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叫陈满仓,是个普通的农民。那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为了活命,我不得已向山中神秘的李老爷借粮。李老爷慷慨借粮,却只要我答应一个条件:丰收后还粮时,绝不回头看。一年后,我如约还粮,却在最后关头忍不住回头,从此陷入了一场无法逃脱的噩梦。这个故事讲述了我如何为了一时的生存,付出了远超想象的代价。
正文
那个饥荒年,树皮都被人剥光了,地上的草根也差不多挖完了。我拖着软绵绵的腿往家走,手里的布袋空荡荡的,只在底部躺着可怜的一小把野菜。这是我走了二十里山路,寻了一整天的收获。回到那间四面透风的土坯房,三个孩子围上来,眼睛里全是饿狼般的光。
“爹,有吃的吗?”大儿子有气无力地扯着我的衣角。
我摇摇头,看见妻子背过身去擦眼泪。她原本圆润的脸颊如今凹陷下去,像是被人用刀子在两颊各削去一块肉。小女儿才三岁,已经哭不出声,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茫然地望着屋顶。
“我去李老爷那儿。”我放下那袋野菜,声音嘶哑。
妻子猛地转身,脸色惨白:“不行!满仓,你不能去!村里去过李老爷那儿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
“要么去试试,要么眼睁睁看着孩子们饿死。”我平静地说,其实心里早已翻江倒海。
关于李老爷的传说在村里流传已久。都说他是住在深山里的神秘人物,从没人见过他的真容,只知道他在饥荒年会借粮给穷人,但借他粮食的人,最后都会莫名其妙地消失或发疯。我爹生前再三叮嘱我,就算饿死,也别去找李老爷借粮。
可现在,看着三个孩子饿得只剩一层皮包骨,我还有什么选择?
夜色如墨,我提着唯一的灯笼往深山里走。山路崎岖,灯笼的光在风中摇曳,把我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后面跟着。我握紧怀里那把生锈的柴刀,既防野兽,也防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按照村里老人的说法,我在一棵老槐树下左转,穿过一片乱石岗,然后沿着一条几乎看不见的小路一直往北走。不知走了多久,终于看见了一座大宅院,黑瓦白墙,气派非凡,在这荒山野岭中显得格外诡异。
我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那扇漆黑的大门。
门悄无声息地开了,一个面无表情的老仆站在那里,他看了我一眼,仿佛早就知道我会来。
“我来向李老爷借粮。”我说。
老仆点点头,领我进去。宅院里静得出奇,连虫鸣都没有,只有我的脚步声在回响。我们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间灯火通明的大厅。
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人坐在太师椅上,面色红润,手指上戴着一枚翠绿的戒指。他看上去和普通的富贵人家没什么不同,甚至脸上还带着温和的笑意。
“陈满仓,我知道你会来。”李老爷开口,声音出奇地年轻,“要借多少粮食?”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这么直接:“够、够一家人吃到明年收成就行。”
“容易。”李老爷轻轻拍手,两个仆人抬进来一口大箱子,打开一看,全是金灿灿的谷子,“这里足够你们一家吃一年,明年这个时候,你按同样分量还给我就是。”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就这么简单?不要利钱?”
李老爷笑了:“只有一个条件,还粮那天,不管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绝不能回头看。一次都不行。”
我连忙点头:“这容易,我一定做到。”
“记住你的话。”李老爷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很多人一开始都觉得自己能做到。”
我背着那箱粮食回家时,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妻子看见粮食,先是惊喜,随后又忧心忡忡:“他真的就这么借给你了?没要别的?”
