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凤的哭声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林记”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平静。晓燕和马桂芳围着她,又是安慰又是倒水,心里却同样充满了绝望。停业罚款像一座山,彩凤儿子的病更像一个无底洞,这接二连三的打击,几乎让人喘不过气。
就在这愁云惨雾笼罩到极致,晓燕几乎要跟着一起掉眼泪的时候,仓库那扇新刷了绿漆的木门,被人不轻不重地敲响了。
咚咚咚。
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莫名的节奏感,不像工商局那般粗暴,也不像邻居那般随意。
晓燕心里一紧,以为是工商局去而复返,或者是来催缴罚款的。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示意马桂芳照顾彩凤姨,自己走到门后,忐忑地问:“谁啊?”
门外传来一个略显生硬、却异常温和的普通话声音,带着熟悉的粤语口音:“林小姐?冒昧打扰,我是李兆基。”
李兆基?香港嘉禾食品的那个董事长?!
晓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慌忙打开门,只见门外站着的,果然是那位气质儒雅、西装革履的李董事长。他依旧穿着考究的灰色西装,头发一丝不苟,只是这次没有带那个金丝眼镜秘书,独自一人站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几分…风尘仆仆?
他看到屋内的景象——哭泣的王彩凤、愁容满面的马桂芳、还有晓燕红肿的眼睛和墙上刺眼的封条,微微一怔,锐利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林小姐,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他语气温和,带着歉意。
“李…李董事长?您…您怎么来了?”晓燕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无法理解这位香港大老板为何会再次突然降临到她这间倒霉透顶的小店。
李兆基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目光扫过那袋被认定为“劣质”的普通粉,又看了看处罚通知,眉头微蹙:“林小姐,这是遇到了麻烦?”
晓燕此刻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苦笑着将原料短缺被逼使用次等货、遭人实名举报、被停业罚款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连带着王彩凤儿子重病急需用钱的困境也忍不住提了一句,说到最后,声音都带上了哽咽。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跟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香港老板说这些,或许只是压抑太久的宣泄。
李兆基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不耐烦或者轻视的表情。听完后,他沉吟了片刻,忽然从西装内袋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名片夹,又拿出一支金色的钢笔,在名片背面飞快地写了一个名字和电话号码。
“林小姐,原料的问题,或许我可以帮上一点小忙。”他将名片递给晓燕,“这位张经理,是省里粮油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也是我的老朋友。你明天打这个电话,就说是我李兆基介绍的,需要一批优质的标准粉和精炼糖,用于生产传统特色食品。他应该能帮你解决。”
晓燕懵懵地接过名片,仿佛接住了一根从天而降的救命稻草。
“至于工商局这边…”李兆基顿了顿,语气依旧平淡,“实事求是为好。原料更换原因说明清楚,卫生问题及时整改。如果还有什么不公之处…”他看了一眼那张处罚通知,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外商投资考察团对地方营商环境的观感,也是很重要的。”
晓燕瞬间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这位李董事长,是在用他“港商”的身份,以一种极其含蓄却有效的方式,向她提供庇护和支持!
“李董事长…这…这太感谢您了!我…”晓燕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不必客气。”李兆基摆摆手,目光再次落到那袋普通粉上,竟然露出一丝略带顽皮的笑容,“其实,土红糖做的糖三角,别有一番风味,只是外观稍逊。瑕不掩瑜嘛。”
他竟然还会开玩笑?!晓燕破涕为笑,感觉压在心头的巨石瞬间被挪开了一大半!
李兆基没有多停留,仿佛只是顺路办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再次对晓燕点了点头,转身便消失在夜色中,来得突然,去得潇洒,像一位仗义出手的江湖侠客。
贵人天降!晓燕握着那张沉甸甸的名片,看着李兆基消失的方向,久久回不过神。马桂芳和王彩凤也停止了哭泣,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切。
“晓燕…这…这位香港大老板,是神仙派来的吗?”马桂芳喃喃道。
王彩凤也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挣扎着站起来:“晓燕,他说的是真的吗?面粉和糖…”
“真的!肯定是真的!”晓燕用力点头,信心重新回到身体里,“彩凤姨,您别急,先拿这钱明天一早就去省城看弟弟!医药费的事,我们再一起想办法!天无绝人之路!”
气氛刚刚缓和一点,门口又探进一个脑袋——是陈默。他手里拎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黄桃罐头和一包白糖,表情还是那副死样子,但眼神里藏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听说…有病人?吃点罐头,补充糖分。”他言简意赅地把网兜递过来,目光扫过晓燕明显哭过的眼睛,眉头又皱了起来,“又哭了?”
没等晓燕回答,他忽然注意到晓燕手里那张精美的名片和上面龙飞凤舞的钢笔字,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像发现了入侵领地的野兽:“谁来的?”
晓燕赶紧把李兆基突然到访以及出手相助的事情说了。
陈默听完,脸色变幻不定,先是惊讶,然后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最后…竟然有点别扭?他盯着那张名片,哼了一声:“港商?倒是会挑时候献殷勤。”
这话里的酸味,差点把黄桃罐头都给腌入味了!
