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稳稳地停在了红星机械厂家属院门口。已是傍晚时分,夕阳给灰扑扑的筒子楼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晖,家家户户屋顶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饭菜香味。
车门打开,老刘和小张先跳下车,然后小心翼翼地搀扶着陈默下来。晓燕紧跟在后,虽然自己也一身疲惫,但眼睛亮晶晶的,嘴角带着抑制不住的、轻松的笑意。
他们的出现,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家属院引起了轰动!
“快看!是陈默!”
“哎呦!陈师傅回来了!”
“晓燕也回来了!这俩人怎么一块儿?”
“不是说陈师傅他……”
“老天爷!真是奇迹啊!”
惊呼声、议论声、喜悦的招呼声瞬间包围了他们。左邻右舍纷纷从屋里、厨房里探出头,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欣喜。王大妈和吴大妈第一个围了上来,拉着晓燕的手,又看着陈默,激动得直抹眼泪:“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可担心死我们了!”
娟子像只小燕子一样从屋里飞跑出来,看到晓燕和陈默,哇一声就哭了出来,扑上来紧紧抱住晓燕:“晓燕姐!陈大哥!你们真的回来了!我就知道你们会回来的!”
连一向沉默寡言的郑文斌老师都站在自家门口,远远地朝着他们点头微笑,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着欣慰的光。
林卫国听到动静,从屋里蹒跚着走出来,看到完好无损(虽然看起来虚弱)的陈默和明显瘦了一圈却眼神明亮的女儿,嘴唇哆嗦着,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住地点头。
这种毫无保留的、热烈的欢迎和关怀,像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晓燕一路的风尘和疲惫,也让一向冷峻的陈默,眼神柔和了许多,对着周围关切的目光,微微颔首示意。
老刘和小张帮着把陈默扶回了他那间小屋。屋里依旧简洁,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显然是热心的邻居们在他“失踪”期间帮忙打扫整理的。
“默哥,你好好歇着!队里给你批了假,养好伤再说!”老刘拍拍陈默的肩膀。
“晓燕姐,你也赶紧休息!这些天吓坏了吧!”小张也关切地说。
两人又和邻居们寒暄了几句,便开车离开了。
众人又关切地问候了一阵,见陈默确实需要休息,才渐渐散去,但临走都不忘叮嘱:“有事就喊一声!”“想吃什么就说!”
屋里终于安静下来。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小小的房间里,宁静而温馨。
晓燕打来热水,拧了毛巾,递给陈默擦脸。又帮他脱下脏污的外套,露出里面包扎着绷带的胳膊和胸膛。
看着那些伤痕,晓燕的眼眶又有点发热,但她赶紧忍住,转身去翻找:“你饿了吧?我去看看有什么吃的……”
陈默却拉住了她的手腕。他的手指还有些无力,但温度已经回来了。他看着她,声音虽然虚弱,却清晰而坚定:“别忙。坐。”
晓燕顺从地在炕沿坐下,离他很近,能清晰地看到他苍白的脸上新添的擦伤和眼底的疲惫,也能感受到他目光里那种不同以往的、专注而柔软的东西。
两人一时间都没有说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安宁,以及一种无需言说的、深深的理解和默契。
过了一会儿,门口传来轻轻的叩门声。吴大妈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金黄喷香的小米粥和一碟小咸菜走了进来:“熬了点粥,暖暖胃。晓燕你也喝点,都瘦脱相了!”