“只要明年还同样多的粮食,还有一个简单的条件。”我没敢告诉她不能回头的条件,怕她担心。
靠着这些粮食,我们一家熬过了饥荒。说来也怪,自从吃了李老爷的粮食,我家的庄稼长得特别快,特别好,就连鸡鸭都下蛋特别多。一年后,我家粮仓堆得满满的,足够还李老爷的债还有余。
还粮的日子到了,我推着独轮车,车上装着满满一车粮食,再次走上那条山路。
李老爷的宅院依然矗立在那里,只是这次,门口挂上了白灯笼。老仆领我进去,院子里静悄悄的,比上次还要安静。
“把粮食倒进西厢房的那个大缸里。”李老爷坐在院子里喝茶,指了指西边的屋子。
我点点头,开始一袋袋往缸里倒粮食。工作进行到一半时,我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叫我。
“满仓,满仓——”
那声音像我去世多年的母亲。
我的心猛地一跳,几乎要回头,但想起李老爷的警告,硬生生忍住了。
“只是幻觉。”我对自己说,继续干活。
倒完第五袋粮食时,我又听见了声音,这次是我那难产而死的大姐:“弟弟,回头看看我,我好想你啊。”
我的眼眶顿时湿了,大姐最疼我,她死的时候我才十五岁。我的手在发抖,但还是咬牙忍住了。
粮食一袋袋减少,我背后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真实。有时是孩子的哭声,有时是朋友的呼唤,有一次,我甚至听见妻子在喊我回家,说小女儿发高烧了。
我的内心激烈挣扎着,每一个声音都像一只手,想要扳过我的肩膀。汗水浸透了我的衣服,我不知道这些声音是真是假,万一是真的呢?万一妻子真的来找我,小女儿真的生病了呢?
还剩最后一袋粮食时,我听见了小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喊:“爹爹,爹爹救我!有坏人抓我!”
那声音太真实了,仿佛她就在我身后不远处。作为一个父亲,我无法忍受这样的呼救声。
就看一眼,就一眼。我告诉自己。
我猛地回头。
身后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阵冷风吹过,让我打了个寒颤。
“完了。”我心里一沉。
就在这时,李老爷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可惜啊,陈满仓,你还是没能忍住。”
我转过身,看见李老爷站在那里,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表情,既有怜悯,又有一丝得意。
“我、我只是听见我女儿在哭...”我结结巴巴地解释。
“那不是你女儿。”李老爷摇头,“那只是你心中的恐惧。现在,你违背了承诺,必须付出代价。”
我腿一软,跪在地上:“什么代价?”
李老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以为我借粮是为了什么?真的需要那点粮食吗?不,我要的是‘信’。守信的人,能活;失信的人,归我。”
他朝我走来,阴影笼罩了我:“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仆役,直到找到下一个违背承诺的人代替你。”
我想跑,但身体却不听使唤。老仆走过来,递给我一盏灯笼和一件黑衣——正是我一年前见到的那套装束。
“带下一个来借粮的人进来。”李老爷说完,转身离去。
我就这样成了李老爷的奴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站在那扇漆黑的大门前,等待着下一个在饥荒中走投无路的人。
起初,我还抱着一丝希望,想着也许有一天能回家。但很快我发现,我的身体不再衰老,也不再感到饥饿,我只是存在着,如同宅院里的石头和树木。
有时,李老爷会允许我远远地看着家人。我看见妻子以为我失踪后改嫁,孩子们在新家中慢慢长大。岁月流转,他们渐渐忘记了我,而我还停留在那一刻。
多年后的又一个饥荒年,一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敲响了门。他怯生生地看着我:“我、我来向李老爷借粮。”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想警告他,想告诉他快跑,但我的嘴巴却不听使唤,只是机械地说:“请跟我来。”
领他进去的路上,我听见他在身后低声啜泣,说他孩子快饿死了。我的心揪紧了,但我无法停下脚步。
就在我们快到大厅时,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用尽全部力气,稍稍偏过头,低声说:“别回头...无论如何...”
年轻人愣了一下,疑惑地看着我。
我不知道他是否明白了我的意思,也不知道他最终能否忍住不回头的诱惑。但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李老爷坐在大厅里,面带微笑地看着年轻人:“要借多少粮食?”
