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狐行动”指挥部在反扒大队办公室正式成立。白板被更大的战术板取代,上面贴满了嫌疑人的模拟画像(基于老陈等队员的描述和模糊监控合成)、案件时间轴、高铁线路图、以及“狐王”、“幽灵”、“学者”、“快手”、“粘手”等代号,其间用红蓝线错综复杂地连接。
压力如山般压在每个人肩上。对手不是一个单独的贼,而是一个网络,隐藏在普通旅客的面具之下,利用高速铁路的便捷和 anonyty 进行活动。
沈锐意识到,传统的人海战术和蹲守效率太低,必须另辟蹊径。
“我们不能被动地等他们出手。”沈锐在战术板前对核心团队说,“我们要预判他们的目标,甚至给他们创造一个目标。”
技术队的小张提出了一个想法:“沈队,既然他们可能对技术信息感兴趣,我们是否可以布一个‘蜜罐’?”
“详细说。”
“我们可以伪造一份看似机密级别很高、关于某种前沿技术(比如新型高铁轴承材料或列车控制系统算法)的‘技术文档’,安排一位我们的同事扮演携带这份‘机密’的专家,乘坐他们可能下手的高铁班次。全程布控,引蛇出洞。”
沈锐沉思片刻,摇了摇头:“风险很高。第一,对手极其谨慎,伪造的文档能否骗过他们?第二,即使他们上钩,动手的地点、方式难以预测,我们的人员和装备能否及时反应而不暴露?第三,这可能会让他们警觉我们已经知情,从而彻底隐藏起来。”
他话锋一转:“但是,这个思路可以调整。我们不主动设置‘蜜罐’,而是利用大数据,主动去寻找他们的‘蜜罐’。”
他转向小李:“联系铁路数据中心和兄弟部门的经侦、技侦单位。我要最近三个月,所有乘坐沪杭京高铁线频率异常高的乘客数据——非商务、非通勤、无合理理由频繁往返的。交叉比对这些人的职业背景,特别是与金融、科技、咨询、甚至灰色产业相关的。同时,比对我们所有未破窃案的发生时间点,查看当时哪些‘异常高频乘客’也在同一列车上。”
这是一个海量的数据挖掘工作,犹如大海捞针。但这是现代侦查的必然路径。
与此同时,老陈的跟车组汇报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注意到有一趟夜间行驶的、并非热门的短途支线列车(K字头快车),近期的盗窃报案率有异常微小的上升,但案值都不大,手法看起来也很普通,像是新手所为,因此之前并未引起重视。
“为什么是这趟车?”沈锐盯着列车时刻表,“环境嘈杂,运行时间长,监控老旧,乘客成分复杂…正是适合练手和测试安全漏洞的地方!”
他立刻指示:“重点监控这趟‘幽灵列车’!老陈,派两个生面孔,扮成跑单帮的小生意人,长期跟这趟车。不要主动侦查,就是观察,记录所有可疑的、反复出现的面孔,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和车厢环境格格不入,或者行为模式有细微异常的人。”
三天后,数据挖掘和实地监控几乎同时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数据分析小组发现,有十几个ID的购票频率异常之高,且行程毫无规律可言。其中几个ID的身份证信息经过核实,发现是丢失或被盗用的。而更关键的是,在G143次吴博士U盘失窃案发时,其中一个使用虚假信息的ID就在那趟车上!
这个ID的常用购票区间、时间偏好被迅速建模分析。
另一边,老陈的队员在那趟夜间快车上,用隐藏摄像头捕捉到了一段关键视频:一个看似昏昏欲睡的打工者打扮的男人,在车厢连接处吸烟时,与另一个穿着得体、像是小公司老板模样的人有一个短暂到几乎忽略不计的接触。下一秒,“小老板”手指间多了一个不起眼的金属镊子状工具,而“打工者”的口袋里似乎少了点什么。完成后,两人眼神没有任何交流,各自离开。
“交接!他们在进行赃物转移或者传递工具!”老陈激动地说,“那个‘小老板’的手法,快、稳、准,绝对是高手!不像是在这趟车上练手的,倒像是在…巡逻或者指导?”
沈锐将两份情报放在一起:数据分析锁定的可疑ID中,有一个的行程模式,与这趟夜间快车高度重合!
