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张家村-《种田女登权力巅,谢谢诸位不做人》

  裴玄止派去张家村的人,是贴身侍卫同瑞。

  因为张家村在山中,偏僻不好找,他在鱼溪山下鱼嘴坡镇花钱找了个向导。

  有向导在,没走弯路。

  两人顺着鱼溪往上,小半个时辰就到了张家村外围。

  鱼溪从张家村西侧流过,说是溪,水却不浅。

  河水一半来自雪山融冰,一半来自山里的泉水,水质清澈见底,偶有小鱼游过都能清晰看见。

  水深目测仅到腰部的样子,实际有七八米深。

  他们进村的路上见了不少艘木船,顺着溪流或进或出。

  鱼溪东岸,山石被人凿去不少,生生凿出一条十分平坦的石路,打了架子加固,一路延伸到外头的泥石路上。

  这条石路上也有不少人推着独轮木车进出,看起来繁荣的很。

  向导见他惊讶,脸上是一股与有荣焉的自豪,笑呵呵说:“张家村的村长夫妇是能人,五个儿子三个闺女也都是厉害人物,差不多二三十年的样子,张家村整个大变样,原本最贫瘠的地方,现在不但人人吃饱饭,还都有余钱!连带周围七八个村子都有钱,厉害着呢!”

  “才二三十年?”同瑞若有所思。

  向导随口道:“是啊,才二三十年,从前村里可穷得很,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都要在山上挖野草、扒树皮。后来村长带着大儿子,跟马帮走南闯北了几趟,涨了见识,回来就开始发动村民耕作致富。

  开始也有不少村民犯懒,但谁让村长家儿子多,别家打不过。碰上儿子也多的人家,村长就给人家家里嫁女儿,他那几个女儿可彪悍呐,嫁到谁家就将谁家拿捏的死死的,大家只能跟着干。再后来,大家腰包都鼓起来,就都跟村长一条心了,村子也发展起来了。”

  听向导说的风趣,同瑞便跟着笑一笑,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里。

  石道越走越宽,快进村时,已经可以四架马车并行。

  远远的,山石道尽头是一个颇为壮观的码头,用石板和木材铺就,码头边停着二十几艘小船,不少扛夫正在装卸货物。

  有些货物不小心滚落,柑橘、大米、豆子等滚了一地。

  有人喊起来,“当心些!你小子别是故意想摔跤,好赚东家的工伤钱吧!”

  “别胡说!”撒了货的那人猛地站起来,红着脸反驳,然后就低头默不作声收拾。

  其他人边扛边哄笑,排着队有条不紊将货物一一装船。

  同瑞从未见过哪个码头的扛夫是这个状态,他们搬东西速度很快,也在肩头垒起来两三袋一趟,但看上去又像不急不缓,排着队有说有笑往前走,谁若手滑,立马会有人搭把手。

  对!这里没有拿着鞭子的工头,只有两名站在岸边的十岁小孩,一人拿个本子记录着什么。

  码头上的人,见他脸生也不见怪,反而冲他微笑致意。

  过了码头,张家村的石牌坊十分宏伟。

  牌坊边守着两个青年,早春的天,光着半边膀子,搭着腿坐在石凳上,浑身肌肉遒劲。

  两人满目精光,见他过来,齐齐起身,足有八尺高。

  饶是练家子的,同瑞也小小紧张了一下。

  向导捧着笑脸上前交涉一通,两人坐回原位,摆手放他们通行。

  进到村里,依旧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景象,三条主道两边都是山石和青砖盖的房子,看起来结实程度不比郡公府差。

  三条主道尽头是一条横道,两米高的石墙围住大片棚户,里头叮叮当当,噼里啪啦。

  同瑞沿着石墙走,只觉得走不到尽头似的。

  再往前,声响渐小,倒是一阵阵酒香飘出来。

  向导同他说:“这里头啊,全都是张村长儿女们的产业,做酒的、织布的、绣花的、织锦的、做糕点的、做焰火的……什么都有。卖的还都不便宜呢!

  客人,你从外面来,可听说过张村长的外孙女如今攀了高枝儿,在那什么府给那什么子做侧室?要这事是真的,那张家还要更上一层了,弄不好也能混个禹县乡绅做做。”

  同瑞点点头,将自家主子夸一句,“听说了,江川郡公府世子的侧室,顶天的大人物。”

  向导经他一点就记起来,也是一阵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个官!”

  同瑞笑一笑,侧耳听围墙里头的人声和各种机械声,只觉得少说也有上千人在这一片。

  一个小小的张家村,哪有这么多人呢?

  一个小小的张家村,哪能这般秩序井然呢?