我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这个循环将一直持续下去。饥饿、希望、诱惑、背叛...人性的脆弱在这座宅院里一遍遍上演。
而我,将永远困在这个故事里,既是受害者,也成了帮凶。
只因为那一回头。
我站在李老爷身后,看着那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他叫王二,是邻村的木匠,家里有老母和一对双胞胎女儿。饥荒让他走投无路,就像当年的我。
“只要明年还同样多的粮食,还有一个简单的条件。”李老爷的声音温和得可怕,那是猎手看着猎物落入陷阱时的从容,“还粮那天,不管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绝不能回头看。一次都不行。”
王二忙不迭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我一定做到,李老爷。”
那一刻,我看见的是十年前的自己。同样的急切,同样的轻信,同样不知道这个简单承诺背后隐藏的深渊。
王二背着粮食离开时,我奉命送他到门口。夜色浓重,他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单薄而脆弱。
“记住,”在他踏出门槛前,我压低声音急促地说,“无论如何,别回头。”
王二困惑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消失在山路尽头。
李老爷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身后:“多嘴可不是好习惯,陈满仓。”
我垂首不语。十年为仆,我已学会隐藏自己的心思。
时光流转,一年很快过去。还粮的日子到了,王二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的粮食,再一次站在了黑漆大门前。
这次是我为他开门。他比一年前壮实了些,眼中有了光彩,显然李老爷的粮食不仅让他度过了饥荒,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丰收。
“请跟我来。”我机械地说着重复了无数次的话,领他走向西厢房。
院子里静得可怕,连风声都消失了。我知道,李老爷正在某个角落注视着一切。
“把粮食倒进那个大缸里。”我指着西厢房里的那口大缸——正是十年前我倒粮的那一口。
王二开始工作,一袋接一袋地把金黄的谷子倒入缸中。工作进行到一半时,我听见了第一声呼唤。
“二子...二子啊...”一个苍老的女声,听起来像是王二的老母亲。
王二的肩膀明显僵了一下,但他记着我的警告,继续干活。
接着是孩子的哭声:“爹爹,爹爹你在哪儿?”
那是他双胞胎女儿的声音,清脆稚嫩,带着哭腔,任谁听了都会心碎。
王二的动作慢了下来,汗水从他额角滑落。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就像当年我经历的那样。
“王二,救我!有蛇!”这次是他妻子的声音,惊恐万状。
王二浑身一颤,几乎要回头,但最终忍住了。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继续倒粮。
我暗暗惊讶。十年来,我见过二十多人来还粮,没有一个能坚持到这个时候。大多数人早在听见第一声呼唤时就回了头。
还剩最后三袋粮食时,呼唤声变得更加密集、更加真实。
“二子,娘摔倒了,扶娘一把...”
“爹,小丫发热了,烫得厉害!”
“当家的,屋顶漏雨了,你快回来修修!”
每一种呼唤都直击人心,每一个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王二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他的意志正在崩溃边缘。
最后一袋粮食。
王二颤抖着手解开袋口,此时呼唤声达到了高潮。
“着火啦!王家着火啦!快回来啊!”这是他邻居的声音,焦急万分。
接着是他老母凄厉的哭喊:“二子!救命啊!房子烧起来了!”
王二猛地僵在原地,脸上的肌肉剧烈抽搐。他的双手紧紧攥住粮袋,指节发白。
“别看,”我低声提醒,“都是假的。”
王二咬紧牙关,开始倾倒最后一袋粮食。谷子哗啦啦地流入缸中,像流沙计时器,预示着终结的临近。
就在最后一捧谷物即将离袋的瞬间,一个声音响起——不是模仿的,不是幻觉,而是真实的声音,从院墙外传来的:
“爹——!爹——!你在里面吗?”
那是王二大女儿的声音,真切而清晰。
王二浑身一震,眼中闪过惊愕与恐慌。
“别上当,”我急忙低语,“不可能是她。”
但墙外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哭腔:“爹!妹妹掉河里了!快救她!”
王二的表情瞬间崩溃。作为一个父亲,他无法冒这个险。
“不!”我惊呼。
但太迟了。
王二猛地回头。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我看见他脸上的希望、恐惧和担忧慢慢转变为困惑,继而变成绝望。
墙外什么都没有。没有女儿,没有河流,只有一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
“不...”王二喃喃自语,踉跄后退,“不...”
