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少将军皇甫嵩-《三国江湖记:开局抱紧了华佗大腿》

  董越、阿林和顺子三人,还围着那棵鬼槐,啧啧称奇地研究着深深嵌在树干里、还在微微发光的四尊小石像。

  黄昭则凝神运转望气术,目光像探照灯一样仔细扫过槐树周围的每一寸土地。

  他走到一片土质有点松软的地方,弯腰捏起一撮土闻了闻,又用靴尖反复碾了碾某处,眉头皱了起来。

  “董越,仔细想想,昨天那老鬼用来装凉茶的粗陶罐,是不是就放在这儿?”

  董越一听,马上凑近,眯着眼使劲回忆昨天吓掉魂的细节,片刻后用力点头:“没错!黄小哥,就是这儿!那陶罐就搁在这块地上!”

  “阿林,顺子,回村找点顺手的挖掘工具来,把这儿挖开。”

  “是,黄先生!”两人一点没耽搁,答应一声就朝村子方向快跑而去。

  没多久,两人就扛着铁锹和锄头匆匆赶回来了。但是,一起回来的不止他们。

  只见董卓魁梧的身影大步流星走在最前面,华哥儿紧跟在后,更有七八个听说消息跑来看热闹的村民,浩浩荡荡地跟了过来。

  董卓人还没到声音先到了,洪亮的笑声在空地上特别响:“哈哈哈!黄小友!刚才听说你已经用了妙法,成功把那鬼槐凶灵镇住了!现在又要找那作祟引煞的东西?老夫特地带人来帮忙,有什么要干的,尽管说!”

  黄昭连忙上前,抱拳行礼:“大人交代的事,小的不敢怠慢。依我看,那滋生煞气的邪门根源,十有八九就埋在这儿。只要挖开,就能见分晓!”

  “好!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把这邪门地方挖开!我倒要看看,是哪个王八蛋在这儿搞鬼!”

  “喏!”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轰然答应,接过阿林、顺子手里的工具,锄头铁锹齐上阵,朝着黄昭指的那片松软地面,奋力挖了起来!

  华哥儿把黄昭轻轻拉到一边,低声问:“刚才布阵镇压,还顺利吗?没遇到什么危险吧?”

  火娃也立刻“吱”了一声,好像在附和主人的关心,灵巧地跳回了华哥儿的肩膀。

  黄昭微微摇头,语气带着点疲惫后的放松:“没事。正午阳气最旺,正是压邪祟的最好时机,那些凶灵邪物不敢乱动。”

  华哥儿听了,轻轻点头。

  就在这时,坑边传来董越带着惊奇的大喊:“挖到东西了!”

  众人一听立刻围了过去。只见从三尺深的坑底,村民们小心翼翼地拖出来两团沾满湿泥、散发着浓烈腐臭的东西。

  顺子强忍着让人想吐的臭味,用锄头拨开粘着的泥土,仔细看了看,随即吃惊地叫道:“是……是一只小乳猪和一头小羊羔!它们的四个蹄子……都用麻绳成对捆着的!”

  看清不是人骸,围观的众人都松了口气,紧绷的气氛缓和了点。

  董卓浓眉紧锁,转向黄昭,沉声问:“黄小友,把这种小牲畜埋槐树下,是什么邪门法术?”

  “这叫‘血牲活祭’,用生魂喂鬼,搞的是祭槐养鬼的邪术。”黄昭目光扫过那两具小小的尸骸,语气冷冰冰的说,“拖到远处空地上,一把火烧干净。再把这坑仔细填平,别留痕迹。”

  “这就……搞定了?”董越有点不敢相信。

  “这只是除掉根源。今天晚上子时,还得做一场法事,把暂时困在槐树里的那几个游魂怨魄,引上正道送走,才算彻底完事。”

  “好!那就麻烦黄小友今晚辛苦一趟了。”

  董卓随即又问道:“这槐树是先祖建村时种的,过了一百多年,已经是村里一景了。依小友看,以后该怎么处理?总不能以后再出乱子。”