“找到他!”沈锐下令,“24小时监控这个ID的购票动态,一旦他再次购票,尤其是购买沪杭京高铁干线的车票,我要第一时间知道!同时,通知列车乘警和安全员,一旦发现此人上车,秘密监控,但绝不允许擅自行动,以免惊动更大的鱼。”
一张无形的网,开始悄悄收拢。目标锁定在一个代号为“传递手”的嫌疑人身上。他似乎并非核心窃贼,而是团伙中负责物流、传递信息或工具的关键环节。
机会很快来临。
数据分析显示,“传递手”购买了一张第二天下午从杭州东开往北京南的G42次高铁一等座车票。
沈锐立刻部署行动。他亲自带队,与老陈、小李以及几名精干队员,提前以各种身份登上了G42次列车。技术队提供了实时通讯和支持。列车上的乘警和安全员也接到指令,配合行动。
沈锐扮成商务人士,坐在离“传递手”座位不远的地方。老陈和小李则在相邻车厢策应。
“传递手”准时上车,果然就是监控中那个“小老板”模样的人,穿着POLO衫,提着一个小型密码箱,看起来与其他奔波于沪杭之间的商务人士别无二致。他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将密码箱放在行李架上,然后开始闭目养神,表现毫无异常。
列车飞速行驶。沈锐通过微型耳机低声指挥:“所有人保持静默,注意观察他与谁接触。重点看那个密码箱。”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切风平浪静。“传递手”几乎没有动过,也没有与任何乘客有深入交流。
难道判断错了?他只是正常出行?
就在列车即将驶入中途一个大站,广播开始播报到站信息,部分乘客起身准备下车,车厢内稍有混乱之时,“传递手”突然睁开了眼睛。
他站起身,看似随意地从行李架上取下自己的密码箱,然后向车厢一端的洗手间走去。
“目标移动,走向7车卫生间。”沈锐低声报告,自然起身,拿着一份报纸跟了过去。
“传递手”进入洗手间。沈锐守在门外不远处,假装看报纸,余光锁定门口。
大约一分钟后,另一个穿着连帽衫、背着双肩包的年轻男子快步走来,左右扫视一眼,也推门进入了同一个洗手间!
“注意!第二名可疑目标进入!身高约175,深色连帽衫,黑色双肩包。”沈锐立刻通报。
车厢洗手间空间狭小,两人同时进入极其反常。
十几秒后,洗手间门打开。那名连帽衫男子率先走出,他背上的双肩包看起来沉了一些,脚步加快,径直向下一节车厢走去。而“传递手”稍后出来,手中的密码箱不见了!他神色轻松地返回了自己的座位。
“老陈,跟上连帽衫!小李,盯紧‘传递手’!技术队,注意站台监控,连帽衫可能会提前下车!”沈锐快速下令。
他本人则迅速进入那个洗手间。里面空无一人,垃圾桶、洗手台、角落都仔细检查过,没有任何物品遗留。
密码箱被转移了。里面是什么?赃物?工具?还是…情报?
连帽衫男子在列车停靠后,果然迅速下车,混入人流。老陈带人紧紧跟上。
“传递手”则继续留在车上,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消息不断传来:
“报告沈队,连帽衫男子出站后,进入附近一家商场的地下储物柜存放了双肩包,然后空手离开。我们的人已经控制住储物柜区域。”
“报告,密码箱从储物柜中取出,技术队正在现场进行非破坏性检查…箱子有密码锁,内部扫描显示…似乎是空的?不…等等,箱盖夹层里有东西!是一张croSD存储卡!”
“立刻读取内容!注意安全防护!”沈锐心跳加速。
然而几分钟后,技术队传来失望的消息:“沈队,卡是加密的,而且…里面只有一份普通的商业计划书PPT,内容毫无价值,像是网络上下载的模板。”
陷阱?还是测试?
沈锐立刻意识到中计了。“立刻检查那个密码箱本身!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
很快,技术队有了惊人发现:这个密码箱的轮子内侧,镶嵌着一颗经过伪装的微型GPS发射器!对方不仅预料到密码箱可能会被截获,甚至希望警方找到它并带走!