李老爷的身影从阴影中浮现,脸上带着胜利的微笑:“可惜啊,王二,你还是没能忍住。”
王二瘫软在地,泪水无声滑落。
我站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为他感到悲哀;另一方面,一丝不该有的希望在我心中升起——按照规矩,王二将成为新的仆役,而我,将获得自由。
李老爷转向我:“陈满仓,你服务了十年,是时候离开了。”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由?我可以回家了?虽然我知道家人早已不在原处,但我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李老爷做了个手势,王二机械地站起来,接过我手中的灯笼和黑衣。他的眼神空洞,已没有了灵魂的光彩。
“走吧,”李老爷对我说,“你自由了。”
我向他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向大门走去。脚步轻快得仿佛要飞起来。十年了,我终于可以重见天日,重新开始生活。
就在我即将踏出大门的那一刻,背后传来了王二微弱的声音:
“陈大哥...谢谢你的警告...”
那声音中没有任何怨恨,只有无尽的疲惫和认命。
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如果我当初有人这样提醒我,也许我不会回头。”王二继续说,声音轻得像一阵风,“现在我知道了...那些呼唤声里...有一个是我女儿...”
我的心猛地一沉。
王二抬起空洞的眼睛:“小女儿不放心我,偷偷跟着来了山下...真的掉进了猎人的陷阱...刚才的呼救...不全是假的...”
我僵在原地,浑身冰冷。
李老爷轻笑一声:“人性真是有趣,不是吗?总在应该怀疑时轻信,应该坚忍时动摇,而当真相摆在眼前,又往往选择逃避。”
我慢慢转身,看向王二。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一滴泪正从他眼角滑落。
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个循环不会因为我的离开而结束。只要这世上有饥饿,有绝望,有对亲人无法割舍的爱,就会有人走进这座宅院,有人违背承诺,有人成为新的仆役。
而李老爷,将永远坐在那里,品尝着人性的脆弱。
我想起十年前回头的那一刻,想起这些年来目睹的无数悲剧,想起王二那滴无声的泪。
自由近在咫尺。我只需踏出那一步,就能离开这个噩梦。
但我没有。
我走回院内,从王二手中拿回了灯笼和黑衣。
“你干什么?”李老爷第一次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我看着他的眼睛:“我选择留下。”
“为什么?”王二不敢置信地问。
“因为有人需要知道真相,”我说,“有人需要警告下一个来借粮的人,需要告诉他们在回头的诱惑背后,藏着怎样的陷阱。”
李老爷眯起眼睛:“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将继续服务,但不是为你服务。”我平静地回答,“我为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丝真正的希望。”
院子里一片寂静。许久,李老爷忽然笑了起来,笑声在夜空中回荡,诡异而阴冷。
“有趣,真是有趣!”他抹去笑出的眼泪,“十年来,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做出这种选择的人。”
他走近我,翠绿的戒指在月光下闪着幽光:“你知道吗,陈满仓?人性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它的脆弱,而在于它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能开出花来。”
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如你所愿。你留下,他离开。”
王二茫然地看着我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走吧,”我对他说,“回家去,照顾好你的女儿。”
王二如梦初醒,踉跄着向大门跑去,在踏出门槛前,他回头看了我最后一眼,眼中满是感激与不解。
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
