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顾知行沉稳的声音还在继续,带着一种试图安抚的力度:“……评选结果只是初步的,未必没有转圜的余地。况且,一个称号而已,并不能真正定义‘林记’的价值。你在省城取得的进展,才是实实在在的……”
他的话语,晓燕听得断断续续,像隔着厚厚的玻璃。耳朵里嗡嗡作响,只有那句“‘林记’落选了”和“‘麦香坊’上榜了”,如同两把冰冷的锥子,反复刺穿着她的耳膜,直抵心脏。省城傍晚喧嚣的车流声、茶馆里氤氲的茶香、张明编辑温和鼓励的笑容、陈老板认可的目光……前一刻还充盈在胸口的暖意与希望,瞬间被抽空,只剩下一种冰封般的麻木和钝痛。
“……晓燕?你在听吗?”顾知行察觉到了电话这头异样的沉默,语气里带上了明显的担忧。
晓燕猛地回过神,用力吸了一口省城夜晚微凉而带着汽车尾气味的空气,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借助那一点尖锐的痛感,强迫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至于太过失态:“我……我在听。”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
“你那边还好吗?”他问,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还好。”她几乎是本能地回答,带着一种习惯性的逞强,“刚和张编辑谈完,结果……比预想的要好。”她甚至试图让自己的语气轻松一点,却僵硬得像是在背书。
顾知行在那头沉默了片刻,他太了解她了,这故作平静的语调,反而更让他心疼。“那就好。”他没有戳穿,只是将话题转回,“厂里这边你放心,有我看着。评选的事,我会再想办法打听一下具体情况。你一个人在省城,别太受影响,注意安全,按时吃饭。”
“嗯,我知道。”晓燕低低地应着,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谢谢你,知行。”
挂断电话,那冰冷的塑料听筒仿佛还粘在汗湿的掌心。晓燕站在原地,周遭繁华的街景、闪烁的霓虹、擦肩而过的笑语,都变成了一片模糊而遥远的背景音。她像一尊突然被抽去灵魂的雕像,僵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只觉得浑身发冷,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从心脏开始,迅速蔓延到四肢百骸。
落选了。
“麦香坊”上榜了。
这两个事实,如同两块巨石,轰然砸落,将她这一天,不,是将这数月来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待,都砸得粉碎。她想起为了准备申报材料,和方芸、沈静一起熬过的那些夜,逐字逐句地推敲,反复核对数据;想起李师傅得知要参评时,那难得一见的、带着自豪的认真劲儿;想起全厂上下,都憋着一股气,想要为“林记”正名,想要拿到这个能带来实际利好的“金字招牌”……
可现在,一切成空。败给了那个用料低廉、靠价格战和促销噱头抢夺市场、甚至可能用了不正当手段的“麦香坊”。一种强烈的屈辱感和无力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灭顶而来。她甚至能想象到,“麦香坊”那边得知消息后的得意嘴脸,以及本地市场上可能随之而来的、对“林记”的质疑和轻视。
难道踏实做事、坚守品质,真的就敌不过钻营取巧、台面下的动作吗?这个念头像毒蛇一样钻进她的脑海,啃噬着她的信念。她为之奋斗、为之坚守的一切,在现实的残酷规则面前,似乎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省城的夜风,带着大都市特有的疏离和冰冷,吹拂着她单薄的衣衫。她下意识地抱紧了双臂,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那本深蓝色的笔记本,此刻在提包里沉甸甸的,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她顾知行的期望,也反衬出她此刻的失败。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那家位于小巷深处的招待所的。推开房门,一股混合着陈旧地毯和消毒水味道的空气扑面而来。房间里没有开灯,只有窗外对面楼房零星的光亮,勾勒出家具模糊的轮廓。她甚至没有力气脱下外套,就那么直接瘫坐在冰凉的床沿上,将脸深深埋进掌心。
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汹涌而出。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无声的、压抑的流淌,滚烫的液体顺着指缝滑落,沾湿了衣襟。为“林记”的不公,为付出的付诸东流,也为内心深处那份不愿承认的、对顾知行可能失望的恐惧。她觉得自己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像个打了败仗的逃兵,孤独地蜷缩在这陌生的城市一角。
不知过了多久,泪水似乎流干了,只剩下一种虚脱般的疲惫和冰凉。她抬起头,茫然地望向窗外那片被城市光污染映照得泛红的夜空。省城的夜晚,没有星光。
就在这片绝望的黑暗中,一个念头却如同顽强的草芽,顶开了压在心头的巨石,悄然探出头来——难道就这样认输了吗?让“麦香坊”得意?让那些等着看“林记”笑话的人如愿?让顾知行……看到如此不堪一击的自己?
