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倾荆州主力西进,深入益州险地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迅速传遍了天下各方势力的耳中。许都,魏公府内,曹操拿着这份详尽的军报,先是愕然,随即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狂喜之色。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曹操猛地从坐榻上站起,在大厅内兴奋地踱步,“刘玄德啊刘玄德,你竟真敢弃荆州根本于不顾,全军入川!荆襄之地,如今只剩诸葛亮与文、张(此处指张合、文丑)等将留守,兵力空虚,防线漫长!此乃千载难逢之机!”
他立刻召集心腹谋士程昱、毛玠、刘晔等人商议。
程昱首先进言:“丞相,刘备入川,与刘璋必有一番龙争虎斗,无论胜负,短期内绝难抽身。荆州确已成为我囊中之物!当速起大军,南下收取荆襄!”
然而,谋士刘晔却提出了更为宏大的战略构想:“丞相,取荆州固然重要,然北方刘衍,方为心腹大患!其新破胡骑,士气正旺,若待其彻底消化河北,整合完毕,则其势难制。今刘备无暇北顾,正是我军全力对付刘衍之时!若此时分兵南下取荆州,虽可得地,却可能错失重创甚至消灭刘衍主力的战机!且若我军攻荆州,孙权必不会坐视,恐其与刘备残余势力联合,或趁机袭我后方。”
曹操闻言,沉吟不语。刘晔之言,确是老成谋国。直接攻荆,看似稳妥,实则可能陷入与孙权、刘备残部的纠缠,让北方的刘衍得以喘息壮大。
毛玠察言观色,适时提出一个折中而更具野心的方案:“丞相,晔公之言有理。既然如此,何不‘联吴伐北’?”
“联吴伐北?”曹操目光一凝。
“正是!”毛玠解释道,“孙权坐拥江东,对荆州亦是垂涎已久。刘备在时,孙刘联盟尚存,今刘备主力入川,荆州空虚,孙权岂能不动心?我可遣使前往江东,与孙权约定,共分荆州!同时,邀其出兵,自合肥方向北上,牵制甚至攻打刘衍的青州之地!而我军,则集中主力,渡过黄河,与刘衍进行决战!”
他进一步分析:“如此一来,一则可借孙权之力,使我免于两面作战;二则以荆州为饵,诱使孙权与我联合,至少使其保持中立,避免其与刘衍勾结;三则,形成南北夹击刘衍之势,可大大增加胜算!待击破刘衍,荆州乃至整个江南,又何足道哉?”
曹操听罢,眼中精光大盛!此计可谓一举数得!既能避免陷入荆州泥潭,又能联合潜在对手,集中力量对付最强的敌人刘衍!
“善!大善!”曹操抚掌大笑,“便依此计!立刻修书两封,一封予孙权,陈说利害,许以共分荆州,邀其共伐刘衍!另一封,以天子名义,诏告天下,历数刘衍僭越、拥兵自重之罪,宣布其为国贼,兴兵讨伐!”
江东权衡,周瑜定策
曹操的使者携带厚礼与密信,很快抵达了建业。吴侯孙权召集张昭、周瑜、鲁肃等重臣商议。
张昭持重,认为:“曹操势大,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之联合,恐为前驱,损兵折将,即便胜了刘衍,曹操下一个目标必是我江东。且背弃与刘备之盟,恐为天下人耻笑。不如坐观成败,严守疆界。”
但周瑜却力主联曹:“子布之言,虽看似稳妥,实则坐失良机!刘衍雄踞河北,其势日炽,若待其灭曹,则下一个必是我江东!届时独力面对北方强敌,危矣!今曹操主动来联,正可借其力,共抗强北!至于荆州,刘备不顾盟约,擅自取川,已失道义。我等取之,名正言顺!此乃天赐良机,助我江东成就王霸之业!当应曹操之约,出兵北上,牵制刘衍部分兵力,同时伺机收取荆南之地!”