李老爷已经回到了他的太师椅上,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那么,从现在开始,游戏有了新的规则。”
我站在门边,手中的灯笼在夜色中发出微弱而坚定的光。
远处,又传来了脚步声。一个饥肠辘辘的农人,正沿着山路蹒跚而来。
我深吸一口气,准备打开大门。
这一次,我不会只是机械地说“请跟我来”。
这一次,我会告诉他真相——所有的真相。关于借粮的代价,关于回头的诱惑,关于人性在绝望与希望之间的摇摆。
而我也会告诉他,即使在最黑暗的境地里,也总有一盏灯,愿意为后来者照亮前路。
门开了。
本章节完
我叫陈满仓,是个普通的农民。那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为了活命,我不得已向山中神秘的李老爷借粮。李老爷慷慨借粮,却只要我答应一个条件:丰收后还粮时,绝不回头看。一年后,我如约还粮,却在最后关头忍不住回头,从此陷入了一场无法逃脱的噩梦。这个故事讲述了我如何为了一时的生存,付出了远超想象的代价。
正文
那个饥荒年,树皮都被人剥光了,地上的草根也差不多挖完了。我拖着软绵绵的腿往家走,手里的布袋空荡荡的,只在底部躺着可怜的一小把野菜。这是我走了二十里山路,寻了一整天的收获。回到那间四面透风的土坯房,三个孩子围上来,眼睛里全是饿狼般的光。
“爹,有吃的吗?”大儿子有气无力地扯着我的衣角。
我摇摇头,看见妻子背过身去擦眼泪。她原本圆润的脸颊如今凹陷下去,像是被人用刀子在两颊各削去一块肉。小女儿才三岁,已经哭不出声,只是睁着大大的眼睛,茫然地望着屋顶。
“我去李老爷那儿。”我放下那袋野菜,声音嘶哑。
妻子猛地转身,脸色惨白:“不行!满仓,你不能去!村里去过李老爷那儿的人,没一个有好下场!”
“要么去试试,要么眼睁睁看着孩子们饿死。”我平静地说,其实心里早已翻江倒海。
关于李老爷的传说在村里流传已久。都说他是住在深山里的神秘人物,从没人见过他的真容,只知道他在饥荒年会借粮给穷人,但借他粮食的人,最后都会莫名其妙地消失或发疯。我爹生前再三叮嘱我,就算饿死,也别去找李老爷借粮。
可现在,看着三个孩子饿得只剩一层皮包骨,我还有什么选择?
夜色如墨,我提着唯一的灯笼往深山里走。山路崎岖,灯笼的光在风中摇曳,把我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后面跟着。我握紧怀里那把生锈的柴刀,既防野兽,也防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按照村里老人的说法,我在一棵老槐树下左转,穿过一片乱石岗,然后沿着一条几乎看不见的小路一直往北走。不知走了多久,终于看见了一座大宅院,黑瓦白墙,气派非凡,在这荒山野岭中显得格外诡异。
我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那扇漆黑的大门。
门悄无声息地开了,一个面无表情的老仆站在那里,他看了我一眼,仿佛早就知道我会来。
“我来向李老爷借粮。”我说。
老仆点点头,领我进去。宅院里静得出奇,连虫鸣都没有,只有我的脚步声在回响。我们穿过几道回廊,来到一间灯火通明的大厅。
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人坐在太师椅上,面色红润,手指上戴着一枚翠绿的戒指。他看上去和普通的富贵人家没什么不同,甚至脸上还带着温和的笑意。
“陈满仓,我知道你会来。”李老爷开口,声音出奇地年轻,“要借多少粮食?”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这么直接:“够、够一家人吃到明年收成就行。”
“容易。”李老爷轻轻拍手,两个仆人抬进来一口大箱子,打开一看,全是金灿灿的谷子,“这里足够你们一家吃一年,明年这个时候,你按同样分量还给我就是。”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就这么简单?不要利钱?”
李老爷笑了:“只有一个条件,还粮那天,不管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绝不能回头看。一次都不行。”
我连忙点头:“这容易,我一定做到。”
“记住你的话。”李老爷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很多人一开始都觉得自己能做到。”
我背着那箱粮食回家时,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妻子看见粮食,先是惊喜,随后又忧心忡忡:“他真的就这么借给你了?没要别的?”
