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调查组的会议室内气氛凝重。组长李建国将一叠文件推过桌面,面色严肃。
“根据赵东来的资金流向追踪,我们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网络。”李建国指向关系图,“涉及政界、商界,甚至司法系统内部人员。这个‘西湖清理计划’很可能是指系统性销毁证据、灭口相关人员的行动。”
沈锐凝视着图表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机构:“三年前那起缉毒案呢?查获的毒品是否全部销毁?”
李建国与副手交换了一个眼神:“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重新审核了当时的销毁记录,发现程序上有漏洞。理论上,有可能有一部分毒品被替换了。”
林小满倒吸一口凉气:“数量如此巨大的毒品,如果流回市场...”
“不仅流回市场,”李建国沉声道,“而且是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我们怀疑,这批毒品被用于控制一个高端客户网络,包括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
沈锐想起“夜莺”的信息:“有一个代号‘夜莺’的线人,在三年前的缉毒案中提供了关键情报。谁能接触到这个线人?”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几位省厅领导表情微妙。
最后李建国开口:“‘夜莺’的档案属于最高机密。当时直接负责的只有赵东来和陈志远,但陈法医去世后...”
“意味着现在只有赵东来知道‘夜莺’的真实身份。”沈锐接话。
会后,沈锐独自留在会议室,重新翻阅三年前缉毒案的卷宗。在一张现场照片中,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查封毒品的仓库角落里,有一个不起眼的监控摄像头,角度正好对准存放区域。
“这个监控是谁安装的?”他问随后进来的林小满。
林小满查看记录:“记录显示是仓库自带的安保系统的一部分。但奇怪的是,案发前后三天的监控记录都缺失了。”
沈锐立即下令:“找到当年负责取证的技术人员。”
两小时后,他们找到了已经调职到分局的王技术员。听到问题,他明显紧张起来。
“那个监控...赵副局长亲自吩咐过,说涉及缉毒行动机密,要求原始记录直接交给他。”王技术员擦拭额头的汗,“有什么问题吗?”
沈锐没有回答,而是问:“当时还有谁在场?”
“除了赵副局长,还有陈法医和...”王技术员突然停住,眼神闪烁。
“和谁?”沈锐追问。
“和...李副队长。”王技术员低声说,“现在的省厅调查组副组长,李建国。”
沈锐感到一阵寒意。如果李建国也涉及此事,那么整个调查可能从一开始就被误导了。
回到车上,沈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使用了变声器,但语气急切:
“沈队长,不要相信省厅的人。‘夜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组,李建国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计划让赵东来当替罪羊,掩盖更大的真相。”
“你是谁?”沈锐问。
“一个希望真相大白的人。”对方回答,“检查三年前缉毒案销毁仪式照片,注意右边那个穿消防服的人。你就会明白。”
电话挂断。沈锐立即让技术队调取所有相关照片。在一张高清图片中,他们放大那个穿着消防服的人员的面部——尽管戴着防护面罩,但那眼神和眉形让沈锐心中一沉。
“是李建国。”林小满惊呼,“他当时作为省厅观察员出席,为什么要穿消防服?”
沈锐立即下令秘密调查李建国的背景,同时安排对赵东来进行第二次审讯。
审讯室内,赵东来显得异常平静。当沈锐提到李建国的名字时,他露出一丝讥笑:
“终于发现了?李建国才是‘渔夫’,我只是个执行者。三年前那批毒品,大部分都经由他的渠道重新流通了。”
“为什么现在才说?”沈锐质问。
“因为我说了没人会信。”赵东来靠在椅背上,“除非有确凿证据。而证据就在‘夜莺’手里。”
“‘夜莺’到底是谁?”
赵东来突然前倾身体,压低声音:“陈志远没死之前,是我们三个人——我、李建国、陈志远。我们组成了‘夜莺小组’,原本是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犯罪。但后来李建国发现了那条‘捷径’...”
就在这时,审讯室灯光突然熄灭,应急灯亮起。门外传来警卫的呼喊声和打斗声。
“怎么回事?”沈锐拔枪警惕。
门被撞开,一名蒙面人扔进一枚烟雾弹。混乱中,沈锐看到蒙面人迅速解开赵东来的手铐,拽着他向外冲。
“站住!”沈锐喝道,但烟雾中视线模糊。
枪声响起,沈锐感到肩部一阵灼痛。他咬牙还击,击中蒙面人的腿部。对方踉跄一下,但仍拖着赵东来继续逃离。
应急通道传来更多枪声和喊叫。当烟雾散去,沈锐冲到走廊,只见两名警卫受伤倒地,赵东来和蒙面人不见踪影。
“全面封锁大楼!”沈锐忍着肩痛下令,“凶手带着赵东来不可能走远!”
搜索一小时后,他们在地下车库发现了一名被扒光的特警队员,被打晕藏在车内。他的制服和通行证被偷走。
“他们伪装成特警队员混出去了。”林小满懊恼地说。
回到指挥中心,沈锐肩部经过简单包扎,立即调取所有监控。画面显示,两名“特警队员”带着“嫌疑人”赵东来大摇大摆地走出市局大门,上了一辆无牌黑色轿车。
“这绝对是内部人员所为。”技术员小陈分析,“他们对我们的流程和盲点了如指掌。”
沈锐沉默地看着监控画面,突然注意到其中一个“特警队员”的走路姿势异常熟悉。他反复观看那段视频,心中升起一个可怕的猜想。
他悄悄离开指挥中心,来到技术科的空办公室,拨通了一个加密号码。
“我需要见面,现在。”沈锐对着电话说,“关于陈志远法医的真实死因。”
对方沉默片刻,回答:“一小时后,老地方。单独来。”
沈锐提前四十五分钟到达约定地点——陈志远生前最
“根据赵东来的资金流向追踪,我们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网络。”李建国指向关系图,“涉及政界、商界,甚至司法系统内部人员。这个‘西湖清理计划’很可能是指系统性销毁证据、灭口相关人员的行动。”
沈锐凝视着图表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机构:“三年前那起缉毒案呢?查获的毒品是否全部销毁?”
