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丈夫在世,当如是!-《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

  “王爷!带我一起去吧!”

  一个清脆豪爽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史湘云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满脸兴奋地嚷嚷道:“我也会骑马,也会射箭!我保证,绝不给你拖后腿!杀几个毛贼,我也能行!”

  这丫头,还是这般英气勃勃。

  李修被她逗笑了,伸出手指,在她光洁的额头上轻轻敲了一下。

  “胡闹!战场是你们女孩子家家去的地方吗?给本王乖乖地在家里待着,和姐姐们一起看家。”

  “哦……”史湘云捂着额头,委屈地撇了撇嘴,但眼中的光彩却并未黯淡。

  李修的目光,从探春、宝钗、黛玉、湘云、宝琴的脸上一一扫过。

  看着眼前这些风格各异,却都真心为自己担忧的绝色佳人,他的心中,陡然升起一股万丈豪情。

  大丈夫在世,当如是!

  手握最强的兵,怀拥最美的女人!

  他上前一步,张开双臂,将离他最近的探春和宝钗一把拥入怀中,随即又将黛玉和湘云也拉了过来。

  在女孩们的惊呼声中,他霸道地宣布:

  “都给本王听好了!安心在家里等着!”

  “等本王凯旋归来,本王要在这栖云园里,办一场最盛大,最热闹的家宴!到时候,咱们不醉不归!”

  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和自信,瞬间驱散了女孩们心中的担忧和阴霾。

  是啊,她们的王爷,是战无不胜的战神!

  区区山匪,又怎么可能挡得住他的脚步?

  温柔乡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这一夜,李修没有回自己的主院,而是在暖阁中,拥着众女,说了一夜的话。

  他没有谈论任何关于战事的话题,只是听着她们说着园子里的趣事,说着火锅店的生意,说着谁的诗又写得好了,谁的字又有了进步。

  仿佛他不是即将奔赴战场的元帅,而只是一个即将出远门的普通丈夫。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他才在女孩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起身,披甲,离去。

  明日,便是拜将出征之日。

  一场震动京城的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

  次日,京城南郊,拜将台。

  此处早已被京营的士兵戒严,高大的点将台巍然耸立,旌旗招展,气氛庄严肃穆。

  皇帝李成带着文武百官,早已在此等候。

  辰时正,随着三声震天响的号角,远处地平线上,烟尘大作。

  一支黑色的铁流,正以一种令人心悸的整齐步伐,缓缓开来。

  正是李修麾下的锐武营。

  当这支军队出现在众人视野中时,点将台上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这还是那支出了名的老爷兵,京城最大的兵痞子集中营——锐武营吗?

  只见三万大军(留两万驻守京营)组成的方阵,鸦雀无声,只有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和盔甲碰撞声,汇成一股令人窒息的节奏,仿佛一头远古巨兽在迈动它的步伐。

  每一个士兵都身姿挺拔,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狼一般的凶狠和钢铁般的纪律。

  一股冰冷刺骨的铁血煞气,扑面而来,让那些养尊处优的文官们两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就连那些自诩知兵的武将,也是一个个面色凝重,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一个月!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李修到底用了什么妖法,竟然能将一支烂泥扶不上墙的兵痞,硬生生打造成了一支百战精锐?!

  这太不可思议了!

  龙椅上,皇帝李成的瞳孔猛地一缩。

  看着台下那支气势完全变了的军队,他的心中,第一次,不可抑制地,产生了一丝强烈的不安。

  他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了一个决定。

  放虎归山……

  这个词,不受控制地从他脑海里冒了出来。

  但事已至此,圣旨已下,当着文武百官和全城百姓的面,他已经没有了反悔的余地。

  “皇弟治军之能,果然名不虚传,朕心甚慰……”李成强压下心中的不安,从龙椅上站起,对着台下的李修,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李修身披玄色龙鳞宝铠,外罩赤红色的帅袍,手持那杆在北疆饮饱了鞑子鲜血的霸王枪,一步步走上点将台。

  他身形高大,面容俊朗,眼神锐利如刀,身上散发出的那股睥睨天下的霸气,甚至盖过了台上身穿龙袍的皇帝。

  “臣弟,参见皇兄!”

  他走到台前,接过太监呈上的帅印,高高举起。

  “谢皇兄信赖!此去黑风山,不破匪患,誓不回还!”

  他的声音,通过内力加持,传遍了整个校场,清晰地落入每一个士兵,每一个百姓的耳中。

  “不破匪患!誓不回还!”

  台下,三万锐武营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四野,气冲云霄!

  李成被这股气势骇得心头一颤,脚下竟然后退了半步。

  他连忙稳住心神,虚情假意地勉励了几句,便匆匆宣布大军开拔,仿佛多待一刻,都会被那股杀气吞噬。

  随着李修手中的令旗挥下,大军开始缓缓移动。

  没有喧哗,没有混乱,只有整齐划一的步伐声,如同擂鼓,一下下敲击在所有人的心头,震得地动山摇。

  当看到军前那面迎风招展,斗大的“燕”字王旗时,被拦在戒严线外的百姓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燕王千岁!燕王威武!”

  “燕王殿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有燕王在,我大周无忧矣!”

  这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李成的脸上。

  他脸色铁青,死死地攥着龙椅的扶手,指节都因为用力而发白。

  与百姓们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躲在远处酒楼和自家府邸高墙后,偷偷观望的权贵们。

  他们看着那支如臂使指,杀气腾腾的军队,看着那个被万民拥戴,威望如日中天的燕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深深的惊恐和忌惮。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这个煞星,终于走了!

  但同时,另一个更可怕的念头也随之升起:

  等他剿匪归来,带着赫赫战功和这支虎狼之师,这京城,这天下,还有谁能制得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