“他们在反向追踪我们的行动指挥部的位置?!”老陈在频道里失声。
“立刻将密码箱带到指定安全地点进行电磁屏蔽处理!”沈锐冷静下令,但背后惊出一身冷汗。对手的狡猾和反侦察能力远超想象。
这次交锋,他们看似截获了物品,实则被对方将计就计,差点暴露大本营。
“狐王”和“幽灵”,用一个小小的密码箱,给他们上了一课。
列车继续驶向终点。沈锐坐在座位上,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
较量还在继续,而且对手已经亮出了更多的爪牙。这场发生在铁轨上的智力游戏,每一步都充满了陷阱与杀机。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那张狐狸卡片,上面的字迹仿佛带着嘲讽的笑意。
“新猎犬…”沈锐眼中燃起更盛的斗志,“游戏才刚刚进入精彩部分。”
压力如山般压在每个人肩上。对手不是一个单独的贼,而是一个网络,隐藏在普通旅客的面具之下,利用高速铁路的便捷和 anonyty 进行活动。
沈锐意识到,传统的人海战术和蹲守效率太低,必须另辟蹊径。
“我们不能被动地等他们出手。”沈锐在战术板前对核心团队说,“我们要预判他们的目标,甚至给他们创造一个目标。”
技术队的小张提出了一个想法:“沈队,既然他们可能对技术信息感兴趣,我们是否可以布一个‘蜜罐’?”
“详细说。”
“我们可以伪造一份看似机密级别很高、关于某种前沿技术(比如新型高铁轴承材料或列车控制系统算法)的‘技术文档’,安排一位我们的同事扮演携带这份‘机密’的专家,乘坐他们可能下手的高铁班次。全程布控,引蛇出洞。”
沈锐沉思片刻,摇了摇头:“风险很高。第一,对手极其谨慎,伪造的文档能否骗过他们?第二,即使他们上钩,动手的地点、方式难以预测,我们的人员和装备能否及时反应而不暴露?第三,这可能会让他们警觉我们已经知情,从而彻底隐藏起来。”
他话锋一转:“但是,这个思路可以调整。我们不主动设置‘蜜罐’,而是利用大数据,主动去寻找他们的‘蜜罐’。”
他转向小李:“联系铁路数据中心和兄弟部门的经侦、技侦单位。我要最近三个月,所有乘坐沪杭京高铁线频率异常高的乘客数据——非商务、非通勤、无合理理由频繁往返的。交叉比对这些人的职业背景,特别是与金融、科技、咨询、甚至灰色产业相关的。同时,比对我们所有未破窃案的发生时间点,查看当时哪些‘异常高频乘客’也在同一列车上。”
这是一个海量的数据挖掘工作,犹如大海捞针。但这是现代侦查的必然路径。
与此同时,老陈的跟车组汇报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注意到有一趟夜间行驶的、并非热门的短途支线列车(K字头快车),近期的盗窃报案率有异常微小的上升,但案值都不大,手法看起来也很普通,像是新手所为,因此之前并未引起重视。
“为什么是这趟车?”沈锐盯着列车时刻表,“环境嘈杂,运行时间长,监控老旧,乘客成分复杂…正是适合练手和测试安全漏洞的地方!”
他立刻指示:“重点监控这趟‘幽灵列车’!老陈,派两个生面孔,扮成跑单帮的小生意人,长期跟这趟车。不要主动侦查,就是观察,记录所有可疑的、反复出现的面孔,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和车厢环境格格不入,或者行为模式有细微异常的人。”
三天后,数据挖掘和实地监控几乎同时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数据分析小组发现,有十几个ID的购票频率异常之高,且行程毫无规律可言。其中几个ID的身份证信息经过核实,发现是丢失或被盗用的。而更关键的是,在G143次吴博士U盘失窃案发时,其中一个使用虚假信息的ID就在那趟车上!
这个ID的常用购票区间、时间偏好被迅速建模分析。
另一边,老陈的队员在那趟夜间快车上,用隐藏摄像头捕捉到了一段关键视频:一个看似昏昏欲睡的打工者打扮的男人,在车厢连接处吸烟时,与另一个穿着得体、像是小公司老板模样的人有一个短暂到几乎忽略不计的接触。下一秒,“小老板”手指间多了一个不起眼的金属镊子状工具,而“打工者”的口袋里似乎少了点什么。完成后,两人眼神没有任何交流,各自离开。
“交接!他们在进行赃物转移或者传递工具!”老陈激动地说,“那个‘小老板’的手法,快、稳、准,绝对是高手!不像是在这趟车上练手的,倒像是在…巡逻或者指导?”
沈锐将两份情报放在一起:数据分析锁定的可疑ID中,有一个的行程模式,与这趟夜间快车高度重合!