  他压着疑问,和向导粗略参观了一遍,出村后结了钱,等向导走远,趁着天黑又进了村子,直往村长家摸……

  他不知道的是,那向导和他分开,在四五里外的另一条石道上,找了个偏僻酒家,与东家伍平一一说了情况。

  伍平迅速打烊回村,直往郭家去。

  郭家是青石砌的二进院,郭泰的双亲早亡,又没有兄弟姐妹,便和张花夫妻两个住正屋,东厢给郭妡做闺房,西厢则改成了暖房。

  此刻夫妻俩在暖房里,张花正帮郭泰换药。

  伤确实是皮外伤,但到底年纪大了,愈合的慢,六七天了,某几道还在渗血。

  知道父女两个都出了事,张花心痛得厉害,哭得眼睛红肿,却没骂郭泰一句,只用三天就将该藏的东西都藏得严实,又派出去不少人手时刻关注江川县郡公府的动向。

  同瑞从出郡公府开始,就已经落入了张花的监视范围。

  到了禹县,找的向导自然也是张家村的人。

  所以,对伍平带回的同瑞折返的消息,张花只是一声嗤笑,回一句“知道了”。

  十六年经营,同瑞在张家村看到的听到的,都只会是她想透露的。

  同瑞在张家村和周边七个村子待了两天,打探到的消息和向导说的差不多,顶多是补充了一些细节。

  回府后将所见所闻一一说给裴玄止,又上交了几幅绘制的地图。

  裴玄止不置可否,同瑞带回的消息与郭妡说给他听的大差不差。

  作坊,江南多得很,西南边陲虽少,也不是没有,张家村的不过规模大一点罢了,不足为奇。

  裴玄止将这些收在书架上,没再去深究。

  赏花宴前一天,郭妡带着香菱和荷盈一起去了小梨园。

  小梨园在郡公府西北角,位于四局十二司的范围,与女眷居住的后院也隔着一道垂花门,倒是离郭妡的住处不远。

  大清早管弦声就不断,莲蕊和颂芳两个打着哈欠在一旁守着。

  正中台上,身姿窈窕的花魁娘子翩然起舞。

  另一边,嗓音空灵的娘子抱着琵琶弹唱时兴曲调。

  真是赏心悦目的很。

  难怪这年头,才子墨客都爱往秦楼楚馆钻。

  郭妡也算是沾了光,附庸风雅一回。

  大弘朝的秦楼楚馆主营业务是歌舞、美食和陪宴,当然,看对眼了也可以行鱼水之欢。

  秦楼楚馆的受众大部分是风雅人士,正因为这样,里头的歌舞不会太过庸俗。

  郭妡进了小梨园就有人通报,莲蕊和颂芳忙起身见礼。

  颂芳尤其殷勤,赶紧提起炭火上的瓷壶给郭妡斟茶。

  “郭姐姐来啦,快先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多谢。”郭妡瞥一眼颂芳,两手接了,只觉得这人今天倒是亲热得很。

  颂芳忙摆手,又端了糕点来放在郭妡手边,“郭姐姐再尝尝这个,虽然没有于记的四时糕有名,但也是惜花馆里卖得最好的了。”

  郭妡依旧淡淡点头,赏脸捏了一块。

  颂芳也不觉得被下了脸,站在一旁,挂着标准的服务微笑伺候郭妡吃喝。

  她不是傻子,拍了周云芝一个月的马屁,世子的宠爱没捞到,府里的好处也没捞到。

  结果,素无往来的郭娘子一出手,自己就得了大实惠。

  昨日回惜花馆,前东家二话不说派了馆里最受欢迎的二十人给她,还给她了五十贯钱。

  她便知道,东家也不是傻子。

  原本周娘子没打算请外头的舞乐班子,大家都没机会,现在有了机会,谁会错过?

  哪怕不给钱,都有的是人愿意出人出力。

  这可和卖东西不一样,卖东西还有成本,唯独人力价最贱。

  郡公府这样大一块招牌,只要侍宴不出岔子,惜花馆必然声名远扬,什么人力钱都能赚回来。

  颂芳打心底感激,还得是郭娘子啊,只捞到一点权力的情况下,都要给姐妹们分一份,她哪能不识好歹呢?

  而莲蕊,昨日出了门就被颂芳点拨了一通,今早没逮到机会先献殷勤,便寻了别的门路,一步登台,拍拍手。

  “都停一下,按单子上的排序,所有曲目都给郭娘子演一遍!”

  郭妡挑眉,这两人殷勤得有些过了。

  不疾不徐放下茶碗,制止道:“不急,等周娘子到了再一起看吧。”

  莲蕊愣了下,一拍脑袋,笑一声应了。

  小梨园拱门后头竹影里,周云芝看着几人一派和乐融融,咬了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