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檄传天下-《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

  曹操刺董失败、亡命天涯的消息,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天下忠臣义士心中对董卓残存的一丝幻想与忍耐。董卓随之而来的大肆搜捕、株连,以及更加肆无忌惮的暴行(包括最终悍然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让所有明眼人都清楚,汉室倾颓,已至悬崖边缘,若不奋力一搏,则国将不国!

  青州,平原郡。州牧府内,气氛肃杀而激昂。

  刘衍手持最终定稿的讨董檄文,立于堂上,目光如炬,扫视着麾下文武。左侧,田丰、贾诩、徐庶肃然而立;右侧,关羽、张飞、张辽、赵云、典韦按剑以待,杀气盈庭。

  “诸君!”刘衍声音沉浑,回荡在大堂之中,“董卓逆天无道,秽乱宫闱,废立圣上,屠戮忠良,人神共愤,天地不容!今我刘衍,以汉室宗亲、青州牧之名,告祭天地祖宗,传檄四海:邀集天下忠义之士,会盟酸枣,共举义兵,讨伐国贼董卓,匡扶汉室江山!”

  他深吸一口气,展开檄文,朗声诵读,字字铿锵,句句如刀:

  “……卓,豺狼野性,凶逆恣睢……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矫命称制,秽乱宫掖……幽禁太后,弑害弘农……人神同疾,天地不容!……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

  檄文读完,堂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怒吼:

  “讨伐国贼!匡扶汉室!”

  “好!”刘衍环视众人,开始点将发令:

  “关羽、张飞!”

  “末将在!”

  “命你二人为前部正副先锋,率‘春秋营’、‘枪兵营’及弩兵一部,共计一万五千精锐,即日开拔,先行赶往酸枣,占据有利地势,修筑营寨,等待大军汇合!”

  “遵命!”关张二人慨然领命。

  “张辽、赵云!”

  “末将在!”

  “命你二人率领骑兵营五千骑,为我大军侧翼,负责侦察、警戒、掩护粮道,并相机袭扰敌军!”

  “领命!”张辽沉稳,赵云锐利。

  “典韦!”

  “末将在!”典韦声如巨雷。

  “亲兵营随我中军行动,护卫周全!”

  “主公放心!典韦在,中军稳如泰山!”

  “田丰!”

  “臣在!”

  “元皓先生留守青州,总揽一切政务后勤,确保前线粮草军械供应无虞!苏婉协理内府,安定后方。”

  “丰,必不负重托!”田丰肃然躬身。

  “贾诩、徐庶!”

  “属下在!”

  “文和、元直随军参赞军机,负责联络各路诸侯,协调盟军事务!”

  “诩(庶)领命!”

  安排已定,青州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轰然启动。无数粮草辎重从各地仓库起运,一队队精锐士卒开出营寨,在将领的率领下,向着西方,向着帝国的中心方向,浩荡进军。平原城外,“刘”字大旗与“讨董”、“兴汉”的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与此同时,携带檄文的使者,骑着快马,分赴全国各地:东郡曹操、冀州韩馥、豫州孔伷、兖州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乃至幽州的公孙瓒、渤海的袁绍,皆收到了刘衍以“汉室宗亲”名义发出的会盟邀请。

  檄文所至,天下响应!

  曹操在陈留率先散家财,合义兵,公开响应刘衍,并发布了自家撰写的檄文,与刘衍遥相呼应。

  袁绍在渤海得到檄文,虽对刘衍抢了“首倡义兵”的名头略有微词,但深知此乃大势所趋,亦开始集结兵马。

  韩馥、孔伷、刘岱等诸侯,或因忠义,或因大势所迫,或因想要在乱世中分一杯羹,也纷纷表态将派兵前往酸枣会盟。

  天下的目光,瞬间聚焦于青州,聚焦于那位年轻的州牧刘衍!他以其宗室身份、稳固的青州基业以及首倡义兵的胆魄,无形中已然成为了此次讨董联盟的核心人物与发起者。

  中军大帐内,刘衍身着戎装,手持“裂阵”槊,望着西方。贾诩立于其身侧,低声道:“主公,义旗已举,然诸侯联军,各怀心思,恐难齐心。此行,凶险与机遇并存。”

  刘衍目光坚定,毫无畏惧:“我自知之。然大义在前,岂能退缩?何况,这亦是让我青州军威,扬于天下之时!传令全军,加快速度,兵发算枣!”

  历史的车轮,在刘衍的有力推动下,加速驶向了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的宏大篇章。而刘衍,已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置身于旋涡中心,试图搅动风云的执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