晓燕愣了一下,忽然明白过来,差点笑出声——陈默这是…吃醋了?因为另一个男人(而且还是个大老板)帮了她?
她故意板起脸:“人家李董事长是雪中送炭!帮了大忙了!”
陈默瞥了她一眼,没接话,只是把罐头和白糖重重地放在桌上,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叠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塞到晓燕手里,硬邦邦地说:“罚款。先用着。”
晓燕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整整一百块钱!崭新的人民币!
“这…我不能要!你哪来这么多钱?”晓燕惊道。
“跑长途的补助。算借你的。”陈默语气不容拒绝,然后像是为了挽回面子,又补充了一句,试图模仿李兆基那种轻松的语气,结果说出来却干巴巴、硬邦邦,带着一股浓烈的“土味”:“停业三天…挺好。休息休息,擦擦机器…那什么,劳逸结合。”
晓燕:“……” 芳姨和彩凤姨:“……”
这位爷的“安慰人”技能,显然和他的“挑线头”技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陈默似乎也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有点蠢,耳根再次可疑地红了。他掩饰性地咳嗽一声,转身就走,扔下一句:“电话线我检查过了,没老化。有事…摇电话到运输队传达室。”
看着他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背影,晓燕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眼泪却又笑了出来。
这一刻,所有的压力和悲伤仿佛都被冲淡了。有贵人仗义出手,有笨拙却实在的关怀,有关键时刻的金钱支持…虽然困难还在,但希望已经重新燃起。
“这个陈默…”马桂芳也笑着摇头,“话都不会说,事儿办得倒挺实在!”
王彩凤握着那叠钱和罐头,也露出了几天来的第一个笑容:“都是好人…都是好人啊…”
晓燕擦掉笑出的眼泪,深吸一口气。她看了看李兆基的名片,看了看陈默留下的钱,又看了看重新振作起来的两位阿姨。
“芳姨,彩凤姨!”她声音响亮起来,“明天!彩凤姨去买车票去省城!芳姨,咱们在家彻底大扫除,每一个死角都不放过!我嘛,就去打那个电话!等原料一到,卫生整改好,咱们‘林记’一定要风风光光地重新开业!”
希望和斗志,重新回到了这个经历风雨的小小仓库。晓燕觉得,就算有再多的困难,只要身边有这些可爱的人,有这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她就一定能撑下去!
当然,如果陈默能好好学学怎么说话而不是光会塞钱和检查电路,那就更完美了。晓燕笑着想,这大概是他下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就在这愁云惨雾笼罩到极致,晓燕几乎要跟着一起掉眼泪的时候,仓库那扇新刷了绿漆的木门,被人不轻不重地敲响了。
咚咚咚。
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莫名的节奏感,不像工商局那般粗暴,也不像邻居那般随意。
晓燕心里一紧,以为是工商局去而复返,或者是来催缴罚款的。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示意马桂芳照顾彩凤姨,自己走到门后,忐忑地问:“谁啊?”
门外传来一个略显生硬、却异常温和的普通话声音,带着熟悉的粤语口音:“林小姐?冒昧打扰,我是李兆基。”
李兆基?香港嘉禾食品的那个董事长?!
晓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慌忙打开门,只见门外站着的,果然是那位气质儒雅、西装革履的李董事长。他依旧穿着考究的灰色西装,头发一丝不苟,只是这次没有带那个金丝眼镜秘书,独自一人站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几分…风尘仆仆?
他看到屋内的景象——哭泣的王彩凤、愁容满面的马桂芳、还有晓燕红肿的眼睛和墙上刺眼的封条,微微一怔,锐利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林小姐,看来我来的不是时候?”他语气温和,带着歉意。
“李…李董事长?您…您怎么来了?”晓燕大脑一片空白,完全无法理解这位香港大老板为何会再次突然降临到她这间倒霉透顶的小店。
李兆基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目光扫过那袋被认定为“劣质”的普通粉,又看了看处罚通知,眉头微蹙:“林小姐,这是遇到了麻烦?”
晓燕此刻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苦笑着将原料短缺被逼使用次等货、遭人实名举报、被停业罚款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连带着王彩凤儿子重病急需用钱的困境也忍不住提了一句,说到最后,声音都带上了哽咽。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跟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香港老板说这些,或许只是压抑太久的宣泄。
李兆基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不耐烦或者轻视的表情。听完后,他沉吟了片刻,忽然从西装内袋里掏出一个精致的名片夹,又拿出一支金色的钢笔,在名片背面飞快地写了一个名字和电话号码。
“林小姐,原料的问题,或许我可以帮上一点小忙。”他将名片递给晓燕,“这位张经理,是省里粮油进出口公司的负责人,也是我的老朋友。你明天打这个电话,就说是我李兆基介绍的,需要一批优质的标准粉和精炼糖,用于生产传统特色食品。他应该能帮你解决。”
晓燕懵懵地接过名片,仿佛接住了一根从天而降的救命稻草。
“至于工商局这边…”李兆基顿了顿,语气依旧平淡,“实事求是为好。原料更换原因说明清楚,卫生问题及时整改。如果还有什么不公之处…”他看了一眼那张处罚通知,意味深长地说,“有时候,外商投资考察团对地方营商环境的观感,也是很重要的。”
晓燕瞬间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这位李董事长,是在用他“港商”的身份,以一种极其含蓄却有效的方式,向她提供庇护和支持!