  “大人考虑得对!这槐树百年滋养,木已生灵。槐树本性属阴,容易招游魂野鬼盘踞。

  想保住它的灵性,让它不再作乱,反而能造福乡里,需要在槐树百步之内,用栅栏围起来。

  树下得放一个香炉,每月初一、十五,点上三柱清香,安抚它的灵性,净化它的气息。另外……”

  他顿了顿,指向盘结的树枝,“还得在树枝上系红绳,取‘九九’之数,象征圆满辟邪,能帮它稳固灵性,隔绝外邪侵染。

  这样,这槐树就能变成‘福荫之树’,以后用它的叶子泡水,也有驱邪避秽的效果。”

  董卓听完,眼里疑虑全消,豁然开朗。

  他环视左右:“都听清楚了?黄小友说的话,句句是金玉良言!赶紧按他说的办,不许出错!”

  左右轰然答应,各自领命去了。董卓则转身,眼睛亮闪闪地看向黄昭。

  “黄小友,华先生跟我来。有些关节,董某想听听你们的高见。”

  黄昭和华哥儿跟着董卓回到董家小院。走进内厅,董卓大手一挥:“坐,别客气。”

  随后招呼仆妇端上了茶水。

  等两人坐下,他脸上那层惯有的豪爽很快没了,换上了一股沉凝的煞气。

  “从昨天山腰溶洞留下的谷糠渣,到今天鬼槐树下那活祭的小牲畜尸骸……”董卓的声音低沉冰冷,带着金属碰撞般的质感。

  “一桩一件,绝不是天灾,是人祸!有人处心积虑,在这窑洞沟布下这种阴损手段!两位都是能见微知着的人,对这幕后黑手……有什么看法?”

  华哥儿神色平静,想了一会说道:“依我看,看那猪羊尸体的腐烂程度,埋下去至少两个多月了。至于谁干的……”

  他抬眼直视董卓,“这种布局,费时费力,不是深仇大恨或者有重大图谋不会干。董大人纵横江湖,又久历军旅,结仇在所难免。也许……可以从大人近几年结的仇家里琢磨琢磨?”

  董卓浓眉紧锁,长叹一声:“董某年轻时候快意恩仇,刀头舔血。这些年带兵打仗,手上更不知道沾了多少羌胡的血。仇家?说句大话,想要我这项上人头的,能从这窑洞沟排到陇西城!但要说具体是谁布下这种阴毒风水局……一时之间,真像雾里看花,找不着头绪。”

  厅里一时安静下来。

  黄昭目光一动,好像想起什么,慢慢开口:“大人,今天我在村里探查时,听阿林和顺子两位兄弟闲聊提到一件事。说那个失踪的放牛人王大胯子,在失踪前跟人吵架时,曾经吹牛,说马上要投奔到‘少将军’手下干活。不知道这位‘少将军’……是什么人?和大人您……有没有过节?”

  “哦?还有这种事?”董卓眼中精光爆射,身体微微前倾,显然完全不知道这事。

  他稍微想了想,沉声说:“董某现在在皇甫规将军麾下任平羌校尉。因为早年跟西羌几个大部族头领有点交情,能推行怀柔政策,招抚他们的人归顺,很得皇甫将军信任。”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冷意:“而皇甫将军的侄子—皇甫嵩,就是军里说的‘少将军’。这小子性子烈,急着立功,想在他叔父面前表现,所以一向主战。他对董某搞的招抚政策……根本看不上,觉得太软了。所以,平时确实和我不太对付,很少来往。”

  说到这儿,董卓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手指关节敲桌子的速度突然变快,发出沉闷的“笃笃”声,显然心里很不平静。

  “只是……那王大胯子算个什么玩意儿?就是一滩烂泥!少将军心气多高,眼界多远?无论如何……也绝对不可能看上这种货色!除非……”

  董卓的话突然停了,他靠回椅背,闭上眼睛,整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厅里空气好像也凝固了,只剩下他粗重的呼吸声和手指敲桌子的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