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闭着眼睛干-《1994从批墙开始崛起》

  罗明放下酒杯,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勾勒出成功的必要条件:

  “只要给我绝对的现场指挥权,给我匹配方案所需的资源保障(设备、材料、资金),再给我一支真正听指挥、能打硬仗、技术过硬的核心队伍(比如……我们即将接收的那些‘宝藏’老师傅和他们信得过的核心班底)……”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紧紧锁定张波,一字一句地宣告:

  “我,可以试试。而且,有相当大的把握,把它干成!”

  “试试……”张波重复着这两个字,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那张平时略显沉静的脸上此刻仿佛有光,眼神中的坚定和那份近乎狂妄的自信,让张波心头巨震。

  这方案描绘的前景是诱人的——效率飙升,工期缩短,常青花园项目起死回生,通达借此一飞冲天!但背后隐藏的风险也同样巨大——调度失误、资源断链、质量事故……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这简直是在刀尖上跳舞!

  他眼神中流露出的疑虑和凝重,罗明看得清清楚楚。

  但罗明没有急于辩解或拍胸脯保证,那只会显得心虚。他深知,在张波这样的商人面前,过度承诺不如展现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和承担风险的务实态度。

  罗明话锋一转,语气依然沉稳,仿佛在讨论一个技术细节:“当然,如果能多几台车载泵车(区别于需要组装拆卸的固定泵),整个浇筑作业的效率还能再上一个台阶,时间和人力成本会大大节约。再配合塔吊和龙门吊的合理调度,大部分关键节点的施工时间都能压缩。”

  “车载泵车?”张波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暂时放下了对整体风险的忧虑,皱起眉头回忆,“那玩意儿……我好像在深圳工地上见过,开过去就能用?不用像固定泵那样搭架子拆半天?维护麻烦吗?”

  “对,就是那种自带底盘、机动灵活的车载泵。”罗明肯定道,展现出对行业前沿的了解,“效率高,转移快,特别适合我们方案里这种多点开花、快速转场的打法。北京、上海、深圳的大工地已经有不少在用了。至于三镇(武汉三镇)这边有没有,或者能不能租到,我就不太清楚了。”

  张波眼中精光一闪,手指在桌面上快速敲击了几下:“这个我去想办法寻摸寻摸!只要钱到位,没有搞不来的设备!”设备的问题似乎有解,让他心里踏实了一点。

  罗明紧接着抛出了更关键的后手,语气变得更加务实,甚至带着一丝冷酷的预案感:“其实,波哥,做最坏的打算,就算我们自己的队伍因为磨合或者其他原因,暂时达不到那个‘极限抢工’的要求,或者某个环节实在顶不上去……”

  他直视张波,清晰地说出退路:

  “我们还可以直接把那些最难啃的硬骨头——比如关键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或者整栋楼的主体框架——分包给那些有实力、有设备的小型土建公司!武阳公司这次在常青花园不就干得挺好?还有洪山建筑、市城建下属的一些工程处,甚至更下一层、关系熟络、能打硬仗的土建队!让他们来当攻坚的‘突击队’!”

  看到张波眉头微挑,显然在考虑资质挂靠的问题,罗明立刻给出了解决方案:“至于分包队的资质问题,完全不是障碍!小队伍没资质?可以先挂靠到我们通达公司的名下!如果我们通达的资质级别暂时不够承接这么大的分包体量?别忘了,省三建公司在我们通达还有30%的股份呢!这就是现成的‘靠山’!借他们的资质用用,谈好管理费分成,顺理成章!”

  罗明这番“分包 挂靠”的组合拳,彻底打消了张波对“干不成”的最大顾虑。原来罗明不是盲目自信的赌徒,他早已想好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万全之策!张波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一些,拿起酒杯喝了一大口。

  最后,罗明看着满桌的菜,又望向窗外常青花园的方向,用一种近乎轻描淡写、却又充满技术碾压感的语气,给这场关于“不可能任务”的讨论,画上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句号:

  “波哥,说到底,常青花园这种六层的居民楼,能有多少技术含量?电梯都没有,连复杂的剪力墙结构都用不上。标准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才六层高!只要钢筋水泥这些主材质量没问题,施工过程按规范来,真的可以闭着眼睛建!”

  “闭着眼睛建?!”张波被罗明这最后一句充满技术底气和行业洞察的“狂言”震得一愣,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刚才的凝重和担忧一扫而空。

  这既是对技术难度的精准解构,也是对当前一建混乱管理的辛辣讽刺,更透露出罗明对自己能力的绝对信心!

  “好!好一个‘闭着眼睛建’!”张波重重一拍桌子,眼中燃烧起熊熊的斗志和信任,“大明!就冲你这句话,这事儿,哥跟你干了!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人、钱、设备、关系……我去搞定!咱们兄弟联手,就在这常青花园,唱一出好戏给他们看看!”他再次举起酒瓶,这一次,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干!”

  “干!”

  两只酒瓶再次清脆相撞,冰凉的酒液混合着滚烫的雄心,一饮而尽。

  包厢内的气氛达到了顶点,之前的凝重、疑虑、试探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兄弟联手、共谋大业的豪情与笃定。

  酒过三巡,菜也吃得七七八八。桌上的清蒸鲟鱼只剩下骨架,干煸刀鱼段零星散落,松鼠鱼酸甜的酱汁也见了底,唯有那盆奶白的鱼头豆腐汤还冒着丝丝热气。

  两人都有些微醺,话匣子彻底打开,从具体哪些老师傅值得挖角,聊到设备租赁的门路,再到如何跟省三建谈资质挂靠的分成细节,越聊越投机,蓝图也越描越清晰。

  就在这时,包厢门被轻轻敲响,随即推开。老板娘端着两个小酒杯,满脸堆笑地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同样笑容可掬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