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刘备,在诸葛亮、张颌、文丑、等文武的辅佐下,以迅雷之势平定荆南四郡,逼降荆州北部,终于将整个荆州七郡(除曹操占据的南阳部分)牢牢掌控在手,实现了“隆中对”战略的第一步,拥有了争霸天下的坚实根基。
此刻的刘备,雄踞荆州,兵精粮足,士气高昂。然而,他的目光已越过荆山的阻隔,投向了西边那片更为广阔、富庶,且其主刘璋暗弱的土地——益州。正是“跨有荆益”战略构想付诸实施的关键时刻。
也正在此时,一位形貌独特却名声显赫的谋士,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刘备的统治中心——江陵。此人正是荆襄名士,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的 庞统,庞士元。
庞统其人身短貌陋,面容朴拙,却胸怀韬略,目光如炬。他早先曾在江东孙策麾下任功曹,孙策暴卒后,他送丧至东吴,未被孙权重用,遂生去意。他冷眼旁观天下大势,看出北方刘衍、曹操僵持难下,短期内无力大规模南顾;而刘备新得荆州,如日方升,正是急需大才,且能一展抱负的明主。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刘备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必然是西取益州!
江陵府衙,刘备闻报庞统来投,大喜过望!他早已深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传言,如今卧龙诸葛亮已为股肱,正是用人之际,凤雏来投,岂非天意?
刘备立刻亲自出迎,执礼甚恭,将庞统请入府中,奉为上宾。
“久闻先生‘凤雏’大名,备渴慕已久!今日先生不弃,肯来相助,实乃备与荆州军民之幸!”刘备言辞恳切。
庞统见刘备态度真诚,并未因自己容貌而有所怠慢,心中感佩,也不多虚礼,开门见山道:“统乃微末之士,蒙将军如此厚待,敢不竭诚以报?将军新定荆州,威德着于四海,然,此非将军之终点,乃起点也。”
刘备心中一动,问道:“哦?愿闻先生高见。”
庞统目光灼灼,指着西边方向,声音沉浑而有力:“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季玉(刘璋)闇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乃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一番话,与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核心思想不谋而合,甚至更加直接地指出了当前的行动方针——立刻谋取益州!
刘备闻言,深以为然,却也不无顾虑:“先生之言,正合备心。然刘季玉同为汉室宗亲,据守益州已久,若无故兴兵,恐失天下人之望,且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庞统朗声一笑,带着几分狂士之风:“将军过虑矣!此并非‘无故’。统闻刘璋近日正与汉中张鲁交恶,屡战屡败,内部人心惶惶。此正需外援之时!将军可应刘璋之请,以助其抵御张鲁为名,提兵入川!此乃天赐良机,顺水推舟!待我军入川,据其要隘,结其豪杰,反客为主,则益州可传檄而定也!若拘泥于小信小义,延误时机,待北方刘衍或曹操缓过气来,或刘璋与张鲁和解,则再无此良机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庞统的“急进”之策,如同烈火,瞬间点燃了刘备心中那团进取的火焰。他与诸葛亮(诸葛亮持重,但亦赞同入川)商议后,更加坚定了决心。
刘备当即拜庞统为军师中郎将,位亚诸葛亮,随军参赞军机,准备西征事宜。
庞统的到来,及其力主即刻西进的坚决态度,如同给刘备集团这艘已然起航的巨舰,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决定性的推动力。
“凤雏”入川,预示着益州的天平,开始向着刘备一方,急剧倾斜。一场决定西南归属,乃至影响未来天下鼎立格局的大戏,正式拉开了帷幕。
此刻的刘备,雄踞荆州,兵精粮足,士气高昂。然而,他的目光已越过荆山的阻隔,投向了西边那片更为广阔、富庶,且其主刘璋暗弱的土地——益州。正是“跨有荆益”战略构想付诸实施的关键时刻。
也正在此时,一位形貌独特却名声显赫的谋士,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刘备的统治中心——江陵。此人正是荆襄名士,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的 庞统,庞士元。
庞统其人身短貌陋,面容朴拙,却胸怀韬略,目光如炬。他早先曾在江东孙策麾下任功曹,孙策暴卒后,他送丧至东吴,未被孙权重用,遂生去意。他冷眼旁观天下大势,看出北方刘衍、曹操僵持难下,短期内无力大规模南顾;而刘备新得荆州,如日方升,正是急需大才,且能一展抱负的明主。更重要的是,他敏锐地察觉到,刘备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必然是西取益州!
江陵府衙,刘备闻报庞统来投,大喜过望!他早已深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传言,如今卧龙诸葛亮已为股肱,正是用人之际,凤雏来投,岂非天意?
刘备立刻亲自出迎,执礼甚恭,将庞统请入府中,奉为上宾。
“久闻先生‘凤雏’大名,备渴慕已久!今日先生不弃,肯来相助,实乃备与荆州军民之幸!”刘备言辞恳切。
庞统见刘备态度真诚,并未因自己容貌而有所怠慢,心中感佩,也不多虚礼,开门见山道:“统乃微末之士,蒙将军如此厚待,敢不竭诚以报?将军新定荆州,威德着于四海,然,此非将军之终点,乃起点也。”
刘备心中一动,问道:“哦?愿闻先生高见。”
庞统目光灼灼,指着西边方向,声音沉浑而有力:“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季玉(刘璋)闇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乃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一番话,与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核心思想不谋而合,甚至更加直接地指出了当前的行动方针——立刻谋取益州!
刘备闻言,深以为然,却也不无顾虑:“先生之言,正合备心。然刘季玉同为汉室宗亲,据守益州已久,若无故兴兵,恐失天下人之望,且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庞统朗声一笑,带着几分狂士之风:“将军过虑矣!此并非‘无故’。统闻刘璋近日正与汉中张鲁交恶,屡战屡败,内部人心惶惶。此正需外援之时!将军可应刘璋之请,以助其抵御张鲁为名,提兵入川!此乃天赐良机,顺水推舟!待我军入川,据其要隘,结其豪杰,反客为主,则益州可传檄而定也!若拘泥于小信小义,延误时机,待北方刘衍或曹操缓过气来,或刘璋与张鲁和解,则再无此良机矣!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庞统的“急进”之策,如同烈火,瞬间点燃了刘备心中那团进取的火焰。他与诸葛亮(诸葛亮持重,但亦赞同入川)商议后,更加坚定了决心。
刘备当即拜庞统为军师中郎将,位亚诸葛亮,随军参赞军机,准备西征事宜。
庞统的到来,及其力主即刻西进的坚决态度,如同给刘备集团这艘已然起航的巨舰,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决定性的推动力。
“凤雏”入川,预示着益州的天平,开始向着刘备一方,急剧倾斜。一场决定西南归属,乃至影响未来天下鼎立格局的大戏,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