“只要明年还同样多的粮食,还有一个简单的条件。”我没敢告诉她不能回头的条件,怕她担心。
靠着这些粮食,我们一家熬过了饥荒。说来也怪,自从吃了李老爷的粮食,我家的庄稼长得特别快,特别好,就连鸡鸭都下蛋特别多。一年后,我家粮仓堆得满满的,足够还李老爷的债还有余。
还粮的日子到了,我推着独轮车,车上装着满满一车粮食,再次走上那条山路。
李老爷的宅院依然矗立在那里,只是这次,门口挂上了白灯笼。老仆领我进去,院子里静悄悄的,比上次还要安静。
“把粮食倒进西厢房的那个大缸里。”李老爷坐在院子里喝茶,指了指西边的屋子。
我点点头,开始一袋袋往缸里倒粮食。工作进行到一半时,我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叫我。
“满仓,满仓——”
那声音像我去世多年的母亲。
我的心猛地一跳,几乎要回头,但想起李老爷的警告,硬生生忍住了。
“只是幻觉。”我对自己说,继续干活。
倒完第五袋粮食时,我又听见了声音,这次是我那难产而死的大姐:“弟弟,回头看看我,我好想你啊。”
我的眼眶顿时湿了,大姐最疼我,她死的时候我才十五岁。我的手在发抖,但还是咬牙忍住了。
粮食一袋袋减少,我背后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真实。有时是孩子的哭声,有时是朋友的呼唤,有一次,我甚至听见妻子在喊我回家,说小女儿发高烧了。
我的内心激烈挣扎着,每一个声音都像一只手,想要扳过我的肩膀。汗水浸透了我的衣服,我不知道这些声音是真是假,万一是真的呢?万一妻子真的来找我,小女儿真的生病了呢?
还剩最后一袋粮食时,我听见了小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喊:“爹爹,爹爹救我!有坏人抓我!”
那声音太真实了,仿佛她就在我身后不远处。作为一个父亲,我无法忍受这样的呼救声。
就看一眼,就一眼。我告诉自己。
我猛地回头。
身后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阵冷风吹过,让我打了个寒颤。
“完了。”我心里一沉。
就在这时,李老爷的声音从背后响起:“可惜啊,陈满仓,你还是没能忍住。”
我转过身,看见李老爷站在那里,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表情,既有怜悯,又有一丝得意。
“我、我只是听见我女儿在哭...”我结结巴巴地解释。
“那不是你女儿。”李老爷摇头,“那只是你心中的恐惧。现在,你违背了承诺,必须付出代价。”
我腿一软,跪在地上:“什么代价?”
李老爷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你以为我借粮是为了什么?真的需要那点粮食吗?不,我要的是‘信’。守信的人,能活;失信的人,归我。”
他朝我走来,阴影笼罩了我:“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仆役,直到找到下一个违背承诺的人代替你。”
我想跑,但身体却不听使唤。老仆走过来,递给我一盏灯笼和一件黑衣——正是我一年前见到的那套装束。
“带下一个来借粮的人进来。”李老爷说完,转身离去。
我就这样成了李老爷的奴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站在那扇漆黑的大门前,等待着下一个在饥荒中走投无路的人。
起初,我还抱着一丝希望,想着也许有一天能回家。但很快我发现,我的身体不再衰老,也不再感到饥饿,我只是存在着,如同宅院里的石头和树木。
有时,李老爷会允许我远远地看着家人。我看见妻子以为我失踪后改嫁,孩子们在新家中慢慢长大。岁月流转,他们渐渐忘记了我,而我还停留在那一刻。
多年后的又一个饥荒年,一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敲响了门。他怯生生地看着我:“我、我来向李老爷借粮。”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想警告他,想告诉他快跑,但我的嘴巴却不听使唤,只是机械地说:“请跟我来。”
领他进去的路上,我听见他在身后低声啜泣,说他孩子快饿死了。我的心揪紧了,但我无法停下脚步。
就在我们快到大厅时,我做出了一个决定。我用尽全部力气,稍稍偏过头,低声说:“别回头...无论如何...”
年轻人愣了一下,疑惑地看着我。
我不知道他是否明白了我的意思,也不知道他最终能否忍住不回头的诱惑。但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李老爷坐在大厅里,面带微笑地看着年轻人:“要借多少粮食?”