“李董事长…这…这太感谢您了!我…”晓燕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不必客气。”李兆基摆摆手,目光再次落到那袋普通粉上,竟然露出一丝略带顽皮的笑容,“其实,土红糖做的糖三角,别有一番风味,只是外观稍逊。瑕不掩瑜嘛。”
他竟然还会开玩笑?!晓燕破涕为笑,感觉压在心头的巨石瞬间被挪开了一大半!
李兆基没有多停留,仿佛只是顺路办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再次对晓燕点了点头,转身便消失在夜色中,来得突然,去得潇洒,像一位仗义出手的江湖侠客。
贵人天降!晓燕握着那张沉甸甸的名片,看着李兆基消失的方向,久久回不过神。马桂芳和王彩凤也停止了哭泣,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一切。
“晓燕…这…这位香港大老板,是神仙派来的吗?”马桂芳喃喃道。
王彩凤也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挣扎着站起来:“晓燕,他说的是真的吗?面粉和糖…”
“真的!肯定是真的!”晓燕用力点头,信心重新回到身体里,“彩凤姨,您别急,先拿这钱明天一早就去省城看弟弟!医药费的事,我们再一起想办法!天无绝人之路!”
气氛刚刚缓和一点,门口又探进一个脑袋——是陈默。他手里拎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黄桃罐头和一包白糖,表情还是那副死样子,但眼神里藏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听说…有病人?吃点罐头,补充糖分。”他言简意赅地把网兜递过来,目光扫过晓燕明显哭过的眼睛,眉头又皱了起来,“又哭了?”
没等晓燕回答,他忽然注意到晓燕手里那张精美的名片和上面龙飞凤舞的钢笔字,眼神瞬间锐利起来,像发现了入侵领地的野兽:“谁来的?”
晓燕赶紧把李兆基突然到访以及出手相助的事情说了。
陈默听完,脸色变幻不定,先是惊讶,然后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最后…竟然有点别扭?他盯着那张名片,哼了一声:“港商?倒是会挑时候献殷勤。”
这话里的酸味,差点把黄桃罐头都给腌入味了!
晓燕愣了一下,忽然明白过来,差点笑出声——陈默这是…吃醋了?因为另一个男人(而且还是个大老板)帮了她?
她故意板起脸:“人家李董事长是雪中送炭!帮了大忙了!”
陈默瞥了她一眼,没接话,只是把罐头和白糖重重地放在桌上,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叠用牛皮纸包着的东西,塞到晓燕手里,硬邦邦地说:“罚款。先用着。”
晓燕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整整一百块钱!崭新的人民币!
“这…我不能要!你哪来这么多钱?”晓燕惊道。
“跑长途的补助。算借你的。”陈默语气不容拒绝,然后像是为了挽回面子,又补充了一句,试图模仿李兆基那种轻松的语气,结果说出来却干巴巴、硬邦邦,带着一股浓烈的“土味”:“停业三天…挺好。休息休息,擦擦机器…那什么,劳逸结合。”
晓燕:“……” 芳姨和彩凤姨:“……”
这位爷的“安慰人”技能,显然和他的“挑线头”技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陈默似乎也觉得自己这话说得有点蠢,耳根再次可疑地红了。他掩饰性地咳嗽一声,转身就走,扔下一句:“电话线我检查过了,没老化。有事…摇电话到运输队传达室。”
看着他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背影,晓燕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眼泪却又笑了出来。
这一刻,所有的压力和悲伤仿佛都被冲淡了。有贵人仗义出手,有笨拙却实在的关怀,有关键时刻的金钱支持…虽然困难还在,但希望已经重新燃起。
“这个陈默…”马桂芳也笑着摇头,“话都不会说,事儿办得倒挺实在!”
王彩凤握着那叠钱和罐头,也露出了几天来的第一个笑容:“都是好人…都是好人啊…”
晓燕擦掉笑出的眼泪,深吸一口气。她看了看李兆基的名片,看了看陈默留下的钱,又看了看重新振作起来的两位阿姨。
“芳姨,彩凤姨!”她声音响亮起来,“明天!彩凤姨去买车票去省城!芳姨,咱们在家彻底大扫除,每一个死角都不放过!我嘛,就去打那个电话!等原料一到,卫生整改好,咱们‘林记’一定要风风光光地重新开业!”
希望和斗志,重新回到了这个经历风雨的小小仓库。晓燕觉得,就算有再多的困难,只要身边有这些可爱的人,有这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她就一定能撑下去!
当然,如果陈默能好好学学怎么说话而不是光会塞钱和检查电路,那就更完美了。晓燕笑着想,这大概是他下一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