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宴的丝竹声悠扬婉转,舞姬的水袖翩若惊鸿,席间觥筹交错,一派盛世华章。然而,在这看似和谐融洽的表象之下,敏锐之人却能察觉到无数道无形的视线,如同蛛网般在殿内交织、探寻、衡量。洛晚晚,这位因插花之技和巧妙应对而接连引起帝后注意的永安侯夫人,已然成为了许多目光的焦点。这其中,最令人心悸的,便是来自御座下首,那几位身份尊贵、举足轻重的成年皇子。
嫡皇子,即当朝太子,身着杏黄龙纹常服,端坐于诸皇子之首。他年近三旬,面容敦厚,气质沉稳,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思。他的目光偶尔掠过命妇席中的洛晚晚,带着几分审慎的打量。太子素以仁孝、守成闻名,更看重臣子的忠诚与持家之能。洛晚晚方才在皇后面前表现出的“体恤下人”、“遵循古训”以及将功劳归于君上的谦逊姿态,无疑契合了他对臣妇品行的期望。他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或许在他心中,这位能将纷乱侯府打理井井有条、且知进退的侯夫人,正是勋贵之家应有的贤内助典范。他的关注,更侧重于“德”与“稳”。
与太子的沉稳不同,坐在其下首的三皇子,则显露出截然不同的气质。他年纪稍轻,面容俊朗,眉眼间透着一股精明与锐气,身着绛紫色蟠龙袍,更添几分华贵与张扬。他的目光落在洛晚晚身上时,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与算计。三皇子母族显赫,自身才干出众,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对储位之心,几乎路人皆知。他关注的,并非洛晚晚的妇德或谦逊,而是她背后所展现出的、非同一般的“生财”能力与机变手腕。“云裳阁”、“珍珑阁”的名声,以及方才巧妙化解贵妃招揽的急智,让他看到了价值——一种能够为其争夺大位提供源源不断财力支持与隐秘助力的潜在价值。他的指尖轻轻摩挲着酒杯,眼神闪烁,似乎在权衡着如何能将这份“利”与“智”为己所用。那目光,带着一丝灼热,也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强势。
而坐在更远处,看似有些心不在焉、偶尔与身旁内侍低语的六皇子,则最为莫测。他年纪最轻,面容清秀,甚至带着几分文人式的懒散,常被议论为只爱风花雪月,无心政事。然而,当他那看似漫不经心的目光扫过洛晚晚时,眼底深处却会掠过一丝极快、极淡的精光。他注意到了洛晚晚与萧煜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注意到了洛晚晚在应对贵妃时,不仅依靠急智,更隐隐借用了侯府和萧煜的“势”作为底气。他似乎对洛晚晚本身的能力兴趣不大,反而对她与萧煜构成的这个“夫妻同盟”所产生的微妙力量更感兴趣。那是一种隐藏在闲散表象下的、冷眼旁观的洞察。
这些或明或暗、或欣赏或算计的目光,如同无形的针芒,刺在洛晚晚的背上。她虽垂眸静坐,专注于席前菜肴,但那份被众多高位者审视的压力,却清晰可辨。她能感觉到来自不同方向的视线所带来的不同“重量”——太子的审视让她必须更加谨言慎行,三皇子的探究让她心生警惕,而六皇子那难以捉摸的目光,则让她感到一种更深的不安。
就在她感到压力倍增之际,一只骨节分明、沉稳有力的大手,轻轻覆上了她置于桌下、微微蜷起的手。是萧煜。他不知何时,借着敬酒回席的间隙,自然地坐回了她身旁的位置。他的手掌温暖而干燥,传来的力度坚定而带着抚慰。他没有看她,依旧面色平静地与邻座一位宗室郡王低声交谈着边关驿道的事务,仿佛只是无意间的动作。
但这一握,却让洛晚晚狂跳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那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与庇护。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她承受的压力,并以这种夫妻间最自然不过的亲密姿态,向所有窥探者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永安侯夫人,是他萧煜的妻子,是永安侯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对她的打量、算计,都需先过他这一关。侯府内部,铁板一块。
紧接着,在皇后娘娘笑着问及洛晚晚平日如何调理侯太夫人饮食时,萧煜并未让洛晚晚独自应对,而是自然地接过话头,语气恭敬却带着维护:“回娘娘,内子心思细腻,于食疗药膳上颇有些心得。每日皆亲自查阅古籍,与府医商议,为祖母调配汤饮餐食,祖母近来凤体确愈见康健。”他将功劳明确归于洛晚晚,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肯定与维护。
洛晚晚适时地微微垂首,露出恰到好处的羞涩与恭顺,轻声补充了几句关于药性温和、以养为主的浅见,既回应了皇后,又丝毫不显张扬。
夫妻二人这一唱一和,默契自然,既全了礼数,又将洛晚晚牢牢护在了侯府的羽翼之下。三皇子见状,眼中算计的光芒微微收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太子则微微颔首,似乎对萧煜维护家室的举动颇为认可。六皇子把玩着手中的玉杯,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在萧煜和洛晚晚之间流转,不知在想些什么。
宴席终了,帝后起驾回宫,众臣与命妇依序跪送。起身时,萧煜极其自然地伸手虚扶了洛晚晚一把,动作体贴,姿态从容。在众人目光注视下,他们并肩而立,虽无过多言语交流,但那份历经风雨后沉淀下的信任与默契,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外界纷繁的窥探与算计,暂时隔绝开来。