不。
她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快,眼前一阵发黑,但她稳住了身形。走到房间那面模糊的镜子前,她看着镜中那个眼眶红肿、脸色苍白、却眼神逐渐重新凝聚起光亮的自己。
落选,是挫折,但不是结局。省城的市场,才刚刚打开一丝缝隙。张明编辑的专题报道,陈记土产的试销机会,这些都还是希望的火种。如果现在放弃,那才是真正的一败涂地。
她走到书桌前,啪的一声拧亮了台灯。昏黄的光线驱散了部分黑暗,也照亮了她脸上未干的泪痕和重新坚定的神色。她拿出那本深蓝色的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用那支顾知行送的钢笔,用力地写下:
“十月廿九日夜。接厂里消息,‘市着名商标’落选,‘麦香坊’上榜。初闻如坠冰窟,深感不公与挫败。然,省城之行,亦有转机。陈记试销,省报专访在即,此间市场,并非铁板一块。称号可失,信念不可夺;一时之败,未必定全局。当以此为戒,更思进取之道,尤需关注‘麦香坊’后续动向及可能之手段。”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坚定的沙沙声。每一个字,都像是在重新塑造她的骨骼,注入新的力量。
她合上笔记本,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冷的夜风瞬间涌入,吹动了她额前的碎发,也吹散了房间里沉闷的气息。远处,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冰冷,却也透着一种不屈的活力。
寒夜漫长,但黎明终将到来。而她,林晓燕,绝不会倒在这里。
他的话语,晓燕听得断断续续,像隔着厚厚的玻璃。耳朵里嗡嗡作响,只有那句“‘林记’落选了”和“‘麦香坊’上榜了”,如同两把冰冷的锥子,反复刺穿着她的耳膜,直抵心脏。省城傍晚喧嚣的车流声、茶馆里氤氲的茶香、张明编辑温和鼓励的笑容、陈老板认可的目光……前一刻还充盈在胸口的暖意与希望,瞬间被抽空,只剩下一种冰封般的麻木和钝痛。
“……晓燕?你在听吗?”顾知行察觉到了电话这头异样的沉默,语气里带上了明显的担忧。
晓燕猛地回过神,用力吸了一口省城夜晚微凉而带着汽车尾气味的空气,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借助那一点尖锐的痛感,强迫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不至于太过失态:“我……我在听。”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
“你那边还好吗?”他问,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还好。”她几乎是本能地回答,带着一种习惯性的逞强,“刚和张编辑谈完,结果……比预想的要好。”她甚至试图让自己的语气轻松一点,却僵硬得像是在背书。
顾知行在那头沉默了片刻,他太了解她了,这故作平静的语调,反而更让他心疼。“那就好。”他没有戳穿,只是将话题转回,“厂里这边你放心,有我看着。评选的事,我会再想办法打听一下具体情况。你一个人在省城,别太受影响,注意安全,按时吃饭。”
“嗯,我知道。”晓燕低低地应着,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谢谢你,知行。”
挂断电话,那冰冷的塑料听筒仿佛还粘在汗湿的掌心。晓燕站在原地,周遭繁华的街景、闪烁的霓虹、擦肩而过的笑语,都变成了一片模糊而遥远的背景音。她像一尊突然被抽去灵魂的雕像,僵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只觉得浑身发冷,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从心脏开始,迅速蔓延到四肢百骸。
落选了。
“麦香坊”上榜了。
这两个事实,如同两块巨石,轰然砸落,将她这一天,不,是将这数月来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待,都砸得粉碎。她想起为了准备申报材料,和方芸、沈静一起熬过的那些夜,逐字逐句地推敲,反复核对数据;想起李师傅得知要参评时,那难得一见的、带着自豪的认真劲儿;想起全厂上下,都憋着一股气,想要为“林记”正名,想要拿到这个能带来实际利好的“金字招牌”……