“谢谢吴大妈!”晓燕连忙接过。
“谢啥,赶紧吃!”吴大妈笑着摆摆手,又看了眼陈默,眼神慈爱,“陈默啊,好好养着,大伙儿都惦记着你呢!”说完便体贴地带上门走了。
小米粥熬得软糯香甜,米油都熬了出来,看着就诱人。晓燕小心地吹凉,一勺一勺地喂给陈默。陈默没有拒绝,安静地吃着,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她。
喂完粥,晓燕自己也盛了一碗,坐在旁边小口小口地喝着。温暖的粥水下肚,仿佛将一路的严寒和惊惧都熨帖平了。
屋里安静极了,只有勺子偶尔碰到碗边的轻微声响,和窗外传来的、属于家属院的、熟悉的嘈杂生活音——谁家妈妈喊孩子吃饭,谁家收音机里播放着单田芳的评书,自行车铃铛清脆的响声……这一切曾经寻常甚至觉得吵闹的声音,此刻听起来却如此生动而珍贵。
这就是家的味道。平凡,琐碎,却充满了让人安心的烟火气。
吃完粥,晓燕收拾了碗筷,又帮陈默倒了水,看着他吃了赤脚医生开的草药丸。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晓燕点上煤油灯,昏黄的光晕笼罩着小屋。
“你……快回去休息吧。”陈默看着她眼下的青黑和依旧红肿的脚踝,低声说。
“我没事。”晓燕摇摇头,“你夜里要是喝水或者哪里不舒服,就叫我,我听得见。”她指了指隔壁——她的窝棚就在旁边。
陈默沉默了一下,没有再坚持。
晓燕起身,准备回自己窝棚。走到门口,她忽然想起什么,从随身带着的、那个已经磨损得很厉害的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东西,转身递给陈默。
是那片从南方带回来的、已经干枯变色却依旧散发着微弱奇异香气的花瓣,被她用一块干净的手帕仔细包着。
“这个……给你。”晓燕的脸微微有些发烫,“你说……要带给我的。我找到了。”
陈默怔住了,他看着那片静静躺在手帕里的干枯花瓣,又抬眼看向晓燕,眼神深邃得像夜空的星河。他缓缓伸出手,接过那方手帕,指尖无意间触碰到晓燕的手心,两人都像是被微弱的电流击中一般,迅速分开。
他将手帕紧紧攥在手心,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低沉而沙哑:“……嗯。”
晓燕的脸更红了,心跳得厉害,慌忙说:“那……那我先回去了。你好好休息。”说完,几乎是逃也似的跑回了自己的窝棚。
靠在窝棚的门板上,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砰砰狂跳的声音。脸上滚烫,嘴角却忍不住地向上扬起。
这一夜,两人隔着一堵薄薄的墙,或许都未曾安眠。但空气中流淌的,不再是担忧和恐惧,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甜甜的、让人心慌意乱又充满期待的气息。
第二天开始,家属院的生活仿佛按下了快乐的加速键。
陈默需要静养,但并不需要一直卧床。天气好的时候,他会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晒晒太阳,看看晓燕忙活。
晓燕则像一只重新焕发了生机的小蜜蜂,更加投入地经营着她的鱼塘、蜂箱和点心铺。经历了生死,这些曾经的烦恼和辛苦,此刻都变得充满了乐趣和希望。
鱼塘有了潜水泵,管理轻松多了。蜂群在于得水技术员的远程指导下(他听说两人平安归来,特意写信来祝贺并附上养蜂要点),也渐渐上了轨道。
点心铺重新飘出了诱人的香味。晓燕改进了几种点心的配方,口感更好了。她还试着用新收的、浓度不高的蜂蜜,做了些简单的蜂蜜小饼,免费送给来买点心的老主顾和院子里的小孩子尝鲜,大受欢迎。
娟子依旧是她的得力小助手,两人有说有笑,忙得不亦乐乎。
邻居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王大妈经常送来刚蒸好的包子,吴大妈端来自家腌的爽口小菜,连郑文斌老师都把自己舍不得喝的一点麦乳精送给了陈默补身体。
林卫国似乎也从之前的打击中缓过了一些,虽然依旧沉默,但会默默地帮晓燕把重物搬回家,或者修补一下鱼塘的篱笆。
一切都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气息。
陈默的伤一天天好转,已经能慢慢走动,偶尔还会用他没受伤的手,帮晓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省活儿,比如递个工具,或者在她忙不过来时,帮忙照看一下蜂箱附近,防止小孩靠近。
他话依旧不多,但看晓燕的眼神,越来越柔软,带着一种无声的欣赏和宠溺。有时候晓燕一抬头,就能撞进他深邃的目光里,然后两人都会迅速移开视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羞涩和甜蜜。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晓燕在窝棚门口支起小桌,准备尝试做一种新的桂花糕。陈默就坐在旁边,安静地看着她忙碌,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那片已经变得十分脆弱的干花瓣。
晓燕专注地揉着面,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一缕头发滑落下来,遮住了眼睛。她下意识地想用手背去拨开,手上却沾满了面粉。
就在这时,一只大手伸了过来,手指轻柔地将那绺头发替她别到了耳后。
动作自然无比,仿佛已经做过千百遍。
晓燕整个人僵住了,心脏骤停了一拍,脸颊瞬间飞起两朵红云。她甚至不敢抬头,耳朵尖都红透了。
陈默的手似乎也在她耳畔停留了一瞬,才缓缓收回。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目光看向远处的鱼塘,仿佛刚才那个亲昵自然的动作不是他做的一样。
但晓燕分明看到,他的耳根,也悄悄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
阳光暖融融地洒在两人身上,空气中弥漫着桂花蜜和面粉的香甜气息。蜂群在不远处嗡嗡地歌唱,塘里的鱼儿偶尔跃出水面,发出清脆的响声。
一切仿佛都恰到好处。
晓燕低下头,继续揉着面团,嘴角却控制不住地向上弯起,露出了这些天来最甜美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苦难或许曾如暴雨骤降,但雨过天晴后的阳光,似乎格外温暖,照得这平凡琐碎的日子,也充满了闪闪发光的、蜜一样的甜。
车门打开,老刘和小张先跳下车,然后小心翼翼地搀扶着陈默下来。晓燕紧跟在后,虽然自己也一身疲惫,但眼睛亮晶晶的,嘴角带着抑制不住的、轻松的笑意。
他们的出现,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家属院引起了轰动!