我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这个循环将一直持续下去。饥饿、希望、诱惑、背叛...人性的脆弱在这座宅院里一遍遍上演。
而我,将永远困在这个故事里,既是受害者,也成了帮凶。
只因为那一回头。
我站在李老爷身后,看着那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他叫王二,是邻村的木匠,家里有老母和一对双胞胎女儿。饥荒让他走投无路,就像当年的我。
“只要明年还同样多的粮食,还有一个简单的条件。”李老爷的声音温和得可怕,那是猎手看着猎物落入陷阱时的从容,“还粮那天,不管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绝不能回头看。一次都不行。”
王二忙不迭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我一定做到,李老爷。”
那一刻,我看见的是十年前的自己。同样的急切,同样的轻信,同样不知道这个简单承诺背后隐藏的深渊。
王二背着粮食离开时,我奉命送他到门口。夜色浓重,他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单薄而脆弱。
“记住,”在他踏出门槛前,我压低声音急促地说,“无论如何,别回头。”
王二困惑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消失在山路尽头。
李老爷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身后:“多嘴可不是好习惯,陈满仓。”
我垂首不语。十年为仆,我已学会隐藏自己的心思。
时光流转,一年很快过去。还粮的日子到了,王二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的粮食,再一次站在了黑漆大门前。
这次是我为他开门。他比一年前壮实了些,眼中有了光彩,显然李老爷的粮食不仅让他度过了饥荒,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丰收。
“请跟我来。”我机械地说着重复了无数次的话,领他走向西厢房。
院子里静得可怕,连风声都消失了。我知道,李老爷正在某个角落注视着一切。
“把粮食倒进那个大缸里。”我指着西厢房里的那口大缸——正是十年前我倒粮的那一口。
王二开始工作,一袋接一袋地把金黄的谷子倒入缸中。工作进行到一半时,我听见了第一声呼唤。
“二子...二子啊...”一个苍老的女声,听起来像是王二的老母亲。
王二的肩膀明显僵了一下,但他记着我的警告,继续干活。
接着是孩子的哭声:“爹爹,爹爹你在哪儿?”
那是他双胞胎女儿的声音,清脆稚嫩,带着哭腔,任谁听了都会心碎。
王二的动作慢了下来,汗水从他额角滑落。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就像当年我经历的那样。
“王二,救我!有蛇!”这次是他妻子的声音,惊恐万状。
王二浑身一颤,几乎要回头,但最终忍住了。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继续倒粮。
我暗暗惊讶。十年来,我见过二十多人来还粮,没有一个能坚持到这个时候。大多数人早在听见第一声呼唤时就回了头。
还剩最后三袋粮食时,呼唤声变得更加密集、更加真实。
“二子,娘摔倒了,扶娘一把...”
“爹,小丫发热了,烫得厉害!”
“当家的,屋顶漏雨了,你快回来修修!”
每一种呼唤都直击人心,每一个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王二的呼吸越来越急促,他的意志正在崩溃边缘。
最后一袋粮食。
王二颤抖着手解开袋口,此时呼唤声达到了高潮。
“着火啦!王家着火啦!快回来啊!”这是他邻居的声音,焦急万分。
接着是他老母凄厉的哭喊:“二子!救命啊!房子烧起来了!”
王二猛地僵在原地,脸上的肌肉剧烈抽搐。他的双手紧紧攥住粮袋,指节发白。
“别看,”我低声提醒,“都是假的。”
王二咬紧牙关,开始倾倒最后一袋粮食。谷子哗啦啦地流入缸中,像流沙计时器,预示着终结的临近。
就在最后一捧谷物即将离袋的瞬间,一个声音响起——不是模仿的,不是幻觉,而是真实的声音,从院墙外传来的:
“爹——!爹——!你在里面吗?”
那是王二大女儿的声音,真切而清晰。
王二浑身一震,眼中闪过惊愕与恐慌。
“别上当,”我急忙低语,“不可能是她。”
但墙外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哭腔:“爹!妹妹掉河里了!快救她!”
王二的表情瞬间崩溃。作为一个父亲,他无法冒这个险。
“不!”我惊呼。
但太迟了。
王二猛地回头。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我看见他脸上的希望、恐惧和担忧慢慢转变为困惑,继而变成绝望。
墙外什么都没有。没有女儿,没有河流,只有一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
“不...”王二喃喃自语,踉跄后退,“不...”