可现在,一切成空。败给了那个用料低廉、靠价格战和促销噱头抢夺市场、甚至可能用了不正当手段的“麦香坊”。一种强烈的屈辱感和无力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灭顶而来。她甚至能想象到,“麦香坊”那边得知消息后的得意嘴脸,以及本地市场上可能随之而来的、对“林记”的质疑和轻视。
难道踏实做事、坚守品质,真的就敌不过钻营取巧、台面下的动作吗?这个念头像毒蛇一样钻进她的脑海,啃噬着她的信念。她为之奋斗、为之坚守的一切,在现实的残酷规则面前,似乎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省城的夜风,带着大都市特有的疏离和冰冷,吹拂着她单薄的衣衫。她下意识地抱紧了双臂,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那本深蓝色的笔记本,此刻在提包里沉甸甸的,仿佛在无声地提醒着她顾知行的期望,也反衬出她此刻的失败。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那家位于小巷深处的招待所的。推开房门,一股混合着陈旧地毯和消毒水味道的空气扑面而来。房间里没有开灯,只有窗外对面楼房零星的光亮,勾勒出家具模糊的轮廓。她甚至没有力气脱下外套,就那么直接瘫坐在冰凉的床沿上,将脸深深埋进掌心。
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汹涌而出。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无声的、压抑的流淌,滚烫的液体顺着指缝滑落,沾湿了衣襟。为“林记”的不公,为付出的付诸东流,也为内心深处那份不愿承认的、对顾知行可能失望的恐惧。她觉得自己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像个打了败仗的逃兵,孤独地蜷缩在这陌生的城市一角。
不知过了多久,泪水似乎流干了,只剩下一种虚脱般的疲惫和冰凉。她抬起头,茫然地望向窗外那片被城市光污染映照得泛红的夜空。省城的夜晚,没有星光。
就在这片绝望的黑暗中,一个念头却如同顽强的草芽,顶开了压在心头的巨石,悄然探出头来——难道就这样认输了吗?让“麦香坊”得意?让那些等着看“林记”笑话的人如愿?让顾知行……看到如此不堪一击的自己?
不。
她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快,眼前一阵发黑,但她稳住了身形。走到房间那面模糊的镜子前,她看着镜中那个眼眶红肿、脸色苍白、却眼神逐渐重新凝聚起光亮的自己。
落选,是挫折,但不是结局。省城的市场,才刚刚打开一丝缝隙。张明编辑的专题报道,陈记土产的试销机会,这些都还是希望的火种。如果现在放弃,那才是真正的一败涂地。
她走到书桌前,啪的一声拧亮了台灯。昏黄的光线驱散了部分黑暗,也照亮了她脸上未干的泪痕和重新坚定的神色。她拿出那本深蓝色的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用那支顾知行送的钢笔,用力地写下:
“十月廿九日夜。接厂里消息,‘市着名商标’落选,‘麦香坊’上榜。初闻如坠冰窟,深感不公与挫败。然,省城之行,亦有转机。陈记试销,省报专访在即,此间市场,并非铁板一块。称号可失,信念不可夺;一时之败,未必定全局。当以此为戒,更思进取之道,尤需关注‘麦香坊’后续动向及可能之手段。”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坚定的沙沙声。每一个字,都像是在重新塑造她的骨骼,注入新的力量。
她合上笔记本,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冷的夜风瞬间涌入,吹动了她额前的碎发,也吹散了房间里沉闷的气息。远处,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冰冷,却也透着一种不屈的活力。
寒夜漫长,但黎明终将到来。而她,林晓燕,绝不会倒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