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星火初燃-《终极报复:系统让我做鬼也能升级》

  陈老先生的话语如同播下的种子,在守夜人据点这片经历寒冬的土壤中悄然萌芽。颓废并未一夜散尽,悲伤依旧潜流,但一种新的基调已然奠定——不再是漫无目的的自我放逐,而是带着痛楚的清醒与重塑的决心。

  改变首先体现在资源的分配上。林薇几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剩余的VP和之前囤积的大部分材料转入新解锁的“团队仓库”界面。阿短是第一个响应的,他嘟囔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将他那些宝贝工具和私藏的高级元件扫描录入共享列表,虽然表情肉痛,动作却利落。“幽影”贡献了几份标注着能量异常点和安全路径的阴影地图。“杂音”默默共享了一个罕见的、能稳定接收特定频段魂灵信号的接收器蓝图。小芬则将她对能量波动特有的敏锐感知标注成了可共享的“辅助技能”。

  一种朴素的“共有”观念开始取代之前的“私有”。VP不再是林薇一人快速升级的燃料,而是变成了团队面板上一个需要共同商议如何使用的数字。

  学习的气氛也随之转变。之前更多是各自为政,现在则充满了交流与互助。

  图书馆成了他们最常聚集的地方。陈老先生似乎早有预料,总是在他们到来时,已然在长桌上摆放好相关的卷宗或几本页面发脆的古籍。他从不直接给出答案,更像一位耐心的园丁,只提供土壤、水分和恰到好处的光照。

  林薇不再只埋头于攻击类技能的进阶。她开始系统研究《魂体共鸣理论》和《愿力引导与转化》,试图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受害者共鸣】能力的本质,并学习如何将救助他人时产生的微弱“愿力”有效收集起来,不再是任凭其自然消散或仅被系统吸收。她时常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勾勒着复杂的能量流转符文,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眼神专注。

  阿短的工作台再次热闹起来。但他不再仅仅沉迷于制造更大威力的个人装备。在研究了“杂音”提供的接收器蓝图和林薇共享的《基础能量护盾原理》后,他捣鼓的重点变成了如何打造小范围的、可移动的“心念屏障”发生器原型,以及如何改进小明的光照核心,使其在维持稳定照明的同时,能更高效地抚慰魂体、驱散负面情绪。失败的作品堆了一地,但他骂骂咧咧后,又会拿起工具继续。

  “幽影”接受了团队分配给他的第一个专项任务:利用其阴影潜行的特性,系统性测绘鬼校及其周边区域所有已知和未知的能量脉络与空间褶皱,尤其是那些容易积聚怨气、滋生低阶邪祟或可能被异常部利用的薄弱点。他的地图变得愈发精细,开始标注出哪些区域的能量适合“杂音”进行信号放大,哪些区域的阴影适合作为紧急避难所。

  “杂音”在陈老先生的指点下,开始学习筛选信息。他不再漫无目的地接收所有杂波,而是尝试将接收频段与“幽影”提供的能量薄弱点地图结合,专注于捕捉那些微弱的、可能是迷失魂灵或受困者发出的求救信号。这项工作极其耗费心神,常常一无所获,但他乐此不疲。小明就悬停在他身边,用温暖的光晕缓解他的疲劳。

  小芬的变化或许最为显着。她主动承担起了“能量协调”的练习中心。团队技能【能量协调】的初次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不是能量流转阻塞,就是属性冲突导致魂体不适。小芬凭借其纯粹灵体对能量的高度敏感,小心翼翼地引导着林薇的蚀魂鬼火能量短暂流过阿短布设的简易导线,又或者将小明光晕中的温暖愿力抽取一丝,尝试注入“幽影”冰冷的阴影中进行中和。过程磕磕绊绊,常常引得阿短大叫“烫烫烫!”或是“幽影”的阴影剧烈波动以示抗议,但在一次次失败中,他们对彼此能量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流转也渐渐有了一丝雏形。

  刻苦带来的进步是显着的,却并非一蹴而就的狂飙猛进,更像涓滴汇流,缓慢却持续地改变着地貌。

  林薇对自身能量的掌控步入了一个新境界。她施展【蚀魂鬼火】时,火焰不再仅仅是狂暴的毁灭性能量,边缘竟能带上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属于小明的温暖光泽,对怨灵的伤害似乎多了一分净化的特性。她的【幽冥鬼步】移动时带起的能量涟漪更小,更不易被侦测,这得益于她对能量“入微”级的理解。

  阿短的第一代“小范围心念屏障发生器”原型机出炉了。只有一个饼干盒大小,效果也极其感人——仅能勉强偏转一缕微弱的精神冲击,或者让低阶邪祟产生些许不适不愿靠近,且持续燃烧VP的速度让人心惊肉跳。但当他启动它,那层薄薄的、几乎看不见的、由团队共享VP和微弱信念支撑的光膜出现时,所有成员都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心神相连的踏实感。这是一个从零到一的突破。

  “幽影”带回的地图上,开始出现一些用特殊符号标记的点。其中一个点,他汇报时传递的意念带着罕见的凝重:那是一个位于鬼校旧宿舍楼深处的空间褶皱,里面徘徊着一个意识混乱、充满痛苦却并无恶意的新生魂灵,似乎是因为意外横死,无法接受现实而迷失。“杂音”尝试向那个区域发送稳定的安魂频率,效果甚微,但确实接收到了一丝微弱的、哭泣般的回应。

  小芬在“能量协调”上的天赋渐渐展露。她虽然无法直接参与高强度的战斗或复杂的制造,却能在团队练习时,精准地指出能量流转中的细微滞涩与冲突点,并提出看似天真却往往直指关键的调整建议。她成了团队能量体系的“活体传感器”和“润滑剂”。

  系统界面里,“公益积分”缓慢地跳动着数字。每一次团队技能的熟练度提升,每一次成功完成一个小型的内部协助任务(比如帮阿短测试新装置的抗干扰性,或者辅助“杂音”稳定某个频段),都会带来微不足道却持续不断的积分增长和愿力滋养。

  这种成长是内在的,是整体性的。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彼此间的联系不再仅仅是情感的纽带,更增添了一种能量层面的、近乎本能的默契。一个人的进步,会隐约带动其他人的提升;一个人的困境,会引来其他人能量的自发补充。虽然微弱,却真实不虚。

  术的练习从未停止,甚至更加刻苦。但他们心中都明了,驱动这些“术”不断精进的,不再仅仅是个人复仇的欲望或变强的野心,而是一种更为沉静、更为持久的力量——那是对灵瞳牺牲的告慰,是对彼此承诺的坚守,更是对“为了大众的利益”这一初心的艰难实践。

  他们依旧渺小,前路依旧遍布荆棘。但在这片灰烬之中,星火已然初燃,虽微弱,却坚定地照亮着彼此,以及脚下那一条共同选择的、更为宽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