“快看!是陈默!”
“哎呦!陈师傅回来了!”
“晓燕也回来了!这俩人怎么一块儿?”
“不是说陈师傅他……”
“老天爷!真是奇迹啊!”
惊呼声、议论声、喜悦的招呼声瞬间包围了他们。左邻右舍纷纷从屋里、厨房里探出头,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欣喜。王大妈和吴大妈第一个围了上来,拉着晓燕的手,又看着陈默,激动得直抹眼泪:“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可担心死我们了!”
娟子像只小燕子一样从屋里飞跑出来,看到晓燕和陈默,哇一声就哭了出来,扑上来紧紧抱住晓燕:“晓燕姐!陈大哥!你们真的回来了!我就知道你们会回来的!”
连一向沉默寡言的郑文斌老师都站在自家门口,远远地朝着他们点头微笑,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着欣慰的光。
林卫国听到动静,从屋里蹒跚着走出来,看到完好无损(虽然看起来虚弱)的陈默和明显瘦了一圈却眼神明亮的女儿,嘴唇哆嗦着,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住地点头。
这种毫无保留的、热烈的欢迎和关怀,像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晓燕一路的风尘和疲惫,也让一向冷峻的陈默,眼神柔和了许多,对着周围关切的目光,微微颔首示意。
老刘和小张帮着把陈默扶回了他那间小屋。屋里依旧简洁,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显然是热心的邻居们在他“失踪”期间帮忙打扫整理的。
“默哥,你好好歇着!队里给你批了假,养好伤再说!”老刘拍拍陈默的肩膀。
“晓燕姐,你也赶紧休息!这些天吓坏了吧!”小张也关切地说。
两人又和邻居们寒暄了几句,便开车离开了。
众人又关切地问候了一阵,见陈默确实需要休息,才渐渐散去,但临走都不忘叮嘱:“有事就喊一声!”“想吃什么就说!”
屋里终于安静下来。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小小的房间里,宁静而温馨。
晓燕打来热水,拧了毛巾,递给陈默擦脸。又帮他脱下脏污的外套,露出里面包扎着绷带的胳膊和胸膛。
看着那些伤痕,晓燕的眼眶又有点发热,但她赶紧忍住,转身去翻找:“你饿了吧?我去看看有什么吃的……”
陈默却拉住了她的手腕。他的手指还有些无力,但温度已经回来了。他看着她,声音虽然虚弱,却清晰而坚定:“别忙。坐。”
晓燕顺从地在炕沿坐下,离他很近,能清晰地看到他苍白的脸上新添的擦伤和眼底的疲惫,也能感受到他目光里那种不同以往的、专注而柔软的东西。
两人一时间都没有说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安宁,以及一种无需言说的、深深的理解和默契。
过了一会儿,门口传来轻轻的叩门声。吴大妈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金黄喷香的小米粥和一碟小咸菜走了进来:“熬了点粥,暖暖胃。晓燕你也喝点,都瘦脱相了!”
“谢谢吴大妈!”晓燕连忙接过。
“谢啥,赶紧吃!”吴大妈笑着摆摆手,又看了眼陈默,眼神慈爱,“陈默啊,好好养着,大伙儿都惦记着你呢!”说完便体贴地带上门走了。
小米粥熬得软糯香甜,米油都熬了出来,看着就诱人。晓燕小心地吹凉,一勺一勺地喂给陈默。陈默没有拒绝,安静地吃着,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她。
喂完粥,晓燕自己也盛了一碗,坐在旁边小口小口地喝着。温暖的粥水下肚,仿佛将一路的严寒和惊惧都熨帖平了。
屋里安静极了,只有勺子偶尔碰到碗边的轻微声响,和窗外传来的、属于家属院的、熟悉的嘈杂生活音——谁家妈妈喊孩子吃饭,谁家收音机里播放着单田芳的评书,自行车铃铛清脆的响声……这一切曾经寻常甚至觉得吵闹的声音,此刻听起来却如此生动而珍贵。
这就是家的味道。平凡,琐碎,却充满了让人安心的烟火气。
吃完粥,晓燕收拾了碗筷,又帮陈默倒了水,看着他吃了赤脚医生开的草药丸。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晓燕点上煤油灯,昏黄的光晕笼罩着小屋。
“你……快回去休息吧。”陈默看着她眼下的青黑和依旧红肿的脚踝,低声说。
“我没事。”晓燕摇摇头,“你夜里要是喝水或者哪里不舒服,就叫我,我听得见。”她指了指隔壁——她的窝棚就在旁边。
陈默沉默了一下,没有再坚持。
晓燕起身,准备回自己窝棚。走到门口,她忽然想起什么,从随身带着的、那个已经磨损得很厉害的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东西,转身递给陈默。