鲁肃虽素来主张维护孙刘联盟,但见刘备主力入川,荆州确实空虚,且周瑜分析大势确有道理,加之曹操给出的条件优厚,最终也倾向于同意联合。
孙权权衡再三,被周瑜的雄心与对局势的分析所说动,尤其是“共分荆州”和“削弱刘衍”这两个目标,对江东极具诱惑力。他最终拍板:“便依公瑾之策!回复曹操,我江东愿出兵助战!令公瑾为都督,程普为副,太史慈、黄盖、韩当、周泰等将随行,起水陆大军五万,进攻广陵、淮阴,威胁刘衍青州南部及徐州!同时,命吕蒙、凌统等将,集结兵马于夏口对岸,密切关注荆州动向,伺机而动!”
大战序幕,南北夹击
建安十六年夏,曹操在稳定了内部(进一步清理了朝中反对势力),并得到孙权肯定的答复后,不再犹豫。他尽起中原精锐二十万,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庞德等为大将,荀攸、程昱、毛玠等随军参谋,号称五十万大军,分别从官渡、白马、黎阳等渡口,大举渡过黄河,对刘衍控制的冀州、青州发动了全面进攻!同时,檄文传遍天下,斥责刘衍十大罪状,宣称要“清君侧,靖国难”。
几乎与此同时,江东周瑜率领的五万水陆大军,亦自建业出发,沿江西进,做出进攻广陵的姿态,其先头部队甚至开始袭扰沿海,青州南部边境,顿时告急!
烽烟瞬间从北疆转移到了黄河沿岸与江淮之地!曹操与孙权的南北夹击,使得刚刚经历北疆大战、尚在休整整合的刘衍集团,陷入了自崛起以来最严峻的战略困境!
青州行宫中,接到南北两份紧急军报的刘衍,面色凝重如水。他麾下文武,徐庶、戏志才、郭嘉、贾诩、荀彧、田丰、关羽、张飞、赵云、许褚、典韦、于禁、徐晃、高览、颜良等济济一堂,气氛肃杀。
“曹操终究是来了,还带来了孙权。”刘衍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也好,便在此一战,定这天下归属!传令各方,按预定方略,迎战!”
一场决定华夏命运的战略大决战,随着曹操的果断决策与孙权的顺势介入,终于拉开了血腥的序幕。北地潜龙,将同时面对来自中原枭雄与江东俊杰的联手挑战。其兴衰存亡,尽系于此役。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曹操猛地从坐榻上站起,在大厅内兴奋地踱步,“刘玄德啊刘玄德,你竟真敢弃荆州根本于不顾,全军入川!荆襄之地,如今只剩诸葛亮与文、张(此处指张合、文丑)等将留守,兵力空虚,防线漫长!此乃千载难逢之机!”
他立刻召集心腹谋士程昱、毛玠、刘晔等人商议。
程昱首先进言:“丞相,刘备入川,与刘璋必有一番龙争虎斗,无论胜负,短期内绝难抽身。荆州确已成为我囊中之物!当速起大军,南下收取荆襄!”
然而,谋士刘晔却提出了更为宏大的战略构想:“丞相,取荆州固然重要,然北方刘衍,方为心腹大患!其新破胡骑,士气正旺,若待其彻底消化河北,整合完毕,则其势难制。今刘备无暇北顾,正是我军全力对付刘衍之时!若此时分兵南下取荆州,虽可得地,却可能错失重创甚至消灭刘衍主力的战机!且若我军攻荆州,孙权必不会坐视,恐其与刘备残余势力联合,或趁机袭我后方。”
曹操闻言,沉吟不语。刘晔之言,确是老成谋国。直接攻荆,看似稳妥,实则可能陷入与孙权、刘备残部的纠缠,让北方的刘衍得以喘息壮大。
毛玠察言观色,适时提出一个折中而更具野心的方案:“丞相,晔公之言有理。既然如此,何不‘联吴伐北’?”
“联吴伐北?”曹操目光一凝。
“正是!”毛玠解释道,“孙权坐拥江东,对荆州亦是垂涎已久。刘备在时,孙刘联盟尚存,今刘备主力入川,荆州空虚,孙权岂能不动心?我可遣使前往江东,与孙权约定,共分荆州!同时,邀其出兵,自合肥方向北上,牵制甚至攻打刘衍的青州之地!而我军,则集中主力,渡过黄河,与刘衍进行决战!”
