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天工坊见闻-《系统制造商:卷哭整个修真界》

  经过数日御风舟的飞行,穿越云雾缭绕的群山与蜿蜒如带的江河,百炼宗的队伍终于抵达了天工坊所在的千机谷。

  甫一进入谷口,徐易辰便感受到一种与百炼宗截然不同的氛围。

  百炼宗是沉稳的、厚重的,弥漫着地火的灼热与金石交鸣的刚硬。

  而天机谷,则处处透着一股精密的、有序的、近乎冰冷的灵巧。

  谷内并非天然形成的粗犷景象,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规划与改造。

  道路平坦如镜,由一块块严丝合缝的青色灵岩铺就,两侧并非寻常树木,而是种植着一种叶片会自动调节角度、最大化吸收阳光灵气的“向日桐”。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各种机关造物。

  有仅半人高、形如蜘蛛、八条金属节肢灵活摆动的“清道夫”傀儡,正无声无息地用其前端刷盘清洁着路面,遇到障碍会自动绕行。

  有背负着沉重货箱、沿着固定光轨平稳滑行的方形运输平台,平台表面符文明灭,精准地停靠在各个工坊门口。

  甚至空中还有几架翼展近丈、由复杂木质结构与金属齿轮构成的“巡天鸢”,正按照某种既定路线缓缓盘旋,其锐利的晶石眼眸扫视着下方,显然是警戒之用。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效率极高,却少了几分人烟气息,多了几分冰冷的秩序感。

  同行的几位百炼宗弟子看得啧啧称奇,议论纷纷,既有新奇,也隐含着一丝对非传统炼器路数的淡淡排斥。

  徐易辰的心跳却不由自主地加快。眼前这一切,在他眼中根本不是简单的奇技淫巧,而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基于另一种技术路数的“自动化”体系的直观展现!这与他脑海中构想的“系统”运行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接待他们的天工坊弟子,言行举止也带着一种特有的精确和条理,笑容礼貌却略显模式化。

  安排住处、交接法器、确认流程,一切都高效且无可挑剔。

  次日,正式的交流会在天工坊的核心建筑“万枢殿”举行。

  大殿内部极为开阔,没有过多的装饰,四周墙壁却布满了无数精密齿轮构成的复杂图案,缓缓转动,散发出淡淡的灵光。

  中央是一座巨大的演示平台。

  交流会上,天工坊的弟子们展示了他们引以为傲的技艺。

  并非百炼宗常见的飞剑法宝光芒万丈、威力惊人的场景,而是一种另类的、却同样令人震撼的“精巧之力”。

  一名弟子演示了一具名为“钻地龙”的探矿傀儡。那傀儡形如巨大的金属蠕虫,头部是高速旋转、镶嵌着破山齿的钻头。

  只见那弟子并未如何操控,只是激活了傀儡核心,并输入了几个简单的指令符文。

  那“钻地龙”便自行启动,它不仅能够根据预设的路线自主钻探,更令人惊讶的是,它前端数颗感应晶石不断闪烁,能实时分析前方岩层灵脉分布与硬度,并自动调整钻速、角度甚至钻头类型!仿佛拥有简单的思考能力,懂得趋利避害,选择最优路径。

  另一组弟子则演示了三具人形“战偶”的协同作战。战偶动作略显僵硬,但配合却默契得可怕。

  它们能根据假想敌的移动,自行微调站位,构成一个简易的三才战阵。

  更有一具战偶在“受伤”(手臂上的防护符文暗淡)后,另外两具会立刻调整策略,一具上前掩护,另一具则从侧翼迂回攻击。

  它们之间并无言语交流,全靠核心中某种无形的指令传递与反馈来完成这一切。

  台下来自各宗的修士们,包括不少百炼宗弟子,都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习惯了法宝的纯粹威能,何曾见过如此“聪明”的造物?

  徐易辰站在人群靠后的位置,双手不自觉地微微握紧,眼底深处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光芒。

  他的目光没有过多流连于那些傀儡酷炫的外形或强大的动力,而是死死盯住展示结束后、被天工坊弟子特意拆解开来、展示其核心部件的那些演示品!

  尤其是那颗被称为“灵枢核心”的复杂多面体晶石!

  透过晶石剔透的表面,他能看到内部并非简单的能量汇聚点,而是布满了无数细密到极致、层层叠叠、相互交织勾连的微型器纹!

  这些器纹并非随意刻画,而是构成了某种极其复杂、有序的立体结构,它们不像百炼宗的器纹那样追求能量的狂暴输出或坚固防御,而是更侧重于信息的接收、处理、判断、以及指令的分发!

  “逻辑器纹阵列!”一个名词如同闪电般劈入徐易辰的脑海!

  这就是天工坊机关术的灵魂所在!这就是让那些冰冷造物能够“思考”、能够“适应”、能够“协同”的硬件基础!

  他瞬间意识到,这些“逻辑器纹阵列”,正是他实现更复杂“系统”功能所急需的“算法硬件”基础!

  他之前构想的“系统”,很多功能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正是因为缺乏这种能够处理复杂条件判断、进行多线程任务分配、实现简单自适应反馈的底层硬件支持!

  百炼宗的器纹擅长“能量转化与放大”,而天工坊的器纹阵列,擅长的是“信息处理与逻辑决策”!两者若能结合......

  徐易辰感到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他强行压下内心的激动,开始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能接触到的信息。

  他紧紧跟在负责讲解的天工坊弟子身后,几乎是屏住呼吸倾听关于“灵枢核心”基础原理的介绍,尽管对方只透露了一些最浅显的、公开的信息。

  他仔细观察着那些阵列的宏观结构,试图理解其设计逻辑。

  他甚至不惜动用远超常人的神识,小心翼翼地感知着那些核心在微弱能量驱动下,内部器纹能量流转的细微规律,像一块疯狂吸水的海绵,拼命记忆、解析着每一个细节。

  交流会后的三天阅览时间,对他而言更是如同珍宝。

  他一头扎进天工坊对外公开的藏书阁,几乎是废寝忘食地翻阅着那三部基础典籍《基础机关要术》、《傀儡初解》、《灵枢纹路浅析》。

  里面的许多概念、器纹绘制技巧、能量回路设计思路,都让他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

  许多之前困扰他的问题,如如何实现多条件触发、如何进行优先级判断、如何减少指令冲突,在这里都找到了基于器纹阵列的、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雏形!

  虽然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距离实现他理想中的“智能系统”还相差甚远,但却为他指明了一条清晰可见、可以一步步攀登的技术路径!

  他不停地在本命玉简中记录着灵感、草图、推演公式,大脑高速运转,几乎要燃烧起来。

  然而,他也清楚地感受到天工坊对核心技术的严密保护。公开典籍只涉及原理和最基础的应用,稍涉精妙之处便语焉不详。

  藏书阁内有修为高深的老者无声巡视,任何试图用神识过度探查或记录的行为都会引来警告的目光。

  那些真正的核心工坊区域,更是禁制重重,根本无从靠近。

  他能学到多少?这些宝贵的、却又不完整的知识,如何才能与他基于百炼宗炼器术和“神念微雕”构想的核心系统完美结合?

  一个个问题在他脑中盘旋,既有发现宝藏的狂喜,也有面对技术壁垒的凝重。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他必须争分夺秒,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汲取尽可能多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