步出大殿,寒风拂面,洛晚晚深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她知道,经此一宴,她与侯府已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正式进入了诸位皇子乃至更高层面势力的视野。未来的路,必将与这皇权中心的波谲云诡更加紧密地纠缠在一起。但所幸,她并非孤身一人。回首看了一眼身侧挺拔冷峻的萧煜,洛晚晚的心中,少了几分惶恐,多了几分并肩迎战的决心。这深宫的风云,他们注定要共同面对了。
嫡皇子,即当朝太子,身着杏黄龙纹常服,端坐于诸皇子之首。他年近三旬,面容敦厚,气质沉稳,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思。他的目光偶尔掠过命妇席中的洛晚晚,带着几分审慎的打量。太子素以仁孝、守成闻名,更看重臣子的忠诚与持家之能。洛晚晚方才在皇后面前表现出的“体恤下人”、“遵循古训”以及将功劳归于君上的谦逊姿态,无疑契合了他对臣妇品行的期望。他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或许在他心中,这位能将纷乱侯府打理井井有条、且知进退的侯夫人,正是勋贵之家应有的贤内助典范。他的关注,更侧重于“德”与“稳”。
与太子的沉稳不同,坐在其下首的三皇子,则显露出截然不同的气质。他年纪稍轻,面容俊朗,眉眼间透着一股精明与锐气,身着绛紫色蟠龙袍,更添几分华贵与张扬。他的目光落在洛晚晚身上时,带着毫不掩饰的探究与算计。三皇子母族显赫,自身才干出众,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对储位之心,几乎路人皆知。他关注的,并非洛晚晚的妇德或谦逊,而是她背后所展现出的、非同一般的“生财”能力与机变手腕。“云裳阁”、“珍珑阁”的名声,以及方才巧妙化解贵妃招揽的急智,让他看到了价值——一种能够为其争夺大位提供源源不断财力支持与隐秘助力的潜在价值。他的指尖轻轻摩挲着酒杯,眼神闪烁,似乎在权衡着如何能将这份“利”与“智”为己所用。那目光,带着一丝灼热,也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强势。
而坐在更远处,看似有些心不在焉、偶尔与身旁内侍低语的六皇子,则最为莫测。他年纪最轻,面容清秀,甚至带着几分文人式的懒散,常被议论为只爱风花雪月,无心政事。然而,当他那看似漫不经心的目光扫过洛晚晚时,眼底深处却会掠过一丝极快、极淡的精光。他注意到了洛晚晚与萧煜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注意到了洛晚晚在应对贵妃时,不仅依靠急智,更隐隐借用了侯府和萧煜的“势”作为底气。他似乎对洛晚晚本身的能力兴趣不大,反而对她与萧煜构成的这个“夫妻同盟”所产生的微妙力量更感兴趣。那是一种隐藏在闲散表象下的、冷眼旁观的洞察。
这些或明或暗、或欣赏或算计的目光,如同无形的针芒,刺在洛晚晚的背上。她虽垂眸静坐,专注于席前菜肴,但那份被众多高位者审视的压力,却清晰可辨。她能感觉到来自不同方向的视线所带来的不同“重量”——太子的审视让她必须更加谨言慎行,三皇子的探究让她心生警惕,而六皇子那难以捉摸的目光,则让她感到一种更深的不安。
就在她感到压力倍增之际,一只骨节分明、沉稳有力的大手,轻轻覆上了她置于桌下、微微蜷起的手。是萧煜。他不知何时,借着敬酒回席的间隙,自然地坐回了她身旁的位置。他的手掌温暖而干燥,传来的力度坚定而带着抚慰。他没有看她,依旧面色平静地与邻座一位宗室郡王低声交谈着边关驿道的事务,仿佛只是无意间的动作。
但这一握,却让洛晚晚狂跳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那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与庇护。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她承受的压力,并以这种夫妻间最自然不过的亲密姿态,向所有窥探者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永安侯夫人,是他萧煜的妻子,是永安侯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对她的打量、算计,都需先过他这一关。侯府内部,铁板一块。
紧接着,在皇后娘娘笑着问及洛晚晚平日如何调理侯太夫人饮食时,萧煜并未让洛晚晚独自应对,而是自然地接过话头,语气恭敬却带着维护:“回娘娘,内子心思细腻,于食疗药膳上颇有些心得。每日皆亲自查阅古籍,与府医商议,为祖母调配汤饮餐食,祖母近来凤体确愈见康健。”他将功劳明确归于洛晚晚,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肯定与维护。
洛晚晚适时地微微垂首,露出恰到好处的羞涩与恭顺,轻声补充了几句关于药性温和、以养为主的浅见,既回应了皇后,又丝毫不显张扬。
夫妻二人这一唱一和,默契自然,既全了礼数,又将洛晚晚牢牢护在了侯府的羽翼之下。三皇子见状,眼中算计的光芒微微收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弧度。太子则微微颔首,似乎对萧煜维护家室的举动颇为认可。六皇子把玩着手中的玉杯,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目光在萧煜和洛晚晚之间流转,不知在想些什么。
宴席终了,帝后起驾回宫,众臣与命妇依序跪送。起身时,萧煜极其自然地伸手虚扶了洛晚晚一把,动作体贴,姿态从容。在众人目光注视下,他们并肩而立,虽无过多言语交流,但那份历经风雨后沉淀下的信任与默契,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外界纷繁的窥探与算计,暂时隔绝开来。
步出大殿,寒风拂面,洛晚晚深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她知道,经此一宴,她与侯府已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正式进入了诸位皇子乃至更高层面势力的视野。未来的路,必将与这皇权中心的波谲云诡更加紧密地纠缠在一起。但所幸,她并非孤身一人。回首看了一眼身侧挺拔冷峻的萧煜,洛晚晚的心中,少了几分惶恐,多了几分并肩迎战的决心。这深宫的风云,他们注定要共同面对了。