他进一步分析:“如此一来,一则可借孙权之力,使我免于两面作战;二则以荆州为饵,诱使孙权与我联合,至少使其保持中立,避免其与刘衍勾结;三则,形成南北夹击刘衍之势,可大大增加胜算!待击破刘衍,荆州乃至整个江南,又何足道哉?”
曹操听罢,眼中精光大盛!此计可谓一举数得!既能避免陷入荆州泥潭,又能联合潜在对手,集中力量对付最强的敌人刘衍!
“善!大善!”曹操抚掌大笑,“便依此计!立刻修书两封,一封予孙权,陈说利害,许以共分荆州,邀其共伐刘衍!另一封,以天子名义,诏告天下,历数刘衍僭越、拥兵自重之罪,宣布其为国贼,兴兵讨伐!”
江东权衡,周瑜定策
曹操的使者携带厚礼与密信,很快抵达了建业。吴侯孙权召集张昭、周瑜、鲁肃等重臣商议。
张昭持重,认为:“曹操势大,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之联合,恐为前驱,损兵折将,即便胜了刘衍,曹操下一个目标必是我江东。且背弃与刘备之盟,恐为天下人耻笑。不如坐观成败,严守疆界。”
但周瑜却力主联曹:“子布之言,虽看似稳妥,实则坐失良机!刘衍雄踞河北,其势日炽,若待其灭曹,则下一个必是我江东!届时独力面对北方强敌,危矣!今曹操主动来联,正可借其力,共抗强北!至于荆州,刘备不顾盟约,擅自取川,已失道义。我等取之,名正言顺!此乃天赐良机,助我江东成就王霸之业!当应曹操之约,出兵北上,牵制刘衍部分兵力,同时伺机收取荆南之地!”
鲁肃虽素来主张维护孙刘联盟,但见刘备主力入川,荆州确实空虚,且周瑜分析大势确有道理,加之曹操给出的条件优厚,最终也倾向于同意联合。
孙权权衡再三,被周瑜的雄心与对局势的分析所说动,尤其是“共分荆州”和“削弱刘衍”这两个目标,对江东极具诱惑力。他最终拍板:“便依公瑾之策!回复曹操,我江东愿出兵助战!令公瑾为都督,程普为副,太史慈、黄盖、韩当、周泰等将随行,起水陆大军五万,进攻广陵、淮阴,威胁刘衍青州南部及徐州!同时,命吕蒙、凌统等将,集结兵马于夏口对岸,密切关注荆州动向,伺机而动!”
大战序幕,南北夹击
建安十六年夏,曹操在稳定了内部(进一步清理了朝中反对势力),并得到孙权肯定的答复后,不再犹豫。他尽起中原精锐二十万,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庞德等为大将,荀攸、程昱、毛玠等随军参谋,号称五十万大军,分别从官渡、白马、黎阳等渡口,大举渡过黄河,对刘衍控制的冀州、青州发动了全面进攻!同时,檄文传遍天下,斥责刘衍十大罪状,宣称要“清君侧,靖国难”。
几乎与此同时,江东周瑜率领的五万水陆大军,亦自建业出发,沿江西进,做出进攻广陵的姿态,其先头部队甚至开始袭扰沿海,青州南部边境,顿时告急!
烽烟瞬间从北疆转移到了黄河沿岸与江淮之地!曹操与孙权的南北夹击,使得刚刚经历北疆大战、尚在休整整合的刘衍集团,陷入了自崛起以来最严峻的战略困境!
青州行宫中,接到南北两份紧急军报的刘衍,面色凝重如水。他麾下文武,徐庶、戏志才、郭嘉、贾诩、荀彧、田丰、关羽、张飞、赵云、许褚、典韦、于禁、徐晃、高览、颜良等济济一堂,气氛肃杀。
“曹操终究是来了,还带来了孙权。”刘衍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也好,便在此一战,定这天下归属!传令各方,按预定方略,迎战!”
一场决定华夏命运的战略大决战,随着曹操的果断决策与孙权的顺势介入,终于拉开了血腥的序幕。北地潜龙,将同时面对来自中原枭雄与江东俊杰的联手挑战。其兴衰存亡,尽系于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