李老爷的身影从阴影中浮现,脸上带着胜利的微笑:“可惜啊,王二,你还是没能忍住。”
王二瘫软在地,泪水无声滑落。
我站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我为他感到悲哀;另一方面,一丝不该有的希望在我心中升起——按照规矩,王二将成为新的仆役,而我,将获得自由。
李老爷转向我:“陈满仓,你服务了十年,是时候离开了。”
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由?我可以回家了?虽然我知道家人早已不在原处,但我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李老爷做了个手势,王二机械地站起来,接过我手中的灯笼和黑衣。他的眼神空洞,已没有了灵魂的光彩。
“走吧,”李老爷对我说,“你自由了。”
我向他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向大门走去。脚步轻快得仿佛要飞起来。十年了,我终于可以重见天日,重新开始生活。
就在我即将踏出大门的那一刻,背后传来了王二微弱的声音:
“陈大哥...谢谢你的警告...”
那声音中没有任何怨恨,只有无尽的疲惫和认命。
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如果我当初有人这样提醒我,也许我不会回头。”王二继续说,声音轻得像一阵风,“现在我知道了...那些呼唤声里...有一个是我女儿...”
我的心猛地一沉。
王二抬起空洞的眼睛:“小女儿不放心我,偷偷跟着来了山下...真的掉进了猎人的陷阱...刚才的呼救...不全是假的...”
我僵在原地,浑身冰冷。
李老爷轻笑一声:“人性真是有趣,不是吗?总在应该怀疑时轻信,应该坚忍时动摇,而当真相摆在眼前,又往往选择逃避。”
我慢慢转身,看向王二。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一滴泪正从他眼角滑落。
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个循环不会因为我的离开而结束。只要这世上有饥饿,有绝望,有对亲人无法割舍的爱,就会有人走进这座宅院,有人违背承诺,有人成为新的仆役。
而李老爷,将永远坐在那里,品尝着人性的脆弱。
我想起十年前回头的那一刻,想起这些年来目睹的无数悲剧,想起王二那滴无声的泪。
自由近在咫尺。我只需踏出那一步,就能离开这个噩梦。
但我没有。
我走回院内,从王二手中拿回了灯笼和黑衣。
“你干什么?”李老爷第一次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我看着他的眼睛:“我选择留下。”
“为什么?”王二不敢置信地问。
“因为有人需要知道真相,”我说,“有人需要警告下一个来借粮的人,需要告诉他们在回头的诱惑背后,藏着怎样的陷阱。”
李老爷眯起眼睛:“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我将继续服务,但不是为你服务。”我平静地回答,“我为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丝真正的希望。”
院子里一片寂静。许久,李老爷忽然笑了起来,笑声在夜空中回荡,诡异而阴冷。
“有趣,真是有趣!”他抹去笑出的眼泪,“十年来,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做出这种选择的人。”
他走近我,翠绿的戒指在月光下闪着幽光:“你知道吗,陈满仓?人性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它的脆弱,而在于它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能开出花来。”
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如你所愿。你留下,他离开。”
王二茫然地看着我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走吧,”我对他说,“回家去,照顾好你的女儿。”
王二如梦初醒,踉跄着向大门跑去,在踏出门槛前,他回头看了我最后一眼,眼中满是感激与不解。
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
李老爷已经回到了他的太师椅上,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那么,从现在开始,游戏有了新的规则。”
我站在门边,手中的灯笼在夜色中发出微弱而坚定的光。
远处,又传来了脚步声。一个饥肠辘辘的农人,正沿着山路蹒跚而来。
我深吸一口气,准备打开大门。
这一次,我不会只是机械地说“请跟我来”。
这一次,我会告诉他真相——所有的真相。关于借粮的代价,关于回头的诱惑,关于人性在绝望与希望之间的摇摆。
而我也会告诉他,即使在最黑暗的境地里,也总有一盏灯,愿意为后来者照亮前路。
门开了。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