是那片从南方带回来的、已经干枯变色却依旧散发着微弱奇异香气的花瓣,被她用一块干净的手帕仔细包着。
“这个……给你。”晓燕的脸微微有些发烫,“你说……要带给我的。我找到了。”
陈默怔住了,他看着那片静静躺在手帕里的干枯花瓣,又抬眼看向晓燕,眼神深邃得像夜空的星河。他缓缓伸出手,接过那方手帕,指尖无意间触碰到晓燕的手心,两人都像是被微弱的电流击中一般,迅速分开。
他将手帕紧紧攥在手心,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低沉而沙哑:“……嗯。”
晓燕的脸更红了,心跳得厉害,慌忙说:“那……那我先回去了。你好好休息。”说完,几乎是逃也似的跑回了自己的窝棚。
靠在窝棚的门板上,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砰砰狂跳的声音。脸上滚烫,嘴角却忍不住地向上扬起。
这一夜,两人隔着一堵薄薄的墙,或许都未曾安眠。但空气中流淌的,不再是担忧和恐惧,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甜甜的、让人心慌意乱又充满期待的气息。
第二天开始,家属院的生活仿佛按下了快乐的加速键。
陈默需要静养,但并不需要一直卧床。天气好的时候,他会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晒晒太阳,看看晓燕忙活。
晓燕则像一只重新焕发了生机的小蜜蜂,更加投入地经营着她的鱼塘、蜂箱和点心铺。经历了生死,这些曾经的烦恼和辛苦,此刻都变得充满了乐趣和希望。
鱼塘有了潜水泵,管理轻松多了。蜂群在于得水技术员的远程指导下(他听说两人平安归来,特意写信来祝贺并附上养蜂要点),也渐渐上了轨道。
点心铺重新飘出了诱人的香味。晓燕改进了几种点心的配方,口感更好了。她还试着用新收的、浓度不高的蜂蜜,做了些简单的蜂蜜小饼,免费送给来买点心的老主顾和院子里的小孩子尝鲜,大受欢迎。
娟子依旧是她的得力小助手,两人有说有笑,忙得不亦乐乎。
邻居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王大妈经常送来刚蒸好的包子,吴大妈端来自家腌的爽口小菜,连郑文斌老师都把自己舍不得喝的一点麦乳精送给了陈默补身体。
林卫国似乎也从之前的打击中缓过了一些,虽然依旧沉默,但会默默地帮晓燕把重物搬回家,或者修补一下鱼塘的篱笆。
一切都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气息。
陈默的伤一天天好转,已经能慢慢走动,偶尔还会用他没受伤的手,帮晓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省活儿,比如递个工具,或者在她忙不过来时,帮忙照看一下蜂箱附近,防止小孩靠近。
他话依旧不多,但看晓燕的眼神,越来越柔软,带着一种无声的欣赏和宠溺。有时候晓燕一抬头,就能撞进他深邃的目光里,然后两人都会迅速移开视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羞涩和甜蜜。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晓燕在窝棚门口支起小桌,准备尝试做一种新的桂花糕。陈默就坐在旁边,安静地看着她忙碌,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那片已经变得十分脆弱的干花瓣。
晓燕专注地揉着面,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一缕头发滑落下来,遮住了眼睛。她下意识地想用手背去拨开,手上却沾满了面粉。
就在这时,一只大手伸了过来,手指轻柔地将那绺头发替她别到了耳后。
动作自然无比,仿佛已经做过千百遍。
晓燕整个人僵住了,心脏骤停了一拍,脸颊瞬间飞起两朵红云。她甚至不敢抬头,耳朵尖都红透了。
陈默的手似乎也在她耳畔停留了一瞬,才缓缓收回。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目光看向远处的鱼塘,仿佛刚才那个亲昵自然的动作不是他做的一样。
但晓燕分明看到,他的耳根,也悄悄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
阳光暖融融地洒在两人身上,空气中弥漫着桂花蜜和面粉的香甜气息。蜂群在不远处嗡嗡地歌唱,塘里的鱼儿偶尔跃出水面,发出清脆的响声。
一切仿佛都恰到好处。
晓燕低下头,继续揉着面团,嘴角却控制不住地向上弯起,露出了这些天来最甜美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苦难或许曾如暴雨骤降,但雨过天晴后的阳光,似乎格外温暖,照得这平凡琐碎的日子,也充满了闪闪发光的、蜜一样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