李建国与副手交换了一个眼神:“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重新审核了当时的销毁记录,发现程序上有漏洞。理论上,有可能有一部分毒品被替换了。”
林小满倒吸一口凉气:“数量如此巨大的毒品,如果流回市场...”
“不仅流回市场,”李建国沉声道,“而且是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我们怀疑,这批毒品被用于控制一个高端客户网络,包括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
沈锐想起“夜莺”的信息:“有一个代号‘夜莺’的线人,在三年前的缉毒案中提供了关键情报。谁能接触到这个线人?”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几位省厅领导表情微妙。
最后李建国开口:“‘夜莺’的档案属于最高机密。当时直接负责的只有赵东来和陈志远,但陈法医去世后...”
“意味着现在只有赵东来知道‘夜莺’的真实身份。”沈锐接话。
会后,沈锐独自留在会议室,重新翻阅三年前缉毒案的卷宗。在一张现场照片中,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查封毒品的仓库角落里,有一个不起眼的监控摄像头,角度正好对准存放区域。
“这个监控是谁安装的?”他问随后进来的林小满。
林小满查看记录:“记录显示是仓库自带的安保系统的一部分。但奇怪的是,案发前后三天的监控记录都缺失了。”
沈锐立即下令:“找到当年负责取证的技术人员。”
两小时后,他们找到了已经调职到分局的王技术员。听到问题,他明显紧张起来。
“那个监控...赵副局长亲自吩咐过,说涉及缉毒行动机密,要求原始记录直接交给他。”王技术员擦拭额头的汗,“有什么问题吗?”
沈锐没有回答,而是问:“当时还有谁在场?”
“除了赵副局长,还有陈法医和...”王技术员突然停住,眼神闪烁。
“和谁?”沈锐追问。
“和...李副队长。”王技术员低声说,“现在的省厅调查组副组长,李建国。”
沈锐感到一阵寒意。如果李建国也涉及此事,那么整个调查可能从一开始就被误导了。
回到车上,沈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使用了变声器,但语气急切:
“沈队长,不要相信省厅的人。‘夜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组,李建国就是其中之一。他们计划让赵东来当替罪羊,掩盖更大的真相。”
“你是谁?”沈锐问。
“一个希望真相大白的人。”对方回答,“检查三年前缉毒案销毁仪式照片,注意右边那个穿消防服的人。你就会明白。”
电话挂断。沈锐立即让技术队调取所有相关照片。在一张高清图片中,他们放大那个穿着消防服的人员的面部——尽管戴着防护面罩,但那眼神和眉形让沈锐心中一沉。
“是李建国。”林小满惊呼,“他当时作为省厅观察员出席,为什么要穿消防服?”
沈锐立即下令秘密调查李建国的背景,同时安排对赵东来进行第二次审讯。
审讯室内,赵东来显得异常平静。当沈锐提到李建国的名字时,他露出一丝讥笑:
“终于发现了?李建国才是‘渔夫’,我只是个执行者。三年前那批毒品,大部分都经由他的渠道重新流通了。”
“为什么现在才说?”沈锐质问。
“因为我说了没人会信。”赵东来靠在椅背上,“除非有确凿证据。而证据就在‘夜莺’手里。”
“‘夜莺’到底是谁?”
赵东来突然前倾身体,压低声音:“陈志远没死之前,是我们三个人——我、李建国、陈志远。我们组成了‘夜莺小组’,原本是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犯罪。但后来李建国发现了那条‘捷径’...”
就在这时,审讯室灯光突然熄灭,应急灯亮起。门外传来警卫的呼喊声和打斗声。
“怎么回事?”沈锐拔枪警惕。
门被撞开,一名蒙面人扔进一枚烟雾弹。混乱中,沈锐看到蒙面人迅速解开赵东来的手铐,拽着他向外冲。
“站住!”沈锐喝道,但烟雾中视线模糊。
枪声响起,沈锐感到肩部一阵灼痛。他咬牙还击,击中蒙面人的腿部。对方踉跄一下,但仍拖着赵东来继续逃离。
应急通道传来更多枪声和喊叫。当烟雾散去,沈锐冲到走廊,只见两名警卫受伤倒地,赵东来和蒙面人不见踪影。
“全面封锁大楼!”沈锐忍着肩痛下令,“凶手带着赵东来不可能走远!”
搜索一小时后,他们在地下车库发现了一名被扒光的特警队员,被打晕藏在车内。他的制服和通行证被偷走。
“他们伪装成特警队员混出去了。”林小满懊恼地说。
回到指挥中心,沈锐肩部经过简单包扎,立即调取所有监控。画面显示,两名“特警队员”带着“嫌疑人”赵东来大摇大摆地走出市局大门,上了一辆无牌黑色轿车。
“这绝对是内部人员所为。”技术员小陈分析,“他们对我们的流程和盲点了如指掌。”
沈锐沉默地看着监控画面,突然注意到其中一个“特警队员”的走路姿势异常熟悉。他反复观看那段视频,心中升起一个可怕的猜想。
他悄悄离开指挥中心,来到技术科的空办公室,拨通了一个加密号码。
“我需要见面,现在。”沈锐对着电话说,“关于陈志远法医的真实死因。”
对方沉默片刻,回答:“一小时后,老地方。单独来。”
沈锐提前四十五分钟到达约定地点——陈志远生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