”在金阶之下站定,那面具后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时,颛顼几乎是本能地站起身冲下宝坐,一种源自血脉和传承的敬畏驱使着他,就要向下拜倒!
“人皇且慢。”
清冷、古老,仿佛带着金石回响的声音,自面具后传出,并非通过空气,而是直接响彻在颛顼和附近几位重臣的心神之中。
同时,“蚕丛”手中的金杖微微前递。
“此‘通天金杖’,乃感应天命所铸,唯人族共主可掌,持之可增神力,沟通天地。今,赐予你。”
颛顼闻言,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那柄金杖。
就在他握住金杖的瞬间,一股温和却磅礴的力量瞬间流遍全身!
原本因国事操劳而有些疲惫的身躯,此刻仿佛充满了无穷的精力,四肢百骸暖流涌动,甚至感觉一拳便能开山裂石!
这神奇的变化让他脸上瞬间涌上难以置信的狂喜与敬畏!
“多谢神使赐宝!”
颛顼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形,这一次的躬身施礼,充满了由衷的感激。
“蚕丛”微微颔首,虚扶一下:
“人皇请起。”
颛顼连忙侧身,恭敬地引向宝座旁早已备好的、铺着珍贵兽皮的尊位:
“神使请上座!”
待“蚕丛”安然落座,颛顼才手持金杖,回到主位,但姿态已与之前截然不同,充满了对神使的尊崇。
他迫不及待地开口:
“神使降临,言为治水而来,不知有何良策,可解我人族倒悬之危?”
金色面具转向颛顼,古老的声音回荡:
“尔等且先将这水患始末,细细道来。始于何时,初发之年,可有异兆?”
颛顼看向下首一位面容坚毅、身形魁梧的大臣:“鲧,你已经为这事奔波七载,治水之事你最清楚,由你向神使禀明。”
名为鲧的大臣出列,先是对着“蚕丛”深深一礼,神色凝重地开始叙述:
“回禀神使,这沧澜江及其支流肆虐,至今已整整十载。初时只是比往年汛期水量稍大,臣等并未太过在意。直至第三年,洪水非但不退,反而愈发汹涌,淹没良田屋舍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举国上下一片哀痛!”
他声音沉痛:
“先帝(指颛顼之前的人皇)乃命臣主持治水。臣先后征发民夫三十万,试图以‘障’法,即筑高堤坝,阻拦洪水。然而……江水如同天河倒泻,堤坝屡筑屡毁。”
“十年间,因筑堤溺毙、劳累致死、乃至疫病横行者,不计其数,粗略统计,伤亡已逾数万之众!国库耗费巨大,民力疲敝,然水患依旧,甚至有蔓延加剧之势……臣,无能!”
鲧说到这里,虎目含泪,深深低下头颅。
殿内也弥漫开一股悲凉无奈的气氛。
“蚕丛”静静听着,金色面具看不出表情,待鲧说完,他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古井无波:
“洪水肇始之前一年,人间可有异常天象,或地动,或……其他不凡之事?”
众臣闻言,开始交头接耳,努力回忆。
洪水十年,大家都聚焦于灾情本身,对更早的细节已然模糊。
这时,一位气质沉稳、目光睿智,站在颛顼下首不远处的年轻贵族(注:此时帝尧尚年轻,作为贤者被颛顼甚是看重)上前一步,躬身道:
“神使明鉴,晚辈放勋(帝尧之名)依稀记得,先帝在位时,曾言及昆仑神山‘鼎湖’之异象。”
“往常鼎湖上空常有五彩祥云缭绕,乃祥瑞之兆。但在洪水发生前约一年,有昆仑来的猎户禀报,称鼎湖上空的五彩祥云……消失了,被一团终年不散、望之令人心悸的黑气所取代!当时只以为是山间瘴疠,未加详查……”
“鼎湖?五彩祥云被黑气取代?!”
“蚕丛”的声音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虽然依旧低沉,但那凸出的青铜双瞳仿佛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
昆仑山!
那可是人界祖脉灵根之所在!
鼎湖更是传说中灵气汇聚之地,其五彩祥云乃地脉祥和、灵气充盈的外显。
祥云消散,反被污秽黑气笼罩?
这绝非寻常天灾,更非瘴气所能解释!
这分明是人界灵脉根源受损或被污浊的迹象!
灵脉异动,牵引水汽失衡,天地元气紊乱,这才是导致这连绵不绝、远超寻常的恐怖洪灾的真正根源!
是有超越凡人的力量,在暗中破坏人族的根基气运!
“此事至关重要!”
‘蚕丛’豁然起身,高大的身影带给殿堂巨大的压迫感,
“水患之根源,恐非仅在江河,而在昆仑灵脉!人皇,贫道需即刻前往昆仑山‘鼎湖’一探究竟!唯有查明灵脉异变之因,方能从根本上平息水患!”
颛顼与众臣闻言,皆尽骇然!
他们原以为只是治水方略不当,没想到背后竟牵扯到昆仑神山、灵脉气运此等玄之又玄的层面!
“一切但凭神使做主!”
颛顼毫不犹豫,手持金杖,肃然道,
“需要何等助力,神使尽管开口!”
长九(蚕丛)心中凛然,七日之期已过少许,时间愈发紧迫。
这治水之功,看来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不仅需要凡人之力,更需要拨开这笼罩在昆仑山上的迷雾!
他必须立刻出发!
殿内侍立的武士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青铜戟,指节发白;
文臣重卿们则瞪大了眼睛,呼吸几乎停滞。
那耀眼的金色面具上凸出的双瞳,仿佛两道实质的目光,扫过之处,无人不感到灵魂深处的战栗。
这形象,与他们祭祀时描绘的祖神、与古老图腾上那沟通天地的使者,几乎一模一样!