“找到他!”沈锐下令,“24小时监控这个ID的购票动态,一旦他再次购票,尤其是购买沪杭京高铁干线的车票,我要第一时间知道!同时,通知列车乘警和安全员,一旦发现此人上车,秘密监控,但绝不允许擅自行动,以免惊动更大的鱼。”
一张无形的网,开始悄悄收拢。目标锁定在一个代号为“传递手”的嫌疑人身上。他似乎并非核心窃贼,而是团伙中负责物流、传递信息或工具的关键环节。
机会很快来临。
数据分析显示,“传递手”购买了一张第二天下午从杭州东开往北京南的G42次高铁一等座车票。
沈锐立刻部署行动。他亲自带队,与老陈、小李以及几名精干队员,提前以各种身份登上了G42次列车。技术队提供了实时通讯和支持。列车上的乘警和安全员也接到指令,配合行动。
沈锐扮成商务人士,坐在离“传递手”座位不远的地方。老陈和小李则在相邻车厢策应。
“传递手”准时上车,果然就是监控中那个“小老板”模样的人,穿着POLO衫,提着一个小型密码箱,看起来与其他奔波于沪杭之间的商务人士别无二致。他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将密码箱放在行李架上,然后开始闭目养神,表现毫无异常。
列车飞速行驶。沈锐通过微型耳机低声指挥:“所有人保持静默,注意观察他与谁接触。重点看那个密码箱。”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切风平浪静。“传递手”几乎没有动过,也没有与任何乘客有深入交流。
难道判断错了?他只是正常出行?
就在列车即将驶入中途一个大站,广播开始播报到站信息,部分乘客起身准备下车,车厢内稍有混乱之时,“传递手”突然睁开了眼睛。
他站起身,看似随意地从行李架上取下自己的密码箱,然后向车厢一端的洗手间走去。
“目标移动,走向7车卫生间。”沈锐低声报告,自然起身,拿着一份报纸跟了过去。
“传递手”进入洗手间。沈锐守在门外不远处,假装看报纸,余光锁定门口。
大约一分钟后,另一个穿着连帽衫、背着双肩包的年轻男子快步走来,左右扫视一眼,也推门进入了同一个洗手间!
“注意!第二名可疑目标进入!身高约175,深色连帽衫,黑色双肩包。”沈锐立刻通报。
车厢洗手间空间狭小,两人同时进入极其反常。
十几秒后,洗手间门打开。那名连帽衫男子率先走出,他背上的双肩包看起来沉了一些,脚步加快,径直向下一节车厢走去。而“传递手”稍后出来,手中的密码箱不见了!他神色轻松地返回了自己的座位。
“老陈,跟上连帽衫!小李,盯紧‘传递手’!技术队,注意站台监控,连帽衫可能会提前下车!”沈锐快速下令。
他本人则迅速进入那个洗手间。里面空无一人,垃圾桶、洗手台、角落都仔细检查过,没有任何物品遗留。
密码箱被转移了。里面是什么?赃物?工具?还是…情报?
连帽衫男子在列车停靠后,果然迅速下车,混入人流。老陈带人紧紧跟上。
“传递手”则继续留在车上,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消息不断传来:
“报告沈队,连帽衫男子出站后,进入附近一家商场的地下储物柜存放了双肩包,然后空手离开。我们的人已经控制住储物柜区域。”
“报告,密码箱从储物柜中取出,技术队正在现场进行非破坏性检查…箱子有密码锁,内部扫描显示…似乎是空的?不…等等,箱盖夹层里有东西!是一张croSD存储卡!”
“立刻读取内容!注意安全防护!”沈锐心跳加速。
然而几分钟后,技术队传来失望的消息:“沈队,卡是加密的,而且…里面只有一份普通的商业计划书PPT,内容毫无价值,像是网络上下载的模板。”
陷阱?还是测试?
沈锐立刻意识到中计了。“立刻检查那个密码箱本身!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
很快,技术队有了惊人发现:这个密码箱的轮子内侧,镶嵌着一颗经过伪装的微型GPS发射器!对方不仅预料到密码箱可能会被截获,甚至希望警方找到它并带走!
“他们在反向追踪我们的行动指挥部的位置?!”老陈在频道里失声。
“立刻将密码箱带到指定安全地点进行电磁屏蔽处理!”沈锐冷静下令,但背后惊出一身冷汗。对手的狡猾和反侦察能力远超想象。
这次交锋,他们看似截获了物品,实则被对方将计就计,差点暴露大本营。
“狐王”和“幽灵”,用一个小小的密码箱,给他们上了一课。
列车继续驶向终点。沈锐坐在座位上,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
较量还在继续,而且对手已经亮出了更多的爪牙。这场发生在铁轨上的智力游戏,每一步都充满了陷阱与杀机。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那张狐狸卡片,上面的字迹仿佛带着嘲讽的笑意。
“新猎犬…”沈锐眼中燃起更盛的斗志,“游戏才刚刚进入精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