难道真的是神迹降临?!
端坐于大殿尽头、宝座之上的颛顼帝,身为人族共主,此刻也难以维持平日的威严。
他看着那一步步走近的“神使”,感受到那股源自古老、浩瀚、非人的威压,心脏不由自主地剧烈跳动。
当“蚕丛”在金阶之下站定,那面具后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时,颛顼几乎是本能地站起身冲下宝坐,一种源自血脉和传承的敬畏驱使着他,就要向下拜倒!
“人皇且慢。”
清冷、古老,仿佛带着金石回响的声音,自面具后传出,并非通过空气,而是直接响彻在颛顼和附近几位重臣的心神之中。
同时,“蚕丛”手中的金杖微微前递。
“此‘通天金杖’,乃感应天命所铸,唯人族共主可掌,持之可增神力,沟通天地。今,赐予你。”
颛顼闻言,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那柄金杖。
就在他握住金杖的瞬间,一股温和却磅礴的力量瞬间流遍全身!
原本因国事操劳而有些疲惫的身躯,此刻仿佛充满了无穷的精力,四肢百骸暖流涌动,甚至感觉一拳便能开山裂石!
这神奇的变化让他脸上瞬间涌上难以置信的狂喜与敬畏!
“多谢神使赐宝!”
颛顼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形,这一次的躬身施礼,充满了由衷的感激。
“蚕丛”微微颔首,虚扶一下:
“人皇请起。”
颛顼连忙侧身,恭敬地引向宝座旁早已备好的、铺着珍贵兽皮的尊位:
“神使请上座!”
待“蚕丛”安然落座,颛顼才手持金杖,回到主位,但姿态已与之前截然不同,充满了对神使的尊崇。
他迫不及待地开口:
“神使降临,言为治水而来,不知有何良策,可解我人族倒悬之危?”
金色面具转向颛顼,古老的声音回荡:
“尔等且先将这水患始末,细细道来。始于何时,初发之年,可有异兆?”
颛顼看向下首一位面容坚毅、身形魁梧的大臣:“鲧,你已经为这事奔波七载,治水之事你最清楚,由你向神使禀明。”
名为鲧的大臣出列,先是对着“蚕丛”深深一礼,神色凝重地开始叙述:
“回禀神使,这沧澜江及其支流肆虐,至今已整整十载。初时只是比往年汛期水量稍大,臣等并未太过在意。直至第三年,洪水非但不退,反而愈发汹涌,淹没良田屋舍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举国上下一片哀痛!”
他声音沉痛:
“先帝(指颛顼之前的人皇)乃命臣主持治水。臣先后征发民夫三十万,试图以‘障’法,即筑高堤坝,阻拦洪水。然而……江水如同天河倒泻,堤坝屡筑屡毁。”
“十年间,因筑堤溺毙、劳累致死、乃至疫病横行者,不计其数,粗略统计,伤亡已逾数万之众!国库耗费巨大,民力疲敝,然水患依旧,甚至有蔓延加剧之势……臣,无能!”
鲧说到这里,虎目含泪,深深低下头颅。
殿内也弥漫开一股悲凉无奈的气氛。
“蚕丛”静静听着,金色面具看不出表情,待鲧说完,他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古井无波:
“洪水肇始之前一年,人间可有异常天象,或地动,或……其他不凡之事?”
众臣闻言,开始交头接耳,努力回忆。
洪水十年,大家都聚焦于灾情本身,对更早的细节已然模糊。
这时,一位气质沉稳、目光睿智,站在颛顼下首不远处的年轻贵族(注:此时帝尧尚年轻,作为贤者被颛顼甚是看重)上前一步,躬身道:
“神使明鉴,晚辈放勋(帝尧之名)依稀记得,先帝在位时,曾言及昆仑神山‘鼎湖’之异象。”
“往常鼎湖上空常有五彩祥云缭绕,乃祥瑞之兆。但在洪水发生前约一年,有昆仑来的猎户禀报,称鼎湖上空的五彩祥云……消失了,被一团终年不散、望之令人心悸的黑气所取代!当时只以为是山间瘴疠,未加详查……”
“鼎湖?五彩祥云被黑气取代?!”
“蚕丛”的声音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虽然依旧低沉,但那凸出的青铜双瞳仿佛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
昆仑山!
那可是人界祖脉灵根之所在!
鼎湖更是传说中灵气汇聚之地,其五彩祥云乃地脉祥和、灵气充盈的外显。
祥云消散,反被污秽黑气笼罩?
这绝非寻常天灾,更非瘴气所能解释!
这分明是人界灵脉根源受损或被污浊的迹象!
灵脉异动,牵引水汽失衡,天地元气紊乱,这才是导致这连绵不绝、远超寻常的恐怖洪灾的真正根源!
是有超越凡人的力量,在暗中破坏人族的根基气运!
“此事至关重要!”
‘蚕丛’豁然起身,高大的身影带给殿堂巨大的压迫感,
“水患之根源,恐非仅在江河,而在昆仑灵脉!人皇,贫道需即刻前往昆仑山‘鼎湖’一探究竟!唯有查明灵脉异变之因,方能从根本上平息水患!”
颛顼与众臣闻言,皆尽骇然!
他们原以为只是治水方略不当,没想到背后竟牵扯到昆仑神山、灵脉气运此等玄之又玄的层面!
“一切但凭神使做主!”
颛顼毫不犹豫,手持金杖,肃然道,
“需要何等助力,神使尽管开口!”
长九(蚕丛)心中凛然,七日之期已过少许,时间愈发紧迫。
这治水之功,看来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不仅需要凡人之力,更需要拨开这笼罩在昆仑山上的迷雾!
他必须立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